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协同合作视角下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路径探析*
2016-03-19袁志忠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
袁志忠(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
校地协同合作视角下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路径探析*
袁志忠
(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实践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是一名合格人才必备的品质。校地协同合作实现了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有利于政府、企业、学校等各方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对促进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关系到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文章在对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影响因素作出简要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就校地协同合作视角下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校地合作;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发展路径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ality educatio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deepening reform.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s an essential quality of qualified personnel. Institution-locality cooperation integrates and optimizes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which benefits the effectiv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 school and other parties, promotes the practic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biology, and influences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personne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s the practic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biology,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bi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locality cooperation.
Keywords:institution-locality cooperation; students majoring in biology; practice innovation a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development path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作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其培养与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校地协同合作模式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产物,它将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校地协同合作在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有关方面的研究成为了业界争相热议的焦点。
一、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影响因素
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受诸多内外在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学校、企业以及学生自身等,需要多方有效协同合作才能顺利实现。严格意义上讲,实践创新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潜能,只有多少高低之分,却没有有无之别,只是受后天因素的影响,或被开发,或被抑制。具体而言,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与其自身动机、兴趣、性格、意志、思维等有密切关系。经调研发现,很多生物类大学生虽然对实践创新能力有所认识,但是深度不足,他们简单地认为在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因而不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上,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加上自身个性差异,影响了实践创新活动的开展效果,使之逐渐流于形式。同时,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实践创新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重视不足,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并未给予生物类大学生有效的指导,导致其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受制。有关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主导,其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生物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然而,部分高校教师由于自身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匮乏,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过于死板,很难引起生物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之产生了厌倦、反感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除此之外,政府及企业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样肩负着培养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责任,是实现校地协同合作的关键因素。
二、校地协同合作视角下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路径
作者结合上文对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从校地协同合作视角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政府方面
政府以其独有的职能、权限引导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高校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法规、计划、规划等政策性文件,从政策引导、思路把握、任务安排多个方面影响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具体而言,各地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指导,深刻意识到校地协同合作对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制定诸多政策制度支持和促进校地协同合作,以发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基点,协调好参与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加强人际交流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加大对校地协同合作以及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的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各界的统一认识,并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参与。此外,地方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地协同合作视角下的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研究,构建完善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细化教育部门、高等院校、有关企业等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实施全程监管,及时帮助高校解决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途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国家政策制度的要求范围内,由专门机构负责日常工作调研,认真分析高校、企业的工作落实情况,一旦发现违规操作,即可予以严惩,给予表现优异者适度奖励,最大限度地避免校地协同合作流于形式。如此,在国家宏观调控、地方政府指导下,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必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是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
(二)企业方面
企业因其独有的社会属性,在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竞争加剧,对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人才逐渐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核心。从企业的角度讲,企业参与高校教育,实现了对人才的定向、定量培养,有利于人力资源配置优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从高校的角度讲,企业拥有非常丰富的生产资源,与高校教学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对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实现校地协同合作战略的关键是推行校企合作。我们并不否认企业追求利益的本质,但是同时也要理性地分析企业的社会价值与责任。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发展意识,清晰地了解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战略地位,以多种形式主动、积极参与高校教育,为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相关企业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协同地方高校联合打造生物类大学生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验证他们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要端正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准确定位学生作为学生及员工的双重身份,严格要求他们,夯实他们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丰富其实践经验,以此诱发他们的创新思想,坚决避免将学生视为免费劳动力的现象出现。企业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其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其与高校的协同合作,实现了教育资源整合与互补,为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学校方面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职责。尤其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观念,重视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并制定一系列制度措施,支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从实践操作的角度讲,高校应该从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入手。硬件环境建设方面,高校应该认真分析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校建规划,适度加大对此方面的资源投入,竭力打造利于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的设施环境,从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应该根据生物类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在政府及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积极采购先进生物实验仪器设备,努力做好日常管护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实训练习的机会,促使其在专业辅导教师的帮助下将创新想法付诸于实践;软件环境建设方面,高校应该着力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文化氛围建设。高校应该定时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开展培训活动,及时更新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从主观思想上树立他们为人师表、以人为本的意识,从而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力的教师资源支持。同时,高校还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管理体系,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纳入到教学考核项目当中,综合考察教师们的教学情况,给予表现优异的教师适当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另外,高校还需要加强文化氛围建设,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正确的发展观念,督促他们为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不懈努力。
(四)学生方面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被确立,以人为本成了高校教育的主导思想。新时期,我们应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校地协同合作视角下的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主要还要依靠学生自觉。如果没有大学生的主动配合,政府、企业以及学校采取的一系列举措都是无用的。为此,高校生物专业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大学生兴趣培养,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外物刺激,激起学生奋起拼搏的精神,使之意识到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的教育主体,从而促使他们主动进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而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成人,应该树立良好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发展意识等,在繁杂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心智,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明确适于自己的行事准则,不断开拓视野,吸收新知识、新思想,掌握生存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生物类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及时了解生物领域的动态发展信息,并与自身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为依据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努力付诸于实践。此外,生物类大学生还应该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自我完善和提升,积极听取教师、长辈等的教导,为自己未来更好地择业就业夯实基础,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校地协同合作视角下发展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文章有关校地协同合作视角下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展方面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作者希望业界专家以及高等院校持续关注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多有效的实施策略,推动高校教育改革深化,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力的条件和环境,从而满足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夯实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汪静,胡玉才,迟建卫.协同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9).
[2]杨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
[3]牟蕾,李辉,刘西林.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5(1).
[4]叶小倩,王岩琴,刘红保.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建设专业特色独立学院——以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嵌入式系统协会为例[J].成功(教育),2013(2).
[5]张松青,游振华.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作者简介:袁志忠(1977,11-),男,汉族,湖南双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生态学、水土保持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8-0036-02
*课题项目:立足区域资源、校地协同合作培养生物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5]291号、吉大教通[2015]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