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语言规范化

2016-03-18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3

高教学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翻译者外国文学原著

(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3)

(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3)

我们对某个国家文化的理解及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该国的文学作品,由于国内人们的文化水平不一,不可能每人都能够读懂原著,因此在我国,读者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版本的需求异常强烈。一部翻译成功的外国文学作品不仅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该国文化知识,更能够为人们带来一定的审美感受。然而当前国内译者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水平不一,在语言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读者对外国作品的理解。本文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就其中的语言不规范问题做出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笔者自身的建议,以期切实提升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语言的规范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外国优秀著作。

外国文学作品;语言规范化;现状;建议

一、概述

书籍对于实现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一些优秀的世界文学作品,如果翻译得当,能够帮助读者对某国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能够使读者获得很高的审美体验[1]。外国文学作品通过翻译的形式进入我国读者视线时,读者不仅需要对作品内容的完整性有所要求,同时翻译语言的规范化也会对读者形成重大影响。纵观我国众多文学作品的翻译版本,在翻译语言规范化中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语句明显不能与作品本身的文化背景相联系,更有甚者对作品名称的翻译也没有注意到其中的文化意境。因此,对当前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现状及语言规范化进行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文学作品翻译的规范程度,使读者获得更高的审美体验,对于整肃我国的文化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现状

当前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使得外国文学作品在我国得以盛行,通过笔者对当前我国的文学市场进行调查发现,我国的外国文学翻译覆盖面很广,不仅包含了当代西方文学、拉美文学,还涵盖了西方后现代派、“爆炸文学”等。总体来看,欧美文学由于文学背景深厚等原因,其翻译作品在我国发展势头强劲,相比来看,俄罗斯文学虽然不如以往发展良好,然而其实力也不容忽视。我国读者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多数人选择读外国文学的翻译版本。对于外国文学翻译的研究工作,我国众多优秀的作家、翻译家等能够以其自身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对待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以茅盾先生为代表的作家就可以说为了翻译事业付诸了大量心血,经他翻译的作品《工人绥惠略夫》《哈克贝里》等,极大带动了外国文学翻译的发展。

老一辈作家们的努力可谓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伴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外国文学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同时,学术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其中以语言规范化问题最为明显[2]。当前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质量良莠不齐,不少作品译文的翻译语句语法错误,错别字频现,有时竟然会出现一些读者无法理解的语言,众多不科学的语句频发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过程。

译者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很多时候与出版社的质量控制有关,由于部分出版社对语言的规范化要求不高,使得很多低质量的翻译作品上市。待有问题的文学作品出版之后才能发现其中的语言问题,这一现象在我国的文学出版中较为明显。伴随着出版业的飞速发展,在出版过程中的检验和监管机制不完善,使得其对文学作品的质量控制无法做到有效管理,外国文学作品的译文在出版后语言规范化问题层出不穷。

三、外国文学作品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世界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速以及我国读者审美水平的提升,读者对于外国文学的需求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外国文学翻译工作的发展,这就要求译者能够将作品翻译得更加通俗易懂,并能够以本国读者更容易理解的形式呈现。但是,在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如缺乏对国外文化的理解、语言不规范以及审美趣味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进程。

(一)缺乏文化理解

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当地的人文内涵存在很大的差别,也就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特质。这种差异的存在以及译者的忽视导致了我国译者在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同时,很容易出现与当地文化不符的现象,影响了读者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甚至是产生错误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家的写作意图等问题了解清楚,也没有对当地文化形成正确的理解。须知一国文学必定蕴含着特定的文化与政治背景,译者只有对这些问题了解清楚,才能够为作品翻译过程中对其进行深层次解读打下基础。这一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译者对作品的文化环境和语言特征进行长期的探索与掌握。例如,杨绛先生在读到《职方外纪》时,其中有一位名叫多斯达笃的人物,从而联想到在《唐吉坷德》中也包含对此人物的描述,甚至在《唐吉坷德》中该人物被称之为“焦黄脸儿”[3]。杨绛在阅读之初并不理解二者的关系,无法弄清楚是巧合还是确实二者之间存在联系。直到后期杨绛先生在有机会访问西班牙时才知道,这位多斯达笃是该国历史上的著名作家,由于他遗传有吉卜赛人基因,因此面色与普通白种人不同,有发黄的迹象,所以当地人民称之为“焦黄脸儿”。通过杨绛先生对国外作品阅读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对于国外路人皆知的故事,国内读者却很有可能不甚了解,即便是对于博学多闻的读者尚且出现此种问题,对普通读者而言,问题更是严重。

(二)缺少语境关注,语言规范化存在很大问题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相辅相成,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的帮助。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定的文化与语言,由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文化中的差异,必定在语言结构中存在巨大区别。这就对译者的语言转换能力提出了挑战,译者只有在对原著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做到逐字提炼,精准组合,才能保证国外作品中的语言能够在转换为中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外国文化特色。此外,在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译者如果没有考虑作品的语境,只是对语言进行表层翻译,对外国作品中的语法等特征了解不深入,在翻译出的作品中必定存在语法问题,甚至语义错误,误导读者对外国作品的理解。这些翻译作品一旦出版,读者在阅读时必定不知所措,在理解中出现偏差,使读者对整个作品的评价降低。

(三)审美趣味缺失

世界各国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这些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不同国家的审美趣味以及思维方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这些特点在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通过对我国的外国作品翻译版本调查可以发现,尽管很多翻译作品在语言中追求文字的精准,但是在审美趣味方面却无比逊色,使得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版本中,与国外审美习惯大不相同,读者在阅读时没有美感可言,根本没有继续欣赏阅读下去的动力,这种作品势必无法获得读者的青睐。

四、对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语言规范化的建议

(一)充分尊重原著

第一,译者在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对通用语言的运用。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翻译用词尽可能准确。由于要把外国作品翻译为中文,读者最终接触到的是作品的翻译版本,因此在对汉语的使用中必须做到用词考究,最大限度地避免低级错误;第二,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原著的主旨思想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作品内容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尽量使翻译结果流畅,保证语法语义正确的同时,注重文采的发挥;第三,合理转换国内外文化差异。读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一些国外的文化在接受起来非常困难。这就要求翻译者充分理解国内外文化,分析之间的差异,在对原著内容反复推敲的同时,对一些有可能引起敏感文化的内容要充分考虑中国读者的接受程度。

(二)具备扎实的汉语知识与运用能力

译者在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要想把原著内容真实准确的展现给读者,就必须把原著内容以准确合理的中文进行转换[4]。要想实现这一过程,要求翻译者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特别是对现代汉语的熟练运用,可以有效减少汉语语法中的错误。在翻译中要根据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杜绝“自创词汇”的使用。在具体的实现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第一,对需要音译的内容不能够只靠发音来翻译,而应该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选取合适的汉字。第二,对于直译的内容,翻译者要完成对作品的再创作过程。第三,在意译内容中,翻译者要兼顾字词准确与文采,不能过于注重文采使用而出现语法错误。第四,在改译过程中,要注重一些规范化具体操作,做到用词的精细与考究。

(三)发挥出版社的质量控制作用,规范出版流程

在我国,对外国文学翻译作品的出版过程并不规范,为一些不负责任的出版商创造了规避责任的理由,他们把对翻译作品的基本检查以及语法控制等工作转移给翻译者本人来进行。众所周知,人们往往容易发现他人错误而对自身错误却很难察觉。因此,译者在对自身作品质量检查时,对于编辑中的问题,语法、语义以及用词准确度等方面的问题难以及时发觉。鉴于此,有必要对我国出版社的出版流程进行整改,严格控制,规范出版流程,在对外国文学翻译作品的审核中,选取专业知识强的人才来进行,加强评估的专业化和规范性,充分发挥评估校验过程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对翻译作品中使用的语言、语法以及文化背景的衔接度等进行严格审核,出于专业的角度提出修改建议,确保出版的翻译作品质量。

五、结束语

当前国内读者对于外国文学翻译作品的需求加大,使得翻译作品在获得了极大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能关系到翻译者的工作,同时也对出版单位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对于翻译者而言,只有保证充分尊重原著,确保翻译语言的规范化,并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功底及运用能力,才能够保证翻译作品能够最大限度地呈现原著;对于出版社而言,唯有规范出版流程,不断加强对出版作品的质量控制,才能够使出版的翻译作品在语言中更加规范,保证翻译作品的质量。

[1]姜秋霞,权晓辉,杨芳,等.论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影响[J].外国文学研究,2003(6):31-35.

[2]李晓红.语言哲学与文学翻译诗学建构[J].江苏社会科学,2014(1):190-196.

[3]陈荣泉.试析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出版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出版,2015(11):74-76.

[4]邢鸿儒.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与评论的历时的量化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5(2):148.

浅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语言规范化

张佳洁

Our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to a nation largely derives from its literary works.Due to different cultural level of domestic people,not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work.Therefore,there is a strong need of Chinese readers for th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foreign literary works.A successful translation of foreign literary works not only helps people to properly understand the country's cultural knowledge,but also brings a certain aesthetic feelings for people.However,the domestic translators differ in translating levels of foreign literary works and many problems exist in language,which produce severe effects on the readers'interpretation of foreign literatu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translation situation of foreign literary works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non-standard language and thus puts forward the author's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anguage standardization of foreig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help readers better comprehend outstanding foreign works.

foreign literature;language standardization;present situation;suggestions

I0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8-0257-02

张佳洁(1984-),女,汉族,河北井陉人,硕士,助教,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翻译者外国文学原著
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
阿来对外国文学的择取与接受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首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拔牙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