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国防文化建设经验及借鉴

2016-03-19孙绪闻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国防文化

孙绪闻,何 兵

(南京政治学院 上海校区,上海 200433)

西方国防文化建设经验及借鉴

孙绪闻,何 兵

(南京政治学院 上海校区,上海 200433)

西方主要国家国防文化建设在工作方式、文化生活、国防教育、学生国防素质培养以及对外传播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这些对于克服当前我国国防文化存在的一系列倾向性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充分汲取国防文化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有利于推动我国国防文化创新发展、推进强军实践。

国防文化;西方国家;差异;创新

国防文化作为战争实践和国防建设的一种精神积淀和文化提炼,是指按照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的目的与要求,对国民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施以影响而形成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文明成果。其主体是全体国民,本质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核心是爱国主义,表现是全社会关心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它凝聚着一个民族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有效借鉴西方主要国家国防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对于推动国防文化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西方主要国家国防文化建设经验

在长期的国防实践中,西方主要国家在国防文化建设上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不仅对其本国国防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其他国家国防建设和国防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一)国防文化工作注重融入社会生活

西方主要国家不拘形式,注重挖掘民族辉煌历史和爱国传统,使民众在耳濡目染中汲取爱国主义力量。意大利每年开展全国国防文化周活动,举办爱国歌曲演唱会,组织群众到博物馆、烈士陵园、古战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俄罗斯二十余所军事院校都以著名将领命名,城市道路和公园建有英雄人物雕像。每年“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莫斯科都要举行盛大集会,社会各界自发前往红场无名烈士墓前悼念英烈。俄青年结婚前都要给烈士敬献鲜花,感恩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股市休市一天,下午三点全国人民停止活动一分钟,追忆为国家献身的英烈,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美国国民轮流放假三天,自发前往遍及全美163座国家公墓向无名烈士献花,几乎一人不漏。在以色列,每年“阵亡将士纪念日”上午11时整,全国汽笛长鸣,人们自觉伫立默哀两分钟,娱乐场所当日全部关闭。

(二)国防文化活动注重寓教于乐

美国在因特网上开辟军事网站,开发“美国陆军360”、“野战炮兵连”、“使命召唤”、“拯救军士帕布莱蒂”、“虚拟伊拉克”等军事精品网络游戏,寓教于乐,使青少年了解和掌握国防知识。《父辈的旗帜》、《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等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客观描述了战场伤亡情况,客观塑造了美军形象,使民众增强了对军人的敬畏。俄罗斯注重用精品文学艺术为英雄赞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赞颂14世纪库里科沃之战中为国家开拓疆土英雄的《顿河彼岸之战》、《马麦血战记》,讴歌卫国战争时期俄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数十次翻印,成为大部分俄罗斯家庭的经典藏书。催人奋进的《喀秋莎》、《灯光》和《第七交响曲》,堪称俄传承爱国能量的国防文化瑰宝,经常在俄罗斯街头、公园、学校等公共场所唱响。

(三)全民国防教育注重依法推进

美国《国防教育法》明确国防教育是“满足国家基本安全”的紧急措施,联邦政府每年都要拨专款资助国防教育。俄《国防法》明确了俄权力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的国防教育职责,俄《兵役义务与服役法》明确了公民服役前国防教育的范围、内容、组织形式等事项。瑞士小国寡民,但自1837年以来,既无内忧亦无外患,缘于其深入人心的国防教育。依据《联邦民防法》,《民防手册》从小学生到养老院老人人手一册。瑞士政府还专门印制“口袋书籍”,供公务员随时随地学习国防基本知识[1]。依据《防卫大纲》,日本国民除可在各类图书馆、博物馆免费领取国防宣传画册外,每年还组织2.5万人观摩航空自卫队的“非凡”表演,5.7万人登舰体验海上自卫队的“非人”生活,6.2万人近距离感受陆上自卫队的“非常”训练,使国民受到“战争”的“残酷”洗礼。

(四)国防文化知识注重纳入学生素质教育

美国中小学生以童子军形式培养国防素质。童子军由8至18岁青少年按自愿原则参加,目前保持了750万人规模。主要形式包括少年俱乐部、支队、小分队、岗哨和特种营,生活条件与军营类似。俄罗斯15所陆海军少年军校,虽然每年只招收2 500余名学生,但报名人数多达20万。俄少年军校自1943年成立以来,共培养了12万名毕业生,其中12人成为苏联英雄,2名社会主义劳动英雄,37名俄罗斯联邦英雄,3名大将和一些著名政治活动家、运动员以及演员。日本每年有8万余学生到军营体验生活,还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到艰苦岛屿和偏远山寨进行军训,使自卫队成为青少年的追梦之地,可授予三等兵军衔的少年工科学校每年报录比例达20:1,而培养军官的防卫大学报名人数通常是录取人数的60余倍[2]。美国、德国、瑞士等国青年参军的积极性很高,被确定为预征对象后,青年都是自行赴指定部队报到,无需监督。

(五)国防文化对外传播注重攻势宣传

美国用“美国生活方式”、“美国精神”影响全球,向世界人民灌输“美国是全球楷模”、“美国应为全球负责”的国防文化理念,向全球传播美国负有“拯救人类命运、维持世界秩序”的特殊使命,成为美谋求世界霸权的动力源泉。俄罗斯则以领土强权张扬国防文化的优越性,只要认为是应得土地,就敢于重拳出击。普京多次放话,“在领土问题上没有谈判,只有战争”、“有本事来抢”。咄咄逼人的领土主张,让世界各国感受到俄在领土面前寸步不让、血战到底的国防信念和精神力量。日本用高科技手段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子游戏和影视剧,把所谓拯救世界的日式英雄奥特曼粉饰成爱好和平、敢于牺牲的救世主,使部分国家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和大力发展军事放松警惕。

二、我国国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防文化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国防斗争和国防建设过程中的智慧结晶,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精神创造和文化升华,对不同时期的国防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和促进作用。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国防文化建设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和世界新军事变革深入推进的步伐不相协调,急需改进和提高。

(一)国防文化活动有宣传化倾向

当前,一些人简单认为国防文化就是“国防+文化”,用华丽的词藻、空洞的口号、铺排的标语、浮躁的声势,把国防文化当成宣传工作,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使得国防文化大而空。由于国防文化不能贴近群众,国防教育效果不佳,致使人们出现了各种信仰危机、道德困惑和情感纠纷,部分人国防观念淡薄、国防信仰坍塌、国防行为失范。“左权是否自杀”、“黄继光是否确有其人”、“红军长征是否真实存在”等亵渎英雄的话题屡被提及;烈士陵园被高价出售,古战场遗址变成开发区,烈士墓碑惨遭毁损等戏谑先烈的新闻屡见报端。

(二)国防文化生活有游戏化倾向

许多地方把群众性的国防文化生活定位在搞红色旅游、唱革命歌曲、看战争影视剧上。红色旅游多是看看热闹,放松心情,许多严肃场合都能看到游客嬉闹欢笑的身影,起不到“以文化人”效果;组织唱革命歌曲喜欢搞形象工程,雇歌手争彩头,群众参与性差,无法起到振奋民心士气的作用;国防文化艺术精品少,一些抗战题材的影视,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和收视率,把国防斗争“游戏”化,偏离史实,过分贬损日军智商,使得我军轻而易举地夺取了战争胜利,不能让年轻人感到抗战的艰难、和平的珍贵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事实上,抗日战争是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国防斗争,在1944年1月以前,根据地缺衣少粮,武器落后,我军以伤亡58.43万人,失踪4.6万人,被俘3.4万人的巨大代价,毙伤日军52.05万人,俘虏日军6 213人[1],战争的艰难性和残酷性可想而知,绝不是和“弱智”对手进行的游戏活动。

(三)全民国防教育有随机化倾向

《国防教育法》的各项规定较为粗放,国防教育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未能规范统一,国防教育缺少量化标准和约束机制。有些地方国防教育没有形成固定机制,国防教育活动不够经常,长期在低层次徘徊。国防教育多为理论说教,趣味性不强,无法契合群众的国防文化兴趣点。国防知识变成全民阅读的“弱项”和“盲区”,大部分家庭没有国防藏书,政府对国防知识阅读引导不力。2015年某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委向公务员推荐60本书籍,2014年某市全民阅读协会向市民重点推荐十本“必读”书目,无一本国防图书。由于国防教育未跟上时代步伐,30余年和平温室环境带来的是贪图享乐、思想麻痹,一些人飘飘然,脑子里没有忧患意识,眼睛里看不到敌国外患,肩膀上没有国防责任,胸膛里没有国防激情。民兵预备役训练要报酬;盗卖国防通信光缆,破坏军事设施时有发生;个别群众不惜为金钱充当间谍出卖国家军事机密;防空设施多被挪作他用,大部分人不知道哪里有防空设施,如何实施防空。

(四)学生国防文化工作有虚置化倾向

我国一些学校往往只注重课堂教育,专于应试,目的是考大学找工作,不重视社会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差,少数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成为高学历“啃老族”。有些学校不重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学生不爱体育锻炼,吃苦精神差,学生军训经常出现晕厥甚至猝死现象。部分学生的国家观念淡薄,只知有家不知有国,自私自利,缺少担当,军事职业不在青少年未来职业意向的热选之列[2]。国防和军事类课文一再减少,2016年新修订的中学课本,国防教育经典课文《南京大屠杀》被《死时逃生》替代,普及军事科技知识的《洲际导弹自述》被《网络表情符号》取代。近年来,“征兵体检自毁身体”、“参军要求重金‘奖励’”、“愿交3.6万元罚款替代服兵役”、“宁可服刑也不当兵”等逃服兵役的“杰作”大都出自青年学生之手。

(五)国防文化对外传播有守势化倾向

我国国防文化对外传播手段单一,宣传色彩较浓,传播力有限,致使我国国际话语权缺失。国防文化“概念化”、“模式化”外宣现象严重,民族生态活力展现力度不强,不善借西方媒体之口宣传我国国防文化,我国国防政策在受到西方国家攻击时,多采取仓促辩驳、被动应付。

三、西方国防文化建设经验对我国国防文化的借鉴启示

建设社会主义国防文化,必须立足于全民族国防价值观念的整体提升。要有效借鉴西方国防文化的积极因素,充分汲取西方国防文化建设的长处,克服自身消极因素,推动我国国防文化的创新发展。

绿衣女子的尸体被安放在殿中,他对她有着极大的好奇。他想去看一看,看看自己命中的煞星,到底有哪些非同寻常的地方。

(一)努力提升群众性国防文化活动质量

西方国防文化之所以有较强的吸引力,就在于其具有突出的“精品”供给能力。充分发挥国防文化的教育功能,必须不断创作国防文化艺术精品,搞活国防文化的活动形式,建强国防文化活动平台。

一要不断加强国防文化精品创造。我国国防文艺创作极富传统,从抗战歌曲到现代影视剧,各个时期都留下了诸多经典传世杰作,小说《苦难辉煌》、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歌曲《咱当兵的人》、小品《除夕》、电视剧《亮剑》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新形势下,以展现当代军人抗震救灾、海军远洋护航、参加国际维和以及新战法演练为主题的国防和军事文艺作品,日益成为丰富广大军民精神生活的营养剂、新血液,成为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使命意识的精神食粮。要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从全国人民关心国防、建设国防的火热生活中汲取营养,从广大适龄青年的国防梦中寻找创作源泉,到训练场、救灾现场、反恐战场中去激发创作灵感,创造更多反映官兵履行使命、无私奉献的优秀国防文艺精品。

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国防文化活动。目前,全国各地有文化站40 000多个,各类演出团体12 400余个[4],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以军民融合的方式,组织他们编排一些高大上的国防文艺节目,深入部队、乡村、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演出;要加强基层文艺演出队伍建设,开展群众性的“背红诗、唱红歌”等文艺活动;要激活巡展巡讲、报告会、座谈会、电影下乡等活动形式,把国防文化活动送到群众身边。

三是深入推进红色文化旅游。目前我国有3 000多个群艺馆、文化馆,1 500多个博物馆,450个古战场遗址;全国境内现有烈士墓75万多座,烈士纪念设施2.4万多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4 150个[4]。这些设施是重要的国防文化资源和国防文化活动载体,对于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独特作用。一方面,要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力度,吸引游客参加红色旅游。另一方面,各景区要认真研究自身历史沿革、馆藏史料,深入挖掘历史线索,广泛收集文物史料,使景区红色资源见物见景,见思想见精神。

(二)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

西方国家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的国防文化活动开展国防教育,使国防观念深植全民内心深处。由此启示我们,要用好舆论宣传阵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形势,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不断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激发我军战斗精神传递正能量。

二是加强领导干部国防教育。把国防理论、国防法规、国防战略等知识列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计划,提升从战略层面认识和思考国防建设的能力。结合开展党政军座谈会和“军事日”活动等时机,通过专题讲座、交流座谈、形势报告会等形式,深入开展安全形势教育。组织学习《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国防动员法》等国防法规,不断强化依法履行国防职责观念[5]。

三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充分利用全民阅读活动时机,加紧普及国防知识。组织人力及时编写全国统一的《国防知识普及读本》、《国防法律法规汇编》、《国防动员手册》,以户为单位免费下发各家庭。为各基层组织免费配发相关国防科技书籍、国防动员和防空演练影像资料,免费订阅《国防》、《中国民兵》和《中国国防报》等报纸杂志。车站、机场、公园以及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设立国防图书免费阅览专柜,方便群众就地教育、就近学习。

(三)突出抓好国防文化外宣工作

近年来,“中国责任论”的炒作、“中国威胁论”的指责,使得我国国防政策屡遭少数强国肆意歪曲和周边国家误读。西方国家国防文化的攻势宣传,为其谋求全球军事战略和外交活动赢得了舆论主动权。由此启示我们,必须增强国防文化说服力、感染力和反击力,积极回应周边国家对我国发展道路和国防建设的关切,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防形象。

一是在外宣语境上,坚持“中华国防文化、世界话语声音”。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受众的文化背景、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用各国本土化话语体系推介中华传统国防文化优秀因子[6]。要以故事为中心,变说理为讲故事,让全球人民读到中国军人维护世界和平的个性化故事,消除过度宣传给外国受众带来的抵触情绪。

二是在外宣方式上,坚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改进话语技巧,通过客观真实、朴实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增强我国国防文化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坚持以我为主的文化立场,在与西方文化传播机构争夺话语权过程中渗透我国国防文化立场和主张,及时抢占国防文化话语先机,遇突发事件要先声夺人、先入为主,增强国防文化对外宣传的主动权。

三是在外宣内容上,坚持“文化认同、有所区分”。对西方国家人民,宜用形象直观的国防影视作品和各种新闻媒体展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价值追求,人民军队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消除意识形态差异带来的心理隔膜。对周边国家,宜突出中华文化与其他亚洲文化的相近性特征,塑造友邻形象,拉近心理距离。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宜展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优秀成果,树立先进形象,营造“可靠”感觉。对海外华人华侨及华裔,宜注重对中华民族主体国防文化内涵的阐释,提升国防文化认同感。

(四)切实加强国防文化体制机制建设

依法推进国防文化是西方国家国防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国防文化处于社会文化和军事文化的中间层次,与二者联系密切,可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央军委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出台相关措施,不断完善国防文化工作制度,促进国防文化工作的自我警示、自我规范、自我提高。

一是明确国防文化工作领导机构。目前,我国国防文化工作主要由各级国防教育办公室负责,各级军事部门协助实施,顶层是国务院国防教育办公室,末端是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武装部,国防文化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配合国防教育进行文艺演出和文化造势活动。在理论上,国防文化工作范围除国防教育职能外,还包括其他部门实施的国防理论研究、国防文艺创作、国防文化外宣、国防文化遗产统计与保护等工作。国防文化工作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有必要在国家层面成立国防文化工作委员会。结合军队编制体制改革,可继续由国务院下设的国防教育办公室负责全国国防文化工作,中央宣传部、组织部,国家广电总局、信息化部、外交部、国防部,以及新成立的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和联络局、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等部门参加的全国国防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可继续设在国务院,也可考虑设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新成立的国防教育处。鉴于国防文化内涵比国防教育大,可考虑将国防教育处更名为国防文化工作处,扩大其职能,采取军地合署办公的方式,统一筹划和领导全国国防文化工作。地方可按国家机关对应的下设单位成立相应的国防文化工作机构。

二是建立国防文化工作制度。以条例、规定、通知、决定等法规制度形式,明确各部门在国防文化建设中的相互关系及具体职责,规范国防文化工作的内容和程序,细化国防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认证标准,提出加强基层国防文化设施建设办法、国防文艺演出补偿标准、国防文化工作经费保障措施、国防文化工作人员道德规范、国防文化信息反馈制度、国防文化形势分析制度和国防文化对外宣传条例等制度建设。各地应结合实际,对国家规定比较原则的条款进行细化,形成上下衔接、系统配套、操作性强的国防文化制度体系。

三是完善国防文化检查评估机制。国防文化工作既是思想教育上的务虚工作,也是见人见事见物的务实工作,需要对国防文化工作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估,目的是及时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推广经验做法。应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严格的考核程序、透明的考核结果,确保考核可信度;要妥善处理好考核结果,及时奖优罚劣,激励进步提高;要加强对考核评估结果的跟踪问效,对国防文化建设不达标的单位和项目,采取“回头看”的形式,提出整改方案,检查改进效果,真正发挥考核评估机制对国防文化建设的检验监督和促进作用。

[1]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66.

[2]谢亚洪.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J].国防教育,2015(6):1.

[3]孙绪闻.世界主要国家国防文化培育途径[J].陆军军官学院学报,2016(4):65-67.

[4]庞仁芝.构建国防文化建设长效机制[J].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1):115-121.

[5]李树春.领导干部国防教育读本[M].济南:黄河出版社,2012:351.

[6]万功民.军事文化学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283.

ExperiencesandLessonsfromtheConstructionofWesternNationalDefenseCulture

SUN Xu-wen,HE Bing
(Nanjing Political College Shanghai Campus,Shanghai 200433,China)

The defense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way of work,cultural life,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national defense students quality training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has accumulated some useful experience for China's current national culture to overcome a series of problems,which has some very important enlightenment.We fully absorb the positive factors of national culture to overcome the negative factors,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cultur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and military practice.

national defense culture;western countries;differences;innovation

D64

A

1674-8638(2016)06-0091-05

[责任编辑:欧世平]

2016-09-2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一等资助(2015M58297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9批特别资助(2016T91007)项目“基于强军目标的国防文化建设研究”

孙绪闻(1974-),男,湖北蕲州人。博士后,研究方向:宣传文化;何 兵(1969-),男,安徽巢湖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军队基层政工工作。

10.13454/j.issn.1674-8638.2016.06.016

猜你喜欢

国防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国防小讲堂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谁远谁近?
知国防 爱国防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