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主持人语
2016-03-19刘宏,秦明利
本栏目六篇文章是在当下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理论构建和实践领域拓展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阐明了跨文化交际行为“是什么”、“如何是”和“怎样是”这三个问题,为跨文化交际理论多维度构建提供了前瞻性筹划。
刘宏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世界图景》以语言世界图景概念为进路,突出语言在建构文化世界图景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语言意识与民族的认知方式、文化概念的关系。作者敏锐地洞察到,语言世界图景和文化世界图景的民族性特征所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指出文化对话的外语教育理念对实现外语教育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文章突出了语言的本体意义,旨在阐明跨文化交际实则是思辨方式的交流和碰撞,思辨方式决定交流方式。秦明利和刘春鸽的《“视见”概念下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本质》以“视见”概念为研究进路,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本质进行了哲学反思。文章从“视见”与知识、“视见”与“解蔽”的关系出发,指出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本质在于:在多维视阈的对话过程中,实现“视阈”的“解蔽”和“融合”,从而使“视见”得以呈现,“视见”使或令“存在”直观,从而使“存在”具有时空性,进而使知识得以开显。文章还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知识本质进行了有意义的澄清和界定,为跨文化交际理论立基夯实了基础。杨海云在《语言个性理论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运用语言个性理论,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个性的内涵、结构特点,试图阐明跨文化交际行为中语言的牵引作用和影响,文章以此为前提,明确了我国俄语教学实践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和有效途径。吴萍在《俄罗斯民族性格之谜的解读与探析》中考察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独特性,即极端的矛盾性、典型的宗教性以及神秘的奴役性,指出由于俄罗斯同时处于亚欧两大洲以及历史中经历的社会转型,造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矛盾性、双重性。文章对俄罗斯民族性格成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张勇在《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研究述评及展望》中从外语教学角度出发,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指出了未来实证研究的三个方向,即注重学时比较研究,强化研究设计以及外语教学的改革创新。文章对未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研究具有启发意义。张文丽的《通过语言文化对比考察中韩跨文化交际的特征及能力的培养》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中韩两国在自然、人文、价值观念等文化方面的不同,从语法关系、句子结构、词形变化等层面对比了汉语和韩语的差异,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强调了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六篇文章体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特点:一是突出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人本主义语言学思想。无论是语言世界图景的构建,还是语言个性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完善,还是“视见”在特有的时空维度中呈现“存在”,都离不开人自身认知世界与接受世界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中关注的所有问题的实质是人认知世界和接受世界的方式不同,由此产生了不同维度下的思维方式,我们的作者对这个实质问题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二是强调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跨学科性质。我们的作者从哲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文化学、教育学、对比语言文化学等多维的角度深入全面地讨论了跨文化交际学的跨学科张力和延展度,同时也涉及到古今中外许多学者提出的相关概念、理论和话题,为跨文化交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多角度研究方法和路径。我们相信这六篇文章能够对跨文化交际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