基于赫山区稻飞虱迁飞天气系统模式研究
2016-03-19赖悦平陈微杨乐清
赖悦平 陈微 杨乐清
摘 要:根据赫山区稻飞虱发生特点,该文分析了稻飞虱迁飞与天气系统的关系,初步确立了赫山区稻飞虱春季初迁和秋季回迁的天气背景,即:春季初迁和秋季南迁的天气系统高空500hPa,赫山区处于浅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中,850hPa在湘北有低压存在,并且在华南至湘南地区有16~20m/s的低空急流,地面有冷空气入侵。
关键词:稻飞虱;迁飞;天气系统;赫山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5-65-02
近几年来,益阳市赫山区连续夺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4年全区粮食生产突破5亿kg,总产量达到50.5万t。全区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7.31万hm2,早稻单产达511.6kg/667m2,晚稻单产达527.4kg/667m2,为全区粮农增产增收和农业总产值的提高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水稻生长的全过程中,危害水稻的病虫每年均有发生,不同程度地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了损失。水稻病虫的发生与危害,与当地的气象条件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水稻病虫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对于做好水稻病虫防治工作提供有利的气象保障,保障粮食增产稳产以及增加农民的收入有着重要意义。
1 稻飞虱迁飞的天气背景分析
影响赫山区的水稻虫害稻飞虱初迁入本地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如下2个,一是冷空气南下并有强降水天气,二是台风登陆后影响本地的低值系统。
春末初夏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本地后,并伴有较强降水,有利于稻飞虱初迁。两广地区的稻飞虱在西南暖湿气流的作用下,随着西南气流向北面迁飞,迁入时遇强下沉气流及降雨迫使稻飞虱大量降落。空中的风速是稻飞虱迁飞的动力速度。在我国,西南风和东北风对稻飞虱的南北迁飞起运载作用,副热带高压在我国境内的北进南退,是稻飞虱完成一次往返迁飞的动力。秋季,在北方强冷空气的作用下,可使北方稻飞虱向南迁飞。
2014年稻飞虱在赫山区首次见到日期为5月14日,气候背景是5月13日20:00高空500hPa我区处于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中,850hPa在湘西南至湘东北一线有切变线存在,并且在湘中地区有16m/s的低空急流(图1)。由于我区处在低空西南急流的正下方和底层切变线的折点位置,14日08:00后有冷空气入侵,十分有利于两广地区的稻飞虱沿低层850hPa切变线下方西南气流方向迁飞,迁飞后落入本地。
2015年稻飞虱在赫山区首次见到日期为4月19日,气候背景是4月18日20:00高空500hPa我区处于浅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中,850hPa在湘北有低压存在,并且在华南至湘南地区有16~20m/s的低空急流建立(图2)。由于我区处在低空西南急流的正下方和底层切变线的折点位置,19日02:00后有冷空气入侵,有利于两广地区的稻飞虱沿低层850hPa切变线下方西南气流方向迁飞,迁飞后落入本地。
2014年9月3日稻飞虱在赫山本地出现第一次秋季高峰期,主要是因为在9月2日20:00受高空槽后西北气流和低层切变线以及地面有冷空气南下的共同影响,有稻飞虱虫源从河南等地往南迁移,导致本地出现秋季第一次稻飞虱高峰期(图3)。
2 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适宜稻飞虱在赫山迁飞的天气模式是:春季初迁和秋季南迁的天气系统,高空500hPa我区处于浅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中,850hPa在湘北有低压存在,并且在华南至湘南地区有16~20m/s的低空急流,地面有冷空气入侵。
参考文献
[1]封传红,翟保平,陈庆华,等.利用850hPa气流资料分析稻飞虱迁飞路径[J].中国农业气象,2003,03:31-35.
[2]郑建余.单季稻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措施[J].广东农业科学,2008,3.
[3]祝新建.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病虫害的影响品种——以河南省获嘉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62-7064.
[4]白先达,李国刚,唐广田,等.桂林地区稻飞虱迁飞气象条件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0(3):141-14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