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95后”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探索性思考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为例
2016-03-19王楚翟俊伟
王楚 翟俊伟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理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
针对“95后”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探索性思考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为例
王楚1翟俊伟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理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
摘要:高校资助政策一直以来都是惠民利民的政策,近年来,“95后”学生逐渐走进大学校园,针对这些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如何开展资助工作,如何把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是日渐困扰高校资助工作者的问题。文章通过在高校做资助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一些探索性思考。
关键词:高校;“95后”大学生;资助工作
一、当代高校资助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这项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福音,也引起人们对当代高等教育资助工作的思考。
(一)我国高校资助体系中“助”多于“奖”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子女能够有机会接受大学的高等教育,为了更好的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让学生不再为上不起学而苦恼,国家制定了多项针对这种困难的帮扶政策,比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和社会各类奖助学金等等,而高等院校一直是国家资助的重点。以2015-2016学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为例,学院共有本科生660人,其中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计29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4.1%,助学金帮扶覆盖面大;该年度获得国家及社会各类奖助学金共计81.3万元,平均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得到2793.8元的助学金,帮扶力度大。
相对于助学金来说,奖学金的力度则相对较少。同样以2015-2016学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为例,只有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和专业奖学金以及一项共计4万元的社会类奖学金,共计35.25万元,不到助学金的50%,共涉及170人次,平均每人次获奖学金2073.5元。
从所占比例和所得金额两个角度上看,“助”多于“奖”,所以导致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助学金。这就导致了部分家庭不是很困难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开虚假证明来与班级内真正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争抢资助名额,干扰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注意力,对资助工作的进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95后”学生的个性化日渐凸显
近两年,“95后”大学生开始了他们的校园生活,他们充满着活力与朝气,灵活应变能力较强,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大学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崭露头角,但也有一部分呈现出与往届大学生不同的特点与精神面貌。由于家庭成长环境不尽相同,社会阅历的欠缺等因素导致一部分学生的担当力欠缺,表现出生理成熟,心理落后;知识丰富,行动落后的特点。
1.对国家和社会帮扶没有感恩之心
这类学生觉得助学金是国家给予大学生的补贴,是自己应得的奖励。得到助学金后,不但没有加紧读书,反而利用助学金请客吃饭,过铺张浪费的生活。
2.自我意识较强,不考虑他人感受,对集体的活动漠不关心
这类学生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接受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并觉得这是他们个性的体现,是不谙世俗的象征。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集体活动,会嗤之以鼻,不愿意尝试。
3.认识不到普遍性错误,甚至对所犯错误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这类学生很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遇到事情会习惯性的选择逃避,不承担自己应有的后果。有时甚至对家长、老师眼中普遍性的错误不予理睬。
4.内心敏感脆弱,无法承受打击
这类学生有一定的社交意识,但是又过于依赖网络,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适应。同时,这类学生很少经历失败与挫折,大多没有经历过磨难,在大学生活中,缺少独当一面的能力。
二、推进高校资助工作的几点探索性办法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细致的工程,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和建档工作的同时,应不断探索“资助育人”新途径。
(一)建立公平公正的困难认定体系,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制度
在做此项工作时,资助工作者应严格按照学校所规定的学生本人申请、评议小组讨论确定、班级民主评议、学院、学校审定的程序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审批工作。同时,学院应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组长,各年级辅导员、班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监督和检查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及时检查、监督学生资助经费、学生资助工作的落实情况。
为使资助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各个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都应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关于资助工作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为资助工作的宣传、落实以及检查提供参考,使资助工作能够做到制度化。同时,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有针对性的对制度进行完善,不能以十年前、人均日消费不超过一二百元作为评定标准。
(二)提高基层民主水平,规范过程管理,“函件”把关真实性
“公开、公平、公正”应该是高校资助工作的主要原则,各班级在具体操作中应明确规定工作程序。各班级在进行推荐工作时,除了按照学校、学院的通知要求外,还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最大程度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比如,可实行学生之间评议监督制度,由班级评估小组最终确定本班名额,上报学院资助工作小组审核,从而做到最基层的民主。同时,学院还应结合学生入学资料和心理普查结果建立学生信息档案,以便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教育、管理和服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当对所接收的学生申请材料有异议时,可以通过给学生所在乡、镇、街道等部门发函件,来调查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最大限度的减少“找关系”的行为,为公平公正的评选再上一把枷锁。
(三)注重宣传,提高认识,新生入学是关键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处于一个迷茫期,如果利用好这个阶段,就会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自发的努力,整个校园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另外,在新生入学伊始,也要向学生告知学校以及院系的各项资助政策。从作者多年的资助工作经验的角度来考虑,若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打好一定的基础,也有利于开展接下来几年的工作。
首先,应通过举行专题讲座,座谈,团日活动等形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资助政策和有关精神,建立国家助学金为主,奖学金、社会类奖助学金、贫困补助等为辅的资助体系,介绍学校、学院情况和奖助贷政策,让学生对学校的政策有更清晰与明了的认识;其次,还要加强院系的网站建设与维护,及时发布并更新资助信息和国家最新资助政策。同时,印制分发资助政策手册,全面讲解资助政策,介绍最新资助动态;第三,应定期召开学院学工专题会议,包括副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应积极参加,具体安排部署学生资助工作,确保落到实处,同时及时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及时摸排,对家庭突发变故的学生申请临时困难补助;第四,对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解决实际问题;第五,开展学生的感恩励志教育,让宣传资助工作更加有意义,促进贫困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认真落实,资助到位,注重思想引领与心理疏导
首先,根据学校学生资助中心的安排,做到资金发放及时到位,使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资助工作有自己的周期性,每年9-10月会是资助工作的高峰期,这段时间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上百万的奖助学金从资助工作者手中流过。越到此时,我们越应该认真落实工作,严格审核资料。同时在汇总资料时,不应交给学生助管全权负责。每年应为银行卡与学生姓名不匹配等人为因素导致助学金发放不到位的现象有很多,既耽误了学生助学金的到账时间,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校资助工作者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学生干部的培养与指导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助学金的金额,转换到勤工助学岗位上,并充分挖掘学校和学院的勤工助学岗位,对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学生给予勤工助学的机会,并对学生进行宣传和鼓励,让学生自力更生,为少数特殊困难家庭学生提供生活补助,也为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小队伍带领大团体。
最后,注重思想引领与心理疏导。学生的力量总是巨大的,特别是老生对新生影响,对于刚入校的学生,许多都是新鲜的,而高年级学生此时对低年级学生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强化入学教育的同时,也要做好高年级学生的持续性教育。同时还应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来自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文化落后,基础教育水平相对不高,虽然考上大学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所以羞于提交申请材料。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及时做好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不能让其生活在其他学生的阴影下。
(五)助人自助,回馈社会,增加感恩教育
资助工作不能仅停留于经济资助,要树立“助人自助”的理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正独立、自信的学习与生活,应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引导的机制,通过组织座谈会、报告会,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联系企业实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有组织、有制度、有平台的设计教育引导获奖受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学会奉献;所在院系的团工委,各个爱心队伍也应通过形式多样的公益宣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来提升受资助学生的责任意识、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辅导员、班主任坚持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一日享用。教人以渔,终身受用”。
三、结束语
育人为本是当前学院资助工作的必然选择,国家、学校的资助政策是经济困难学生求学过程中一把双刃剑,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学院、社会、家庭、学生等多个角色的积极配合。高校资助工作者应将资助与育人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使之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2010-2020)[DB/0L].
[2]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七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陆小玲.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4-0170-02
作者简介:王楚(1991,12-),女,山东莱州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辅导员,现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Abstract:University students'financial aid policy is always running for the benefit of the students.In recent years,the students who were born after 1995 has being on their college lives.To these students,how to carry o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financial aid work and how to put it in practice are the questions which have perplexed the staffs who are working on this.This essay will propose some exploratory thoughts about this phenomenon based on some experience.
Keywords:university;students who were born after 1995;financial aid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