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2016-03-19王树鹏邓娅婧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3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6
王树鹏 邓娅婧(、武汉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 、湖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
浅谈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王树鹏1邓娅婧2
(1、武汉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2、湖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摘要: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的集合,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直接相关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意识形态安全是保证一个国家团结统一、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意识形态;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安全隐患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
法国哲学家特拉西是“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提出者。1801年,他在《意识形态原理》中首次提出“意识形态”这个术语,在法语中,“Ideology”的原意是“观念学”,因此,特拉西和观念学家们认为,“意识形态”只是作为一种观念科学而出现的。
马克思是“意识形态”的奠基人。马克思最早使用“意识形态”这个术语是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研究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的关系》中。1846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费尔巴哈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称作“意识形态”,这里的“意识形态”主要指“虚幻的观念”,而创造这些观念体系的人被称作“意识形态家”,根据他们的设想“人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一切举止行为、他们受到的束缚和限制都是他们意识的产物”。在这里,马克思阐释了“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克服现实社会矛盾的“幻想”的形成过程。①
此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模型,“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马克思认为,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形成,并组成社会的意识形态,如同它的法律体系、政治体系和宗教。这一时期,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表述已经成为一个经典式的表述。但是,相对于唯物史观而言,它仍是一种虚幻的观点。
在马克思对“经济基础——上层建这”这个社会模式的表述中,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一个重要性的存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统治阶级控制着社会的生产关系,因此国家结构便会向着对统治阶级有利的方向发展。如此一来,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便会被扩散到社会上的每一个成员,统治阶级的利益就显得是所有人的利益。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关于意识形态一般的概念表述。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直接相关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因此,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的稳定对于这个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是党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本营,但是现如今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却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从2014年发生的“辽报事件”等事件中可见一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出现问题无疑是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巨大挑战。因此,了解并解决这个难题是我国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存在隐患的原因
(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大,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思想领域的交锋也依旧甚至于更加深刻复杂,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然将意识形态作为其获取国家利益的思想武器。在教育片《较量无声》中就提及过这方面的内容:美国通过五种途径对中国实行打压政策,其中就包括文化渗透,这其实就是通过文化霸权实现意识形态的输出。他们通过影视、书籍、音乐、杂志、信息网络等途径向中国青少年展现自己的价值观,他们说,当中国的青少年开始向往他们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模式的时候,他们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与文化渗透相关联的还有一种途径就是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组织渗透,一方面是从中国共产党组织内部动摇党员的社会主义信念,搞乱思想,然后借机进行意识形态的“植入”,在中国共产党组织内部培养传播其意识形态的帮手;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将目光聚焦在中国的官员身上,过度渲染中国政府的黑暗面,将腐败行为放大,丑化中国的社会主义,让青少年对党失去信任,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并借由冷战后苏联解体宣传“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无用论”。
他们之所以将青少年作为意识形态输出的对象,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思想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容易受影响,而且,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抓住了青少年群体的思想就等于抓住了国家建设的命脉。高校是青少年的聚集地,因此,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攻破中国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壁垒,自然是对华政策的重中之重。这是中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外患。
(二)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力度不够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学习,加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等意识形态的教育问题是国家领导人每次发言谈话的必提内容,国家政府针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但是实践才能出真知,国家政府在行动这一方面做的并不够。
就高校而言,首先是对教育者的培养不足。在高校大多数教职员工没有受过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训,有过学习经历的也多数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表不知其里,可能只有马理专业毕业的“根正苗红”的毕业生才有一定的专业底子,但是这毕竟是少数,因此,就教育者自身而言就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度和认同度就不够;其次是对受教育者的培育不足。在高校,除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接触马克思主义、马泽东思想等意识形态的途径就是公选课思修、马原,因为不具有一定的底子和学习氛围,加上考察方式又是开卷考试,老师重视力度不够,学生自然就不会对其过多关注,而且,这类枯燥的科目,大多数学生并不愿意去学,更不用说去思考、探究了;最后是学校的意识形态教育的态度并不严肃,就比如2014年武汉市参评“全国文明城市”,一夜之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宣传标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们都被勒令死记24字核心价值观以应付突击检查,但是这24字是什么意思,这24字的由来都没有给学生们进行系统的解说,意识形态是一种渗透性的教育,它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因此,高校的这种教育手段显然是不够的。
如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于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中国精神的内涵都不清楚,那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以及其他的意识形态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没有意义了。
教育者自身理论素养不高,高校对受教育者意识形态教育重视不够是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内忧。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的科学引导
意识形态安全的本质,是确保国家和执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对于中国来说,所谓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就是绝大多数受教育对象不因其他思想理论观念的影响而改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观念认同及其理想信仰。②因此,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安全受到冲击的时候,党和国家应该采取措施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理论认同感、国家认同感和情感认同感。
首先,中国共产党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意识形态安全的本质,是确保国家和执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因此,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刘云山强调,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切实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各级党委要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履行好把握正确方向、部署指导工作、加强督促检查、抓好队伍建设等责任;党委书记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履职尽责;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把应尽的责任细化、实化、具体化。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必须要要保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
其次,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争取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再次,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坚持学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思想汲取了中国和世界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方面的历史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包括思想、理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
最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最大的软实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几代领导团体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立足于不同的中国实际作出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全党几代优秀党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领思潮、影响世界,才能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全球屏障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坚持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立足于中国的当下,在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做出的理论选择,是符合当代国情的价值体系,作为新一代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好好做人、认真做事,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科学的意识形态是我国应对别国意识形态冲击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教育者要首先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立场、道德观立场、人生观立场、政治观立场和理论原则立场;另一方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以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导,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培养受教育者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应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冲击。
注释
①寇清杰,胡银银.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的经典表述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月刊,2012(8).
②何怀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全球屏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5-25.
③刘云山.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N].南方都市报,2015-01-06.
④何怀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全球屏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5-25.
参考文献
[1]寇清杰,胡银银.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的经典表述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月刊,2012(8).
[2]马学轲.2014年意识形态领域十个热点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2).
[3]刘云山.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N].南方都市报,2015-01-06.
[4]何怀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全球屏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5-2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3-0211-03
作者简介:王树鹏(1988-),男,助教,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Abstract:Ideology is a set of ideas,referring to the sum of conceptions,views and senses which the ruling class of the society presents to all social members,directly related to certain social economy and politics.Ideology security is a top priority to guarantee unity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emphasizes that the ideological work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task of the Party.Streng thening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leading edge position i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 the guiding stage of Marxism,consolidate the common ideological basis of the united struggle of the people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nd train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for the socialist cause.
Keywords:ideology;college ideology;security looph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