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对等

2016-03-19邢锐

关键词:原语译语习语

邢锐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046011)

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对等

邢锐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046011)

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精华和瑰宝,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往往令译者百思不得其解,某种文化下的习语在另一种文化中往往产生不对等的情况。探讨习语翻译中如何实现文化对等,以期对习语翻译和文化交流有所裨益。

文化对等;习语;翻译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桥梁,更是文化交流的中介。翻译家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翻译的难点在于解析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而非语言符号。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精华和瑰宝,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往往令译者百思不得其解,并且极易望文生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关于“对等”这一翻译的标准,许多翻译家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实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对等”,成为诸多译者追寻的目标。文化对等,即在不失原文文化色彩的前提下使译作读者与原文读者产生类似的感受。某种文化下的习语在另一种文化中往往产生不对等的情况,这种不对等表现为完全缺失或内涵不完全对等,译者的担当就是如何弥补这种缺失和不对等,实现流畅的文化交流。

一、文化与文化对等

许多翻译家认为文化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纽马克将文化定义为:“使用一种独特语言作为表达方式的群体的生活方式及其表现”(1988:94),每种语言群体都有自己的文化特性。习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在翻译中尤为重要。若将习语逐字翻译会曲解其文化内涵,如何翻译习语成为一种挑战。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标准。不论翻译理论如何发展,译者总是在寻求译文和原文的对等。“对等”概念对翻译显得尤为重要。习语翻译如何达到对等,文化对等便是良策。

文化对等是指原文文化词汇翻译为相似的译文文化词汇,其功能与原文词汇相同,引起译文读者类似的反应。与此同时,原文文化色彩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比如“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译为“败家子”;“neither fish,flesh,nor fowl;neither fish, flesh nor good red herring”译为“不伦不类,非驴非马”。文化对应,原文文化词汇与译文文化词汇在功能和描述方面实现完全对应。“be armed to the teeth”译为“武装到牙齿”;“to add fuel to the fire”译为“火上浇油”;“to be on the thin ice”译为“如履薄冰”。不同文化间完全的文化对应现象十分有限,多数情况下,译者试图在两种文化表达间寻求文化对等。

二、实现文化对等面临的冲突

如何应对文化差异达到文化对等是跨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李运兴先生提出了四种冲突模式(李运兴2000)。

1.阻隔模式

阻隔模式中,译语文化范式构成一个过滤器,有时变得极其排他,原语文化中一些特定元素

被屏蔽,甚至在译语文本中完全消失。一些充满独特的文化元素的单词和词组导致的翻译问题。例如,“beefcake”指魅力十足、肌肉发达的男士的照片。“halfway house”意思是疗养院;汉语中的一些词汇如,红眼病、红杏出墙。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很难期待英语读者满足于汉字的逐字翻译,必然要经历如上所述的阻隔模式。

2.调制模式

在调制模式中,原文化元素只在局部上符合译语文化范式,被改进后进入译语语言系统。在翻译一些,形式不同、内涵相同的隐喻短语时,一些译者采用这种模式。例如:

1)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2)As you sow,you will reap.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往往改变形式保留形象,用类似的谚语在译语中实现文化对等。

3.随其自然模式

这种模式下,原文化元素尽管与译语文化范式格格不入,但是文化上的强势跨越了译语文化范式,强行进入译语文化,有一些源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具有文化特质的表达,“文化大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五讲四美”(five stresses and four points of beauty),“大锅饭”(big pot system),西方人只有了解相关的历史、政治事件才能明白真正的含义,所以译者别无他法,只好强行植入译语,加之释义、注解、背景信息等。

4.融合模式

这种模式中,原语中的文化元素和译语文化范式实现“和解”,“jeep”译为“吉普车”,“beer”译为“啤酒”,“pizza”into“比萨,比萨饼”等等。

三、五种翻译策略

形象的使用是诸多语言的一个共性,习语的翻译离不开形象的处理。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英汉习语在形象运用上各具特色,翻译时应力求达意传神、形义兼备。翻译习语时,有以下五种策略:

1.形象保留策略

让人惊讶的是,有一些习语(尽管不是太多),中文和英文是等价或者修辞意义相且形象近似。在这样的情况下,形象保留策略和逐字翻译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

Example1:

王仁听了这话;更是火上加油;拿着板子赶过来打。(《官场现形记》)

On hearing this remark,which adding fuel to the fire of his indignation,Wang Ren was rushing with a bat in his hand.

Example2:

鬼子的日子长不了,用不了多久就得夹着尾巴跑了!(《地道战》)

It will take little time for the Japs put their tails between their legs and ran!

Example3:

杰斯特罗狠狠地对他侄女皱起眉头。

Jastrow knit his brow fiercely at his niece.

2.形象移植策略

汉语习语和英语习语在语用和语义上相似,但形象不同时,可以使用形象移植策略。

Example4:

She wandered at the middle of the burial procession,and occasionally wiped her Crocodile's tears with her sleeves.

她走在送葬队伍的中间,还不时用袖子抹去她那鳄鱼的眼泪。

Example5: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errorists have been armed to the teeth,yet peace-loving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still have a strong determination to fight against them.

尽管恐怖主义者武装到了牙齿,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仍然决心和他们斗争到底。

上述两例中,“Crocodile's tears”和“armed to the teeth”分别译为“鳄鱼的眼泪”和“武装到了牙齿”。用形象移植策略翻译,被中国读者广泛接受。

3.转换形象策略

当无法在译语中再现或移植源于习语中的形象时,我们应当考虑转换形象策略。用符合译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替换原语习语的形象。

Example6:

It is an old saying that“Birds of feather flock together”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Example7:

His style of dressing is sort of neither fish nor fowl.

他的穿着总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以上的例子,“birds”变成了“人”,“fish”和“fowl”变成了“伦”和“类”,尽管原文形象丢失,但涵义保留。

4.舍弃形象策略

某些习语的形象无法在译语中再现,也无法转移或移植到译语中,只能舍弃原语成语中的形象,只需将原语的意义和精髓译出即可。

Example8:

木已成舟。

What is been done has been done.

Example9: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5.增添形象策略

由于东西方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为了便于译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有些习语可以用译语中现有习语套用,但是具有较强民族特质的形象要尽量避免。

Example10:

欲盖弥彰

To try to put patch upon it and be worse off.

Example11:

空中楼阁

Castle in the air.

总之,汉英习语的翻译一定程度上就是找到与汉语习语对应的为读者接受的英语习语,反之亦然。文化特别因素重要,翻译难度加大。很多情况下,原语习语只能用译语中的非习语实现,尽管翻译过程中,会有心里层面意义的的损失。

四、结论

文化对等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然而,翻译习语时,在某种程度上对等标准优先于其它翻译标准。如上所述,有一些翻译模型和策略可供使用。由于文化的巨大差距和障碍,习语翻译过程中,不对等是每位译者都要面临的问题。译者最重要重要的任务便是克服这些障碍和文化差距,去实现文化对等。习语翻译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文化的先入为主,译者不可避免的受到养育他的文化的影响。另一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逐字翻译,逐字翻译的场合极为有限但。逐字翻译会产生问题在于词汇上的歧义。例如,“fresh water”可以理解为新鲜的水,“the first blood”和血无关,指比赛中的第一次胜利。尽管习语翻译的文化对等只是一个理想,但仍然值得译者为之孜孜不倦地探索。

[1]王佐良(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New York: Prentice Hall,1988.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责任编辑:王莉)

H159

A

2016-09-25

邢锐(1980-),山西长治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E-mail:xrui888@126.com.

1671-802X(2016)05-0098-03

猜你喜欢

原语译语习语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