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更好地发挥国企企业家的作用
2016-03-18
楚序平简介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长期在从事政策研究工作。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起,先后在国资委研究室、研究局从事国有资产管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等政策研究。
国有企业到底有没有企业家?有的学者提出了一个所谓定律,国家所有制下企业家不可能定律,认为国有企业存在政企不分、经营者行为短期化、预算约束弱化等问题,国有企業没有企业家。
实际上,企业家是市场竞争打拼中的领军人才、灵魂人物,是打造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核心要素。这次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企业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是,企业家是企业的战略引领者,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具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洞察力、创造力和统帅力,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获利机会,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供需不均衡性,创造出更多的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指出方向。企业家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调动者和组织资源的管理者,要有远见性地做出战略性决断,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的能力,就稀缺资源的配置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
二是,企业家是企业的创新开拓者,他们既敢于创新又勇于承担风险。熊彼特认为,一旦企业家停止了创新活动,他也就不再发挥企业家的功能了。可以说,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创新。企业家的重要特点就是创新,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模式、新人才等创新,为企业赢得更强大的竞争力。
三是,企业家是企业的风险决策者。市场经济和竞争,远远没有像所谓西方主流经济学那样实现充分竞争形态、信息完全、偏好和技术给定、所有参与竞争的人一样聪明、每个人都有足够的信息。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事物高度的不确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企业家的本质,就是去做充满风险的、不确定的决策。主流经济学关心的是均衡和稳定,而不是发展和变化。市场的本质不是均衡,而是变化。同时,国有企业的企业家,虽然在创办经营企业过程中,没有直接的资本投入,没有承担财产风险的压力,但国有企业的企业家都是经过了长期甚至毕生的职业投入,承担着政治声誉、社会声誉、职业声誉的巨大压力。奈特指出,所谓企业家就是那些在极不确定的环境下,作出决策并必须自己承担决策全部后果的人。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国有企业已经今非昔比,中国500强中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世界500强中已经涌现出近百家中国国有企业的身影。客观看,中国国有企业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家。深入分析,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可以分为战略型企业家和经营型企业家。就中央企业来说,中央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应当具备战略型企业家的眼光和经营型企业家的能力,要营造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能够脱颖而出环境,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当前,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作用?
具体而言,要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产生、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不断创新有效实现形式。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
《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提出要“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董事会按市场化方法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加快建立退出机制”。当前要特别重视解决企业领导“双轨制”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者不是行政干部,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把企业经营者制度进行更加市场化的改革,而不是相反。
当前有个现象,董事长拿的不如秘书多,总经理拿的不如跟班的多,这个问题需要重视,切实解决“薪酬倒挂”问题。企业家的风险性质,决定了企业家不能拿死钱,只能拿活钱;不能过多比例拿固定工资,而要更多拿风险性、不固定的收益。应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企业家持股、分享红利等中长期激励制度,这是激发国有企业企业家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