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红色文化育人载体建构的双重维度
2016-03-19崔妍
崔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高校红色文化育人载体建构的双重维度
崔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新时期为推进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应加强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融合,并逐步建立红色文化学,推进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学科载体的建构;应借助网络时代新元素,创建“互联网+红色文化”宏观和微观共享传播平台,推进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传播载体的建构。
红色文化;育人载体;建构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创造的具有育人特质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作为文化育人的主阵地,高校理应开发、建构和创新红色文化精神育人载体,承担起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重大使命。
一、建构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学科载体
红色文化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资源,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把红色文化的育人资源转化为育人价值。高校提高教学和育人实效的重要方式是加强学科建设,为此,在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应把红色文化置于学科建设的视野下进行关注和探讨,从学科研究载体的维度入手推进红色文化育人体系的建构。
首先,要重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使命担当,为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提供学科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6个二级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密切度和契合性较高。为此,要重点加强这几个学科同红色文化的嵌入和融合。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而言,要以高校所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切入点,把红色文化中所浓缩的崇高的理想信念、浓厚的爱国情怀、积极的价值追求等精神内涵采用拍摄微视频、唱红歌和主题演讲等形式创造性地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结合起来;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而言,要以高校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切入点,讲清和讲好红色文化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要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红色文化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以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上的重大价值,增强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的使命感。就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学科而言,要以高校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切入点,分析红色文化生成的时代背景,展示和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民众英勇斗争、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挖掘和发挥红色文化以史析今的教育价值。
其次,要开设红色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教育的相关必修课程,逐步推进红色文化学学科的建立。尽管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融合为推进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提供了一个学科支撑,但这种融入和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文化的整体性,使得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可能会支离破碎,不利于彰显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育人价值。为此,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在大学生课程体系中开设红色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必修课,使大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红色文化的生成史,全方位地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在红色文化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要加大红色文化研究和转化为教育资源的力度,进一步明确红色文化研究的领域和主要内容,推进红色文化学学科的建立。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层面的展开,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重要成果,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在理论基础上有着一以贯之的继承性,而在研究对象和主题上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为此,可以将红色文化学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同时注重借鉴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索适合红色文化本身特征的方法和范式,解释红色文化的内在本质和演化规律,深入考察其对于当代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以更好地发挥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独特价值。
二、建构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传播载体
红色文化在高校育人价值的发挥和育人载体建设的推进,不仅要从学科载体的维度加强其内涵深度和精度的耕犁,更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借助什么样的载体传播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接受、愿意接受。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为传承文化、交流信息和学习生活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载体。为此,高校应该借助网络新媒体这一传播载体,推动“互联网+红色文化”信息共享和传播平台建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育人工作。
首先,搭建红色文化资源网络共享平台,挖掘红色文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当前,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资政育人作用,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建立了“高校中国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这一研究实体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相关地区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转化。但是,如何更好地把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更好地分享和利用红色文化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网络的兴起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因此,为了实现网络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应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平台,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红色文化所在地的高校应该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构建包括文献、歌谣、名人事迹、遗址、口述资料等资源在内的红色文化遗产数据库和档案库,搭建红色文化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以“红色瑞金”“红色井冈山”“红色遵义”“红色延安”“红色沂蒙”“红色西柏坡”“红色大庆”等为主题的网络红色文化资源中心,并安排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规范化管理,使得各地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特色育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充分借鉴和挖掘不同地区红色文化育人的经验,推动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
其次,做细红色文化资源媒体传播平台,彰显红色文化历久弥新的力量。宏观的红色文化资源网络平台为共享和运用红色文化提供一个“云盘”,是高校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资源库。与此同时,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规律,创造网络微载体,以广大学生较为喜欢的新形式,为红色文化的传递、交流和利用提供服务。目前,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大学生最喜爱的移动社交类应用中微信以75%的占比位列第一。为此,高校要契合当代大学生这一媒体使用爱好,建设红色文化微信公众平台三级体系,形成红色文化育人圈。一是在学校层面设立微信公众号,号召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以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形式向师生传递学校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和模式,使学生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形式了解和认知学校进行红色文化育人的理念。二是各个职能部门及相关学院要以学校的红色文化育人理念为依据,以自身的学院特色为出发点,设立二级单位微信公众号,向学生传输具有学科特色、专业性和针对性强的红色文化多维内涵表达,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发挥红色文化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作用。三是借助大学生社团组织,建立校内社团红色文化传播微信公众号,把红色文化元素融入社团活动和信息动态,使红色文化在日常生活和业余活动中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在新时期历久弥新的生命活力。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00.
〔责任编辑:卫宇坤〕
G641
A
1002-2341(2016)04-0024-02
2016-05-22
崔妍(1981-),女,吉林延吉人,团委书记兼研究生秘书,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