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经验、问题及走向

2016-03-19严文波

关键词:经验问题

严文波

(江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经验、问题及走向

严文波

(江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以来取得了下述成功经验: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实践发展为基础;坚持以相关学科为借鉴;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的认知泛化;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关系的认识不清;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滞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脱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未来发展走向上,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建设;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验;问题;发展走向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发展成为一个学科结构较为合理、学科体系较为完善的重要新兴学科。认真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经验

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性质的重要成就,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新时期,认真总结学科30多年来探索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成立之日起,就有着其内在特殊性,它是一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30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展为根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贯穿于学科发展的始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中,很长一段时期内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曾一度被统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此后,随着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认识的逐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二级学科又被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很显然,之所以不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根本原因在于它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学,它的学科之基是马克思主义,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所应遵循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始终坚持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其重要使命,在人才培养上,尤其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头脑中一些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方向。

(二)坚持以实践发展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伟大实践中诞生并得到快速发展的。始终坚持以实践发展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实践促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同时又推动了其不断发展完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正是为适应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而得以产生、发展,在此基础上,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得以产生和发展,并随着实践的需要不断拓展深化。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以实践中产生的重大问题为导向,不断进行回应和解答,而正是在这一回应实践、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获得发展的不竭动力。”[2]另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实践还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否取得成效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发现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重要依据,才能不断推动学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坚持以相关学科为借鉴

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始终坚持以相关学科为借鉴,在充分吸收借鉴其他学科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促进自身发展和完善,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多年来取得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所内具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以相关学科为借鉴,这主要表现在它所面对问题的多维性和复杂性。众所周知,无论从研究领域还是从研究内容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都是一个综合性研究内容较强的学科,其中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政治教育等方方面面。因此,要解决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重大问题,就必须从不同视角作出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解答,从不同学科领域汲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利用“他山之石”攻“学科之玉”。另一方面,只有坚持以相关学科为借鉴,学习其成功经验,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好又快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所以能在30多年来的发展中取得了众多的成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习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成功经验。通过学习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科学化的发展理念、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多角度的路径方法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实现新突破。

(四)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

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紧紧围绕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就是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政治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转变人们的思维定势,促进人的全程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级人才,为改革开放实践提供德才兼备的人才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奠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注重培育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求、符合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才能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生命力和活力,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实际成效,才能不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独特魅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形成了一个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学位培养体系,还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就。但是,回顾学科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发展过程中显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的认知泛化

思想政治教育是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这一点中共中央以及教育部的相关文件都写得十分明确,不止一次地反复强调其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属性。1987年5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科学。”[3]14192005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培养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也强调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然而,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的定位却一直模糊不清,这主要表现在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等同于其他一般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性,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作用的弱化甚至缺失。

(二)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关系的认识不清

自从本科专业建立以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就成为了推动整个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为适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需要,中宣部、教育部还专门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教材。虽然在 1995年以后,学科已进入到综合发展阶段,但在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思维观念中,依然还存在对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关系认识不清的问题。对此,原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徐文良就在不同场合中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学科’是特定领域客观规律性理论形态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知识体系、理论体系;‘专业’是为培养人才设置的教学实体,是一种教学体制、教学机构。一个专业可以依托某一学科,也可以是跨学科的。专业的设置,可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因此,专业的名称并不是都能与某一学科相提并论、混为一谈的。”[4]428-429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应正确地看待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将两者混同,这主要是因为两者所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学科建设更多地侧重于服务育人、价值引导、文化传承等方面,而专业建设更多地侧重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正是由于对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认识不清,才最终导致了学科建设长期得不到实质性的突破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滞后

从学科发展历程来看,学科队伍建设是与学科专业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早在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立之初,教育部相关文件就指出,要采取正规化的方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形成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这一理念后来也一直被中共中央以及教育部所下发的相关文件所吸收。1987年5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专职人员作为骨干,并且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教授和理论家。”[3]1419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2015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进一步强调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整体素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才队伍。很显然,中共中央和教育部一直秉承这一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化建设应当是与队伍建设同向发展、相互作用的。然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学科化程度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都取得了很大发展成就。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还比较滞后,远跟不上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发展速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呈现出与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相互背离的发展趋向。显然,这一态势很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长远发展。

(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脱离

从学科产生的背景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适应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上所产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其鲜明特征。从学科属性来看,以实践活动为基础进行理论创新是它得以发展的重要表现,并且理论创新所产生的成果也应主要体现在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上。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应紧密结合、互为依托。但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和学科化的不断发展,学界越来越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而另一方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同等重视。这种倾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很大程度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相脱离,成为了一种“书斋式”学问,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互脱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一旦脱离实践活动,理论研究将变成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理论研究只有结合实践,才能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更应如此,不能构建独立于实践活动的纯粹理论。只有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双重互动,通过一边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一边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开展研究,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才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长远发展,才真正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否则,尽管理论可以阐释说明得非常完善,但由于没有结合实践,这种理论随时都有僵死的可能。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走向

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5]36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正是社会历史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新时期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未来发展走向上,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性,强调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未来发展中能否取得新突破、新成效的重要依据所在。但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将其归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性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重要地位,不能再简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一般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进行建设。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突出其学科特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使命,要对那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淡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的现象予以强烈回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固有的学科属性出发,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唱响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对社会中存在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比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敢于发声、敢于亮剑,抵制非马克思主义的杂音、噪音;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实践,着眼于学科发展前沿,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科方法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理性引导社会舆论,弘扬主旋律,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

自1984年学科创立以来,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学科建设才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但以专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建设显然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学科”所体现的是一种理论体系,“专业”所体现的是一种培育手段和方法,这两者不能简单地混同。从目前学科的发展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从学科建设高度来审视学科和专业发展。一是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水平。在现代学科的成长中,坚持科学路径已成为一个学科发展壮大的共同规范和价值遵循,只有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才能不断向前推进。二是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践性的学科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是贴近现实政治生活、贴近教育实践的一门显学科,实践性是其鲜明的学科特点。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要立足并依靠实践来开展学科建设,把思想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不能脱离、超越实践去搞建设、谋发展。总之,只有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科的价值自信,推动学科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建设

学科队伍建设作为衡量学科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一个学科的健康成长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学科队伍不规范的情况下,学科建设本身难以走上正轨,更谈不上发展壮大。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以来,正是在一系列强有力政策的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才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发展,呈现出了繁荣发展的局面。但在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隐忧,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学科队伍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学科的专业化、科学化发展需要。因此,在学科建设中,必须要努力培育出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队伍。只有学科队伍建设取得实际成效,才能保证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学科发展才能后继有人、长盛不衰。这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推进:一是推出一批一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发展中起着统率作用,是学科队伍的“领头羊”,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功能,他们可以引导学科队伍关注学科前沿,推进学科的整体发展。二是要建立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合理的队伍结构有利于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正常的新陈代谢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学科团队文化。积极倡导合乎道德规范的学术风气、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团队人际关系,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长远发展。

(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更应始终坚持这一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并不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纯粹理论研究,而是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一门实践性学科。贴近实践、服务实践是其重要的学科使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其理论研究的学科价值。因此,在学科发展中,要牢牢把握其实践性的学科特点,注重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结合,不能脱离实践去从事纯粹“书斋式”的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建构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一个对社会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不断回应和解答、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则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在实践中形成理论、运用理论、创新理论,把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时刻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选择、多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相关的问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深深植根于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论,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最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只有始终坚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一步明确学科属性,深化学科内涵,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发展,才能建构富有中国特色、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思想教育学科的价值自信,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8)[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冯刚,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年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4]徐文良.难忘的历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思考[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李长成]

doi:10.16088/j.issn.1001-6597.2016.03.022

[收稿日期]2016-01-20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回顾与展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发展研究(1984-2014)”(15YB016);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度校管德育(文化)专项项目;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度青年成长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严文波(1988—),男,江西鄱阳人,江西师范大学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16)03-0142-05

Experiences,ProblemsandAcademicDevelopmentTrend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YANwen-bo

(CollegeofMarxism,JiangxiNormalUniversity,Nanchang330022,China)

Abstract: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1984,we have made achievements. The main experience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uccess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stick to the foundation of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insist on the reference of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persist in the promotion of moral principle and education of people. However, certain problems exist, such as the cognitive generalization of subject attributes, ambiguous understanding of major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adequate building of education team, and separation of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activity. On the new starting point,after the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subject development in 30 years,the following breakthrough should be made: to clarify the subject attribute, to deepen the scientific discipline connotation,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team construction, and to integrate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xperiences;problems;development trend

猜你喜欢

经验问题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经验试试看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我对组织指挥作战的若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