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桂海虞衡志》看范成大治桂

2016-03-19张翠方

关键词:范成大广西

张翠方

(广西师范大学 漓江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从《桂海虞衡志》看范成大治桂

张翠方

(广西师范大学 漓江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桂海虞衡志》是淳熙年间范成大离桂赴蜀途中所著的记载广西风土人情的著作,从有关内容可把范成大治桂政绩概括为祛除陋俗、改革马政、强化军事、治理边事等方面。范成大治桂期间兴利除害,造福一方,在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所著《桂海虞衡志》为研究宋代广西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关键词]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广西

范成大是南宋名臣,字致能,号石湖,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为官近30年,宦游广远。周必大在《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成大神道碑》中高度赞誉范成大:“历典名藩,所至礼贤下士,仁民爱物。凡可兴利除害,不顾难易必为之……去思遗爱,所在歌舞之。”[1]430乾道八年(1172)范成大因为抵制宋孝宗任用奸佞小人,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治所在今桂林市)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主管一路军政民政。从乾道九年(1173)三月至桂,到淳熙二年(1175)正月离桂赴蜀,范成大在桂林前后只有近两年时间,但范成大仁民爱物,兴利除害,造福一方。《桂海虞衡志》记载范成大离桂时,“(桂)民觞客于途,既出郭,又留二日,始得去”[2]81,留下千古美名。

一、情系桂林

1.来桂之前,美好期待

至道三年(997)宋设广南西路,路治桂州;高宗时将桂州改为静江府,治所在今桂林市。

南宋时期,广南西路虽因开发较晚社会经济不够发达,且远离统治中心,但对于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至关重要,是宋王朝抗金及北伐的大后方,也是管理岭南少数民族事务的重要基地。范成大出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虽名为贬斥,但无疑也担负着重任。

得知范成大将赴桂,亲戚朋友“皆以炎荒风土为戚”,但范成大却从韩愈、杜甫等人的诗中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桂林,“予取唐人诗,考桂林之地,少陵谓之宜人,乐天谓之无瘴,退之至以湘南江山胜于骖鸾仙去”,只是因为“士大夫落南者少,往往不知,而闻者亦不能信”。因此范成大对桂林之行怀着美好的期待,并安慰亲友“宦游之适,宁有踰于此者乎”。[2]81-83

2.在桂期间,仁民爱物

《桂海虞衡志》记载范成大直至亲到桂林后,才真正领略了这片土地人文山水的魅力,发出了桂林“风气清淑,果如所闻,而岩岫之奇绝,习俗之淳古,府治之雄胜,又有过所闻者”[2]81的感叹,并深切地爱上了桂林,“兹游奇绝忘羁宦,惭愧烟中短棹横”[3]65。范成大在桂期间仁民爱物、与民同乐,深受百姓爱戴,曾自言:“予既不鄙夷其民,而民亦矜予之拙而信其诚,相戒毋欺侮。”[2]81

范成大仁民爱民,以民为本,关心民生与农业发展。其诗有云:“逼仄深巷中,葱茏绿阴交。山家不早起,闭户如藏逃。浓露蜕蝉咽,小风饥燕高。新渠廑涓流,坏陂方怒号。遐甿病瘠土,不肯昏作劳。灭裂复灭裂,晚秧如牛毛。空余朝气白,浮浮湿弓刀。官称劝农使,临风首频搔。”[3]71体现了他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及对桂民生存、生活的重视与关爱。

从《桂海虞衡志》中我们还可看出范成大对桂林人文山水寄予深情,他爱桂林的山水、桂林的文化、桂林的饮食。他赞美桂林的山:“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篸,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当为天下第一”[2]83;他赞美桂林的水:“葵水绕东城,永不见刀兵”、“漓水辟刀兵”、“清润不立尘,空明满生香”;他赞美桂林的茶酒:“扪腹蛮茶快,扶头老酒中。荒隅经岁客,土俗渐相通”、[3]68-70,“余性不能酒,士友之饮少者莫予若也,而知酒者亦莫予若也。顷数仕于朝,游王公贵人家,未始得见名酒……及来桂林,而饮瑞露,乃尽酒之妙,声震湖广,则虽金兰之胜,未必能颉颃也”[2]98。范成大寄情于桂林的人文山水,与民同乐,在桂期间,写下了54首诗歌,这些诗歌便是他情系桂林的最好证明。

3.离桂之时,深切留恋

淳熙元年(1174)十月,范成大受命担任敷文阁侍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但他对桂林已经有了深切的感情,期盼留任,因此“亟上疏固谢不能,留再阅月,辞勿获命,乃与桂民别”。从获命到来年正月成行,范成大滞留桂林两月,可见其惓惓不舍之意,即便“锦城以名都乐国闻天下,予幸得至焉,然且惓惓于桂林”。“盖以信予之不鄙夷其民,虽去之远,且在名都乐国,而犹勿忘之也。”范成大赴蜀途中,“道中无事,时念昔游,因追记其登临之处与风物土宜,凡方志所未载者,萃为一书,蛮陬绝徼,见闻可纪者,亦附著之,以备土训(注:官名)之图”[2]81-82。这便是著名的《桂海虞衡志》,对宋代广南西路的人文山水、风土人情、民族交往等内容记述详备,刻画得入木三分,犹如历历在目;对南宋之后及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来等发展极具启发和借鉴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方志资料。

二、兴利除害

范成大于乾道九年(1173)到达桂林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主管一路军政民政,有“帅臣”之称。经略安抚使,“内兼西南数十州之重,外镇夷蛮几数百族,事权不得不重矣。广西诸郡,凡有边事,不申宪、漕,惟申经略司”[4]43。因此,范成大在桂两年间身负重任,兴利除害。他疏通灵渠、祛除陋俗、改革马政、加强边防军事力量,政绩卓著。

(一)祛除陋俗

范成大治桂期间,深入了解桂林的风土人情,对于地方陋习作了揭露并加以改革,成效显著。如他提倡土葬。刻于桂林西湖北潜洞石壁上(碑已毁)的范成大《举葬文》中有桂林旧俗人死不葬所亲、远游客死者不收骸骨的描述。乾道九年(1173)范成大要求桂民改变不葬的陋俗,对亲人之骨及无归之骨土葬、祭祀,从此桂林土葬渐成风俗。另《桂海虞衡志》中也有范成大保护动物、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禁捕”措施,这可以说与我们现在提倡的保护自然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一致的。就当时而言,范成大的这一举措可以说超越了时代,尤其是在以动物为食、捕猎严重的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

《桂海虞衡志》中记载的珍禽异兽共有四十余种,其中珍禽有孔雀、鹦鹉、白鹦鹉、乌凤、秦吉了、锦鸡、山凤凰、翻毛鸡、长鸣鸡、翡翠、灰鹤、鹧鸪、水雀;异兽有象、马、猨、蛮犬、郁林犬、花羊、乳羊、绵羊、麝香、火狸、风狸、懒妇、山猪、石鼠、香鼠、山獭、洞獠;虫及水中动物有砗磲、蚺蛇、蝳蝐、蜈蚣、青螺、鹦鹉螺、贝子、石蟹、鬼蛱蝶、黑蛱蝶、嘉鱼、虾鱼、竹鱼、天虾。物种虽多,但静江府瑶、獠、蛮、黎、蜑族均以狩猎为生,捕猎严重。如瑶族“暇时猎食山兽以续食”[2]141,宜州蛮人“以射猎仇杀为事”,尤其是獠人“以射生、食动为活,虫豸能蠕动者均取食”。[2]145-146因此范成大发出了禁捕的命令,《桂海虞衡志》有这样一段记载:“南方多珍禽,非君子所问。又予以法禁采捕甚急,故不能多识。”[2]103时人虽不多识,但禁捕对于保护珍稀动物、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却具有非凡的意义。

(二)改革马政

南宋偏安江南,要抗金及北伐,就需要大量战马。广西地处岭南,与大理、毗那、自杞等国毗邻,成为重要的战马中转站与供应地。《桂海虞衡志》记载:“蛮马。出西南诸蕃,多自毗那、自杞等国来。自杞取马于大理,古南诏也。地连西戎,马生尤蕃。”且“大理马,为西南蕃之最”。此外还有有名的果下马,“土产小驷也。以出徳庆之泷水者为最。高不逾三尺,骏者有两脊骨,故又号双脊马。健而喜行。”广西马政建设关乎军事与国运,重要至极。

范成大曾说:“予治马政,颇补苴漏隙。”[2]106因蛮人与买马司典吏为利勾结,买进的马匹多病瘦,且又缺乏草料,不堪驱使。另运输途中无桥无道,马匹涉水度险的损失也很大。当时,“马政四弊。邕州置马大弊二:蛮人先驱一二百瘦病者为马样,邀以买此而后大队至,暨至,亦杂以半,买马司典吏与招马人岁久为弊,一也;横山寨无草场,支钱悉为官吏干没,不以时得草,二也。沿路损马大弊二:所至无桥道,涉水贪程,一也;州县不与草料,但计嘱押人而去,二也”[3]88。范成大针对马政中买马及损马的弊端提出了建议:第一,择精明干练、清正廉洁的官吏负责买马事宜,杜绝“为招马官者,尤与州县相狎”[2]136的现象重演;第二,兽医随行,病马随地救治,如古文记载,“买之弊,乞择官;损之弊,乞马病随寓留医”;第三,蛮马矮小居多,往年购买规格为四尺两寸,但“淳熙元年指挥,战马买四尺四寸以上”,蛮马少有合格的,影响了战马的购买,范成大强调不能随意提高马匹的尺寸规格,因此“每量到马匹,即批上尺寸……蛮人感悦,得马最多”[3]88-89;第四,针对“经略司岁市千五百匹,尤骏者博金数十两,官价有定数,不能致”[2]108的情况,范成大提出“乞常切检察准格买马,不及千五百匹,展磨勘一年,多二百匹,减磨勘,千匹转官”的建议。范成大乾道九年到任,至“淳熙六年,多千二百五匹”[3]89,可见其治理马政之效。

(三)强化军事力量

南宋时,广南西路在军事力量方面主要设有禁兵、厢兵、洞丁等制。但范成大在桂两年间,辖境缺兵少将,士兵孱弱不堪,军政堕废。范成大甚至提出质疑:“太祖养兵之法,何至反成蠹国哉!近世,见在军不搜,而反添刺孱弱以益其蠹,可怪也。”对于这些弊端,范成大也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第一,选拔折冲御侮之材。南宋时期,军政腐败,有的官员在军事人才的选拔上徇私舞弊。军职大多被不懂军情、未任边职、谗辞媚色之徒占据。其时,“银盐缯锦数十百万,皆在横山库,无城护藏,无兵镇压”。对此范成大奏请派遣有真才实学的军事人才担任军职,“乞将邕州守臣,常择折冲御侮之材”。[3]89-90

第二,加强练兵。南宋禁兵战时参战,无事镇守,州郡不得私自役使。但事实上,广南西路的禁兵大多沦为了“无用之兵”,这与当时的各类官员竞相役使、将禁兵当厢兵用有关。这种情况在邕州、宜州是最严重的,《桂海虞衡志》记载:“邕、宜最为要害。邕州管东南第十三,一将,五千一百人;淳熙初仅存七百七十余人。宜州管第十二,副将,淳熙初存五百三十余人。又多差押马催纲接送杂役,在营者皆老病,与无兵同。”[3]89范成大知静江时,“兵亦不满两千人。石湖搜强壮一千人,并驻泊下,拣百八十四人与摧锋军,本司效用。军结队上教,旬两披还,加强练兵”。[3]90

第三,购置战马。当时军队战马瘦弱且数量不足,以邕州为例,“元额一千六百匹,至是亦仅二十七匹而已”。此种情况如何能够让军队战时戍边、无事镇抚?因此,“石湖申乞复行官卖盐,以其事力招填邕州司马”。[3]89-90此前已书,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学习蛮人兵甲之制。在冷兵器时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范成大认为对于蛮人的武器也应了解,“外蛮兵甲之制,亦边镇之所宜知者”。如黎弓,“海南黎人所用,长弰木弓也。以藤为弦,箭长三尺,无羽,镞长五寸,如茨菇叶。以无羽,故射不远三四丈,然中者必死”;药箭,“化外诸蛮所用。弩虽小弱,而以毒箭濡箭锋,中者立死。药以蛇毒草为之”[2]99。此外,还有蛮甲、云南刀、黎刀、蛮鞍、蛮鞭、峒刀、黎兜鍪等,颇具民族特色,都值得借鉴、模仿。

三、治理边事

(一)团结边民

南宋时期,“广西经略使,所领二十五郡,其外则西南诸蛮。蛮之区落,不可悉记。姑即其声闻相接、帅司常有事于其地者数种,曰羁縻州洞,曰瑶,曰獠,曰蛮,曰黎,曰蜑,通谓之蛮”。蛮人擅勇好斗,或因仇怨、或因饥馑,与汉民族矛盾尖锐,宋廷采取羁縻制度,大抵“其人物犷悍,风俗荒怪,不可尽以中国教法绳治”。[2]134因此,范成大在桂期间对边民采取的是团结安抚为主、镇压为辅的手段,沿袭侬智高叛乱后朝廷在此所设的羁縻制度。关于羁縻制度,吴永章先生在《论宋代广西羁縻州制》一文中已经详细描述[5],故此处仅着重介绍范成大团结瑶人的举措。

1.瑶情边政

广西瑶人生存于山高水深之境。瑶人“俗喜仇杀,猜忍轻死”[2]141,而 “山谷间稻田无几,天少雨,稑穜不收,无所得食,则四出犯省地,求斗升以免死,久乃玩狎,虽丰岁,犹剽掠”。有少数边民与瑶人长期接触,浸染其习俗,互相勾结,侵扰汉族及其他民族聚居地区,屡禁不止。他们“攻害田庐,剽谷粟牛畜,无岁无之。踉跄(乱窜)篁竹,飘忽往来,州县觉知,则已趠入巢穴”。官军无计可施,只能驻兵路口,但山水阻隔,不能遍防,劳民伤财而无效果,且“山田易旱干,若一切闭截,无所得食,且冒死突出,为毒滋烈”[3]41。范成大了解了瑶情边政后,于乾道九年夏着手治理瑶政。

2.团结瑶人

第一,结边洞省民,授器教阵。南宋王朝为拱卫半壁江山,征讨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军队布防于长江流域,广西境内兵力不足,因此只得在各地设置乡兵,“籍其民为壮丁,以藩篱内郡,障防外蛮,缓急追集备御,制如官军”[3]34。乾道九年夏,范成大“悉罢官军,专用边民,籍其可用者七千于人,分为五十团,立之长、副,阶级相制,毋得与瑶通。为之器械、教习,使可捍小寇,不待报官。瑶犯一团,诸团鸣鼓应之”[3]41。范成大将边民团结起来,“他日远瑶有犯,须先破近瑶;近瑶有犯,先及边团,则官兵固已至矣”[3]90。范成大灵活机动抵御瑶人的侵扰,成效显著。

第二,谕稍近瑶人,团结立誓,然后许通博易。“瑶人常以山货、沙板、滑石之属,窃与省民博盐米。”范成大“告谕近瑶,亦视省民相团结,毋得犯法,则通其博易之路;不然,绝之”。近边瑶人见边民已团练教习,军事力量增强,防备得当,“形格势禁,不可轻犯,幸得通博买,有盐米之利,皆欢然听命”。[3]41于是范成大设置了两个博易场,一在义宁,一在融州之荣溪。

第三,遣勇敢吏,以近瑶为乡导,深入不宾处,如前谕之。宋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制度,各洞寨首领一方面隶属朝廷,一方面在地方也拥有一定治理权,可通过近瑶首领的劝说及示范作用,劝服远瑶,也就是所谓的“以夷制夷”。因此范成大“择勇敢吏,将桑江归顺五十二瑶头首,深入生径罗曼等洞尤狠戾素不宾化者,亦以近瑶利害谕之,悉从”。[3]41

3.瑶境安然

静江府管辖下的瑶人结成五十五团,统属于桑江寨。而周边义宁、临桂、古县一带团结未尽的聚落,也不敢侵扰边民。“天子诞节,首领得赴属县与犒宴。诸瑶大悦,伍籍遂定,保鄣隐然……既数月,诸瑶团长袁台等数十人诣经略司谒谢,悉紫袍,巾裹横梃。犒以银碗、采、盐、酒,劳遣之。又各以誓状来,其略云:‘某等既充山职,今当钤束男侄。男行持棒,女行把麻,任从出入,不得生事者。上有太阳,下有地宿。其翻背者,生儿成驴,生女成猪,举家灭绝。不得翻面说好,背面说恶。不得偷寒送暖。上山同路,下水同船。男儿带刀同一边,一点一齐,同杀盗贼。不用此款者,并依山例(诛杀)。’”在范成大的努力下,他在桂两年间,“诸瑶无一迹及省地”[3]41-42,居功至伟。

(二)镇抚藩邦

南宋时期,因为与北方少数民族矛盾尖锐,加之有北伐重任,无法武力收服、治理西南外藩。因此对于广南西路,宋王朝多采取安抚措施,而对于附近藩邦,则积极建立宗主国与臣属藩邦的关系,定期朝贡。但由于地方官“惰不举职”,甚至“冒法徇利”,因此其时广南西路纵容走私、掠卖奴婢及僧道、士人、技工游边等现象层出不穷。如安南(越南),“南州客旅,诱人作婢仆担夫,至州洞则缚而卖之,一人取黄金二两。州洞转卖入交趾(越南),取黄金三两,岁不下数百千人,有艺能者金倍之,知文书者又倍。面缚驱行,仰系其首,俾不省来路。既出其国,各认买主,为奴终身,皆刺额上为四五字,妇人刺胸乳至肋,拘系严酷,逃亡必杀。又有秀才、僧、道、伎术及配隶亡命,逃奔之者甚多。不能鼓铸泉货,用中国小铜钱,皆商旅泄而出者”[3]53。范成大认为相关法令均在,只是边备废弛,官吏不能履行职责。他因此感叹“今玩弊如此,盖安抚,都监、沿边溪洞司不得人,边政颓靡,奸宄肆行所致,日滋月长未艾也。及边吏多无财用植立,窃斗升疠土,苟活待尽而巳,何暇顾边防国事者,宜痛心疾首焉”。[3]53范成大治桂期间,除了整顿吏治,对于南宋藩邦与宗主国的等级关系也十分看重。“今安南国……东海路通钦、廉,西出诸蛮,西北通邕州。……由钦州渡海,一日至,历代为郡县,国朝遂在化外。”[3]50“先是绍兴二十六年,尝入贡,参知政事施公大任帅桂,循旧例以刺字报谒,且用行厨宴于其馆。余悉罢之。使者私谓衙校曰:‘施参政惠顾厚,今奈何悉罢去?’余使人谕之曰:‘经略使司与安南都护府埒,经略使与南平王比肩,使者是都护府小官,才与桂林曹掾官比,法当廷参,不然不见也。’使者屈伏,遂廷参。其归也,至欲列拜,余使人掖之曰‘免拜’。余奏其事,且著于籍,以为定制。”[3]54

南宋王朝仅据有半壁江山,为抗击北方少数民族,广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宋孝宗又是一位难得的精明能干、奋发有为、关心民瘼的皇帝。凡此种种,为范成大两年治桂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客观环境。范成大也不负重托,在桂期间仁民爱物、发展军政,凡可兴利除害,不顾难易,必为之。范成大政绩卓著,造福一方,为广西的发展、南宋的统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我们研究南宋广西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参考文献]

[1]于北山.范成大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宋]范成大.范成大笔记六种·桂海虞衡志[M]. 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

[3][宋]范成大,齐治平.桂海虞衡志校补[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4][宋]周去非,杨武泉.岭外代答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吴永章.论宋代广西羁縻州制[J].广西民族研究,1989(2).

[责任编辑刘文俊]

doi:10.16088/j.issn.1001-6597.2016.03.003

[收稿日期]2016-01-08

[作者简介]张翠方(1978—),女,湖北宜昌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K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16)03-0012-05

On Fan Chengda’sAchievem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Guangxi fromGuihaiyuhengzhi

ZHANG Cui-fang

(Lijiang Colleg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China)

Abstract:Guihaiyuhengzhi is a book mainly about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of Guangxi written by Fan Chengda on his way from Guilin to Sichuan in the first year of Chun Xi (1174). Fan Chengda’s achievements can be seen in this book, including the removal of bad customs, the reform of horse administration,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military, the frontier governance, and so on. During his governance in Guilin, Fan promoted the beneficial and abolished the harmful, bringing benefit to the people in the region. Guihaiyuhengzhi also provides plenty of information for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Guangxi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

Key words:Fan Chengda; Guihaiyuhengzhi; Guangxi

猜你喜欢

范成大广西
壮美广西
习主席视察到广西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尼的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喜晴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天堂口
范成大:文人中的超级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