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工程伦理研究综述

2014-07-17于波樊勇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工程实践

于波++樊勇

摘要:我国学界对工程伦理的研究主要是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工程伦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工程伦理的内涵、学科定位和研究目的;二是对工程实践的伦理反思,包括工程实践中的伦理冲突、工程伦理原则和实践途径;三是对具体工程伦理实践问题的伦理检视,包括工程实践中敏感行业和敏感环节以及工程引发的利益冲突等。我国的工程伦理研究具有研究理论不成熟、研究对象专业性强等特点,存在对常态工程、在建或预建工程及工程技术应用伦理思想研究较少的问题,并呈现出学科建构不断加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趋势。

关键词:工程伦理;工程实践;伦理冲突;敏感行业;敏感环节

中图分类号:B8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254(2014)03-0010-08

An Overview on Engineering Ethics Research in China

YU Bo, FAN Yong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Yunnan, China)

Abstract:The engineering ethics research in Chinas academic circles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ree levels: the first level is the metatheoretical study of engineering ethics, including the studies of the contents, disciplinary position and research purposes of engineering ethics; the second is the reflection on the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ethics, including ethical conflicts, ethical principle and practical way in engineering practices; the third is the ethical examination to some specific problems, involving sensitive industries and link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s and conflict of interest. Presently, theoretical study of engineering ethics in China is not mature yet, but the research subject has an obvious feature of being professional. In addition, more researches are needed to be done in the ethical thoughts concerning normal engineering projects being or to be constructed, and applied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The ethics study in China has shown a positive tendency of produc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research findings, strengthening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comb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with quantitative research.

Keywords:engineering ethics; engineering practices; ethical conflicts; sensitive industries; sensitive links

中国的工程伦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1999年肖平的《工程伦理学》出版,标志着中国工程伦理学的诞生。2007 年首届国际工程伦理学学术会议在我国召开后,国内工程伦理研究开始逐渐增多,相关论著也逐渐多了起来。对于工程伦理学的研究成果,张松在2006年就曾撰文综述。由于当时的研究成果不多,作者也只能从工程伦理问题凸显的原因、工程伦理建设的现实基础和可能性问题、工程伦理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内容和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这显然与当时工程伦理在我国发展的历史阶段相关。此后又有学者进行过类似总结性研究。对于工程伦理研究成果,丛杭青致力于现状和展望,汤剑波、杨通进致力于现状的述评,王永伟、徐飞致力于发展态势的量化分析,陈凡、唐丽致力于趋势与路径的研究。时至今日,面对诸多的工程伦理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新的角度对之进行再度分析和总结,以供工程伦理研究者参考。

一、工程伦理的基础理论研究

工程伦理发展到现在,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学界探讨较多的是工程伦理的内涵、工程伦理的学科定位、工程伦理研究的目的。这也是一个学科之所以成为该学科所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一)工程伦理的内涵界定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工程伦理的内涵大致有三种理解。肖平从价值论的角度,从工程、工程技术、工程伦理的比较中对工程伦理的内涵进行了基本界定:工程伦理是讨论工程的社会综合价值和价值关系,以及这些价值如何实现的问题[1]17。李世新从英文“ethics”具有“伦理学”和“伦理道德”两种含义的角度把“engineering ethics”相应地界定为:旨在理解应当用以指导工程实践的道德价值、解决工程中道德问题以及论证与工程有关的道德判断的活动和学科;当下接受的、各个工程师组织和工程协会所批准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以及工程师个人的道德理想、品质、观念和行为[2]19。朱葆伟从两个层次理解工程伦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是基本层次,但工程伦理的内涵远不止于此;从宏观上说,工程伦理是自觉地担负起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福利的责任[3]。

(二)工程伦理的学科定位

关于工程伦理学的基本定位,学界的分歧在于工程伦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实践伦理学还是应用伦理学。朱葆伟从工程伦理学研究有两个进路来探讨这一问题:从伦理到工程,用伦理道德分析、约束工程实践的发展;从工程到伦理,研究工程发展对伦理道德的影响。他“宁愿把工程伦理学称为一门实践伦理学,以区别流行的应用伦理学”[3]。肖平认为我们应该把工程伦理学看作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1]24。陈万求认为工程伦理学是具有鲜明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应用伦理学[4]10。任丑则认为应用伦理学和实践伦理学不能分开,工程伦理学应当把工程经验和理论融为一体, 而不是二者取一。但他也提出工程伦理学是以工程师为道德主体的融经验、理论于实践之中的应用伦理学[5]。李世新主张上述两个进路互相关照,彼此结合[6]。李伯聪对此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并且对工程伦理进行了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划分[7]。笔者认为,这些分歧实质上都是两个进路“互相关照,彼此结合”的结果,虽然不一定有一致观点,但这些讨论都促进了我们对工程伦理学学科定位的思考和对工程伦理学的认识。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虽然没有参与这方面的讨论,但他们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讨论工程伦理学,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工程伦理学大有裨益。如朱海林从伦理学角度出发,指出工程伦理的三个基本维度是技术伦理、利益伦理与责任伦理[8]。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4卷

第3期

于波,樊勇:国内工程伦理研究综述

(三)工程伦理研究的目的

关于工程伦理学的研究目的,学术界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探讨:一个是从工程实践中的作用看研究工程伦理的目的,一个是从学科发展的道路看工程伦理学科建设的目的。

就第一个方面来说,学界的观点相对一致。基本上都认同张永强在其主编的《工程伦理学》一书中的表述:工程伦理学旨在帮助将要面对工程决策、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的人们建立起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价值眼光和对工程综合效应的道德敏感,以使他们在其职业活动中能够清醒地面对各种利益与价值的矛盾,作出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和长远发展要求的判断和抉择,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的敬业精神为社会创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9]34。这种提法得到了肖平[1]24、陈万求的认可[4]12。李世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增强工程师的道德自主性[2]81。

学者们在第二个方面的分歧较大。韩跃红以发轫较早、相对较为成熟的生命伦理学为鉴,指出以实践为指向的工程伦理学应该构建基本原则和学科方法[10]。如果将之理解成这是目前工程伦理学科建设的重点和工程伦理学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就和肖平的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肖平认为,工程伦理学的着眼点不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理论,而是具体地探讨和解决工程实践中提出的道德课题[1]24。生命伦理与工程伦理的异同以及可比性有多大,甚至生命伦理基本原则本身是否具有普适性等,都是值得学界进一步探讨和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问题的实质还是实践伦理学与应用伦理的分歧问题。如果把工程伦理学理解成实践伦理学,那么基本原则就应该有效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则基本原则就等于无用原则。比如以“工程造福人类”为基本原则,它面对错综复杂的具体工程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伦理冲突就是一句空话。就像生命伦理学中的“不伤害原则”也是一个无用原则——医疗实践中面对的具体问题实际上不是是否伤害的问题,而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问题。这里的“权”就是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的把握又是因时、因地、因价值观甚至因文化不同而变化的动态平衡点。对于实践伦理学而言,真正需要的是动态把握平衡点的原则,而非不切实际的“基本原则”。如果把工程伦理学看作是应用伦理学,从伦理学出发看待工程中的道德伦理问题,笔者认为韩跃红的观点是很有见地的。问题是工程伦理学的学科性质至今尚未确定,韩跃红和肖平的分歧(假如存在的话)自然也就无从评价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这种探讨有益于学术发展,学术发展的动力正在于这种分歧和争鸣。

二、工程伦理实践的伦理反思

无论是实践伦理学还是应用伦理学,也不管是从工程到伦理还是从伦理到工程,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工程伦理研究总是具体地探讨和解决工程实践中提出的道德问题,面向工程实践中各种利益冲突,把普遍原则与当下的特殊情境、事实与价值、目的与手段等结合起来,在诸多可能性中作出抉择,在冲突和对抗中作出明智的权衡与协调。概言之,有三个核心环节,即面对工程实践中的伦理冲突,制定工程伦理原则及寻求工程伦理的实践途径。而这一切都要以伦理反思为基础,因此它们共同构成伦理反思的主要内容。

(一)工程实践中的伦理冲突

正如美国工程伦理学家戴维斯所指出的那样,利益冲突危害工程判断的可靠性,威胁工程的功能和作用,所以应当在工程伦理学中加强对利益冲突的研究[11]。对工程实践中的利益冲突,国内目前理论观点上的探讨极少,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实践层面上。这些探讨一般有四种考察维度:一是把工程作为社会上的一种行业,主要看这种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利益冲突。我国学者李世新在其《工程伦理学概论》中探讨了工程中诚实问题的利益冲突与处理、工程与商业、工程师与经理之间的冲突和差异等[2]132-213。二是工程实施过程中引发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张永强主编的《工程伦理学》就是从这条主线来分析工程中的利益冲突的[9]151-176。三是将施工单位作为对象,考察工程中公司与社会公众之间、工程师与公司之间、个体工程师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丛杭青、潘磊对工程利益冲突问题的研究[12]。四是以大写的人为主体,考察人际责任之间,人际责任与技术责任之间,人际责任与生态责任之间,人际责任、技术责任、生态责任三者与人类责任之间的冲突,如陈万求的《工程技术伦理研究》[4]179-180一书。此外还有特殊语境中对冲突的分类,如欧阳聪权在分析工程伦理实践困境的成因时从基本性利益冲突、基本伦理价值观念冲突、多重角色责任冲突等方面看待工程中的冲突问题[13]。利益冲突的背后是道德价值的冲突、伦理冲突,因为每个人的利益诉求都是以一定的道德原则为基础提出的。伦理学所注重的正是我们通常接受的各种道德价值能否得到有效辩护,建立在能够得到有效辩护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利益诉求应得到支持。从这个意义上,上述利益冲突亦就可理解成伦理冲突。

(二)工程伦理原则

不管人们对工程实践中的伦理冲突如何看待,也不管工程伦理学是实践伦理学还是应用伦理学,工程伦理总是要面对工程实践中的伦理冲突并解决问题。面对复杂的形形色色的具体问题及其语境,以及众说纷纭的伦理观、价值观,起重要作用的就是伦理原则。简言之,工程伦理就是关于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活动中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研究[14]。工程伦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就是探讨并制定工程伦理的基本原则[4]13-14。越是高远的伦理原则越不利于衡量具体问题,比如“工程造福人类”等;越是具体的伦理原则越不具备普适性,一项具体原则在移换了场景时空后就可能不再适用。一门学科的原则就是要越有普适性越好,而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程伦理又要求越有针对性越好,因为它要面对鲜活的工程实践并解决具体问题。这就将工程伦理原则的制定置于尴尬处境,学者们也一直在苦苦寻求着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我国工程伦理原则脱胎于技术伦理原则。1999年,当我国的工程伦理学还在科技伦理的襁褓之中,徐少锦看到了技术伦理独立的价值,主张从科技伦理学中将技术伦理学剥离出来,把技术人道主义、技术爱国主义、技术公利主义、人与自然的和谐主义以及技术主体内部的平等互惠主义,作为人们在从事技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与追求的道德价值目标[15]。翌年,甘绍平在12月15日的《科技日报》上提出了科技伦理的三项基本原则,即不伤害、平等与尊重自决权,并结合事例给出了这三条原则在适用范围及重要性方面的排列次序。这应该是我国工程伦理原则的前奏。1999年肖平的《工程伦理学》出版,从此我国学界开始了工程伦理原则的探索。我国的工程伦理原则大致走过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标新立异地提出工程伦理原则到提出工程伦理原则的同时还探讨其使用的有限性,并将抽象的伦理原则与具体的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历程。总的来看,我国工程伦理原则界定有三种提出类型。一是从工程本身出发而提出。肖平首先将人道主义作为工程伦理的首要原则[1]。2001年,全国科技伦理学学术研讨会提出了工程伦理的四项道德规范:责任规范,包括决策者的责任、设计人员的责任、工程承包者的责任、每个人都应有的责任;公平规范,即利益分配应该是公平的;安全规范,包括工程设计安全和生态安全;风险规范,即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带来的种种风险,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次年,余谋昌又明确提出工程伦理主要道德规范是责任、公平、安全、风险[14]。二是从工程师职业出发而提出。朱葆伟虽然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什么工程伦理原则,但却明确认为质量和安全、诚信、正直、公正是工程师最重要的职业伦理规范原则[3],并另撰文论证[16]。三是从一定条件范围出发而提出。宁先圣等认为工程伦理准则应包含以人为本原则、关爱生命原则、安全可靠原则、关爱自然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并且特意申明以上只是一些普遍性的原则, 在一些具体的工程技术领域,工程伦理准则应更为具体[17]。这说明我国学者对于工程伦理原则的探讨已经进入到了普适性与具体性的认知阶段。另有学者从巴伦西亚工业工程师官方协会制定伦理规范的过程思考其对我国工程伦理建设的启示,如在制定工程伦理规范之前必须分析文化与境域等;还有学者不仅提出工程技术人员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人类生命伦理第一原则、高效原则、公众利益第一原则——还分析了这些原则形成的历史过程[18]。这说明我国的工程伦理原则建构已经走出“填补空白”“标新立异”的阶段,进入到了更深层面的研究阶段。

(三)工程伦理实践途径

学术界对工程伦理的实践途径研究很少。原因很简单,“说理”易“做事”难。更何况对工程伦理而言,“说理”也并不容易——整个学科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

为数不多的工程伦理实践途径研究,有形而上和形而下两种。形而上是精神层面上要求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去践行工程伦理,形而下是在不同的工程实践方面东鳞西爪地探讨我们如何应用工程伦理。作为一个从西方引进的学科,工程伦理学好比一棵花木,文化好比空气和阳光,国情好比土壤和水分,一方水土养一种花木,移植时还需要带上“原来的土”,并且尽量创造接近原来成长的环境条件。张永强等将契约精神和人道主义作为“原来的土”——当工程效果影响到全人类的公共利益或根本利益,而法律与具体的伦理规范又无从约束这些工程行为时,便可以契约精神作为最终的精神约束力,以人道主义的方式凸显工程实施中的诚信与道德。李伯聪以《绝对命令伦理学和协调伦理学——四谈工程伦理学》为题,梳理了类似康德的绝对命令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中国历史上对人的约束机理,并分析了其在工程决策过程中协调变通的必要性和局限性。这些都是工程伦理学成长的环境条件,需要通过一个培植(即教育)的过程[19]。但工程伦理教育在我国尚处在一个“灰姑娘”的境地和边缘化的状态,需要通过教育制度和工程师资格考核机制来予以规制。但工程伦理的特点是现实性、可操作性,其实现及发展路径才是重点。有不少学者已经在目前的形势下对工程伦理的实践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王健在《工程活动中的伦理责任及其实现机制》一文中论述了工程伦理责任的实现机制[20],程新宇在《工程决策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一文中探讨了工程决策中伦理问题的对策[21],张恒力等在《工程伦理学的路径选择》中提出了可行的发展路径[22]。这些文章都是对工程实践中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以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三、工程伦理具体问题的伦理审视

目前学界对工程伦理具体问题的审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敏感行业

就工程伦理的具体问题而论,研究最多的是土木工程领域。这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当时国内各地建筑安全质量事故频发,从传统工程伦理的研究出发、以单一个体作为研究主体的模式已经明显表现出其局限性与不合理性,需要换个角度重新审视责任主体及其责任问题。博洋、金德智的《浅谈土木工程伦理的研究主体及其伦理责任》结合土木工程的特殊性,打破了一贯以工程师作为工程伦理研究主体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建筑企业所应承担的伦理责任[23]。褚少华、金德智在《论土木工程师的伦理责任》一文中从工程实体、业主、雇主及同行、社会公众、自然环境等责任对象的不同来审视土木工程师的伦理责任[24]。秦红岭的《试论土木工程师的职业伦理》从责任伦理、安全伦理、环境伦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土木工程师的职业伦理[25]。崔秀敏的《工程伦理视角下的新城区建设初探》对项目征地拆迁、规划决策、开发建设管理等环节进行了伦理审视[26],对于城市新区的和谐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工程实践中的敏感环节

就工程环节而论,研究最多的当属工程决策方面。华中科技大学程新宇在《工程决策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一文中提出:建立工程伦理委员会,按照民主程序,经过充分讨论协商,对工程决策进行伦理审查[21]。唐丽、陈凡的《工程伦理决策策略分析》通过对美国工程伦理决策策略的具体分析,试图为建构一个连通多种层面的工程伦理决策体系提供一点启示[27]。齐艳霞等的《试论工程决策的伦理维度》,从责任性、功利性、公正性及其生态性四个角度入手审视工程决策的价值[28]。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较为一般的工程伦理环节进行了研究。

(三)关于工程引发的利益冲突

这方面较为具体的是付晓灵、张子刚的《工程招投标中的伦理及经济分析》[29]。作者用工程伦理的眼光审视了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不公平性,指出这种不公平性导致了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违背伦理的败德行为。作者从经济地位、价值观和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败德行为的经济根源,最后提出了建立伦理约束的措施。此外,肖平、铁怀江更是把这种目光延伸到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电动自行车的设计与管理方面[30]。

四、国内工程伦理研究的基本评价

综上所述,面对现实中的工程实践、复杂的利益冲突和多元的伦理判断,我国工程伦理的研究尚显得十分肤浅,整个学科理论尚在建设中,理论性、系统性还很差,学科体系还不成熟,甚至对工程伦理的基本原则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2]77。目前,我国工程伦理研究范围需要不断拓展,尤其需要深入工程技术内部,进行专业技术应用细节的深入研究;研究方法需要引入量化分析、实证分析。现有的一些研究对于工程实践的指导作用显得非常有限。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工程伦理学这个学科本身的不成熟,另一方面也由于我国现代型社会发育的不成熟。很难想象一个成长期的学科能够在复杂的工程实践中,尤其在我国这样的特殊发展时期,能够应对每天都在出现的各种鲜活的问题。工程伦理学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研究成果还比较离散。作为一个迅猛发展中的工程大国,随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将需要更多的研究者投入这个研究领域,展开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

(一)研究特点

整体来说,我国工程伦理研究走过了从只关注典型工程、热点行业到关注普通工程、小型工程、普通产业,从高科技工程领域向更广泛的工程领域,从浅显问题开始进入到更为丰富的工程环节的发展过程。

1.从只关注典型工程、热点行业到关注普通工程、小型工程、普通产业。十年前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工程师之间以及工程师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工程目标的评价问题,大工程项目(如三峡工程)所涉及的利益公平问题,生态伦理以及生物工程、基因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等具体高新技术领域里新出现的伦理问题等。十年来,这些研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范围上均增长较快,案例研究明显增加,已经不同于只关注典型工程的开始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肖平等在电动自行车的设计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尹晶、蔡婷在阳宗海污染事件方面以及李胜俊在汶川地震学校建筑倒塌问题方面的研究等。

2.从高科技工程领域向更广泛的工程领域,如核电工程、土木工程、高铁工程、海洋科技、大坝工程、新城区建设等方面拓展。

3.从较为浅显的问题开始进入到更为丰富的工程环节,如工程招投标、工程设计、工程举报、工程风险、工程使用中的伦理问题等。

在更一般意义上,工程文化与商业文化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工程受影响者的利益损害类型与工程相关方责任分析、治理工程腐败的伦理问题、后发地区的工程伦理建设、科技政策中的工程伦理等方面的研究都相继出现。这些研究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比之十年前都有较大进步。

(二)存在问题

遍览这些工程实践研究,不难发现以下问题:一是多集中在突发性事件,常态工程关注较少;二是对已经出现问题的工程关注较多,而对建设中或预建中的工程关注较少;三是研究工程技术应用效果者多,研究工程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伦理问题者少。

从目前的研究看,一些工程伦理问题很少有研究者关注,因为其中涉及到技术细节,研究者多为非专业人员,无从下手,而技术人员又不熟悉工程伦理研究,也不会主动配合。所以,工程实践中大量鲜活的案例由于专业障碍而无人问津。在涉及工程技术的问题上,研究者基本上都是从工程技术应用的效果和影响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几乎没有涉及,如机械产品设计问题等。如果发现客户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存在考虑不周的细节,工程师要不要撇开自己的利益去提醒客户?参加谈判的工程师如果发现准备和自己所在厂家签订合同的客户有更好的选择,他该不该提醒客户?设计人员如果发现客户在技术合同上有忽略的细节,他是提醒客户还是保持沉默? 在可以不承担技术责任的情况下,面对有可能的贿赂和维护所在厂家利益之间,技术设计人员如何选择?如果配套技术厂家的产品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导致不达标,而在经过返工可以弥补的情况下,是将产品全部退回,还是返工继续使用?在工差允许的范围内是接受还是趁机杀价?这时技术监控人员面对利益的天平又该如何选择?这些具体的伦理问题都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发展趋势

从目前研究看,工程伦理研究出现了定量研究的趋势。早在20世纪末,肖平就曾指出:“广泛借鉴社会学实证性研究方法,如实地观察、抽样调查、访谈、文献分析、实验,并采用科学的手段对每一种方法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测和评价,这恰恰是我国伦理学研究最为薄弱的环节。”[31]至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逐渐接受了西方量化研究的新方法,定性研究中越来越多地渗进了量化的内容。这一趋势的继续发展,一方面需要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与伦理学工作者加强联系,另一方面则需要工程伦理学研究者善于借鉴已有的量化研究成果。例如,铁怀江等关于青藏铁路建设沿线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32],王美芝等关于青藏铁路工程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研究[33],王根绪等关于青藏铁路工程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研究[34],步青松等关于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研究[35]等。如果同一论题下的工程伦理研究能够充分借鉴已有成果,使得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必将有益于工程伦理研究范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肖平.工程伦理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李世新.工程伦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朱葆伟.工程活动的伦理问题[J].哲学动态,2006(9):37 -45.

[4]陈万求.工程技术伦理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任丑.工程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J].道德与文明,2010(6):109-113.

[6]李世新.工程伦理学研究的两个进路[J].伦理学研究,2006(6):31-35.

[7]李伯聪.微观、中观和宏观工程伦理问题——五谈工程伦理学[J].伦理学研究,2010(4):25-30.

[8]朱海林.技术伦理、利益伦理与责任伦理——工程伦理的三个基本维度[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6):61-64.

[9]张永强.工程伦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10]韩跃红.初议工程伦理学的建设方向——来自生命伦理学的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9):51-54.

[11]MICHAEL DAVIS. Thinking like an Engineer-Studies in the Ethics ofa Professiort[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83.

[12]丛杭青,潘磊.工程中利益冲突问题研究[J].伦理学研究,2006(6):42-46.

[13]欧阳聪权.工程伦理实践困境的成因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11.

[14]余谋昌. 关于工程伦理的几个问题[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 1) : 1-3.

[15]徐少锦.深入开展技术伦理学研究[J].道德与文明,1999(3):6.

[16]朱葆伟.科学技术伦理:公正和责任[J].哲学动态,2000(10):10-12.

[17]宁先圣.工程伦理准则与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88-392.

[18]薛山.工程技术人员的伦理原则及其形成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11(17):75-77.

[19]李伯聪.绝对命令伦理学和协调伦理学——四谈工程伦理学[J].伦理学研究,2008(5):42-48.

[20]王健.工程活动中的伦理责任及其实现机制[J].道德与文明,2011(2)101-105.

[21]程新宇.工程决策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J].道德与文明,2007(5):80-84.

[22]张恒力.工程伦理学的路径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9):48-52.

[23]博洋,金德智.浅谈土木工程伦理的研究主体及其伦理责任[J].建筑设计管理,2012(10):58-61.

[24]褚少华,金德智.论土木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8):16-17.

[25]秦红岭.试论土木工程师的职业伦理[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22(S0):41-44.

[26]崔秀敏.工程伦理视角下的新城区建设初探[J].太原职业教育学院学报,2011(2):13-14.

[27]唐丽,陈凡.工程伦理决策策略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6(6):95-98.

[28]齐艳霞,刘则渊,赵玉鹏,等.试论工程决策的伦理维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9):49-53.

[29]付晓灵,张子刚.工程招投标中的伦理及经济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10):41-44.

[30]肖平,铁怀江.论现场工程师的伦理视野 ——以电动自行车的设计与管理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46-50.

[31]肖平.道德经验研究及其方法——论社会学方法在伦理研究中的应用[J].哲学研究,1995(12):37-43 .

[32]铁怀江,肖平.基于青藏铁路建设沿线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工程伦理学启示[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24-27.

[33]王美芝,许兆义,杨成永等.青藏铁路工程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J].交通环保,2002(3):2-4.

[34]王根绪,吴青柏,王一博,等.青藏铁路工程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J].科技导报,2005(1):8-13.

[35]步青松,董贵奇,何财松,等.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3(3):7-11.

猜你喜欢

工程实践
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
尝试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第一堂科学课
浅谈《工程地质学》应用型教学改革
单片机与PC机串行数据通信的工程实践
机械类硕士生有限元法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多科性农业大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六步教学法及翻转课堂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的应用探讨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