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晋蒙交界地区发展研究
2016-03-19李爱民刘保奎王海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北京00038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北京004
李爱民,刘保奎,王海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北京,00038;.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北京,004)
冀晋蒙交界地区发展研究
李爱民1,刘保奎1,王海龙2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38;2.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北京,100142)
摘 要:省际交界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远离省域中心城市,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区域,既是省际经济政策的交汇区,又是区域摩擦的集中地,空间协调难度较大,统筹发展难点较多,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冀晋蒙交界地区毗邻京津冀地区,随着国家三大战略支撑带的地位提升,该地区作用日益凸现,如何坚持问题导向,紧抓发展机遇,增强三地合作,全面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省际交界地区;冀晋蒙;发展对策
一、引言
省际交界地区又叫省际边缘区、省际毗邻区和省际边界区,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省级行政区域在交接处所构成的特定地理空间[1],是以省界为起点向行政区内部横向延展一定宽度、沿省界纵向延伸的窄带型区域[2]。目前,我国省级行政区边界总长度达5.2万千米,涉及84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元,面积占全国的47.9%[3]。省际交界地区,在地理区位、资源条件、文化背景、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同质性,而与其所在行政单元其他地区相比,又具有显著的异质性[4]。省际交界地区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区域,既是省际经济政策的交汇区,又是区域摩擦的集中地,空间协调难度较大,统筹发展难点较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省际边界区域发展水平低,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省际交界地区具有特殊的区位条件, 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总体分析,我国省际交界地带具有这些基本特征:省际交界地带同属于一个自然区域,因地缘属性形成了经济文化的紧密联系;资源相对丰富,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力水平;具有区位的边缘性和经济的欠发达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缓慢;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滞后;具有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区位功能日渐突出;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安树伟,2004)。因远离经济文化中心,省际交界地区被严重边缘化,发展较为滞后,与省域中心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肖金成(2004)[5]对此作过详细分析,并从自然历史、体制、交通方面寻找原因(王友云、金子求,2014;张亮、刘义成,2015)。
改革开放以来,省际交界地区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不少区域受到学者的重视,研究得比较深入的有蒙晋陕豫交界区、苏鲁豫皖交界区、陕甘宁边交界区、川滇黔交界区、晋冀鲁豫交界区、川滇藏交界区、渝鄂湘黔交界区、港粤交界区等[6]。从文献综述看,目前学术界对冀晋蒙省际交界地区关注不够,而冀晋蒙交界地区由于毗邻京津冀地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地区地位日益凸现,本文希望对该地区发展对策进行剖析。
二、冀晋蒙交界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基础
(1)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化进程较快。2013年冀晋蒙交界地区实现GDP总量3117亿元,发展水平较高。从人均收入看,2013年乌兰察布人均GDP约为29213元,大同人均GDP约为28741元,张家口人均GDP约为29907元,按照钱纳里实证研究提出的工业化发展标准分析,可判定三市均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此时期为经济结构变动较快,具有快速增长潜力的阶段。按不变价格计算,2003-2013年间,乌兰察布年均增长14.3%,大同市年均增长10.2%,张家口市年均增长11.5%。
(2)资源较为丰富,产业发展规模初具。冀晋蒙交界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同时,还具有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能源供应能力强大。该地区旅游资源极大丰富,兼具乌兰察布草原文化、大同市历史文化和张家口市生态自然风光,景区多样性特征明显,且具有较大的互补性,打造蒙晋冀省际旅游区域中心前景广阔。加之冀晋蒙交界地区拥有集宁师范学校等大批大中专院校和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科研资源较为丰富,具有大量的人才储备。借助丰富的资源,冀晋蒙交界地区能源工业、旅游产业和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规模初具。
(3)区位条件优越,交通纵横交错。冀晋蒙交界地区背靠中西部广阔腹地,均位于蒙晋冀三省交界处,是京津冀、环渤海、呼包鄂榆三大经济圈结合部,该地区分属国家东、中、西部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带,是资源要素交汇融合和经济增长最有潜力的地区。同时,该地区交通较便利,区域内有京包、集张、大秦、集二、大西客专、大张客专等多条铁路通过;丰准、宣庞、宣烟等运煤专线覆盖区域;京藏、京新、二广、110、208、准兴重载、呼兴尚运煤专线等诸多干线公路贯穿区域;通往法兰克福的国际货运列车“如意”号始发乌兰察布。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使得冀晋蒙交界地区可以成为进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圈和亚欧经济带的枢纽区域。
(4)合作基础较好,发展理念类似。冀晋蒙交界地区地缘关系密切,自然条件类似,生态环境相同,曾同属于一个生态圈、文化圈和经济圈,具有相近的人文习俗和心理认同感,历史上,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三市商旅相通,民间和部门自发合作交流频繁,具有较好的合作发展基础。同时,乌兰察布、大同以及张家口均处于生态屏障区和欠发达地区,也是处于对外开放的关键地区,具有共通的突出问题和相对类似的发展理念,容易形成经济社会合作发展的强力。
2.存在问题
(1)远离中心城市,发展条件受限。冀晋蒙交界地区远离各省中心城市,分别距离河北、山西、内蒙古省会城市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118公里、257公里和306公里。受到距离的影响,冀晋蒙交界地区受到省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较小,既不能有效利用中心城市广阔的市场潜力,也不能便利地接受中心城市人才、技术的溢出,更不便有效承接中心城市部分产业转移,因而不能有效利用外部环境发展自身,发展条件严重不足。
(2)产业层次较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冀晋蒙交界地区在能源产业、装备制造等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但是没有形态核心竞争力,制造业相对落后,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传统的优势产业有待提升和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现代农业等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一体化发展方面,该地区产业缺乏分工协作,没有形成明显的产业链,低水平重复建设仍然严重。再加上三市仍有21个国家级贫困县,是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攻坚的主要区域,贫困人口众多,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该区域发展任务较为突出。
(3)体制机制束缚,合作发展不足。虽然冀晋蒙交界地区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三市具有合作理念和合力,且三市都有相关机构专门处理和跟踪合作事宜,但是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没有足够的权威性,且分属不同的行政单位,各自为阵,工作程序不明确,缺乏统一而详细的分工和合作协调机制和制度,地区之间协调难度大,阻碍了一体化发展。再加上三市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缺少统筹规划,各经济要素难以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特别是该地区分属三大政策区,分别享受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政策优惠,优惠程度不同,如何整合政策优惠也是该地区合作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4)生态环境脆弱,资源供需矛盾较大。冀晋蒙交界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交界处,同属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干旱、风沙、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均有发生。该区域农牧业、矿业装备制造业等行业对于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再加上该地区多种地形地貌相间,使区域生态环境复杂,加大了治理难度。另外,乌大张处于京津冀的上风上水区,既是水源涵养地,又是风沙治理前沿生态环境建设压力较大。以联合之力共同克服生态环境方面的难题是冀晋蒙交界地区发展的关键。
三、冀晋蒙交界地区发展面临难得机遇
1.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强力推动
作为京津冀核心区的外环和边缘地区,作为首都生态屏障,冀晋蒙交界地区区域合作正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际举措。《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蒙晋冀毗邻地区(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合作区建设”,可见,该地区区域合作受到了国家高度的重视,这有利于该地三市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拓展发展腹地,为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带来机遇并注入新的活力。加之张家口与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及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为该地区大力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2.“一带一路”战略稳步实施
“一带一路”是打造中国对外开放和地缘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战略部署,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活跃,加快其本土企业的培育和成长,吸引东部企业的进入,进而平衡东中西部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生活水平,缓解民族矛盾,减少分裂势力。作为内联首都、外接国境的重要门户和窗口,冀晋蒙交界地区交通便捷、紧密相连,具备北通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跨境贸易条件。借助和共同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机遇,三市可以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在装备制造、基建工程、农副产品、能源、边境商品大集散中心、人民币结算、教育等具体项目方面,携手合作以改变现在较为被动局面。
3.区域合作共识逐渐增强
冀晋蒙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日益成为各个方面的共识。该地区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的构建,不仅得到了乌兰察布、大同、张家三市市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回应,也引起了国家和三省区省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2014年8月18日至19日,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首届联席会议在乌兰察布隆重举行,签署了《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共建协议》及有关专项合作协议,并举行专家讲座、召开协调会,共商该区域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的相关事宜。此后,三市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区域合作机制初步建立,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四、冀晋蒙交界地区发展对策建议
1.加强统一规划,做好区域合作顶层设计
冀晋蒙交界地区发展必须打破行政边界的藩篱,形成“三地一盘棋”的思维,才能共同克服远离中心城市辐射的劣势,应该加强区域发展统一规划,做好区域合作顶层设计,以地域分工和利益共享与均衡为基础,综合考虑短期与长期发展,加强区域开发战略研究和宏观管理,统筹规划与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引导省际边界区域统一、协调、高效发展,促使边界区域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边界地区各城市共同发展。
2.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以基础条件较好、有发展的地区为依托,培育边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整个边界地区的发展,缩小区内差异。冀晋蒙交界地区应当依托乌兰察布、大同和张家口三市培育三大空间增长极,带动空间经济的崛起,不断打造以联系乌大张三地市的交通轴线为载体的空间增长轴,发挥增长极的空间溢出效应带动轴线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时,强化中心城镇,打造具有梯队效益城镇体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推动产业分工,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冀晋蒙交界地区同属能源矿产富集区和生态功能区,具有极其相似的资源禀赋和较强的产业互补性,充分利用各个城市优势,加大在能源产业、旅游产业、生态环保产业的分工协调力度,共同建设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依托京包、同蒲等主要交通轴上现有产业园,建设“统一建设、共同运营、三方受益” 的合作产业园,由点及面,统一规划,将本区域打造成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目的地。4.促进绿色发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
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生态建设机制,形成合力,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确保冀晋蒙交界地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得以实现。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贯彻绿色发展观念。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对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污染等方面的联防联治。作为京津的上风上水区和资源涵养区,冀晋蒙交界地区优美的生态环境是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优先选择,以张承生态涵养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体制构建。
5.共建产业发展园区,整合政策体系
充分利用冀晋蒙交界地区地处四大板块交汇的区位优势和政策叠加的政策优势,积极推进共建产业发展园区,形成政策交流协调区。一方面,整合四大板块的政策体系,将张家口等地市无法进一步展开的产业放到共同的园区或者乌兰察布的产业园区中进行培育。同时,乌兰察布也利用自身的政策条件对张家口、大同进行产业支撑。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区域战略的实施,新的政策优势和政策交流空间将进一步产生和扩大,整合利用各方政策体系,积极利用各种政策优势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6.理顺合作发展体制机制,共享合作之利
克服冀晋蒙边界地区“边界性”的影响,必须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发展。建立规划委员会科学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确保一盘棋和整体性;探索跨区域联合立法,避免出现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以现有市长联席会议为基础,建立长效的合作制度,切实推进合作进程;设立区域治理机构,成立区域合作发展基金,协调解决区际利益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与问责机制,形成有效激励和约束制度;完善区域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区域公开透明的治理体制;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构筑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以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形成,推进区域合作的有效展开。
参考文献
[1]仇方道,佟连军,朱传耿等.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J].地理研究,2009,28(2)∶451-463.
[2]陈钊.行政边界区域刍议[J].人文地理,1996,11(4)∶41-45.
[3]方创琳.《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评介[J].地理研究,2012,10(10):1927.
[4]朱传耿,王振波,孟召宜.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经济地理,2007,3(2)∶302-305.
[5]肖金成.省域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现象[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4,6(3)∶22-26.
[6]尚正永,刘传明,白永平,张小林.省际边界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为例[J].经济地理,2010,2(2)∶183-192.
[7]郭克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0(3)∶60-72.
[8]周孝,冯中越,张耘.京津冀晋蒙地区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4)∶16-23.
[9]邹正方,李兆洁.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京津冀晋蒙区域经济合作∶挑战与选择[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5)∶37-40.
李爱民(1986-),男,区域经济学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刘保奎(1982-),男,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海龙(1984-),男,城市经济学博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制造业转型升级、城乡发展。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Ji-Jin-Meng Border Area
Aimin Li1, Baokui Liu1, Hailong Wang2
(1.Institute of Spatial Planning & Regional Economy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Beijing, 100038, China;2.China Center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institute, Beijing, 100142, China)
Abstract:The provincial border region has a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away from the provincial center of the city, facing the danger of being marginalized, but also a special type of region, both inter-provincial economic policy convergence zone, and is an region of concentrated friction , facing more difficult to coordinate, widespread concern of scholars.Ji-Jin-Mongolia border region nearby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long with three national strategic support belt lifting, increase prominent role in the region, how to adhere problem-oriented, catch opportunities, strengthen cooperation, joint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t i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Provincial border region; Ji-Jin-Meng reg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7866 (2016) 02-158-06
DOI:工业经济论坛 URL: http//www.iereview.com.cn 10.11970/j.issn.2095-7866.2016.02.005
基金项目:
本文得到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15年基础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研究:财政激励、土地用途组合与产业结构影响”(71303244)的资助。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