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科普功能拓展与创新*
2016-03-19刘晓
刘 晓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075)
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科普功能拓展与创新*
刘晓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075)
摘要:通过对比工业4.0时代国内外科普工作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该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科普功能拓展的构想,并从学科设置、建设优势以及内生发展等角度进行了论证,认为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而围绕科普基地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实训基地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科普功能拓展;工业4.0
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水准与实力的体现,更是高职院校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性平台保障。在当前高职教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阶段,迫切需要对实训基地进行功能拓展与创新,与原来单纯的技能训练平台合力作为并驾齐驱的两驾马车,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在职业教育中重要作用。
1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1.1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螺旋上升
课堂学习是理论知识的认知过程,属于显性学习的范畴,实训是在实践过程中对情景知识隐性学习的过程。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技能的内化是通过获得性的理论知识与经验性的情境知识经由反思性思维形成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即在“认知—行动—内化—认知”不断循环的过程中沉淀固化形成的技术性能力。因此,实训基地是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螺旋上升实现“知行合一”的主要场所[1]。
1.2模拟职业工作情境的人才培养工作平台
在模拟的职业工作情境下开展技能训练,强化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职业岗位问题能力,并通过反复的训练,形成能在真实职业工作情境下灵活运用技能开展岗位工作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比例占总学时的一半或以上,使得实训基地必然成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平台[2]。
1.3通过高新技术的学习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高科技和新技术实践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工科高职院校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大量投入引进了较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保持一定的领先优势,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通过高新技术学习,让学生在职业技能训练中潜移默化中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
2工业4.0时代国内外科普发展对比
科普教育主要包括科学发现、科技发明以及科学精神的普及与宣传等,早期的科普发端于批判谬论、崇尚科学的思想理念,重在传播科学知识、传递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属于单向传播的公众接受科学(public acceptance of science,简称PAS)的范畴。从上世纪90年代工业浪潮的席卷开始,尤其在进入工业4.0时代以后,以美、德、日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科普工作的重点转移至科技发明的宣传、科技体验互动以及科技创新应用等领域,属于双向互动的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简称PUS)的范畴,它旨在突出对国民科学思想的培养,增进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进而激发公众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普发展经验来看,科技创新的发展和科普教育的发展存在较强的同步性,由此可见他们非常清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也非常重视对公众进行最新科技的科普教育,切实做到了科技与公众的互动与融合[3]。而且时至今日他们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科技发达水平也隆重地展示了科普教育对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1.2 研究方法 收集72例患者就诊时的临床表现、体征,通过术前、术中患者特征、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结果,并结合术后化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术前临床诊断方法包括B超、CT、小肠镜等。本组72例患者中,2例行腹腔镜手术,其余均予开腹手术治疗,包括局部、肠段及相应系膜切除,肿瘤根治性切除术。2例肝左内叶转移灶,行左半肝切除术。5例行小肠肿瘤姑息切除、降低肿瘤负荷或小肠肿瘤远近端捷径吻合手术。术后辅助化疗9例,常用药物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丝裂霉素、环磷酰胺、阿霉素及甲磺酸伊马替尼等。
我国的科普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普体系,2002年颁布的《科普法》标志我国科普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据2010年第10次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为3.27%,相当于美国、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地区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可见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总体偏低,国内的科普工作还处于PAS阶段[4],因此大力、全速发展科普工作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科普基地是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美、德、日三国的科普基地数量庞大,且主体多元化特征非常明显,基础学科领域的科普基地较集中的设立在相关学科的学会博物馆或高校科研单位,现代科技类科普基地大部分由高科技企业投资建设。而我国的科普基地不仅数量上远远不及美、徳、日,且主要集中在基础科学领域,以工业4.0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类科普基地非常少。以国内一线城市广州市的科普基地为例,该市目前共有各类科普基地106个,其中现代科技类科普基地为16个,占比仅为15%,其中与智能制造相关的涉及信息、机电、交通等工业4.0科技领域的科普基地仅有3个。现代科技类科普基地设在高校科研院所的共有5个,占各类科普基地总数的比例还不到5%。不难发现,广州市现代科技类科普基地数量较少,工业4.0科普基地建设基础还非常薄弱。
对国内科普工作而言,工业4.0不仅是当前的科普热点,也是科普领域亟待发展的新方向。加快建设工业4.0科普基地,不仅有助于以工业4.0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与公众互动融合,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还可以促进现代科技在国内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利于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并在促进公众参与科技创新和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3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科普功能拓展的分析
在当前全面推进工业4.0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工科高职院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能够操作、维修、甚至改进高端设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而这个任务远远超越了当下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所起的作用。因此,必须对工科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进行科普功能拓展才能夯实工科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工业4.0发展的支撑作用。
3.1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具备科普功能拓展的先天性优势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去紧追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普教育经验大规模建设科普基地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这不仅在人力财力物力上花费巨大,也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因此,对现有资源尤其是工科高职院校的有关实验室、实训室、校企合作工厂等场所进行科普功能拓展,建设成为可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基地,可充分发挥其在相关专业领域的科技领先优势,且具有科技含量高、建设周期短等优势。
以广州市高职院校为例,该市目前共有工科类高校近30所,其中工科高职院校共20所,专业涉及航海、机电、电气、信息、航空、水利和环保等领域,超过一半的高职院校成立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拥有数量众多的校企合作单位,其中很多校企合作单位是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的行业龙头企业。他们具备良好的产学研基础,并在专业设置方向上紧靠广东省产业转型的发展需求,建成了以工业机器人、先进制造、轨道交通科技、物联网、新能源、环保科技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为特色的实训基地群。因此,工科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具备一定的工业4.0科普基地所需的技术、设备、场地、交通和人员等必备条件,具有较强的建设可行性。
3.2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进行科普功能拓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内生发展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对参与科普工作有更为积极的主动性。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等文件要求,高校将在2017年实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高职院校要由原来单一的以通过高考渠道进行招生的传统模式改革为主要以职业适应性测试为依据的自主招生录取模式。高校招生制度的巨大变革对办学必将带来巨大的冲击,特别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也是近年来各高校积极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和赴高中开展招生走访宣传的重要原因。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成科普基地后,不仅是向社会公众传播最新科学技术及其应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职业启发与启蒙的科普基地,更是展示自己办学实力、办学条件与特长的窗口与招牌,成为高职院校开展招生宣传的重要阵地,吸引更多有相关专业兴趣的高素质考生的报考,从而在新一轮高考改革后的优秀生源抢夺战中获得自己的席位。
4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创新发展分析
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科普功能拓展存在一定的先天优势,而且对高职院校自身的人才培养、品牌推广有着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但是科普基地的建设资金来源、运行机制以及管理模式等都必须做出必要的调整才足以支撑实训基地的各项职能正常工作。
4.1基于政、企、校三方的科普基地投资主体创新
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想要发挥科普基地的功能,必然需要在经费投入、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持续的投入以保障实训基地的改建扩建、设备维护和耗材使用等才能保障与高速发展的高新科技发明、技术应用等实现紧密对接。这对高职院校而言是完全不能承受的巨大的资金压力。因此,现有的具备较高建设水平的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基本上都属于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级或省级实训基地,而这类实训基地鲜有对接新兴产业和高新科技,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对接受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输出的校企合作单位而言,企业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难以绕开产权界定、投入与回报失衡、企业经营情况波动等因素的困扰,无法形成稳定有效的合作建设模式;对当下承担科普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投资主体政府主管部门而言,虽然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对最新的科技发展、科技应用却远不如企业更为了解,而且建设科普基地需要做大量的调查考证与论证,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成本,所以常常是科普基地建成之后已经滞后于科技发展了。因此,以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为建设平台,整合政、校、企三方资源,创新投资与管理模式,形成共同投入开发、合作建设运营的新型管理模式,将有效解决工业4.0科普基地的建设难题,缩短建设周期,节省建设投入,扩大受益面。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企业的用工质量,减少政府的建设投入等,实现校、企、政三方共赢的发展局面。
4.2具备科普功能的实训基地建设机制创新
工科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经历了十年的大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且成效显著,从最初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到当前的校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涌现出如“校中厂”、“厂中校”以及职教集团等模式,以校、企合作开发办学为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迸发出了巨大的活力。尤其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双轮驱动下,校企合作模式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与市场接轨、订单式人才培养等传统范式,深度校企合作必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而在此大背景下,以校企利益共赢的合作基础必须升级至校企文化共生的层面,即职教文化与产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才能使高职教育在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拥有自己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巨大潜能[5]。
因此,在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对工科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进行科普功能拓展必将能有效促进职教文化与产业文化的对接,成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机制创新的新路径。实训基地在开展科普活动的同时,必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校企双方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因此,具有科普功能的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将进一步调动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形成实训基地建设机制新格局。
4.3产学研、科普以及对外培训三位一体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创新
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是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转入内涵发展的阶段后,特别是自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以来,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促已到了关乎高职教育改革事业能否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高度[6]。对工科高职院校而言,除了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之外,其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作用主要体现在围绕校企合作的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上,但长期以来由于高职院校迫于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在对外宣传上主要以招生和就业工作为服务对象,再加上校企合作单位的企业规模、经营情况以及地缘局限等因素,造成在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薄弱,使得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未能实现与高职教育改革同步发展,导致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通过拓展工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科普功能,打造符合科普要求的工业4.0科普基地,在教学时间内发挥产学研功能,在节假日发挥科普功能,并借助科普宣传渠道,推动科技应用推广和办学水平的宣传,进而推进高职院校的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从而实现产学研、科普以及对外培训三位一体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提升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27-30.
[3]江洋,刘兵.日本的PUS及其相关概念研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6):97-100.
[4]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发布[EB/OL].[2016-01-16]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73/n35518/12451858.html,2010.
[5]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总课题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R].2012.
[6]罗明誉.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促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4):8-11.
Expansion and Innova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Fun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Engineering
LIU Xiao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7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utted forward an idea about expansion of popular science function of training bases in engineer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contrast of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 during the industry 4.0 at home and abroad. Further arguments have been made from the aspects of discipline set, advantages of establish, endogenous developmen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dea has its rational feasibility and necessary. Correspondingly, innov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bout establishment of popular science bases have been proposed.
Key words: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training base; expansion of popular science function; industry 4.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50(2016)01-0023-04
作者简介:刘晓(1982—),女,讲师,硕士。
收稿日期:2016-01-10
*课题项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立项课题“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方法研究”(GDJY-2014-B-b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