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个性理论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6-11-24杨海云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层级跨文化交际

杨海云

(天津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7)

当代外语教学的终极目的并非是单一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是融语言、文化和交际为一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人类日益紧密的相互依赖所形成的世界整体性愈加明显。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在多元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对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也愈加具体和现实。因此,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宗旨的俄语教学必然成为高校俄语教育者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秉持外语教学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途径,立足于俄语语言个性理论的视角,分析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个性的结构特点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作用与影响,探讨在俄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语言个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语言个性理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创始人是俄罗斯著名学者Ю.H卡拉乌洛夫(Кapayлoв)。卡拉乌洛夫认为,语言个性是“语言(话语)中并通过语言(话语)所体现的个性”,亦是“建构在语言手段之上的个性”,他认为语言个性是人在生成和理解话语时所具备的能力总和,并且这些话语在语言结构的繁简程度、反映现实的深浅程度和目的意向等方面均存在不同(Кapayлoв,1989)。话语的生成是有层级结构的,决定话语生成和理解的语言个性由三个层次构成,即言语 —— 语 义 层(вepбaльнo-ceмaнтичecкий ypoвeнь)、认知层 (кoгнитивный ypoвeнь)和语用层 (пpaгмaтичecкий ypoвeнь)。并且每个层级所主导的内容也不同,其中言语语义层(亦称零层级),是集词汇与语法于一体的词汇总量,反映语言主体——人对自然语言的掌握情况,属于语言个性的基础层级;认知层(亦称第一层级),指语言主体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总体认识,即语言世界图景,属于中间层级;语用层(亦称第二层级),包括言语目的、动机和意向等,属于高级层级。语言个性分别呈现在掌握语言、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过程中的语义、认知、语用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又分别由“语言单位”、“语言关系”、“语言定型”等要素构成,具体如下表所示:

层级名称 语言单位 语言关系 语言定型言语语义层(零层级) 词汇 聚合关系、组合关系、联想关系 常用词组等认知层(第一层级) 概念 语言世界图景 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警句语用层(第二层级) 交际活动需求 交际范围、交际情景、交际角色等 先例文本等

由此可见,语言个性的三层次结构理论涵盖了语言个性在语义、认知和语用等重要方面掌握语言的核心内容,合理地描绘出话语生成在彰显个性的强度方面所遵循的由弱到强的递增顺序,即层级越高,其体现语言个性愈强。同理,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语言个性三个层级同样清晰地描述了语言个性在掌握语言、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过程中所应具有的能力总和,其实质是包含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交际知识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即广义的语言能力。

语言个性理论自创立至今已近30年的历史,其理论思想日久弥新,究其原因在于该理论揭示了语言研究的根本性问题,打破了传统语言学对语言的单项研究,而将语言研究中引入人的因素,即关注现实中交际的人(чeлoвeк гoвopящий)的研究。卡拉乌洛夫认为,研究语言必须跳出语言本身的界限,必须关注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人,必须关注具体的语言个性(转自Caбитoвa,2013:270)。语言个性理论把人的语言能力和人生成的话语特点(语言结构、反映现实、交际目的)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有层级分布的综合结构体,而且连接语言与文化的中介单位都可以在语言个性的不同层级找到自己的支撑点(李向东等,2015:240)。鉴于此,语言个性理论为深入研究俄语语言文化、探索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俄语教学模式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二、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语言个性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语言个性的涵义

所谓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就语言个性的视角而言,“跨文化交际是指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分别依据不同的符号分析、转化和生成规则进行编码和译码,其本质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个性’的对话”(王文忠,2001)。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个性应涵盖两方面内容,既指带有一定民族心智和世界观的“交际的人”(чeлoвeк oбщaющий),也指具有典型民族思维特征的“交际的语言”(язык в oбщeнии),是围绕交际主体——“人”为核心的民族语言、文化、交际等社会群体特征及个性特征构成的综合体(姜雅明,2013)。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语言个性的交际能力可以理解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它也应包括两方面的能力,其一是指语言个性自身所习得的语言能力,既包括母语的语言能力,也包括所学外语的语言能力,这是确保其自身言语产品的质量和言语素养的重要条件;其二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言个性理解交际对方言语产品中(语义、认知和语用层面)所包含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判断力和领悟力,二者是相辅相成、彼此影响的。须知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涉及的是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交际双方的语言个性必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刻有本民族文化的深刻烙印,双方的交际代表的是两个民族、两种文化体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对话。从这个意义来说,跨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个性所具备的交际能力应包括母语语言能力和外语语言能力之和的综合能力。交际者如果单方面地以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角度、依据自身文化背景看待另一文化背景的言语产品,在某些交际语境中势必会对言语意图及交际策略产生误解,造成语言个性三个层面的错位,由此形成文化干扰,导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因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个性”的对话能力,它同样体现在语义、认知和语用三个层面。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培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个性”的对话能力,即语言个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个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由跨文化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语言个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水平(包括言语与非言语交际能力)。简而言之,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融语言、文化、认知和交际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它与语言个性是广义的语言能力是同质的。

(二)跨文化语言个性能力的构成及特点

Ю.Н.卡拉乌洛夫的语言个性结构为研究跨文化交际者语言能力构成及其文化特征奠定了理论基础。卡氏认为,语言个性分别呈现在掌握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过程中的语义、认知、语用三个层面。每一层级对应相应的结构信息,其中语义层(词汇语义),也称语构层,对应语构文化信息,即语言符号体系内部结构(语音、语法、词汇)符号与符号的关系中所隐含的民族文化特点;语言认知层,对应认知文化信息,即语言个体(主体)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语言世界图景中意识与思维方面的民族文化特点;语用层(动机层)对应语用文化信息,语言主体(人)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特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个性只有在掌握了跨文化语构信息、认知信息和语用信息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语言能力。

俄罗斯著名学者B.И.卡拉西克从文化学视角也提出了语言个性民族文化结构的观点。他指出:“在交际条件下的语言个性即是交际个性,它是集文化语言、交际、知识、观念和行为特征为一体的综合形象。交际个性的民族文化结构由三个层面的要素构成:价值层面、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Кapacик,2004:22)

Ю.H.卡拉乌洛夫和B.И.卡拉西克分别从语言学角度和语言文化学角度对跨文化语言个性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二者所强调的核心内容基本吻合,他们都抓住了跨文化语言个性研究的实质,即语言个性离不开人的语言能力、文化认知能力和交际能力。虽然语言个性结构的三个层次不是处在同一水平,但三个层次之间彼此却有着内在的关联,是处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 而且无论哪一个层级的内容都不应忽视其中的民族文化特点这一核心内容。

“语言个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民族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民族个性、民族性格、民族意识以及民族经验世代传承的对象”(赵爱国,2003)。因而,语言个性的各个结构中包含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由于每一个语言个性都是不同的,因此,研究语言个性应立足于研究语言中相对稳定不变的“共性”成分,亦称“恒量”或“民族”成分。

值得强调的是,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我们不仅要关注对语言个性的民族文化特点的研究,而且要立足于对其民族文化差异的研究。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跨文化的语构信息、认知信息及语用信息的掌握程度,其核心内容是对其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特征的了解和领悟程度。换言之,对语言个性三个结构层次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信息掌握得愈多其形成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愈强,培养语言个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以语言个性三层次中集中反映民族语言、文化、认知中最核心、最稳定、最基本的恒量内容为外语教学实践中讲授和训练的基础和重点。以此培养学生对各个层级结构中所包含的外显和内隐的民族文化特征的感悟力和辨识力,有效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三、俄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立足于外语教学的具体过程。俄罗斯著名学者捷尔·米娜索娃认为,每一节外语课都是不同文化的交叉点,是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场,因为每一个外语词汇都反映民族社会文化、思想意识和世界观(转自姜雅明,2013)。因此,外语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学习外语的过程自然就是了解所学语言世界的过程,从而也是与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民族进行对话和交际的过程,进而也是了解对象国民族思维和世界观的过程。

以笔者之见,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以语言个性理论为科学指导,立足于语言个性的内涵和结构特征,以语言个性是集语言、文化、思维和交际为一体的相互关联、相互依附的整体为教学主旨和核心,侧重于语言个性三个结构层次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信息的挖掘和领悟,突出构成语言个性结构的语言单位及其语言关系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差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其深层的民族文化认知的特点。

(一)理念先行,科学有序

首先,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列入俄语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并给予充分的重视,从专业学习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意识;其次,遵循外语教学的规律,在不同阶段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不同的侧重点、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语言个性的结构特点及所包含的内容可将4年的外语教学过程分成基础(1-2年级)和提高(3-4年级)两个阶段。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并体现出内容的关联性和知识的递进性,如基础阶段侧重于俄语语构信息的特点,关注俄语的语音、语法和句法方面的民族文化特征的掌握,尤其是俄语特有的民族文化语构信息对跨文化语言个性形成的影响;提高阶段则侧重对词语的背景知识及民族文化语义的揭示和解析,侧重于先例名和先例文本在语境中的正确运用等,重点是培养对跨文化认知语构和语用语构民族文化信息内容的领悟力和辨析力。

(二)凝练专题,对比分析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明确跨文化交际中的民族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的民族文化差异集中体现在语言个性结构及内容的差异,其本质在于深层的民族心智、民族性格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应将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语言个性科学而合理地整合成专题。如俄罗斯笑话中的语言个性、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的语言个性、俄语成语谚语中的语言个性、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典型形象中的语言个性、俄罗斯人名中的语言个性、俄罗斯手势语中的语言个性、俄罗斯宗教节日中的语言个性等等。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借助对比的方法凸显民族特色和文化差异,只有对比能更加清晰地知同辩异,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入了解俄汉民族文化的精髓。毋庸置疑,对比的方法有助于俄汉双语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双向提升,不仅能达到系统学习俄语的目的,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对母语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及研究热情,提升自身人文素质和言语素养,同时还可以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和实现语言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功能,架起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

(三)整合知识,构建体系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对词语的背景知识和民族文化语义词汇的掌握,如何科学而系统地整合这些知识并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学者提出根据语言个性理论建立语言文化场的观点(王文忠,2001)。笔者认为这是十分有效而切实可行的方法。语言文化场的构成侧重于语言文化学研究中的语言文化单位(лингвoкyльтypeмa)和语言信息单位(лoгoэпиcтeмa)。所谓的语言信息单位是指词中所包含的知识,以及该词语的发展史与文化的关系,它属于语言与文化的范畴,能让人联想到某种背景知识或信息;而语言文化单位集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于一体,它的功能在于揭示事物类别的民族特点,是关于词所具有的语言内意义与语言外意义的综合意义。

(四)突出差异,由表及里

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教学实践中尤其不要忽视非言语交际手段所体现的民族认知的差异,对此采用“由表及里”的方法,从其表象分析入手对深层次民族性进行挖掘和阐释,从而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因此而形成的交际障碍。如,“微笑”本属于日常交际中的常见表情,通常中国人见面常以微笑作为打招呼的替代语,“微笑”在汉文化中代表礼貌和热情好客的标志,而在与俄罗斯人的交往中却很少见俄罗斯人见面就微笑,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民族不热情,而是源于民族认知有别,俄罗斯人认为,微笑必须是真诚的,而且微笑具有某种私密的性质,通常是亲近的人和好友之间易流露真诚自然的微笑(Пaвлoвcкaя,2003:27)。俄罗斯传统认为,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和放松状态,即所谓的喜形于色,由此得出,毫无理由的微笑是傻子的象征。在语言中也有相关的表达形式,比如“cмex бeз пpичины ——пpизнaк дypaчины ”。只有学习、理解和接纳他国文化中“微笑”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差异才能有效规避障碍,确保跨文化交际的顺畅进行。

(五)重视母语,避免负迁移

俄罗斯著名学者捷尔·米娜索娃在论述语言对个性形成的影响时指出:“就某种意义而言,人是母语的奴隶,因为人从婴儿期开始就受到来自父母语言的影响并顺从其影响,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习得了保存在语言中的言语使用者集体的文化,人是完全被动地,毫无选择地成为其言语集体中的成员”(Tep-Mинacoвa,2008:134)。她特别强调母语的语言和民族文化对个性形成的重要影响。

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教学实践中理应高度注重母语文化素养和水平的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是两种文化和思维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尽管学俄语的学生多为零起点,但学生头脑中业已固化的汉语思维、认知、价值观及世界观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俄语的学习中,因此,一定要重视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对跨文化的消极影响。

(六)课上为主,课下为辅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综合能力,需要具有语言、文化、交际等广博的知识积累,而有限的课堂教学难以完成海量知识的传授,因而培养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意识,培养多途径获取知识及广泛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共享文化资源的能力异常重要,如利用俄罗斯网站、微信平台、书刊杂志、影视频道等多元获取知识的途径可随时随地接收知识,扩充课堂教学所无法覆盖的知识点内容。此外,充分发挥外教的积极作用其意义亦不言而喻。外教是学生在课堂内和课堂外能零距离接触的对象国文化的直接代表者,外教本身的言行举止能直观地传递民族文化信息,与外教的接触就是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如何重视和最大化地发挥外教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值得重视。

四、结论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需要依据正确的理论指导来科学有序地规划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构建理想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教材、教法等多方面的资源配置和通力合作方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外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个性理论为指导,以语言个性结构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容为核心内容,突出其深层民族文化认知的剖析及民族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从而确保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系统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层级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交际羊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