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李华对古文运动的贡献

2016-03-19罗俊萍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440

高教学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李华理论思想

罗俊萍(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40)



浅谈李华对古文运动的贡献

罗俊萍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40)

摘要:唐代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在韩愈、柳宗元手中达到了高潮,但这并不是他们独自完成的,这与古文运动先驱的贡献息息相关。李华是早期提倡散文复古的一个重要代表。他的散文复古理论主要是围绕儒家的明经、重道提出,他在散文复古运动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古文理论与前后期古文倡导者的理论比较,可以更明确他在这场运动的作用。

关键词:李华;古文运动;思想;理论

古文运动通过初唐、盛唐几代人的努力,在韩愈、柳宗元手中达到了高潮,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李华作为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对古文运动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独孤及在《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全唐文》卷三八八)中说:“帝唐以文德敷裕于下,民被王风,俗稍圣变。至则天太后时,陈子昂以雅易郑,学者浸而向方。天宝中,公(李华)与兰陵萧茂挺(颖士)、长乐贾幼几(至)勃焉复起,振中古之风,以宏文德。……于时文士驰鹜,飘扇波委,二十年间,学者稍厌《折杨》、《皇华》而窥《咸池》之音者什五六,识者谓之文章中兴。”清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卷二十八:“大概六代以还,文尚排偶,至唐李华、萧颖士及次山辈,始解散为古文。”李华在古文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提出了自己的古文理论,同时也在创作中努力实践。

一、李华的思想

对于李华的生平在《全唐文》中有记载,“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天宝中,累转侍御史,礼吏二部员外郎。禄山陷京师,伪署为凤阁舍人,贼平贬杭州司户参军。上元中以左补阕司封员外郎。召,不拜。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大历初卒。”

李华的一生以安史之乱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开元期间,唐玄宗励精图治,群臣尽心职守,社会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李华积极参与政治,不阿谀攀附权贵,颇有正直之气。独孤及在《赵郡李公中集序》称他:“任职厘绩,外若坦荡,内持正性。……举善惟惧不及,务去恶如复仇。”安史之乱后,社会经济遭到重大破坏,而对于李华来说,其人生也遭到了重大的转折。《旧唐书》中记载“禄山陷京师,玄宗出幸,华扈从不及,险贼,伪署为凤阁舍人。收成后,三司类例减等,从轻贬官,遂废于家,卒。”李华由于在安史之乱中接受了伪职,此后这便成为他内心一块心病。他作于宝应二年(763)的《卧疾舟中相里范二侍御先行赠别序》具有自传性质,道出了他心中隐痛:“华与二贤早相得,偕修君子之儒,而独无成;偕励人臣之道,而独失节”,“亏顿受污,流落江湖”。他觉得自己不能够坚守对君主的忠诚,内心觉得愧疚,常常觉得自己是有失文人的操守。

后来,朝廷虽屡次诏他入朝,他以“言其外者,则儒不成矣,与匹夫同;败名节矣,与墨劓同;既衰病矣,与废疾同。虽牵率危惫,匍匐颠沛,君父含宏,宰政不遗,适为朝廷之秽,相府之羞也,又安得恃为故人哉?”而推辞。独孤及《中集序》详细叙述了李华的经历和这种经历带给他的痛苦:“故丧虽除,抱终身之戚焉;谓志已亏,息陈力之愿焉。因屏居江南,誓心自绝。”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李华前期儒家思想占据着主要地位,忠君职守、重节操崇孝义。对于文人的操守和所谓的清白,他看的异常重要。

二、李华古文理论

李华的古文理论思想不是通过系统著书提出来的,而是通过与别人的书信交流或是为别人的文集作序的序言中表达出来的。他的古文理论思想主要集中在下面一些篇章:《质文论》、《与外孙崔氏二孩书》》以及《崔沔集》、《萧颖士文集》、《杨骑曹集》之序文中。其中在《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中讲的最为明确。

李华的古文理论主要是儒家思想的表现,围绕着明道、崇经展开。李华在《与外孙崔氏二孩书》感慨世人道德下降、风俗不正,他教导外孙“汝等当学读诗礼论语孝经”,要重新倡导孔孟之道,以便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答李翊书》“有德之文信,无德之文诈。皋陶之歌,史克之颂,信也;子朝之告,宰喜丕之词,诈也,而士君子耻之。”这就要求作家在为文的同时要注意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

他的复古思想在倡导孔孟之道的同时,对于文章的文采与思想也提出了新的看法。《质文论》:“天地之道易简,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先王质文相变,以济天下。易知易从,莫尚孚质。……其余百家之书,谶纬之书,存而不用。”在李华之前,陈子昂与刘知几等已经对骈文中过分雕饰华丽的文风提出批评,李华的思想对其是发展补充的。在《质文论》中,他提倡文章不能浮夸雕饰,而内容空洞,文风要力行简朴、明了,同时文章内容要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儒家以外的书尽量排除在外。因为他提倡简朴的文风与儒家思想,他对屈原与宋玉等人的创作是持批判态度的。《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乎时。本乎作者,六经之志也;系乎时者,乐文武而哀幽厉也.……屈平、宋玉,哀而伤,靡而不返,六经之道遁矣”。

李华本人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这在他的古文思想上有某种程度上的反映。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说到:“公(李华)之作本乎王道,大抵以五经为泉源……故《风》、《雅》之指归,刑政之本根,忠孝之大伦,皆见龄词。……非夫子之旨不书。李华提倡的道是以儒家五经为根本,但是他认为为文不能够直书怨讽,同时也要有歌咏、美教化之作,这对于君主的统治是有一定美化作用的。这与白居易提出的”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是有所不同的。

三、李华理论与前后时期倡导者的理论比较

自隋代统一至初唐、盛唐之间,骈文一直在文坛上占据着主要位置,但是骈文过分追求声韵、对偶,讲究华美辞藻的形式美,忽视文章中的思想性,骈文这个缺点发展到后来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在隋代的时候就有开始提出对骈文改革的建议。《隋书·文学传序》有如下一段议论:

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简文、湘东,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道扬镳。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乎!周氏吞并梁、荆,此风扇于关右,狂简斐然成俗,流宕忘反,无所取栽。

这段议论就对骈文情多哀思、儒家正交失落提出了批评。隋朝治书御史李谔上书隋文帝请求革除骈文中的这种流弊,隋文帝也深感华词丽句不适合政令的下发实施,在开皇四年九月下达诏书:“公私文翰。并宜实录。”但是这场去除浮糜华丽的文风的政令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效果。《隋书·文学传序》:“高祖初统万机,每念斫雕为朴,发号施令,咸去浮华。然时俗词藻,犹多淫丽,故宪台执法,屡飞霜简。”

唐王朝一统后,当政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措施,唐王朝国力迅速发展,国力的发展和中外文化的交融,给唐文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昂扬情调。魏征、初唐四杰、陈子昂等人的创作已经有意识得摆脱骈文浮华柔糜、思想性不高的文风,虽然他们的创作还没有完全摆脱掉骈文的影响,但他们的创作已经为古文运动的到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魏徵是唐太宗时期有名的谏臣,他的文章虽然都是骈体,但是比起六朝和隋朝时期的骈文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了。他在《群书治要序》中反对“浮艳之词”、“迂诞之说”。他的文章淳朴,内容充实,词旨达意、明白简要。同时,他打破了骈文中四六对仗,不拘束于声韵。他的创作为后来的古文复古者提供了有益的典范。初唐四杰是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但是他们的骈文在当时也有重要的影响。他们的骈文在内容更加通俗,在文章中融进了自己的身世和才高却不被重视的悲愤,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人生抱负。在艺术形式,他们多有探讨改良,发展了骈文的艺术形式。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遂用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陈子昂在这篇文章对齐梁以来浮糜文风提出了批评,将风骨与风雅比兴联系了起来,要求复归悲凉慷慨的建安风骨和《诗经》中的风雅比兴传统。

李华在古文复古运动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古文理论对初唐、盛唐时期古文改良者的理论是继承发展的,他的古文理论比起魏征、初唐四杰、陈子昂等人,是更有意识的进行。他明确提出了作家个人道德修养在行文中的重要性,也提出了文章之道的道是儒家思想和儒家经典,提倡行文的朴实。这比起初唐、盛唐时期的古文改革者来说,已经进步了很多。但是,李华虽然提出了明确的古文理论,但是他的创作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他的创作中,在《全唐文》中共收录李华的作品85篇,其中赋4篇,颂3篇,书3篇,序13篇,记16篇,论4篇,赞5篇,杂文6篇,碑记23篇,传3篇,文5篇,真正能够完全摆脱骈文影响的文章还是比较少的。同时由于他在思想上的保守性和在创作上不能完全摆脱骈文的影响,这使他只能成为古文运动的前驱,而不是完成者,古文运动的最终完成还是需要后人的努力。

李华的理论有他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但是他的古文理论及在创作上的尝试,对古文运动高潮的到来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给予恰当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刘衍.中国古代散文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乔象钟,陈铁民.唐代散文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陈鸿墀.全唐文纪事[M].中华书局.

[4]郭遇衡.中国散文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

[5]董诰.全唐文[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6]钱冬父.唐宋古文运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7]孙昌武.唐宋古文运动通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8]李道英.唐宋古文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陈曙雯.李华与佛教关系考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96).

[11]黄建德.萧颖士、李华古文理论与创作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12]熊礼汇,刘燕.李华的思想及创作[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4(20).

[13]刘煦.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4](宋)欧阳修,(宋)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3-0261-02

作者简介:罗俊萍(1986-),女,硕士,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中国古代文学。

Abstract:Ancient Tang Dynasty vigorous movement in Han Yu,Liu hands reached a climax,but not complete them alone,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lassical literary movement pioneer.Li Hua was an important advocate on behalf of prose retro early.His prose retro theory is mainly about the Confucian Ming Jing,heavy road suggested that he was in a connecting role in prose retro movement,his theory and classical theory advocates before the late classical comparison,he can be more clear in this campaign role.

Keywords:Li Hua;classical movement;thought;theory

猜你喜欢

李华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诸葛亮喂鸡求学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敢为当先
一封家书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