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

2016-03-19臧义英

当代医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抗凝剂数值血液

臧义英

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

臧义英

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对检验质量采取控制措施,提高质量水平。方法 对采集的600例住院患者血液样本(均为A型血)进行检验分析,对比抗凝、温度、放置时间等因素对检验质量造成的影响。结果 抗凝剂配置的比例不同,检验结果中WBC、RBC、PLT、HG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环境下,检验结果与常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时间放置标本,检验结果与正常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凝剂配置比例、温度、放置时间等因素对检验质量有显著影响,严格把控每一步骤,按标准操作,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

临床血液细胞检验即为通常所说的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检验中非常基本的检查项目,应用十分广泛。血液细胞检验主要检查血液中的细胞数目及形态,如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及血红蛋白等,是血液疾病预防及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鉴别提供了很大帮助[1-2]。因此,想要提高检验结果的真实性,给临床医生准确的信息,检验医生就要排除影响结果的相关因素,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3-4]。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以采取控制措施提高质量水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4年1月~2014年6月梅河口市中医院住院患者(均为A型血)的600例血液样本,收集其对应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22例,女278例,年龄25~71岁,平均(41.54±8.65)岁。

1.2 方法 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的上肢静脉血,置于试管中并予以标签标记。检测在BC-2900血细胞分析仪(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上进行, 配套试剂由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1 抗凝剂配比因素 从每例样品中取适量等分为2组,每组600例样本,一组(A1组)采用1∶10000(正常比例)的EDTA-K2抗凝剂,另一组(A2组)采用1∶5000的抗凝剂,稀释摇匀,其余操作按照血分仪操作说明进行,上机检测。

1.2.2 温度因素 从每例样品中取适量等分为2组,每组600例样本,一组(B1组)在室温状态下操作,另一组(B2组)在低温状态(4℃)下操作,其余操作按照血分仪操作说明进行,上机检测。

1.2.3 放置时间因素 其余样品按血分仪操作说明进行检测,并在室温下放置30min、2h、4h后均检测1次,将其结果记为C1、C2、C3组。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的抗凝剂配比对检测质量的影响 A1组其检测结果的平均数值如下:WBC(8.69±1.67)×109/L、RBC(4.98±0.86)×1012/L、PLT(189.4±21.6)×109/L、HGB(140.3±7.9)g/L;A2组采用非正常比例的1∶5000抗凝剂,得600例血液样品,其检测结果的平均数值如下:WBC(6.32±1.87)×109/L、RBC(4.02±0.88)×1012/L、PLT(137.4±29.1)×109/L、HGB(110.3±12.3)g/L。2组检测结果相比,A2组各项数值均低于A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温度对检测质量的影响 B1组在室温状态下操作,其检测结果的平均数值如下:WBC(8.37±1.56)×109/L、RBC(5.02±0.87)×1012/L、PLT(193.4±24.6)×109/L、HGB(142.7±8.2)g/L;B2组在4℃的低温下操作,其检测结果的平均数值如下:WBC(9.76±1.88)×109/L、RBC (6.25±0.79)× 1012/L、PLT(160.4±27.3)×109/L、HGB (166.3±9.7)g/L。2组检测结果相比,各项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放置时间对检测质量的影响 C1、C2、C3分别为室温放置30min、2h、4h后检测的结果。C1组检测结果的平均数值为:WBC(8.24±1.56)×109/L、RBC(5.12±0.78)× 1012/L、HGB(142.7±7.9)g/L、RDW(13.4±5.21)%;C2组检测结果的平均数值为:WBC(8.27±1.32)×109/ L、RBC(5.42±0.56)×1012/L、HGB(142.3±5.7)g/L、RDW(17.4±4.7)%;C3组检测结果的平均数值为:WBC(8.28±1.24)×109/L、RBC(5.44±0.53)×1012/L、HGB(142.5±5.2)g/L、RDW(19.4±4.5)%。3组检测结果相比,C2和C3红细胞分布宽度与C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工作中,由于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普及,血液细胞检验作为一种简便的检查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检验结果易受很多因素干扰,影响其准确性,因此对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实施质量控制是很有必要的[5]。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主要有:(1)由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通过的检验人员从事检验工作;(2)使用相配对的试剂及工具并保持仪器完好;(3)认真核对患者的信息,以确定相应的参考值范围[6]。关于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本研究选取了抗凝剂配比、温度、放置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正常比例

1∶10000的EDTA-K2抗凝剂进行稀释,其检验结果数值与采用1∶5000的非正常数值抗凝剂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适当的抗凝剂配比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研究表明,稀释比例过低,会使细胞重合缺损,稀释比例过高,会使单位体积内细胞数量过少,均会对结果造成影响[7]。在室温下操作的检验结果与低温下的操作的检验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温度也是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维持适宜的温度对提高结果质量有很大帮助。分析放置不同时间后的血液样本可知,放置时间不同,RDW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标本采集后不宜放置过长时间,应尽快分析。有研究显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血细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尤其是红细胞分布宽度会发生较大改变[8]。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中,严格控制质量,按标准操作,选择适宜的人员、稀释倍数、温度,及时检测,可以使检验结果保持较高的准确性。

[1] 朱学农.血液细胞检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J].当代医学,2014,20(31):97-98.

[2] 林律初,江炎章.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4):160.

[3] 舒立云.试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44-245.

[4] 沙薇,郭伟娜.试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外医疗,2011,10(23):187-188.

[5] 王俊芳,高俊霞.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1):1515-1517.

[6] 张仲远,迟红梅.血液细胞检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12-3214.

[7] 徐晓嵘.浅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9):1378-1379.

[8] 柴晓俊.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J].求医问药,2013,11(10):196-19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22

吉林 135000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医院检验科 (臧义英)

猜你喜欢

抗凝剂数值血液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数值大小比较“招招鲜”
多彩血液大揭秘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神奇血液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基于Fluent的GTAW数值模拟
基于MATLAB在流体力学中的数值分析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