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治与卫生习惯培养的关系研究
2016-03-19齐皓爽
齐皓爽 柏 杨
大学生自治与卫生习惯培养的关系研究
齐皓爽 柏 杨
[作者:齐皓爽,清华大学物业管理中心学生公寓辅导员,八级职员,硕士;柏杨,清华大学物业管理中心学生公寓辅导员,九级职员,硕士]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自治和卫生习惯培养的概念,分析了大学生自治与卫生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两者的关系,总结了大学生自治在卫生习惯培养过程中的优势和困境。增强大学生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完善自治的机制体制,使大学生自治在卫生习惯培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自治;卫生习惯;培养
大学生自治以“大学生”为主体,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在自治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其内在智慧和才能,有利于其个人能力的提高与奉献精神的形成。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最终促成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概述
(一)大学生自治的概念
在我国,最早的“学生自治”是由上世纪初教育界人士在论及学校教育时概括提出的。其中,具代表性的是陶行知先生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给学生自治的定义,“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汉语大词典》对“自治”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自行管理或处理”。第二种解释是“休养自身的德性”。这两个解释都可运用于对“大学生自治”的分析中,分别是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综上所述,本文定义的大学生自治是指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二)卫生习惯的概念
大学时期是人生比较重要的人生阶段,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建立美丽卫生的校园。本文中“卫生”的含义是大学生在宿舍内个人和公共的卫生状况,“卫生习惯”是指个人和宿舍的卫生清洁习惯。在大学期间,锻炼自理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个人来讲,将终生受益。
二、大学生自治与卫生习惯培养的关系
(一)大学生自治的重要性
大学生自治是主动的行为,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体现。主动的行为是来源于学生本身的意愿,但又不是绝对的、随心所欲的自由,是更高境界的自律,是有限的自治。大学生自治的载体是自治组织,它的本体是大学生,能够代表大多数学生的根本利益、意愿和心声,能够及时地反映大学生的需求。在自治组织内,学生之间沟通交流都比较方便,也更能够相互体谅,因此在学生中影响也是积极的、正面的、最易于被接受的。大学生自治是由点带面地带动全体大学生的共同进步。
学生是校园生活的参与者,同时还是校园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自治是学生两重身份的体现。自治成员是来自不同地方,性格爱好、教育背景都有差异,相互之间交流可以拓展各自的视野、思路,激励学生提升各自的综合素质。自治过程中,自治成员在一定范围内指导学生工作,协助学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了领导能力。同时,个体需要与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很多事务性工作,以提升其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自治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参与自治的学生增加了与人交流的机会,加强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大学生自治是朋辈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朋辈之间有着相近的价值观,代沟小,防御性低,互动性高,因此朋辈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来说,自治组织中的成员都是朋辈之中较为优秀的学生,在自治过程中,对于普通学生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榜样作用,通过生活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让其他学生充分体验身边伙伴的鼓励和帮助,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
(二)卫生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会使人受益终生。卫生习惯是生活习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生活素质的重要体现。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大学教育除了保障学生接受高深层次的科学文化技术教育外,也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阶段,许多教育学者提出,应该在大学阶段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大学生生活素质是大学生生活观念、生活知识、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总和。生活素质教育关系到个体的生活质量、身心发展和事业成就[7]。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宝贵资源,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快乐成长,有利于他人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形成讲卫生的社会风尚,有利于校园文明的建设,更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
(三)大学生自治与卫生习惯培养的关系
大学生自治对于卫生习惯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自治开展一系列的以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为主题的活动,把个人卫生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班级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开展优秀宿舍评比,通过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了学生个人、宿舍、班级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卫生成绩与个人和集体的综合奖励评定挂钩,有利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学生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宣传方式进行引导,可以让卫生习惯不好的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改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大学生自治在卫生习惯培养中的具体措施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大学生自治在卫生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各有各的特色,总结归纳为三种具体实施形式:卫生检查、以评促建、宣传引导。
(一)卫生检查
实施卫生检查的大学生自治组织各有不同,有学生会、勤工助学组织以及公寓内的大学生自治组织等。各组织都制定了卫生检查的标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卫生检查是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卫生意识,宿舍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地方,宿舍的环境应该由大家共同努力营造。组织成员在检查别人的同时也是对他们自己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激励,这是大学生自治对其内部成员卫生习惯培养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是维持校园秩序,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之一。部分高校规定卫生成绩会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或评优体系挂钩,以此提高学生对于宿舍卫生的重视程度,进而有利于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学校、院系对一个学生进行综合奖励评定的时候,卫生成绩也应当是参考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卫生成绩所占的权重到底是多少,还需要后续研究支撑。
(二)以评促建
以评促建是各高校大学生自治常见的卫生习惯培养方式。大学生自治开展一系列以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为主题的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开展优秀宿舍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了学生个人、宿舍、班级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学生自治组织开展优秀宿舍评比有先天的优势,由学生自己举办评选活动,让参与学生觉得这不是管理或教育的手段,而仅仅是一个可以赢得荣誉和奖励的活动,增加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优秀宿舍评比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进行卫生清扫,进行宿舍装饰布置。选出最优秀的宿舍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能够继续坚持下去,不断提高,保持先进性。并利用优秀宿舍的先进事迹进行榜样宣传,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鼓励更多的宿舍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优秀的宿舍和个人的奖励手段不仅仅停留在“优秀宿舍”等荣誉称号上,更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学生的需求,完善现行单一的奖励机制。对于宿舍卫生成绩较为落后的宿舍和个人要进行适当的惩罚,起到警示作用,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宣传引导
大学生自治在卫生习惯培养中是潜移默化的一种引导方式。用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近学生的语言风格和宣传方式,通过意识建立、习惯养成、行为塑造等方面逐渐影响学生,可以让卫生习惯不好的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改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实现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
四、总结与展望
大学生自治在卫生习惯培养过程中的优势可见一斑,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困境。首先,自治意识薄弱。大学生自治的执行者是学生,现在的学生大都是90后,相比较而言,是更具个性的,主体意识和自律性较差,学生加入到自治组织的目的更加多样化。这就导致对于卫生习惯培养的迫切程度降低,不能把自治的意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其次,自治能力不够。大学生自治能力表现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欠缺,自我服务能力欠佳,自我教育能力不足,这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政策息息相关。虽然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在逐渐向全面素质培养过渡,但是对于生活素质的培养还是没有受到重视,卫生习惯就是生活素质的一个缩影。再次,机制体制亟待完善。大学生自治对于卫生习惯培养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都不够完善,仅限于完成学校任务,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组织协调能力欠缺。卫生习惯培养的工作是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就需要自治组织内部协调一致,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大学生自治对于大学生卫生习惯培养有着积极作用,虽然具备先天优势,但是本身受多种因素制约,要实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一目标,应该从增强自治意识,提升自治能力,完善自治的机制体制,提高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等入手,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高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林. 高校大学生自治组织管理问题初探[J].管理观察, 2014(22):152-156.
[2]季进军、徐传顺. 以学生公寓自律管理为抓手探索学生管理新举措[J].高教学刊,2015(23):156-157.
[3]余文龙.大学生公寓区学生自治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4]黄姗.大学生自治组织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5]续智丹、沈雪.大学生生活素质评价(SHICE)模型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4(5):28-30.
[6]吴艳丽.关于大学生生活素质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4(5).
[7]骆风、赵社民.大学生生活素质教育探讨[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6).
(责任编辑:卢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