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洛丽摩尔《楼梯口的门》中的创伤叙事
2016-03-19张小燕
张小燕
(吕梁学院 汾阳师范分校,山西 汾阳 032200)
浅析洛丽摩尔《楼梯口的门》中的创伤叙事
张小燕
(吕梁学院 汾阳师范分校,山西 汾阳 032200)
[摘要]小说《楼梯口的门》以911事件作为背景,针对20岁的小女孩做了故事讲述,在美国发动大规模中东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以主人公为整个故事的主要线索,进行了闳中肆外的故事讲述。本文通过对小说《楼梯口的门》的全面解读,详细论述了作品的具体叙事风格,在此基础上,针对创伤文学进行了系统探讨。
[关键词]洛丽摩尔;创伤文学;悲情叙事;历史反思
作为一名著名的美国作家,洛丽摩尔已经在文学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楼梯口的门》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强烈反响,成为全国畅销书而风靡一时。小说通过对20岁小女孩的内心世界的详细描写,对整个历史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反思,针对恐怖主义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探讨,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反映,来对整个历史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映射,从而强化了对历史的反思效果。
一、 创伤叙事中的隐喻言说
作品《楼梯口的门》叙述从911恐怖袭击正式开始,直到美国针对伊拉克展开全面武力打击。在整个故事中主人公正处于人生中的大学阶段,通过对这一年中所发生各种事情的详细描绘,将战争的残酷无情进行了侧面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她的爱情在恐怖主义横行的情况下被迫夭折,与此同时由于战争的来临,使她亲生弟弟不得不走向战场。在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她的爱情最终无疾而终,她的亲生弟弟也在战场上失去了生命。在这一年时间中,她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爱情到亲情,再到最后的友情,使她充满了困惑与迷茫,也在这一过程中被迫成长起来。通过这几方面的具体描写,使得整部作品以三条主线的形式发展着,在平行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发生着碰撞,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整部小说的气氛得到了强烈的烘托,将其中悲天悯人的故事氛围推向了高潮,并通过对主人公生活中发生的具体变化的详细描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各种形式的军事行动,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具体而深远的影响。在流畅的文字表述中,整个故事简洁明了,将很多观点以及思想情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述,使得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以及具体的意象,这样以来使得作品的思想主旨表现得十分深刻,在此基础上,给了人们很大的启示。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语言具有一定的隐喻性,这是针对其本性以及本质而言,通过间接描述,对相关的思想内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表达,并充分利用了语言的歧义性以及含混性。相同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事物的搭配下,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情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言本身的隐喻张力。在针对具体事件进行描绘过程中,针对故事氛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营造,能够达到隐喻的效果,从而通过间接方式对相关人物的未来命运进行预示,这样以来就能够对故事的最终结局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揭示。在《楼梯口的门》中,通过各种类型杀伤性武器来进行人心里的隐喻表达,使得人们内心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战争或者袭击带来的创伤进行间接性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通过隐喻方式系统地表现了死亡,从而能够形成整部作品的创伤性叙事。尽管作品对于战争以及袭击中的恐惧进行直白的表述,将死亡用极为隐晦的方式进行了间接性表述,从而将作品中的相关意象与死亡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产生了如影随形的艺术效果。通过很多隐晦的表达方式,将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表达,对于战争的恐惧,对于恐怖袭击的恐惧,以及对于死亡以及亲人离开人世的悲痛等,都进行了间接的淋漓尽致的表达。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飞”这一意象的具体描述,来对死亡进行暗示,从而在接下来主人公的弟弟在战争中战死沙场,并通过盘旋的秃鹫来描绘了死亡所带来的心理阴影。然后主人公在具体出席弟弟葬礼的过程中,在头上系着乌鸦形状的发带,并在弟弟尸体下葬之后,通过对蝙蝠的描绘将死亡所衍生出的毁灭性暗示进行了充分的表述。通过对整部作品的系统研究能够发现,“飞”是贯穿整部作品的隐喻意象,通过对飞翔的相关事物的描写,来具体表现着创伤以及毁灭,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飞翔的描绘,渗透在了作品每一个角落中。飞翔不仅表现着战争以及危险,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悲伤以及死亡,在这种情况下,作品中的悲天悯人跃然纸上,将凄冷以及哀痛的心理情感进行了娓娓道来的表达,使得整个故事笼罩在阴雨密布的气氛中。
二、 自白叙事中的个体创伤展演以及创伤应对
从整体上讲,《楼梯口的门》是针对精神做出了系统详尽的自白,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在整个故事发展过程中,所经受的心理以及精神上的煎熬,将小女孩精神上的孤独以及心理上的苦难以记忆的形式进行了自然流露。总体来讲,就是通过针对创伤记忆的加工,通过叙事的方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表达,这样以来,很多碎片化的记忆,以及一闪而过的片段,都能够以正常记忆的形式进行表现。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涉及到了创伤展演,在此基础上还涉及到了创伤应对,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白式表达。创伤展演从某种程度上讲,又可以称作是抑郁,具体是指承受创伤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还没有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通过各种形式将自身思想及意识拉回到过去的记忆中,整个过程犹如噩梦,充满了强迫性。所谓的创伤应对,从某种程度上讲又可以称之为哀悼,顾名思义,是承受创伤的载体与创伤性记忆进行对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具体症状,就叫做创伤应对。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创伤性记忆在生命主体中如真实经历一样存在着,并冲击着生命主体的思想以及精神意识,这样以来会逐渐产生忧郁,并在忧郁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哀悼,最终面对并进行全面接受。在《楼梯口的门》中,主人公以故事叙述的形式对自身的精神创伤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自白,在这一过程中,主人公逐渐学会面对和应对,并能够针对创伤进行自我治疗,从而慢慢找回自我,并对自我进行完整的重塑。九月事件是整个故事的发展开端,在主人公生活的城市中,充满了安逸与祥和,恐怖袭击所产生的影响似乎还没有波及到这一安详的小镇,即使在政治上出现了强烈的震荡,并在军事上造成了一系列严重连锁反应,但是却从某种程度上对主人公这一20岁的小女孩造成了强烈的精神冲击。主人公的爱人由于自身的宗教信仰,在敏感时期成为了恐怖分子嫌疑人,面对种族政治高压,只能够斩断与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最终出走他乡离开美国。在主人公勤工俭学的过程中,与雇主之间形成了非常融洽的情感,但是面临美国种族主义横行于世的情况,最终使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不仅如此,对主人公打击最大的是与她感情最好的弟弟,在被征入伍之后,走向了阿富汗的战场,但是却最终战死沙场,并且尸骨无存。在整个过程中,她的亲人和爱人逐渐在她生活中消失,全部都离她而去,在这种情况下,丧失了家庭和友谊,同时还有爱情,从而使得人自我赖以存在的载体被彻底击碎。在这重重打击下,主人公开始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并且开始自我封闭,不再和人交流,并开始变得冷漠,始终难以摆脱沮丧的情绪。在这种精神极度空虚的情况下,开始出现精神上的幻象,作为一种补偿性的意象开始在梦境中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能够将这种情况称之为精神疾病,这是由于精神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从而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应激障碍,在此基础上逐渐产生白日幻觉,或者在睡眠状态中以梦境的形式出现。通过补偿性的梦境,能使主人公再次与弟弟相逢,从某种程度上讲,创伤将会以记忆的形式存在着,并且会如影随形,时刻在精神上囚禁着生命体,将人笼罩在梦魇中,使人生活在虚无的幻境中,在这一过程中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自责,深深的负罪感将会如影随形地镶嵌在人的思想意识以及精神里。
面对这种情况,只有借助于与别人交流才能够将这种创伤进行一定程度的缓解,创伤主体才能够逐渐恢复,才能够从精神以及思想意识上逐步苏醒过来,从而能够重建原有的能力,使得已经成为废墟的精神世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重建。面对这种情况,主人公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走出精神上的困境,不再沉浸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中,突破创伤性梦境的困扰,与外在世界产生心理以及生理上的交流。作品主人公经历了漫长的抑郁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创伤展演,在此之后开始寻求自我治愈,能够正面地面对创伤,用积极的态度进行自我治疗。在这一过程中,主人公最开始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帮助自己的父亲在农场中进行劳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自我缓冲之后,开始进入正常的生活轨道,继续踏上自己的求学之路。尽管整个过程心中十分煎熬,但是在勇于面对的情况下,主人公开始怀着尝试性的心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哀悼,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康复,通过积极主动的态度以及措施进行具体的创伤应对。不仅开始在大学中选择新的课程进行具体学习,同时还继续通过兼职的形式来赚钱,而且对深色皮肤的孩子格外关注,这是由于内心深处依旧怀念着兼职时期曾经照顾过的孩子,通过想念的方式来悼念所有离去的人,包括弟弟。不仅如此,逐渐开始了正面面对阿富汗战争,并能够以理性的态度与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这些行为可以看出,主人公已经能够面对自我,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能够面对整个社会,并开始懂得如何去怀念和哀悼,能够用冷静的态度面对自己经历过的悲伤的事情。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来讲,受到心理创伤的人不具备谈论创伤的能力,只有经过了一个阶段性的时期之后,才能够实现心理上的平稳过渡,从而进入到创伤应对的状态,逐渐产生情绪上的转移,并能够逐渐接受曾经发生的一切创伤经历,接受已经消失的事物,最终获得更强的生命力,这样以来对于挚爱的哀悼才会逐渐淡化和消失,相应的心理创伤也将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消失。
三、结语
在《楼梯口的门》中,充满了挽歌式的悼念,并将批评的角度在整个过程中进行了无孔不入的渗透,通过叙事将创伤性记忆进行了表述,在具体的创伤叙事过程中,营造出了哀婉动人的故事氛围。并且在此基础上,从生活的角度对历史、对政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及最犀利的批判。在反思的过程中,绵绵不绝地表达着觉悟,最终突破了相关隐喻意象的困扰实现了思想上的升华。
[参考文献]
[1]但汉松. “9·11”小说的两种叙事维度:——以《坠落的人》和《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为例[J].当代外国文学,2011,(02).
[2]孔瑞.论洛丽·摩尔《楼梯口的门》中的创伤叙事[J].当代外国文学,2015,(01).
[3]徐月. 从创伤的视角浅析《菩萨凝视的岛屿》[J].青年文学家,2015,(05).
[4]张亚婷. 中世纪英国亚瑟王叙事传统中母性的再现[J].外国文学研究,2014,(05).
[责任编辑:舟舵]
[收稿日期]2016-04-28
[作者简介]张小燕(1981-),女,山西汾阳人讲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6)03-00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