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驱动下的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策略探究

2016-03-19刘建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外语应用型

刘建华

(安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转型驱动下的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策略探究

刘建华

(安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在全国600多所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成为英语专业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为目标,从专业定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英语专业的转型发展。

地方院校;转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为加快教育的综合改革,解决经济发展转型中劳动力结构性矛盾,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优化教育结构,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2015年1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上袁贵仁部长提出要继续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目前,全国600多所地方高校都将面临转型,几乎占到全国普通高校的1/3。在转型发展大环境驱动下,地方院校的英语专业也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审视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二、地方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对外交流的需要,我国的外语教育迅猛发展,开办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共994所,另有翻译专业点106个,商务英语专业点146个[1]。英语专业的大规模设置,在一定时期满足了社会对英语类人才的短暂需求,但是这种无序扩张,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特色不明显,难以实现人才的差别化培养。具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截至2014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从2000年的2000万达到3559万人,居世界第一位;高校数量为2824所,居世界第二位①教育部《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中国高校在校生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世界第二[EB/OL].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5-12-04/doc-ifxmisxu6256143.shtml.2016-3-18。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推动下,高校英语教育的格局和发展方向受到深刻影响,准确定位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校英语教育的首先问题,然而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和缺失已成为目前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瓶颈[2]。因为放眼望去,包括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和师范类大学在内的几乎所有高校,开办的英语专业都强调培养所谓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但是开设的课程过于强调单纯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发展,重视语言的输入和文化知识的灌输,忽视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距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越来越远。而且从研究型大学、专门型大学到地方院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近乎相同。结合学校、地方的实际和因材施教的要求,不同类别的、不同层次的高校应该有差别化、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二)人才培养方式和规格单一

近年来,英语专业发展遭遇瓶颈,连续多年被教育部列为“红牌”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3]。根据最近著名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毕业生的外语水平跟用人单位的要求有较大偏差,外语人才技能单一,不能适应“复合型”人才需求。除了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外,人才培养方式和规格单一也是重要原因。英语从单独开设专业以来,对纯语言技能的要求和纯文化素养的要求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加之教学内容陈旧,导致专业口径狭窄、知识结构单一。目前,这种传统单一的培养规格已不能满足“国家创新”、 “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成为高校转型发展的桎梏。因此,为了切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不同规格人才的渴求,需要实行差别化高等外语教学[4],改革创新教育理念,改变外语人才技能和知识单一的现状,迅速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三)课程设置趋同严重

近乎相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大多高校的人才培养课程差别不大,课程的设置同样没有太多考虑到生源质量差别、教师差别、培养方式的差别,趋同相当严重,基本都遵循了几十年来外语专业设置的共同特点,过分强调专业的人文性、知识性和文化性。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多数的学校都是按照“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语言理论+文学课程+文化课程”,而且“语言理论+文学课程+文化课程”的比重已经占到了英语专业课程的一半多,所有的语言课程都几乎被容纳进来。就笔者所在的学校,二年级以后就开设了如:语言学导论、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英语教学法、英语测试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词汇学、修辞学、语义学等等,除了开设师范院校必要的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外,一些课程的开设明显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额外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背离了实际。

(四)应用型实践类课程容量过小

每年约几十万英语专业毕业生涌入到就业市场,而用人单位却招聘不到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英语人才与市场极度脱节的原因是“复合型英语人才”不仅要求基础知识和技能扎实,还要具有除英语语言、文学、文化之外的某一专业的知识。综观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课程设置,突出问题是应用方向实践类课程开设较少,而这些课程正是学生就业后需要的各类专业知识,如:旅游、外贸、金融、经济和教育方面的知识等。高校课程设置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知识层次和知识符合度与社会发展缺位,未来就业渠道不通畅,导致学生求学的动力缺乏,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全面创新和创业的要求[5]。因此,适度改革外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增加应用型的实践课程内容,转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向已经成为外语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五)英语师资队伍结构单一

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也促进了英语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人数和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数量都有了膨胀式增长。虽然一批具有较高学历,听说能力较强,信息技术运用熟练的青年教师加入到英语教学队伍,但是传统教育理念下培养的英语教师同样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无法突破传统的羁绊,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力不从心,无法在“专业+应用型实践类课程”发展中找到自己恰当的定位,这一短板已经成为制约教师职业发展和英语专业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师资队伍的再培训已经成为高校外语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策略分析

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因材施教,各个高校在院校性质、学科传统、地域特色、生源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考虑差异性,结合自身实际,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具有层级性和多样性,以解决同质化问题[6]。在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成为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建设的急迫任务。

(一)专业定位转型,面向需求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

促使地方院校将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将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将办学模式转到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就业、创业技能和质量,是政府引导地方院校转型的重要目标。只懂英语不懂专业是导致英语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重要原因,所以地方院校英语专业要抓住转型发展的契机,以地方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在政府引导下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途径,克服以往培养方案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陈旧、专业口径过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实践应用场景等问题。围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灵活设置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培养出既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又掌握某一行业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这样就可以大大改善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状况,提高其就业质量和职业竞争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实现校企对接培养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应区别于研究型和专业型高校,制定区别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转型发展的核心。传统的英语人才培养侧重于学生语言技能基本功,课程的设置基本是围绕“听、说、读、写、译”展开,适当增加文化和语言学理论课程,人才培养的模式局限于“外语+1”,而“1”所容纳的内容又相对薄弱,根本无法实现传统外语人才“复合型”培养目标。因此,在地方高校转型的大环境下,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可以探讨能否实行“外语+N”或者“外语+1+1”的模式。所谓的“外语+N”,N代表外贸、外事、商务、科技和教育等不同专业教学内容,主要是增加外语学习专业性和应用性,实现人才差别化培养目标。而“外语+1+1”,目的是在传统“外语+1”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外语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可以在学生三年级开设企业和其他单位需求的知识,开设专门用途外语教学,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可以熟练使用外语的能力,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尽量减少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培养时间,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三)专业设置转型,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专业设置转型是高校转型的关键[7],然而专业人才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课程上。之前,以培养理论和学术型人才为主要导向,不考虑差异的专业设置导致课程设置趋同化严重,导致高校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在专业设置转型的过程中,必须立足高校办学实际和特色,构建对接产业、行业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种模式:英语专业加非外语专业(如加教育学等)、英语专业加外语专业(双语),英语专业加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业(如加贸易等)。对于地方高校而言,第三种模式更为适合,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减少外语语言理论课、英美文化课程和文学类课程比重,建议以选修形式开设以上课程;二是适度增设应用型专业课程,开设和外语有关的专业课程,比如:旅游英语、外贸英语、机械英语、商务翻译和进出口业务等课程;三是增设一些拓展学生知识的选修课程,比如:电子商务、跨境业务知识、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课程;四是开设创业类实践课程,将企业的具体操作和运营实践知识引入到学生课堂,适时将企业管理人员引入到学校参与人才培养,让学生直接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构建“外语基础知识+专业方向知识+实践实训+顶岗实习”系统化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技能实践能力,逐步缩短与社会实际岗位需求之间的距离,提升人才符合度。

(四)教学模式转型,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简单地说,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规律,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在内的教学样式。教学模式转型是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重要环节,教学形式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第一课堂,要向第二、网络、社区和企业课堂,甚至是国际课堂延伸转变;因为更地道、更贴近现实生活、灵活多样化的形式,更自然、更放松,鲜活有趣的形式,才符合英语语言的认知特点。教学方法从灌输语法和字词的单纯知识传授向引发式的能力培养为主转变,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积极主动的实践者,把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敢于用英语畅所欲言的第一实践课堂,是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最有效方法;评价方式从单一的期末考试向全方位的立体化考核方式转变, 考虑教师、学生、实践实训和社会需求多方因素,在保持原有对学生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定量考核的基础上,构建“教师+学生自身+实践实训单位+用人单位”的立体化评价方式,加强实践实训环节的跟踪指导和评价,利用用人单位的社会反馈,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及时动态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适时调整和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8]。

(五)师资队伍转型,教师从理论型向双师型转变

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英语教师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较强,属于纯学科类别型教师,但是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无法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行业需求。可是,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关键要素,是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基础。因此,根据转型发展的需要,相关高校应该着手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教师离岗参与培训和学习。一方面要派出教师到转型较好的高校或者专门院校去学习,学习转型经验和相关的课程理论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开拓视野;另一方面要和相关的企业建立联系,派出教师到翻译公司、外事企业、外贸公司和旅游公司等开展专业实践,提高教师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采用“请进来”战略,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和讲学,提供实践指导和咨询服务,实现教师素质从理论型向双师型转变。

四、结语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大势所趋,包括英语专业在内的很多专业均无法回避,顺应转型潮流,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积极探索转型策略,培养出与社会需求更贴近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之路。

[1]钟美荪,孙有中.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第五届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思路[J].外语界,2014(1).

[2]束定芳.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德国高校英语授课学位课程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

[3]束定芳. 高校英语专业“复兴”之三大路径[J].中国外语,2015(09).

[4]蔡基刚. 英语能力明显弱于他国 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必须转型[N].光明日报,2015(02).

[5]刘燕,束定芳. 外语专业改革与发展战略-上海市高校外语专业布局与外语人才培养情况调查研究[J].外语研究,2011(04).

[6]戴炜栋.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J].外语界,2014(03).

[7]高校转型关键是调整专业设置,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0/c_135175480.htm.2016-3-20.

[8]梁红艳.探索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5(08).

[责任编辑:康邦显]

2016-06-21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南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外语人才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62400410013)。

刘建华(1980-),男,河南安阳人,讲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研究和英美文学文化研究。

H319

A

1671-5330(2016)06-0126-04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外语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大山教你学外语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