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两高经济带发展研究
2016-03-18刘诗宇
刘诗宇
(贵阳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贵州省两高经济带发展研究
刘诗宇
(贵阳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贵州两高经济带,是指沿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段建设的一条经济走廊。回顾国内外高铁经济带发展的成功案例,结合当前贵州省实际情况,在对两高经济带建设产业发展重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贵州省两高经济带建设的对策建议。
两高经济带;发展案例;发展重点;对策建议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贵州省两高经济带
贵州两高经济带,是指沿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段建设的一条经济走廊。建设贵广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加快贵州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强化贵州省区位优势、推进贵州省与珠三角地区全面合作的宏伟工程。
(二)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是指时速在200千米及以上的现代高速铁路系统。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是1964年诞生于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东京至大阪),全长515.4千米,运行速度230千米/小时,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是全长223.7千米的遂渝铁路(四川省遂宁市至重庆市),设计运行速度200千米/小时。目前,世界上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总长度达到22633千米,其中约一半在我国境内。
国内外高速铁路运营的实践表明,高速铁路具有如下特征:第一,载客量大。一列高速列车载客量950人左右,是一辆客运大巴的24倍左右,是一架波音737客机的6倍左右。第二,运行速度快。目前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70千米/小时,我国境内已在调试运行时速在350-400千米之间的高速列车。除航空飞行外,这是目前已知的陆地上最快捷的运输方式。第三,安全舒适。高速铁路有一整套完备的安全保障系统,加之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运行过程平稳安静,舒适程度高,这是其他现有陆路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第四,能耗低、占地少。以“人·千米”单位能耗为衡量基准,高速列车为1、大客车为2、小轿车为5、飞机为7。此外,高速列车使用电力牵引,可利用多种形式的能源,甚至清洁能源,而不直接消耗化石燃料。高速铁路的占地面积约为四车道高速公路的一半,环境影响小。第五,综合效益好。高速铁路投入运行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以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为例,其年纯利润可达2000亿日元(按现行汇率折算,约为106.4亿元人民币),加之可全天候运行、污染轻等特点,综合效益可观。
二、国内外高铁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
(一)日本东海道新干线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全球第一条高速铁路,连接东京与大阪,全长515.4千米,途径17个车站。自1964年10月1日开通以来,日平均运送旅客36万人次,年运输量达1.3亿人次,承担了日本客运总量的24%和货运总量的23%。
东海道新干线加大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的聚集和整合,有机地串联起了包括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在内的东海道沿线,使“太平洋工业带”为中心的这些地区得到巨大发展,工商和流通业尤其发达的京滨、中京、阪神地区成了带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极大地促进了冶金、机械制造、电子、土木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
(二)法国TGV东南线
1983年9月通车的TGV东南线(巴黎至里昂),全长417千米,运行速度270千米/小时,后期经过技术改造,时速可达300千米,里程时间约2小时,连接法国三个大区(法兰西岛、勃艮第、罗纳-阿尔卑斯),每日21次往返程。
该线路通行后,明显刺激了人们的出行、旅游等,客运量迅速增长。从1981年启动运行到1997年的16年间,运送旅客达2.81亿人次,投资回报率高达15%,其间及此后,东南线的良好综合效益,刺激法国政府继续扩大建设规模,先后建成了7条线路,不仅将法国境内多个大城市相连,而且其北线从巴黎经里尔,穿过英吉利海峡隧道通往伦敦,并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德国的科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相连,成为一条欧盟内部的重要国际通道,加强了法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
(三)中国京津城际高铁
京津城际高铁,连接首都北京与直辖市天津,正线全长113.54千米,是我国第一条运行时速达300千米的城际高铁,是中国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2008年开通运营,沿线经过5个车站,全程运行时间约30分钟,给北京、天津及沿线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一是拉近北京、天津两个特大城市的时空距离。实现了京津同城化,有效地加强了生产要素的流动,放大了资源配置的空间,加速了京津两地经济发展。二是带动周边发展,经济活力指数增强。依托京津两大城市高度密集的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辐射带动包括滨海新区在内的环渤海区域快速发展。三是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极。如北京市丰台区政府发挥京津城际高铁和京沪高铁交会的优势,打造“北京南站经济圈”;天津市河东区将天津东站发展成为商务商贸聚集区。
(四)中国武广高铁
2009年12月投入运营的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全长1069千米,全程时间约4小时,比过去的时间节约了70%。武广高铁每天客运列车32对,同时可配备33对货车运力,相当于每年新增货运能力约9000万吨。
武广高铁极大地缩短了湖北、湖南、广东三省沿线区域的时空距离,助推了内陆沿线城市的工业化进程,铺垫了产业转移的高速通道,构建起中南大地4小时经济圈,形成了高速度、大运量、广覆盖、大众化的国民经济大动脉。
此外,原来珠三角地区“港澳为店、粤为厂”的模式,正加快向“粤港澳为店、湘鄂为厂”的新“前店后厂”方式转变,大批生产型企业加快了向长沙、武汉等特大城市和高铁沿线的二、三线中小城市转移的步伐。近三年,广东在湖北一省的累计投资超过1300亿元。武广高铁还大大促进了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合作发展,形成了一日游、跨省游、快闪游等多种旅游方式,旅游接待人数、总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三、贵州省两高经济带建设的基础与挑战
(一)区域基本概况
1.区域范围
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主要在沿线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并通过连接节点城市的交通干线辐射到周边区域。根据专家测算,贵阳市对周边区域的直接辐射带动范围为80-100公里,而都匀市、凯里市对周边区域的直接辐射带动范围不超过40公里,其余一般县城的带动范围则更小。
因此,贵州省两高经济带的区域范围,主要是“两高”直接通过或附近的区域,分为核心区域和辐射区域。核心区域为沿线两侧各50公里范围内(约1小时车程计算),辐射区域为核心区域以外50公里的部分(约2小时车程计算)。按此标准,主要范围有贵阳市、贵安新区;黔南州的龙里县、贵定县、福泉市、都匀市、三都自治县、独山县;黔东南州的麻江县、丹寨县、凯里市、榕江县、从江县、黎平县,共3+1(即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加上贵安新区)、22个市县区。
2.区域基础情况
总体上看,贵州省“两高”沿线大部分地区是全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能源、矿产、旅游、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气候条件良好,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正不断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2013年,“两高”经济带区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20.49亿元,占全省的36.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877.25元,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5倍;财政收入716.47亿元,占全省6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12亿元,占全省约42%;工业总产值2605.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70.77亿元;旅游总接待1亿多人次,实现总收入1051.83亿元;城镇化率53.7%,高于全省平均值10.5个百分点。
(二)两高经济带建设面临的挑战
1.重构区域规划的挑战
“两高”建成后,沿线市县区的区位优势将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新格局来适应和配套发展。以贵阳市为例,作为省会,是西进东出、北上南下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关键节点。贵阳北站还是高铁核心站,是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综合性铁路交通枢纽。贵广高速铁路、沪昆高速铁路、成贵高速铁路、渝黔铁路以及贵开城际铁路、贵铜城际铁路、贵阳市域快铁等多条铁路线均在此汇集。南面贵广高铁直接连通珠三角,东面沪昆高铁连通中部和长三角,西面沪昆高铁连接昆明市,北面渝黔铁路以及成贵高铁连通重庆市和成都市。结合这样的重要区位,对以贵阳市为核心的区域进行新的战略布局和战略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这是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
2.产业格局科学调整的挑战
“两高”的建成,两高经济带的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区域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借鉴武广高铁的模式,港澳粤的资金、技术、生产能力,将向内地二、三线城市进行产业转移。在此次产业转移过程中,守住生态环境的底线,坚持科学发展的内核,以贵阳市、贵安新区为主,各经济新区、产业园区为节点的产业布局必须全面推进。一方面,要适应和面向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交通优势结合到产业布局的整体考虑中。
3.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挑战
珠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产业聚集水平远在贵州省之上。贵州省“两高”沿线的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不高,产业集聚和综合配套能力不强。加之各地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区域合作等方面存在行政区划限制、同质化竞争等问题,这是建设两高经济带所面临的又一挑战。
四、贵州省两高经济带产业发展重点
(一)重点发展区域
贵州省两高经济带的发展布局,应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以“两高”为发展主轴,以“两高”通道上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产业园区、旅游区域等为载体。从区域方面来看,可以重点发展如下区域:
1.贵阳核心发展区
这里的“贵阳”,是经济意义上的“大贵阳”概念,而非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传统概念,主要包括贵阳市、贵安新区,以及靠近贵阳市的黔南州的龙里县、贵定县等区域。该区域本为国家级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区域和交通枢纽,而且是经济带上的北部经济中心和最主要的产业、人口集聚区,是两高经济带的龙头。
2.都匀—凯里区域
该区域主要是对两高经济带中部的黔南州、黔东南州的部分区域进行整合,主要节点是都匀市和凯里市,其余部分包括都匀市周边的福泉市、贵定县昌明镇(贵广高铁客运站点之一)、独山县、三都自治县,以及凯里市周边的丹寨县、麻江县等区域。此区域是两高经济带的中部地区,可以打造成为大中型城市组团、重要的产业承接转移与配套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特色农产品基地和生态文化旅游与休闲度假目的地。
3.“黎平从江榕江”区域
这部分区域包括黔东南州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是两高经济带与广东省接壤的桥头堡和民族聚集地区,具有发展空间大、生态环境好、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等优势。该区域应突出桥头堡区位、生态优势、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两高经济带的产业承接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以生态民族文化、休闲度假、康体养身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二)两高经济带特色现代产业基地构建
1.重点打造面向珠三角甚至泛珠经济区的能源原材料、产业配套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型工业基地
围绕两高经济带的建设,可以在“区域合作与产业承接示范区”“高端产业集聚区”“资源特色产业开发区”等方面全力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板块。依托能源、矿产、磷化工、铝工业、建材等产业基础,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发展需要,加快发展以息烽、开阳、福泉、瓮安等为重点的磷化工产业,积极推进煤电磷一体化,发展配套煤化工,大力发展精细磷煤化工和循环经济,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大型磷化工基地。
以贵阳市、贵安新区为重点,将沿线的贵定县昌明镇、都匀、凯里、丹寨、从江等纳入发展线,加快产业集聚和提升发展装备制造业。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引进和发展航空航天、能矿装备、电力装备、化工装备、工程机械、建筑设备、轨道交通、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套、数控机床等重大装备技术和产品,辅以模具制造、冶金铸造、精密铸造等配套,构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依托贵安新区三大通信运营商大数据存储基地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重点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大数据产业基地。同时,加快集聚、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材料、家用视听设备及零部件、电子仪器仪表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
结合现有产业,依托生物资源、特色农产品资源和轻工产业园区,大力推进与珠三角地区的相关产业对接和转移,重点发展以优质烟酒、民族医药、特色食品、农产品深加工、旅游商品等特色轻工产业。
2.全面推进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港澳粤的商贸物流平台,引进先进的商贸物流方式和优势企业,结合综合保税区优势,加快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和出口基地,形成一批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发展以“两高”为支撑的现代物流。
突出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集散中心的优势,着力引进现代物流企业、技术、人才,加强重点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强化多式联运,加快发展物流、仓储、配送、加工、交易等结合的现代物流产业。此外,面向珠三角、泛珠经济区的需求,在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基础上,积极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等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粮食物流业发展等。
以“两高”沿线的中心城市和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快金融保险、科技信息、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技术培训、服务外包等生产型服务业的集聚和发展,形成全面、便捷、专业的服务业产业体系,为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加强出口基地建设
积极支持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出省、出口产品基地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贵阳保税区、贵阳无水港、双龙临空经济区、都匀保税区及无水港、凯里保税区及无水港、从江洛贯保税区等出口基地,支持建设一批出口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力争把两高经济带打造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出口基地。
4.打造直供港澳粤、面向泛珠地区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充分利用“两高”沿线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农业发展条件,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以优质粮食、优质蔬菜、精品水果、生态茶叶、优质中药材、生态畜禽为重点的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从港澳粤地区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本地新兴企业进行联合,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优质农产品品牌,把两高经济带打造成为直供港澳粤、面向泛珠地区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黎平从江榕江区域,可重点发展以优质大米、蔬菜、茶叶、油茶、精品水果、畜禽等为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把黎平优质大米、薄壳山核桃、黔东花猪、从江香猪、小香鸡、柑橘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品牌化。
麻江凯里丹寨区域,可依托麻江县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区、丹寨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凯里现代高效畜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以及三地的一些特种农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一批与珠三角、港澳合作的特色农业品供应和出口基地,重点发展当地的优质蔬菜、辣椒、特色薯类、茶叶、花卉、优质蓝莓、葡萄、优质肉猪和肉牛、中药材等。
此外,以都匀为中心,可以重点发展都匀毛尖茶、优质大米、花卉苗木、红心猕猴桃、精品梨、中药材等,建设优质蔬菜基地、精品水果基地。以龙里、贵定为中心,可以发展有机蔬菜、云雾山贡茶、福泉福梨、龙里刺梨、贵定大鲵、绿壳鸡蛋等特色农产品及深加工产业。以贵阳为中心,在贵阳城郊部分,依托已有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重点发展食用菌、奶牛、畜牧、茶叶、水果、蔬菜等产生。
5.全面发展旅游业,打造民族文化、休闲度假、健康养身三大内容
“两高”尤其是贵广高铁建成通车后,沿线的旅游资源被有效激活,大量旅游爱好者、潜在消费群体纷纷加入到高铁旅行的行列中。我省要充分发挥在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地质奇观、乡村田园、气候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全力打造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和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基地,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体系。以旅游精品资源为带动,把生态游、自然游、红色游、户外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可以与高铁沿线其他省区开展合作,深化区域联动,构建大市场,打造新的旅游圈等。
五、贵州省两高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
建设和发展贵州省两高经济带,需要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协调所有资源,合理使用、优化配置,统筹两高经济带建设、发展的各项工作。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贵州省与珠三角地区、港澳粤的合作发展机制,在省级层面建立合作沟通协调机制,协商省际合作发展的重大问题。
此外,由于经济一体化的需要,行政上的割裂需要进一步整合,要打破现有行政体制的藩篱,地方政府要广泛开展各领域合作,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合作沟通协调机制,为经济上的大一统夯实制度基础。
(二)加强政策支持,构建新的政策优势
国发〔2012〕2号文件是贵州省当前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速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和政策支撑。在国发2号文件基础上,结合黔中经济区、贵安新区等一系列已经获得的政策支持,还需在具体的产业、投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领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为两高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构建新的政策优势。
在投资领域,相关政策应积极支持“两高”沿线的市县区制定承接珠三角地区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针对性优惠政策,利用现有产业园区,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特色区。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尽量把与投资相关的审批权下放到市县区。同时,要加快配套相关土地政策,可以推进流转试点,支持创新土地利用新方式。
在金融领域,金融机构应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再贷款、再贴现领域适当增加限额,加大贴息贷款支持力度,落实金融机构定向补贴政策,增加保险种类、扩大保障范围、提高承保率。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将资金用于参与区域交通、能源、水利、市政公用设施等的建设。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实现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
在财税领域,除在政策鼓励范围内降低税负之外,加大财政资金向“两高”沿线市县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在公共事业、科教文卫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支持“两高”沿线市县区的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等。
(三)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首先,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的领域。构建和完善与两高经济带相关的“负面清单”和政策措施,除禁止、限制的之外,要面向市场、面向资本、面向海内外全面开放,展示对外开放的决心,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政府应着力于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把应由市场完成的部分充分地交给市场、交给企业,以维持市场秩序,保障市场活力。
其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建设现代管理体系。同时,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大幅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在“负面清单”之外少干预市场正常运行。
第三,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在推进跨省区、多方面合作的基础上,加强贵州省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合作,推动生产要素对接互补,引导珠三角经济区产业、要素向我省两高经济带转移。同时,在两高经济带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做好配套服务工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环境。
(四)加大人才培训和引进力度,增强智力支撑能力
充分运用“东盟教育周”平台,把珠三角、东盟区域范围内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入我省,与贵州省多所高校全面开展交流、互动以及产学研合作。在此过程中,应以项目为支撑、以平台为载体,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此外,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如提供环境舒适的高档住宅、优良的公共设施和完善的配套服务等,吸引高层次人才入驻。构建积极有效的“引智”平台。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力度,为经济带建设和发展储备充足的技能型人才。
[1]王谢勇,柴激扬,孙毅. 基于文献研究方法的我国高速铁路对经济发展影响综述[J]. 经济与管理,2015(5):64-69.
[2]李想,杨英法. 高铁经济效应的两面性及对策[J].云南社会科学,2014(2):94-97.
[3]邓霓. 广西参与高铁经济带建设的策略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4(12):20-26.
责任编辑 何志玉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Belt along with Guizhou High-speed Rail and Highway
LIU Shi-y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i Yang University,Guizhou Guiyang 550005,China)
Economic Belt along with Guizhou high-speed rail and highway refers to an economic corridor along with the high-speed rail and highway from Guiyang to Guangzhou. This paper reviews the successful examples of overseas and domestic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belt along with high-speed rail, and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with the current actual situ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analyzing the key point of developing the industries of economic belt along with the high-speed rail and highway.
economic belt along with the high-speed rail and highway; examples of development; key point of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2016-04-14
刘诗宇(1983-),男,贵州贵阳人,贵阳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生态经济。
U238;U412.36+6.3
A
1673-6133(2016)04-00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