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难题及其破解

2016-03-19刘贤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3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征地进程

刘贤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难题及其破解

刘贤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土地被征用后,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最稳定、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因此解决就业是失地农民生存的核心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措施。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就业困境,阐述了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以期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难题提供可参考建议。

城镇化;失地农民;就业难题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非农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大,大量土地被集体征用。由征地制度的不合理引发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其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表达了党在经济建设中对农民的高度重视。

一、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就业难题

城镇化进程中由于政府征地制度不合理,农民土地被征后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造成农民失地又失业,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资本。“对这些既缺乏资金又缺乏相应劳动技能的失地农民来说,失地就意味着失业。”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合理因素,加剧了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

1.适龄劳动力总量偏大,再就业率偏低

城镇化进程是伴随大量征用土地开始的,土地一旦被集体征用,就意味着土地原先所固有的就业与保障功能消失,被征地农民将面临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尴尬境地,使原先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量劳动力剩余,从而加剧了农民体力劳动市场的竞争。从目前中国征地制度来看,由于征地不合理而造成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其中适龄劳动力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失地农民总的失业率中居高不下。这一部分失地农民大多是体力正当健壮,家庭负担比较重的年龄阶段,一旦失业,不仅影响他们的生计,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2.就业渠道狭窄,就业稳定性差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正逐步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综合素质较低的失地农民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同时高不成低不就也成了部分失地农民就业的障碍”。③从目前我国失地农民就业渠道方式来看,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大概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自谋职业的方式。土地被征用后,一部分农民会通过从事小产品的买卖、开餐馆、从事运输业等方式谋生。但是,这些就业方式一方面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农民自身的素质要求比较高,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以及把握市场方向的能力。所以,对于文化素质比较低的失地农民来说,自谋职业的方式往往不能维持太久,稳定性比较差。二是通过招工的方式实现就业。农民一般以体力劳动为主,土地一旦被征用之后,他们大多数会进入砖厂、矿场或一些其他小产业的临时工行业。这种就业方式,短时间内可以为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提供保障,但是却受到市场环境的制约,一旦产能过剩,造成产品滞销,也就无法长时间给失地农民提供就业保障。

3.就业质量不高,薪酬待遇偏低

大多数失地农民因为长年累月的从事小农生产,不仅思维狭隘,思想意识落后,生存技能单一,生产能力不足,一旦失去土地的保障,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化高速时代,他们从事土地劳作的生存技能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环境背景下的用工需求。同时,由于失地农民技能落后,综合素质低下,他们就业基本上是从事短期的钟点工、临时工等职业。这些非正规职业不仅缺乏相关制度保障,而且薪酬待遇也比较低下。大多数农民工不仅工作时间过长,工作任务过重,而且往往还会被限制人身自由,被雇佣者分配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任务。不仅如此,农民工的基本工资有时候也无法得到保障,用人单位往往会加大对他们的剥削,延长用工试用期限,以各种理由减扣他们的基本工资,造成失地农民就业质量低下,薪酬待遇也偏低。

二、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难题的原因分析

城镇化进程造成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有其深刻的原因,这些原因共同合力不仅导致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产生,而且还加剧了失地农民就业的难题。

1.政府缺乏完善的就业保障制度

农民土地被征之后,不但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政府对于失地农民的保障制度尚未完善,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被征地农民无法得到就业保障,加剧了就业压力。

第一,失地农民就业权益维护机制尚未成熟。对于失地农民来说,无论是外出务工,还是进入乡镇企业单位,农民的就业权益维护机制呈现出空白的状态。而政府部门重视的往往是总的就业率能否得到提升,对农民再次就业后的一系列权益保障,缺乏相应的引导渠道。诸如劳动合同应该怎样签订,出现意外事故该如何赔偿,工资是否能按期发放,在工作中是否能享受平等的待遇等等。

第二,政府就业扶持力度不足。在城镇化进程中,政府部门往往表现出就业扶持力度不足的弱点,具体体现在被征地农民就业优惠的相关政策上。诸如把失地农民纳入城市就业保障体系内、耕地的农民享受政府的资金补贴、失地农民享受免费的技能培训等等。总之,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不完善导致失地农民就业面临难题。

2.社会创造的就业岗位相对不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发展模式已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仅提高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也要面向市场,与世界上的其他品牌进行竞争。因此,企业对于素质相对低下的农民工吸纳能力在不断减弱。“在经济短缺时期,乡镇企业曾以进入门槛低、资金投入少、经济效益快等特点,一度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阵地。”④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乡镇企业面临产业结构转型、资本不足、缺乏竞争力等压力。企业为了减少压力,减少了部分对劳动力需求,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对于农民工的吸纳能力。

3.失地农民自身素质的制约

从失地农民自身角度来看,就业意愿不强及素质低下是内在原因。由于农民自身长期从事耕地劳作,自耕农产品基本上只能解决农民自身的吃饭问题,没有多少剩余的存款,更没有其他的规划。农民一旦因征地补偿一下子获得一大笔资金之后,他们大多数不想进入城市务工,降低了自身的就业愿望。由于失地农民长时间没有真正融入市场经济,根本不了解市场经济竞争的残酷,缺少就业危机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更加残酷的就业竞争环境,失地农民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因此相对落后的思想意识,低水平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已成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拦路虎。”

三、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难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以便于探讨。

1.提供政策扶持,创造就业空间

对于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政府需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农民返乡创业。政府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投入力度,针对目前失地农民没有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需要引进就业培训项目,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与企业实行衔接,以获得就业培训项目和权益保障体系。只有政府加大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才能为失地农民创建更好的就业环境。此外,政府部门可以开通绿色通道,鼓励有一定技能经验的失地农民返回家乡创业,提供个人的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与项目,便于农民就业。

2.完善相关就业制度,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保障

第一,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制度。政府所主导的城镇化建设,必须要在城乡建设过程中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生活保障问题。政府在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中,必须要建立就业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区、街、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同时“将高校科研咨询部门和农业培训网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多层次的教育与培训”。⑥为农村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就业服务制度内容应该包括,为失地农民开通就业服务专线、与职业高校搭建就业信息网络、举办就业市场招聘、提供免费的就业中介服务等。只有政府与社会相结合,才能更加合理地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使失地农民的生活与就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第二,完善相应的就业保障制度。许多地方在征地时,要地不要人的城市化征地模式盛行。从国内目前研究失地农民的角度看,我国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也应该是必须的内容。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内容中,不能急于和城市居民同步化,应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内容。提高在整体安排失地农民安置方式上的力度,让失地农民通过长期保障的安置方式减缓就业压力。

3.提升农民自身素质,适应城镇化建设步伐

农民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往往依靠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在很长的时期内,我国农民在土地被征之后由于缺乏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而且自身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一旦失去土地后,他们面对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因此,政府必须建立失地农民培训机制,开展失地农民职业教育讲座,提升失地农民再就业技能,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按照农民自身所拥有的文化素质并根据他们的就业意愿,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政府所主导的就业培训,要有针对性、实用性,让失地农民通过宣讲会、交流会切身受益。实现政府、农民、学校、社会多层次互动,从而提升农民自身素质,适应城镇化建设发展步伐。

引文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5-10-30(01).

②郭坤,石修俊.失地农民工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7):69-70.

③刘俊芳.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0(2):11-13.

④王勇,于淑卿.失地农民就业困境与出路[J].广东农业科学,2011(18).

⑤黄华玲.失地农民就业出路问题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9(3):22-23.

⑥王晓红.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体系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

[1]严新明.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2008.

[2]刘子操.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赵莉莉.构建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J].上海交通大学,2009.

[4]张军涛.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思考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8.

[5]李福田.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业就业状况调查[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

[6]孙鑫.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3.037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征地进程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基于GIS+BIM的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管理系统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南方CASS结合Excel在茅坡水库征地量算与统计中的应用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与反思
Linux僵死进程的产生与避免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
征地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