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在东方的安泰——论中国作家莫言及其小说
2016-03-19范春霞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范春霞(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屹立在东方的安泰——论中国作家莫言及其小说
范春霞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被国内外媒体,知识文化界人士给予褒贬不一的评价,本文认为莫言获奖,名至实归。他是牢牢立在中国大地上的巨人安泰,力大无穷,稳如泰山。注重从大地汲取营养,获得力量,拥有不竭创作力量的源泉。
关键词:屹立;安泰;大地;力量;莫言
Abstract:As the first Nobel Prize winner in literature, Mo Yan is heatedly discussed by writers and critics at home and abroad, either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In the article, Mo Yan is considered to be excellent enough to win the title in 2012. Similar to the Greek giant, Antaios, Mo Yan stands firmly and gets continuous inspirations from land of literature from both Chinese and other nations.
Keywords:stand towering; antaios; land; power; Mo yan
2012年10月11日,莫言“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获当年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奖后,来自国内外的褒扬声有,“陈晓明肯定了其小说创作的中国文化本源”[1],著名小说编辑李敬泽评价他“重新接通了我们民族伟大叙事传统之间的生生的血肉联系”。以色列著名作家奥兹说“我很喜欢莫言的风格,因为他的文字很锋利,能看到乡村的炊烟,闻到乡村的味道”。莫言终于在一百年后圆了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之梦,中国作家终于可以和西方作家平等对话。
质疑声也有,德国汉学家顾斌评价莫言“根本没有思想”怀疑莫言是否配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比较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之优劣时,坦陈莫言是他“批评最多的中国作家”[8]。小说家孙笑东认为莫言小说语言病态,质疑莫言的获奖资格。[5]
但阅读他的历年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就在情理之中了。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作品之多,其作品的原创性之强,成就之大,让人对这位作家不容小觑。在其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之后,探索激情始终长盛不衰,所创作的十一部长篇小说,每一部,不论想象方式,还是语言方式都极具原创性。没有拙劣模仿别人,更不重复自己。
《红高粱》采用“我爷爷”,“我奶奶”,这一独特的视角获得1987年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白狗秋千架》1988年台湾联合报文学奖。
《丰乳肥臀》结构独具匠心,超越了意识形态规范性,采用民间视角,反映中国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化。“《丰乳肥臀》是莫言迄今最好和最重要的一部小说”、“它是新文学诞生以来迄今出现的最伟大的汉语小说之一——至少它已经具备了某些这样的品质。就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容量而言,不管是在当代,还是在整个二十世纪的新文学中,能够和它媲美的作品可以说寥寥无几”[6],获1997年大家·红河文学奖。
《酒国》与之前他的小说相比,叙事艺术有了较大的改变:在小说中不断插入莫言与文学青年李一斗的通信及后者的9个短篇小说。反映了官场的腐败和黑暗,获2001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檀香刑》因鲜明的民族性,浓浓的汉文化传统,获2003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生死疲劳》奇异的构思,创造性地使用灵魂经过驴,牛,猪,狗,猴,人六道轮回,悟出人生;在现代小说的框架里,采用传统小说的优良因素如章回体,加上颇具新意的叙事手段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人物,场景。在2008年,获第二届红楼梦奖,第一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其中魔幻的灵感与其说是来自福克纳,还不如说是来自他的山东老乡蒲松龄,将神怪故事写进小说。
《蛙》创作手法别具一格,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时代的难和痛,在2011年摘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天马行空”,“鲸鱼越海”也从不忘“脚踏实地”[3]无论飞多高,走多远,他始终不忘回到脚下的那片土地。
那就是高密东北乡,回想自己的故乡,那些创作素材就自动找上门来。自出生起在农村生活了整整二十年,培养了他与大自然亲密的联系,培养了他无比的想像力和可贵的不竭的童心。写到农村题材,他的想象力元气淋漓,创作力卓越,以往的生活记忆闸门一打开,就被他很自然地写进小说。
作家莫言让人想起安泰。古希腊神话中,巨人安泰是大地女神盖亚的儿子。力大无穷,而且只要他保持与大地的接触,他就是不可战胜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发现了安泰的秘密:安泰的无穷力量来自于与大地的接触,因为这样他就可以从他的大地母亲那里持续获取无限的力量。于是在两人的战斗中,赫拉克勒斯将安泰举到空中使其无法从大地之母盖亚那里获取力量,最后把他在空中扼死。但文学巨人莫言精神上始终没有离开他的力量之源,他的故乡高密,他牢牢地立在他的故乡山东高密,张开他的所有感官去描写高密——一个文学共和国;高密有他的母亲,童年,有大自然,故乡与母亲,故乡与童年,故乡与大自然,便是他写不完的题材了,他的故乡让他带着生命力浑然的冲动,让他带着底层民间的自然主义美学。“回到故乡,我如鱼得水,离开故乡,我举步维艰”。[4]
虽然1980年后多数时间住在都市,但在精神上,他依然和他的故乡联系在一起,他的创作始终能从故乡得到不竭的灵感。在他的作品里,山东农村的寓言故事,民谣,小调,乡村谚语,即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又给小说带有其特有的中国韵味。不管是爱,是恨,都割不断与故乡的联系。他的笔触扎根于山东农村与所有他接触的东西中。“我还是一个充满血腥的农民。我这种现实意识与农民,与下层人,与老百姓息息相关,……所以我说我是作为老百姓写作,而不是为老百姓写作。”[4]
他也博采众家之长,用出人意料的方式,“自觉运用民间艺术资源”[7],用本土语言表达,展现中国的现实。如《檀香刑》,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结合中文传统行文结构,即凤头,猪肚,豹尾,穿插其间的是传统戏剧,山东猫腔,民间小调,历史事件,揭示了清政府的腐败,外国势力的猖狂,民众的愚昧及看客心态。西方的文学表现手法对莫言来说,只是趁手的工具,他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使他的作品既有世界性,又保持了鲜明的民族性。
影响莫言的中外作家上百位。他最终回归的还是中华文化。外国作家对莫言的影响更多的是在创作理念和技巧上。外国作家打开了他的创作思路,引起他的共鸣,美国的福克纳虚拟出一个文学共和国,约克纳帕塔法,这在创作观念上启迪了莫言,使他的艺术探索有了理论依托,让他大着胆子将山东高密写进小说;要写他地图上邮票大的故乡的事[9];南美的马尔克斯,才读了充满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的开头就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雪国》中的唯美和清丽的一个场景,触发了他写《白狗秋千架》的冲动,1985法国诺奖得主克洛德西蒙使莫言坚定了要张开身体的感觉去写小说,所以莫言的小说充分调动了视觉,味觉,嗅觉。借鉴西方意识流,莫言尝试着写出了蕴含深刻的《酒国》,《十三步》。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又引发了他创作的冲动,写出了《生死疲劳》,从卡夫卡那还获得了另一个启发:人类的困境,从《食草家族》中可以看到《城堡》的影子。拉美派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那奇异的叙述,使莫言按耐不住创作的冲动,写出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也有人评价莫言是拉伯雷式作家,因为他的作品诙谐,荒诞,讽刺,如《生死疲劳》,其风格让人想起法国文学巨匠拉伯雷。
而他的营养,取材主要来自本民族,中国作家对他的影响更为深刻,在他的《售棉大道》,《民间音乐》,《透明的红萝卜》等作品里,有孙犁的痕迹;他学习赵树理,用现实笔法,写出了《红耳朵》,语言非常干净,清新。因为20岁之前都是与家乡农民在一起,农民粗粝的语言影响到他的行文风格,如《红蝗》,《生死疲劳》,这也成为诸多批评家争论的话题,有嫌粗俗不堪,有喜欢他的原汁原味,充满了生命力。
他的作品与其说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不如说“幻觉现实主义”意味更浓。在《金发婴儿》,《球状闪电》,《爆炸》等小说里。我们能找到中国的神话小说经典《西游记》,狐幻,鬼幻小说《聊斋》的印记。他的小说浸淫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尤其“故乡民间文化的生命元气成就了莫言小说奇异瑰丽丰沛恢宏的艺术世界”[7]。在颁奖典礼上,他朗读自己的短篇小说《狼》,充分反映了他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在这篇小说里,中国的神话色彩浓郁,蒲松龄式的“狐幻”痕迹很重。
莫言从高密情结,到具有中国情怀,再到世界情怀,是因为他不满足于做只记录地方史志的地域作家,他超越了阶级,国界,从更高层次上去写人,正因如此,莫言赢得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为方块字挣得了巨大的光荣,使汉语变得更为多元且博大[6]。
莫言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最具争议,阐释的空间最大,因为他借鉴外国文学,借鉴中国传统文学,借鉴民间文学,创造出极具个人特色的文学作品。他要说的都在作品中,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他是力大无穷的巨人,在小说世界里,滔滔不绝,汪洋恣肆,天马行空,但他头脑始终清醒,不忘紧踏脚下的大地。他的故乡高密总能给他灵感,让他保持喷薄的创作力。他作为老百姓,而非代表老百姓,紧贴民间,才创作出一部又一部充满了血肉,灵性的杰作。
参考文献
[1]陈晓明,唐韵.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意义[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2).
[2]顾彬.莫言的主要问题是,他根本没有思想[EB/OL].德国之声中文网,2012-10-12.
[3]刘再复.说不尽的莫言[J].当代作家评论,2013(4).
[4]莫言.说吧莫言,作为老百姓写作:访谈对话录[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
[5]王晓平.海外汉学界对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反映综述[J].文学评论,2013(3).
[6]张清华.叙述的极限——论莫言[J].当代作家评论,2003(2). [7]张懿红.民间立场与自由精神——论莫言对中国乡土小说的贡献[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8]张志忠.莫言研究的回顾和展望(1984-2013)[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9]朱向前.深情于他那方小小的“邮票”——莫言小说漫评[J].人民日报,1986-12-8.
作者简介:范春霞(1976,8-),江苏宝应县人,2001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学士,2008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现为江海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主讲英语精读,英语听力,大学英语等课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1-0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