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研究

2016-03-19杨怀中王远旭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6年4期
关键词:工程伦理

杨怀中,王远旭

(1.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2.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研究

杨怀中1,王远旭2

(1.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3;2.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摘要:工程伦理的四大目标:提升工科学生的伦理敏感度,使他们了解伦理的内涵、作用、范围和限度,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把伦理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通过将工程伦理课程设为必修课、加强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成果测评方式等措施增加工科大学生的伦理知识;提升工科大学生的伦理判断力、道德推理水平;增强工科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力。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包含四个方面:通过对工科大学生进行工程伦理认证标准的教育,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伦理价值观,在未来的工程实践活动中自觉地、按照认证标准去规范自身的伦理行为;通过强调工程实践活动中的设计责任、监督责任及检验责任,强化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责任教育;通过进行工科大学生伦理意识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意识,对预防各种伦理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间接经验(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那里学到的经验)和直接经验(参加具体工程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经验),培养工科大学生社会伦理责任实践能力。工程伦理教育的方法主要有:组建专业教师团队,把工程伦理列为必修课;以工程伦理章程为标准,规范工科大学生的伦理行为;将网络资源嵌入工程伦理教育;把工程伦理知识融入其他学科。

关键词:工程伦理;工科大学生;伦理教育

据中国工程院对全国5 000名工程技术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21.8% 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培养的学生完全不符合国家技术发展需要;52.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高校培养的工程专业学生质量一般[1]。近年来,我国高校已经认识到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逐步开展了更专业、更有效的工程伦理教育。例如,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至少修读一个学分的职业伦理课程,逐步提升了学生对伦理和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为培养具有技术能力和伦理责任的专业人员奠定坚实的基础[2]。

一、明确工程伦理教育目标

1.提升伦理敏感度

首先,通过工程伦理教育,让工科大学生了解伦理的内涵,了解伦理因素在工程实践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成为一名具有伦理责任的职业工程师。工程师在工程决策、设计、管理及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学者Augustine观察到,在伦理问题上陷入困境的工程师多数不是由于人品不好,而是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对的问题是一个具有伦理性质的问题,结果做出了糟糕的决定,玷污了自己的名誉,使自己的人生受到牵累[3]。其次,通过工程伦理教育,让工科大学生了解到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在工程实践中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违背职业道德而不能做的。要让学生了解在未来面对特定的道德困境时,应如何处理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工程伦理教育,让工科大学生意识到,一名有责任心的工程师,在其工作中不仅要对产品、工程负责,针对一些有风险的事情还要尊重客户和公众的自主权。

2.增加伦理知识

第一,可将工程伦理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引导工科大学生的重视。第二,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保证课时与课程质量,重视对工程伦理典型案例的学习,让学生学到更专业的伦理知识和解决工程伦理问题的技能。第三,对学习成果的测评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课堂讨论、论文撰写等;通过测评的结果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总之,通过对伦理知识的学习,使工科大学生在未来的工程决策、设计、管理及评估等活动时伦理知识视阈更广阔,有助于保证工程的质量。

3.提升伦理判断力

首先,通过学习工程伦理章程,帮助工科大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职业伦理规范,不断提升学生的伦理判断力。其次,工程伦理教育的课程要侧重为学生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应对工作中的伦理挑战打下坚实基础。最后,通过工程伦理教育,工科大学生要掌握基本的伦理知识,不断提升道德推理水平。柯尔伯格研究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会影响其道德推理,个体会经由一系列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取得道德推理的进步[4]。因此,通过工程伦理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工科大学生对伦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在其伦理价值观的基础上,依据伦理规范来分析工程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伦理问题,进而不断提升伦理判断力。

4.提升道德意志力

工程师道德意志力的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其行为对公众、自然与社会带来的危害。第一,工科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工程师,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应接受伦理教育,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等,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意志力。第二,通过伦理知识的学习,工科大学生会对工程实践活动中违背伦理的行为产生警觉,例如利益冲突、商业秘密保护、礼物赠送等问题。总之,要通过理论教学、案例讲解及实践实习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工科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力。

二、规范工程伦理教育内容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专业)教育和伦理教育的融合,从本质上说属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畴,其目的是培育未来工程师正确的工程伦理价值观,令未来的工程师在职后的工程活动中“具有强烈的伦理责任感,形成以工程伦理的视角和准则来处理工程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能力”[5]。因此,制定合理、科学的工程伦理教育内容,对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伦理认证标准重要性教育

2012年7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修订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规定,所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达到以下要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到目前为止,中国共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10所。在机械、电子、化工及计算机等专业领域率先进行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的综合性大学以及工科为主的研究型大学总计43所[6]。认证标准为工程伦理教育指明了方向,一定要从制度层面充分发挥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在工程伦理教育方面的作用。在认证标准的指导下,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将会更加具体和明确,即以培养工科大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责任意识为目标。工科大学生只有系统地学习工程伦理认证标准,才能真正理解认证标准的内涵,才能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自觉地以伦理规范约束自身行为。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可以借鉴美国等国的经验,例如,在ABET推出的工程认证标准2000中,要求工程学学科应展现出它们的毕业生能够在全球和社会的背景下来理解工程的能力,并且具有与当代工程相关的知识。并要求除了经济、环境、社会和政治的因素外,学生还必须拥有伦理的“设计经历”[7]。总之,在接受了工程伦理认证标准的教育之后,工科大学生就会逐步确立良好的伦理价值观,在未来的工程实践活动中就会自觉地按照认证标准去规范自身的伦理行为。

2.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责任教育

工程伦理教育尤其要让学生理解工程对全社会的影响,强化其伦理责任意识,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现实需要与长远价值目标之间的关系[8]。因此,在工程伦理教育内容中,加强工科大学生伦理责任教育意义重大。第一,工程实践活动中的设计责任。工程师在工程设计方面起决定作用,工程师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加以考虑,还要对社会的需要和公众的需求加以考量,从而最终保证工程的安全。第二,工程实践活动中的监督责任。在工程实践活动中,工程师对工程选材、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监督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一般来说,工程师在工程活动中,对科技运用的社会后果是较清晰的,因而应该承担一种普通人不可能具备的通告与预防的责任[9]。第三,工程质量的检验责任。整个工程实践活动结束后,工程师须按照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逐一验收工程的每个环节。

3.工科大学生伦理意识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当前,工程实践活动中的伦理问题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因此,通过工程伦理教育,使工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意识,对预防各种伦理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0]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中国在对工科大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的初始阶段,就应注重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使其认识到要想成为合格的工程师,首要任务就是要把人类的福祉放在第一位。若在学生阶段就具备了牢固的工程伦理意识,那么在未来的工程实践活动中,就能够自觉地把社会道德价值放在首位,时刻牢记自身的职业责任,不断规避工程实践活动中的伦理风险,合理解决现实中的伦理困境,最终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

4.工科大学生社会伦理责任实践能力培养

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无法回避。在工程实践活动中,工程师是否能够主动地按照伦理规范的要求理性地从道德方面进行判断和选择,直接影响着各种决策的制定以及工程质量。此外,现代工程主体的构成呈现多样性,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也具有差异性,如工程实施方重视的是本部门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政府部门看重的是社会效益,工程师看重的是技术研发与应用。这种差异性会冲击工程师的工程价值观,考验工程师的工程选择观,更对工程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构成挑战[11]。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工科大学生社会伦理责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工程伦理教育的过程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其一,间接经验: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那里学到的经验。一方面,在工程伦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工科大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案例学习,积累间接经验;另一方面,邀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开设讲座,讲解他们如何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履行其社会伦理责任,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让工科大学生了解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应如何保持理性的价值判断,以及针对工程实践中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如何做出对社会、大众及自然有益的正确伦理行为。其二,直接经验:通过参加具体工程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经验。在具体的工程实践活动中,工科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整个工程从生产、设计、研发、质量验收等环节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体验工程实践中各方的利益冲突,体会到在工程实践活动中遵守伦理规范、生产规范、质量标准以及工程验收标准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价值观,为提升工科大学生社会伦理责任的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进工程伦理教育方法

近年来,在工程伦理教育方面,国内很多高校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给予了充分重视,为培养合格的工程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如P. Aarne Vesilind所言,工程伦理教育目标,“不是教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而是教会学生针对这些事情如何做出合理的决策。”[12]

1.健全专业教师团队,加强工程伦理教育课程建设

理工科高校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应在结合高校专业布局和工科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情况下,充分整合高校自身的资源,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即以工程和哲学专家组成的联合教学团队[13]。工程伦理教育的实质就是把伦理知识融入专业的工程学科中,旨在提升工科大学生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因此,加强工程伦理教育课程建设,把工程伦理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不仅会引起工科大学生的重视,而且还会改变他们对工程伦理教育学科的片面认识:伦理知识只是一个学科内容的补充,而不是工程研究的一部分。实现这个目标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组成专业的教师团队,即由工程和哲学专家组成的联合教学团队进行教学,由哲学专家对工科大学生进行伦理知识的培训,由资历较深的工程专家讲述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哪些方面将会面临伦理困境,例如,商业贿赂,由工程专家和哲学专家分别从各自专业的角度来阐述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使工程伦理教育取得显著的成效,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掌握更专业、更实用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决未来工程实践中将要面临的伦理问题。

2.以工程伦理章程为标准,规范工科大学生的伦理行为

戴维斯认为:职业的伦理章程是一个职业得以存在的前提。工程职业伦理章程的宗旨与内容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也是工程职业区别于医师、律师等其他职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能够成为一位合格的工程职业从业者,工程师们必须学习相关的工程社团制定的伦理章程[14]。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化学工业协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以及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等有代表性的工程社团,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社团有自己的伦理章程。鉴于此,在中国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过程中,可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工程伦理章程进行教学。比如,美国的化学工程师协会、土木工程师协会及机械工程师协会等都在伦理章程开篇这样表述:“在履行职业责任的过程中,要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要位置。”[15]通过工程伦理章程的渗透式教育,使得工程伦理章程的一些原则和规范与相关专业结合之后,成为现实的、生动的工程伦理活动。在专业教师团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地把工程伦理章程的相关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牢记工程师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内在契约关系,使其正确的伦理行为在工程实践活动中为人类带来健康、安全和福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强化案例教育,将网络资源嵌入工程伦理教育

案例教育呈现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方法的实践态度,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工科大学生的伦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所谓案例教育,是指通过详细的、真实或虚构的事件来阐明一个道德困境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具体的伦理情境中去思考问题、表达观点。肖平认为:我们所提出的主要原则和结论,大多不是来自理当如此的逻辑推理,而是来自对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与总结[16]。具体地说,教育者通过分析案例要点,并结合理论知识,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的伦理问题。通过分析一些反面案例,来警示学生:在未来的工程实践活动中坚决抵制一些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如偷工减料等。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学生们不仅可以交流观点、互相学习,还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自己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当然,老师和学生可以对案例的现实结果进行评论,探讨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在讨论中,学生甚至可以扮演情境中的角色,以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17]。同时,随着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工科大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关于工程伦理知识的资料:一些高校或机构的工程伦理教育公开课、案例材料、行业协会的工程伦理准则、研究论文和报告等。因此,网络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活”的工程伦理教育大纲,帮助学生更充分地学习工程伦理知识。在中国,一些专业的伦理中心已经创建了自己的网站,例如,中国伦理学会的网站,该网站上有一个道德实践版块,该版块有许多有价值的案例资料。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研究这些代表性案例,并在经验交流版块和专家进行探讨,以提升自己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师生也可通过网络获取国外丰富的工程伦理学习资源。例如,美国的一些伦理中心就注重通过网络来传播伦理知识。较有名的以伊利诺斯理工学院的职业伦理研究中心为代表,在其下属的图书馆,有关职业道德规范的文档均可在线使用。弗吉尼亚大学的师生则研发出了丰富的多媒体案例,主要关注工程设计中的伦理问题,例如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生物案例等。

4.把工程伦理知识融入工程专业课程

工程伦理知识与工程专业课程的结合,旨在实现通过工程课程来传播工程伦理知识的目的。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例如,北亚利桑那大学三年级开始在数门工科课程中融入职业伦理的内容[18]。也可以在工程概论、工程学、高级设计等课程里融入工程伦理的相关内容。在这种模式实施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要求专业教师在准备专业内容的同时,还要准备伦理知识,并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结合。对专业教师而言,首先,自身要克服对伦理教育的抵触思想;专业教师要认识到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来研究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密歇根大学的工程课程里所融入的工程伦理知识就是通过教师的努力而实现的。该课程目前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哲学,研究和维持这门交叉学科最好的办法就是略微地改变一下专业课程的教育方式,从而使道德和安全这样的主题被视为良好的工程实践的共同属性[19]。其次,增加教师培训、交流的机会。众多伦理道德议题都来源于实践,因此,工程伦理课程的任教老师,要积极参加由工程专家和伦理专家开设的讲座,与其他高校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从而更有效地把伦理知识融入到工程专业课程中。总之,通过把伦理知识融入工程专业课程,工科大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工程伦理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任荃,潘云鹤.我国工程教育能力缘何世界垫底[EB/OL].http:// www .cae.cn/cn/xshd/gcjyIt/20090615/cae3491.htmL,2007-09-25.

[2]王雷.工程呼唤伦理:学术界与企业界对话——清华大学工程伦理教育论坛纪实[EB/OL].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5/2014/20140626163406942512583/20140626163406942512583_.html,2015-06-25.

[3]李世新.工程伦理意识淡漠的原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8(6):93-97.

[4]L.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阶段的本质与确认[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1.

[5]庞丹.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我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1,18(1):9-11.

[6]杨连生,蒲或.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问题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0(6):20-24.

[7]Cleveland, OH, Online Ethics Center fo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EB/OL].http://onlineethics.org/essays/herketz.html,1999-03-24.

[8]王冬梅,王柏峰.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2):40-44.

[9]甘绍平.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10.

[10]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310.

[11]赵云红,赵建新.论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伦理向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0(2):16-20.

[12]Vesilind P A. Rules, Ethics and Moral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J]. Engineering Education,1988,78(5):289-293.

[13]Graber G C, Pionke C D. A Team-taught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Engineering Ethics[J]. Science & Engineering Ethics,2006,12(2):313-320.

[14]杜澄.《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C].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32-141.

[15]查尔斯·E·哈里斯,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M].丛杭清,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35.

[16]肖平.工程伦理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33-36.

[17]Herkert J 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Engineering Ethics[J]. Science & Engineering Ethics, 1997, 3(4):447-462.

[18]Bero, B; Kuhlman, A.Teaching Ethics to Engineers: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Parallels the 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J].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2011(17):597.

[19]STENECK, N. H., 1999a, Adopting Engineering Models and Methods to Teach Engineering Ethics[C]. ASEE Annual Conference,1999:1661.

doi:10.3963/j.issn.1672-8742.2016.04.010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伦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12120)

作者简介:杨怀中(1954-),男,河北邯郸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科技文化与科技伦理。 王远旭(1980-),男,河南平顶山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与现代科技革命。

中图分类号:G40-05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742(2016)04-0073-07

(收稿日期:2015-12-20;编辑:荣翠红)

猜你喜欢

工程伦理
城乡规划工程伦理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实践研究
工程伦理教学困境及改革思路探索
日本大学技术伦理教育探析
工程活动中的伦理意蕴研究
工程伦理的多元化愿景
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及实现途径
工科研究生学术责任养成的路径研究
工科研究生学术责任养成的路径研究
国内工程伦理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