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在长成一棵树
2016-03-19刘婷
【摘 要】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教育主张建构和实施的,徐州市云兴小学通过课程领域种类和课程教师资源的开发、开放和开创,创生了“万花筒社团活动课程”,并以“走课”的形式、过程性的评价实现了学生的“我的学习我做主”。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校文化;个性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7-0025-02
【作者简介】刘婷,江苏省徐州市云兴小学(江苏徐州,221000)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新课改以来,在继承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每一个人都在长成一棵树”成为江苏省徐州市云兴小学的教育哲学。基于这种理解,学校提出了“理解生命、志趣多元”的多元生长教育主张,把对素质教育的解读、探索和思考,定位在培养具有“生活力、幸福力、创造力”师生,整体架构学校的课程框架,从深层次上唤起师生的共生意识;倡导教育者交织着活力、智慧和创想,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校园节项目课程、社团活动课程的实践推进,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趣,引导学生的志趣;师生通过感悟自主、多元、生长的教育实践,发展生活力、幸福力和创造力,实现师生生命的幸福成长。
其中基于“理解生命、志趣多元”的云兴万花筒社团活动课程是云兴多元生长教育的实践范式之一。
一、课程的理念与内涵
课程取名“万花筒”,就给予了它“小小万花筒,缤纷大世界”的惊喜及其开放、开创的特质。万花筒“花芯”的素材非常广泛,例如彩色玻璃、漂亮石头、鸟的羽毛、干花等等,只要能够想到的任何物品,通过万花筒的变换,都可以生成美丽的图案。而且这些美丽图案都呈现出开发、开放、开创的生成姿态,意寓“云兴万花筒校本课程”的多元、多样、多彩。
万花筒课程有六个重要目标维度:自主、互助、民主、科学、纪律、快乐;链接六个教育情境:家庭、学校、朋友关系、规律量表、社会秩序、情智环境,形成了一个指向“生长”的教育生态。基于此,学校课程从师生兴趣需求和特长技能出发,共设置了体育类、科学类、生活类、艺术类、学科应用类、交际理解类、家乡类等七大类40多门课程。学校实现了课程领域种类的开放、开创。
云兴小学还进行了课程教师资源的开放开创,“四类特长教师”成为万花筒社团活动课程的教师资源。首先,学校教师人尽其长,发挥优势技能成为课程的“特长教师”;其次,学校与江苏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足球协会、轮滑协会、胡琴艺术馆等团队联系,邀请“专家教师”走进校园;再次,开放课堂,引入学有专长的“家长教师”;第四,提供展示平台,优秀的特长学生转变角色成为“学生教师”,在展示中成为小先生。由特长专家、特长教师、特长家长、特长学生构建的教师资源,为丰富多彩的课程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使云兴万花筒校本活动课程成为儿童放飞梦想的沃土。
二、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每周五下午学生打破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教师和活动的内容,师生通过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建立各类社团开展活动。以“走课”为主要形式的“万花筒”校本课程,给每个学生自主制订课表的权利,“我的学习做作主”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实现了对学生优势智能的开发。每周五的课堂呈现出万花筒般的精彩,留住了童年的幸福,激发了成长的志趣。
“万花筒”校本课程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以自我体验的记录为主,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辅导教师评价相结合,建立了学生“万花筒”活动课程“集章册”。教师在网易相册空间制作每学期的课程相册,发布学生活动照片和作品照片,做好相关案例记录,对学生参与“万花筒”的过程适时给予肯定、鼓励,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学校名师工作室课程研发核心组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每学期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信息素养和语言素养等方面,对课程实施进行质量分析,并以学校“理解生命、志趣多元”的核心文化为依据,对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实施策略进行修正、补充,提供指导建议;课程教师则按照课程的七大类别,对过程性资料加以整理和分享;学校宣传信息团队负责在“云兴小学公共信息平台”微信栏目,推介课程的实施经验及广泛影响力;在分享课程成果的同时,经过问卷调查评测,师生共同确定下一期活动课程内容。
生命的存在应是多元的、差异的、自由的、快乐的、生长的……“每一个人都在长成一棵树,每一棵树都有她独特的最美的姿态!”我们在努力尝试“给儿童一百种经历,一百种创造和一百种富有挑战性的生活”,多元师生成就多元课程,多元课程彰显多元生长教育特色。云兴万花筒校本社团活动课程就是那么自主、自在、自由,就是那么开心、开放、开创。在每一段经历中种下生活力、幸福力、创造力的种子,焕发出自我实现的深层次幸福是云兴万花筒社团活动课程最终追求的目标。我们身随心动,守望生命变幻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