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市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探索与实践——以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2016-03-18熊平生田亚平王鹏

高师理科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专业教师学生

熊平生,田亚平,王鹏



桂林市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探索与实践——以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熊平生,田亚平,王鹏

(衡阳师范学院 城市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分析了桂林市地质地貌实习基地的优势,介绍了衡阳师范学院桂林地质地貌实习线路设置和实习内容安排,提出了开放性实习教学模式,包括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实习模式和实习成绩考核的多元性方法.以期为形成实用、高效的野外实践教学模式提供案例支撑.

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桂林市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是教育部“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湖南省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地质学基础和水文地貌学分别是地理科学专业第2学期和第3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后的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是这2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野外观察能力、野外工具使用能力、野外生存能力、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地理专业的兴趣以及打牢专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衡阳师范学院在桂林进行地质地貌实习已经有20多年历史,目前已经形成野外实习教学体系,建立桂林地质、地貌和水文等多个稳定野外观测实习点.随着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地理科学专业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由最初几十个学生变成现在近200个学生,野外实习带队教师相对不足;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吃苦耐劳和研究精神不够,安全意识淡薄;各届学生实习成果分享不够,创新成果不多.这些都迫使我们需要边实习、边总结、边探索.

1实习基地,得天独厚

衡阳师范学院的地质地貌学实习基地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境内,桂林市具有良好的交通、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学生能方便到达实习基地,并很快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区域内具有可以满足教学需求的、丰富的地质资源,地层出露齐全且集中,沉积岩类丰富,地质构造类型多样,以及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人文景观.我校在桂林市具有较好的实习经历和研究基础,每年的10月或11月为我校桂林地质地貌实习主要时间,有专门的实习指导团队(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教师和辅导员)组织以及长期合作的桂林旅行社参与地质地貌野外实习工作.

1.1地质结构完整

桂林市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之西段及广西山字型构造东翼西侧,属桂东南北向构造带的桂林弧形构造亚带.弧形构造是在早期桂林-柳州北东向拗陷带的基础上,经燕山、印支运动使盖层发生褶皱.弧形构造主要为一系列平行展布的弧形线状褶皱和逆冲断裂组成.由于受基底构造的控制和后期构造的干扰,褶皱基线常呈现弯曲和起伏而呈鞍状.背斜和向斜相间大致呈平行排列.桂林地区内地层较完整,主要出露地层有元古界板溪群至上古生界下石炭统以及中生界白垩系,新生界第四系等.其中元古界至下古生界构成基底岩系,上古生界至新生界为盖层沉积.除上古生界中泥盆统东岗岭组至下石炭统主要为碳酸盐岩外,其余则主要发育碎屑岩.

1.2地貌形态独特

桂林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达2 452 km2.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林、峰丛、古峰、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等.其中峰丛洼地面积1 285.5 km2、峰林平原面积1 166.6 km2;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显著,大型的溶洞有七星岩、芦笛岩、银子岩、穿山岩和冠岩等[1].洞内有大量的溶蚀、水蚀形态和次生稀有沉积形态,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幕、古瀑布、古盾、洞底钙板、流石坝、石葡萄、石莲花、石刺、石花和鹅管石等.

2精选实习线路,丰富实习内容

在地质地貌实习过程中,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即以各地质地貌观察点的内容,串联各实习线路的内容,再以各实习线路的内容,归纳为总体、全面的知识内容.(1)由倒置地貌观测、砂岩和构造角砾岩等岩性观察等知识点组成的桂林国家森林公园观察路线;(2)由大型逆掩断层和飞来峰观察点组成的盘古岭断层观察路线;(3)由牛头岭和袁家村褶皱观察点组成牛—袁褶皱考察线路;(4)由峰丛、峰丛洼地、石林、石芽和溶沟等地表喀斯特地貌和隐山六洞地壳抬升证据观察点组成考察线路;(5)由石钟乳、石堤、石笋、石柱和地下暗河等观察内容组成的芦笛岩地下溶洞观察线路;(6)由侵蚀地貌(下蚀、侧蚀)和堆积地貌(河漫滩、阶地、心滩)组成的漓江—毛洲岛—古东瀑布河流地貌观察线路;(7)由石灰岩和白云岩岩性观察、地层接触关系判断及自然要素对人文地理影响等知识组成的大圩镇钩鱼山观察线路.以上7条实习线路基本涵盖了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等地貌学知识;两大岩类(沉积岩、变质岩)、地质构造(断层、褶皱)以及地壳运动等地质学知识有效地形成了野外地质地貌实习知识点的“点、线、面”结合.

3开放性实习教学模式,提升野外实践教学质量

开放性教学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步教育学派的教育主张,70年代流行于世界各国.这种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途径,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根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2],使学生在自主、和谐、宽松和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

3.1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蕴涵其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去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获取新技能,形成新能力[3].我校地质地貌实习分为3个阶段:第一,实习准备阶段(2周).地理教研室组织实习指导教师集体备课,制定地质地貌野外实习计划,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目的和实习内容等.根据实习目的,将实习内容分解成若干项具体任务.设置了技能型任务、专业知识型任务和能力提高型任务3个层次.技能型任务是每个学生必须在实习前要掌握的基本实习技能,例如:如何使用地质罗盘及判读地质地貌图;知识型任务是在实习前要储备的相关地质、地貌知识;提高型任务是每个学生实习结束后应该完成的任务,如判别褶皱和断层类型、地层基础关系和地貌形态描述等.任务设计好以后,组织召开全体学生和所有实习带教教师的动员大会.将设置好的任务分配给各组,让学生通过知网、维普等数据库及互联网检索相关的资料以及复习地质地貌相关理论知识.第二,野外实地实习阶段(2周).每天实习出发前,每位指导教师带一组学生(约10~15人),带队教师将当日实习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布置下去,如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地质结构判断等.实习过程中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分工,有的负责引用罗盘仪测量产状,有的携带并查阅工具书,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拍照,还有的负责安全.遇到问题,不是先找教师,而是小组讨论解决的办法,实习观测过程中指导教师适当启发引导[4-5].第三,实习总结和提高阶段(2周).每个实习生撰写完成一份2 000字的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由实习指导教师针对实习报告质量情况进行专业评选,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并作为实习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3.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6-8].我校野外实习一贯重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白天到达观察点后,带队教师提出具体的问题和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分析,并开展有关测量、地质标本采集和地质地貌绘图等,该过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实习小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观察和讨论.最后由实习指导教师简单地总结和分析该点地质地貌现象.晚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将当天的实习情况作成Word文档向全班汇报,小组汇报人选随机抽签决定,这样可以驱使小组成员都必须认真准备汇报内容.汇报完成后,实习指导教师随机对小组成员进行提问,结合汇报内容和问题回答情况对小组评分.同时每个小组也对其他小组进行评分,教师评分占60%,小组评分占40%,综合教师和小组评分算出各小组当天最终得分.

3.3实习成绩考核的多元性方法

严格实习考核是做好野外实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纪律和安全问题也得到了保证,必须认真抓紧抓好.为了使学生明确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使指导教师能统一评分标准[9-12],将学生的实习成绩分为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核.实习考核成绩按照等级制:优秀(≥90)、良好(89~80)、中等(79~70)、及格(69~60)和不及格(≤60)5个等级.实习考核成绩由4部分构成:

(1)野外实习纪律(10%).实习纪律成绩得分采用总分减去扣分.扣分细节为:集合迟到、擅自提前离开实习教学地,每次扣1分;未经请假、未按规定时间回寝室,每次扣2分;未经请假夜不归宿每次扣5分;无故缺席时间累计超过3天,该次实习成绩计为0分.

(2)小组实习汇报(40%).每天实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将当天的实习情况作成PPT向全班汇报,汇报人选抽签决定,这样可以确保每名学生都必须认真准备.汇报结束后,专业教师随机对小组成员进行提问,以汇报和回答问题情况对小组评分.同时每个小组也对其他小组进行评分,最后综合教师和小组评分给出每天各小组的最终得分.

(3)野外实习技能(30%).包括实践操作技能(地质罗盘测方位、产状、坡角;GPS定位、导航)、野外实习记录本(编录格式规范、文字描述通顺)、野外读图技能和信手绘图技能(手绘地质剖面图、地质素描图)等.

(4)个人实习报告(20%).实习报告编写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基本作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从文字和图件两方面进行评判.文字方面要求内容详细,知识体系完整,论述清楚,文理通顺;图件方面尤其要注意图名、比例尺和图例等容易被学生忽视的要素是否齐全.

[1] 刘金荣,袁道先,梁耀成,等.桂林热带岩溶地貌特点及其科学价值[J].中国岩溶,2001,20(2):137-139

[2] 韩宇捷,钱鹏,蒋庆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6):118-120

[3] 肖宝玉.地质地貌学开放性教学改革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3(7):129-131

[4] 宋召军,余继峰,李月.提高“普通地质学”课程野外实习质量探讨[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0):45-46

[5] 张吉献.林州太行山地质地貌野外实习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50-152

[6] 朱世发,朱筱敏,董艳蕾.野外地质教学实习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107-108

[7] 陈慧娥,王清,王常明.以学生为中心的地质实习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4):104-106

[8] 林清茶,赵志根.地质专业野外认识实习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4(9):34-36

[9] 陶一勤.地质野外教学实习内容与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2014(289):193-194

[10] 董艳蕾,张琴,于福生,等.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J].石油教育,2014(5):49-51

[11] 窦斌,蒋国盛,段隆臣,等.非地学专业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增刊):33-34

[12] 王天,刘喆,彭树岱.高等院校地质专业野外实习环节现状与分析[J].石油教育,2015(1):62-6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 science field practice in Guilin——Take geography science specialty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XIONG Ping-sheng,TIAN Ya-ping,WANG Peng

(School of City and Tourism,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421002,China)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 practice base of Guilin,and introduces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 practice lines and practice content arrangemen of Hengyang Normal College in Guilin,and puts forward open practical teaching mode,including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group cooperative exploration mode and the diversity methods of practice results evaluation.In order to provide the case support for practical and efficient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 science;field practice;Guilin

K903∶G642.0

A

收稿日期:2015-12-24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5BGD003);教育部“十二五”地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课题(ZG0382)

熊平生(1972-),男,湖南永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地理学方面的研究.E-mail:xps19721010@163.com

10.3969/j.issn.1007-9831.2016.03.030

猜你喜欢

专业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赶不走的学生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