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创新

2016-03-19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董 良

(湖南信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创新

董良

(湖南信息学院,湖南长沙 410151)

摘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实现话语体系的创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而紧迫课题。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话语体系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科学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把握时代脉搏,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实现话语体系的创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而紧迫课题。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更加频繁、价值观的争斗更加激烈的新形势,我们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必须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运用贯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中形成共识,推动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从战略制高点上打赢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

1、从传统到现代,实现角色转换

话语体系承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本质。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话语体系建设并没有应有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文革时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意识形态化而是“泛意识形态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政治化高度前所未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成为政治斗争的话语,成为打击、揭露、破坏、诬蔑他人的斗争语”[1]。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从单一的政治角色中游离出来,探寻自身的学科发展之路。一是从完全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变。特别是2012年中央提出要打造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自信去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努力探索寻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保持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之间的平衡点。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建设从无到有,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方法论、环境论等分支理论一起共同促进了这些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实际工作的发展。

2、从革命、建设到建设、改革,实现主题转换

实践的主题就是话语体系的主题,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本质决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体系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反映与建构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历史发展表明,几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根据不同时期实践的变化推进话语体系的创新,使广大大学生认同党的理论,自觉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实践中。

3、从政治到生活,实现形式转换

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灵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概念、范畴、观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要来源。毫无疑问,大学生思想政治话语首先是政治话语。政治话语一般来说严谨、表达清晰,但理论性强比较抽象,有时候晦涩难懂。如在理论宣传过程中,“本质”、“核心”、“灵魂”“精髓”、“关键”等概念经常出现,外国人看不懂,我们自己也经常纳闷,这些概念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结果,我们的意识形态话语出现了“概念漂浮”或“话语空转”,既不能向外扩散,又不能向基层传播。[2]

早在1941年,张闻天就注意到宣传教育过程中政治话语必须与生活话语相统一的问题,他起草的《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就指出,“宣传工作主要是文字上的,带有经常性的特点,而鼓动工作则主要是口头上的,带有临时性特点。宣传和鼓动是统一的。”[3]近年来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们的话语表述也是尽量生活化、通俗化,对政治话语进行一定程度的过滤,尽量用大学生易懂的语言讲述深刻的理论。如在讲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性时,我们常常说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不能一手软一手硬”;在讲到发展问题时,我们常常说“不管是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是硬道理”、“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等等。

二、科学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产生了许多独创性的实践经验,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是理论创新的过程,也是话语体系创新的过程。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这一过程必将为理论创新开辟广阔前景。”[4]

(2)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也实现了大发展。2004年,中共中央提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据此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研究过程,这十几年来取得显著的成就。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哲学社会科学这些年的大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其话语体系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5]实践的需要推动科学技术的发明,也推动人类思想的进步和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向前推进,必将引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变化,会出现新的主题、新的内容、新的对象、新的环境、新的工具,这些新情况要求有新的话语体系来诠释,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这些新情况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如在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需要结合网络的特点,创新话语体系。

2、挑战

(1)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提出新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而且这次转型在广度和深度上目前还在继续深入。经济上我们由经济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政治上由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转变,文化上由一元走向多元。由此造成人们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利益追求的差异性,思想观念的多元性,社会生活的这些急剧变化不可能不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巨大的冲击。如何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大学生在多元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样中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多变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提出的新要求。

(2)西方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造成巨大冲击。西方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向我国渗透,把其价值说成是普世价值,把其标准说成是唯一标准,以此来消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在西方占居世界话语权的背景下,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有时候是有理说不出,或者是有理说不清,西方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造成巨大的冲击。

(3)虚拟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带来新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实践形式——虚拟实践,即通过互联网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与传承的社会实践相比,虚拟实践更加自由、更加开放、更加自主、更加隐蔽,对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目前来看,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带来新的难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挥作用有两个前提:一是需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能实现面对面的思想交流,二是这种思想交流需要有一定的感情基础。而在互联网上,这两个前提都不具备,造成了在互联网上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失范失控的危险。

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基本路径

1、确定目标:在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中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

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的文明传承和建构,蕴含着特定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追求,是一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确立话语权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体系,就有什么样的话语体系。对此,马克思早就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 不过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 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 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6]然而,统治阶级使其思想成为社会的支配或主流思想,掌握经济资源和政治权力仅仅是必要条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但思想而且思想的表达形式——话语体系,相对于物质生产方式和政治上层建筑有相对独立性。特别是在这个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的时代,谁的话语体系更有影响力,谁就拥有更大更强的话语权,谁的意识形态就更具有吸引力。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一方面,我们必须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否则,马克思主义就有可能丧失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泛泛而谈创新,意识形态领域的任何变革并不同于科学革命,并不是毁灭性创造的过程,而是坚持自我下的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不是要放弃马克思主义话语,用中华传统话语或西方话语取代马克思主义话语,而是在新的形势下以大学生为对象,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水平,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和批判力,以引领大学生思想行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2、明确方法:在继承批判中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

马克思始终坚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特别是欧洲思想文化批判、继承、创新的产物。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不是狭隘的宗派主义者,而是从各个学派中博采众长,乃至借用概念范畴。阐述马克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些概念范畴如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形态、阶级斗争、劳动等等都不是马克思的原创,马克思的伟大在于他能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还原了被颠倒的人类历史真相。可以说,批判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100多年来保持强大生命力,实现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种批判是既克服又继承,是坚持中的创新,创新中的坚持。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是意识形态话语,反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的基础。这类话语一般革命性和阶级性比较强。我们今天也需要革命主义精神和阶级分析法,但要赋予其时代内涵,对过去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范畴重新加以解读。如对民主的解读以前我们过去强调的“集中”,而目前我们更多是要讲“法治”。中国传统话语承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的重要来源。西方的话语总体上反映了其价值观,是我们要坚决摒弃的,但有些西方话语反映了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如“物化”“主体性”等等,要赋予其中国语境下的内涵,成为马克思主义话语。日常生活话语普遍存在又为大学生所接受,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情感,要对这些话语进行马克思主义内涵的改造,以对大学生发生潜默移化的影响。

3、把握重点:在宣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实现大学生思想话语体系创新

在主题教育中不断推进话语体系创新是这么多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成功经验。十八大提出“富强、自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实践指向。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并外化成大学生自觉的行动,不仅需要科学、准确、精炼的理论概括,更需要在宣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通俗的、生活的、实践话语。

要着眼于理论的内化,用通俗的语言向大学生讲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要着眼于理论的践行,用实践的语言向大学生讲清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讲明白话,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是非标准一定要明确,不要搞得谁都听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要讲有用的话,话语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的刻板说教,要联系学生实际,从实践破题,以实践立论,拿实践论证,提高话语效果。

参考文献:

[1]邱仁富·改革开放三十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发展探微[J].求实,2008(11):70-73.

[2]秦宣·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思路[J].学术前沿,2012(9)下:11-17.

[3]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的提纲[EB/OL].(1941-6-20)[2015-10-28].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44/4490548.html.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48.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19.

(责任编辑:李昌礼)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Dong Liang

(Huna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sha410151, Hunan, China)

Abstract: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system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dis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scientific judg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system innovation are faced with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system

收稿日期:2016-02-18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体系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4B23)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董良(1980~),男,湖南邵阳人,湖南信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6)02-0057-04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