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补缺假说理论的外教课外讲座设计与实践

2016-03-18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高教学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外教外籍讲座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补缺假说“指出语言的使用依赖于语境,语言形式与语境知识的正确匹配才能产生正确、流利的语言交流。外籍教师的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语境信息,减少母语语境知识补缺的干扰,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本文依据补缺假说理论,在实践基础上设计了以外籍教师为参与主体,为学习者提供真实语境的外教课外讲座,探讨了其在补充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外籍教师;课外讲座;补缺假说

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和专家学者进入高校任教。特别是在英语教学领域,外教教学已经成为高校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师队伍中所占比重也成倍增长。外籍教师的教学问题也随之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的关注。如,王宏军(2006)根据学生的调查问卷反馈分析外教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张奕(2005)对外教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了高校外籍教师的教学现状特点[2]。高凡(2005)总结了外籍教师在高校教学中体现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可采取的应对策略[3]。刘旭亮(2010)结合外籍教师聘用管理实践,探讨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外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益[4]。董金伟(2014)从文化定势理论的视角出发,归纳了外教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认为文化定势对外教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5]。邝治全(2013)对中外籍教师的大学英语教学优势进行了比较[6]。如上所述,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剖析外教的课堂教学,没有文章涉及外教在课外发挥的作用。本文基于补缺假说理论,分析外教课外讲座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促进作用,并设计实施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外教课外讲座。

一、补缺假说理论

补缺假说是王初明教授提出的一个外语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语言形式与情景语境互动总是自动发生的,又因语言习得和使用由意义驱动,而语言形式必须与情景语境互动才能产生明确的意义。这意味着,只要有语层互动发生,一定的情景语境知识总会融入到语言形式里。在外语环境里,学习者往往不知道所学的外语形式与何种情景语境互动或匹配,甚至潜意识地将外语和母语的情景语境等同起来。于是,大脑中的母语语境知识自动介入补缺,与外语形式互动,常常造成外语形式与语境知识错配,影响外语使用。”[7]

外语学习的最佳语境是在直接语境里跟本族语者互动,而出国学英语显然对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他们在英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很少有与本族语者互动的机会,更缺乏真实语境。在无法将所学的语言形式与正确的使用语境相匹配的情况下,为避免出错的窘境,学习者会刻意避免使用外语表达自己,造成“哑巴英语”的现象;或者在使用外语时,任由母语语境知识自动介入补缺,造成语言形式与使用语境的错配,产生“汉式外语”。

二、外教课外讲座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其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8]。但多数大学英语课堂存在学时少、班型大和课堂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客观状况,课堂上很难侧重语言使用,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若要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在课堂英语教学基础上,将英语学习丰富、拓展和延伸至课外,运用多形式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英语实践活动完善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体系,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胡壮麟教授曾说过:“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课堂)上下功夫,谁就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9]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以引介外语文化、提高外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让大学生置身于外语文化氛围,汲取外语文化中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开展此类活动既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又能促进大学生学业成长,使得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得以优化[10]。

目前多数第二课堂活动以构建英语使用氛围和促进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为主,如晨读、英语角、演讲比赛、辩论比赛、配音比赛、戏剧表演以及模拟联合国等。较少有以外教为中心,让学生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和英语国家文化零距离接触的活动。

(二)让外教参与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外教资源

英语是外籍教师的本族语言,外教在英语教学方面有中国教师难以比拟的优势。1.交际能力培养:在与外教的接触过程中,学生们会学习到日常口语、习惯用语、俚语等生活交流用语的使用,受到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提高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自信心培养:学生们直接听外教授课,与他们交流,能感受到用英语与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们进行交流的成功感,从而敢于在其他场合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消除用外语交流的心理障碍,进而获得用英语交际的自信心。3.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知识的培养:外教可以更直观、更准确地介绍自己国家的艺术、历史、风土人情和社会政治等知识,使学生对外国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的大学课程设置由传统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训练转向更具有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类课程。例如,我校的大学英语文化通识课中有10门课程涉及西方历史、政治、艺术、文学方面的内容。这样的改革更充分发挥了大学英语课程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更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外语文化感知能力,而从这些能力逐步延伸发展而来的贯通中外的文化交际意识、宽广明晰的国际视野和敏捷创新的全球思维又是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仅依靠课堂教学很难达到课程设计所希望的最佳效果。例如,1.由于选课限制,每名学生只能选修一门课程,很多学生只能对同样精彩、同样有吸引力的其他文化类课程“望课兴叹”了。2.由于外教资源有限,只有一部分学生能选修到由外教任课的文化类课程,不能使外教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惠及更多学生。3.由于课堂教学形式和考试压力所限,多数学生较少参与话题讨论,更不用说在轻松愉快的英语氛围中畅所欲言,表达个人观点。

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我们开设了外教课外讲座,让所有的学生有机会与外教近距离接触,最直接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和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外教课外讲座的内容与文化通识课授课内容相互关联,互为补充,较好地解决了上述几点课堂教学的局限性。1.我校外教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教授口语、写作、公共演讲、西方文明史、世界文学、欧美建筑音乐绘画等课程。他们讲座的内容包括人类文明史、时事政治、西方艺术、世界文学、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等系列。例如,选修美国社会与文化的学生在课堂上系统了解美国社会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外教课外讲座领略英伦风情(如酒吧文化,英伦乡村生活等),畅游文学世界(如意象派诗歌介绍,剖析莎士比亚等),走进西方历史(如大航海时代,尤里乌斯凯撒等)。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时间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对了解不同类别人文知识的需求,拓展了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2.我校的外教讲座每周安排一次,时间均为晚上,不与学生的上课时间冲突,所有英语爱好者和对相关话题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参加。有些场次的讲座会达到爆满的程度,听讲者从大一新生到博士研究生,从外国留学生到在职教师,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感受外教讲座的魅力。3.没有课堂教学的提问和测验,学生大多以轻松的心态来聆听讲座,而大多数外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与学生互动,言语幽默,富于感染力,时常会引起学生开怀大笑,讲座气氛活跃,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座后的讨论环节,很多同学争相向外教提问,甚至就某些观点与外教辩论。讲座结束后,还有很多同学意犹未尽,围在外教身边继续和他们交流,迟迟不愿离去。

三、外教课外讲座的设计与实践

王初明教授曾经从补缺假说的角度反思了外语听说读写这四种语言技能的学习,阐述了语境知识补缺与这些能力的密切相关性。我们在外教讲座的设计过程中也力争做到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提高学生能力。

每一场外教讲座,从外教进入教室和学生打招呼、自我介绍、彼此互动,到进入讲座内容以及讨论环节,学生都身处相关语境中,这样的听力练习除了纯正的语音刺激之外,还会促进语言表达与语境的正确匹配。正如王初明教授(2006)指出的“训练听力的最佳方式莫过于跟外语为本族语的人在一起对话,他们是真实语境的化身,视听说同步进行,语境信息格外丰富。”[11]所有外教对于自己每学期一次的面向全校的课外讲座都格外重视,他们精心准备了ppt和音频视频资料,有的还带了实物道具。讲座过程中,我们要求外教对关键词汇和表达做反复强调和进一步解释,使学生在情景语境中快速准确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地道的英语表达。

每一次讲座题目会预先在学校网站和校园电子信息播报牌播出,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就相关话题进行搜索查询,阅读相关文章,学习相关词汇,对背景知识和专业术语的了解和掌握会帮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更准确地抓住讲座者思路,更好地理解讲座内容。讲座后,外教通常会列出参考书目和相关网址,引导同学进行课后拓展阅读。在外教讲解后进行深入阅读,就相当于了解了英语语言的社会文化涵义和社会文化背景之后的深入阅读,学生的阅读建立在丰富和强化后的英语语境基础之上,英语表达形式与文化语境的匹配得以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会提高,对原文的理解会更正确和全面,所做的推断和预测会更准确。因此,在外教讲座的带动下,学生所做的讲座前预习性阅读以及讲座后拓展性阅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使阅读量与知识信息量的增长呈良性循环,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外教讲座对于接受性的听读能力的提高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那么对于产出性的说写能力的提高又是否有帮助呢?在每场讲座的最后20分钟,我们设有讨论环节,学生就讲座内容与外教进行问答和讨论,学生可以即刻将接受到的语言和信息转化为产出的口语表达。这样的交流互动发生在瞬息变化的真实语境中,内容涉及有背景知识支撑的历史文化主题,对于训练语言形式与语境的正确匹配非常有益。作为文化通识课的课外扩展,外教讲座与课堂授课互为补充,任课教师可以利用讲座内容给学生布置形式灵活的口语及写作课外作业,例如,就讲座内容做口头或书面报告,记录讨论环节的各方观点并进行总结等。这样的作业不但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听讲,仔细记录,细致总结,而且从语言的输入,整理,到输出,系统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和应用语言形式,强化语言与语境的匹配。依据外教讲座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可以以讲座内容为依托,以背景知识查询和外教遣词造句为语言支撑,尽情地将头脑中的所想变成文字,充分体验英语运用的乐趣。这也解决了英语写作中困扰老师和学生的几大难点,如无内容可写,语言储备少,表达意思难等,使写作成为促进外语学习的有效手段。

四、结束语

外籍教师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为学生使用英语提供了自然真实的语境,促成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直接感知,带给学生实际的交际需要。在这样的交流环境下,学生既能学习语言表达形式,又能获得语境知识,从而减少了母语语境的介入补缺,减少语言形式与语境知识的错配,提高语言使用的流畅性和准确度。除了发挥外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我们也不该忽视他们在课外活动中带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对于外教参与课外活动的方式和程度,我们应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合理的设计安排,认真的推行实施。本文就外籍教师参与的一项课外活动(外教课外讲座)进行分析,从语境知识补缺的角度,探讨了其在补充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这只是研究发挥外籍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优势的冰山一角,如何更多更好地设计有外籍教师参与的课外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外籍教师的教学资源,使他们更好地为中国的英语教学服务,还有待于我们做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

[1]王宏军.外籍教师在我国的英语教学透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8):84-89.

[2]张奕.高等院校外籍教师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3):68-71.

[3]高凡.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239-241.

[4]刘旭亮.试论如何发挥外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最大效益[J].海外英语,2010(6):38-39.

[5]董金伟.文化定势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英语外教的教学问题探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5):80-83.

[6]邝治全.中外籍教师大学英语教学优劣比较[J].高教探索,2013(4):96-99.

[7]王初明.论外语学习的语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190-197.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教育,2004(2):24-27.

[10]黄立鹤.大学外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新途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8):62-63.

[11]王初明.从补缺假说看外语听说读写[J].外语学刊,2006(1):79-84.

基于补缺假说理论的外教课外讲座设计与实践

陈丽辉 张艳敏

The Compensation Hypothesis points out that the use of language depends on context and proper match of language form and contextual knowledge produces correct and fluent language communicati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help students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because that they offer rich contextual information and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of knowledge compensation in mother tongue context.Based on the Compensation Hypothesis,this paper designed extracurricular lectures centered on 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to create more real English communication atmosphere and probes into its active roles in supplementing class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roving students'listening,reading,speaking and writing ability.

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extracurricular lecture;the Compensation Hypothesis

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8-0091-03

陈丽辉(1972-),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张艳敏(1966-),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研究与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外教外籍讲座
Preface of “Trends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Fundamentals,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 Yiu-Wing Mai's 75th birthday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福利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外教Lis的诗意生活
论高校如何加强外籍教师的管理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