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
2016-03-18任雅才
◇任雅才*
形势与政策课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
◇任雅才*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教育目标、教育工作者、教育特点等方面有共通之处,是二者具有效融合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需求也需要二者相互融合。实现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需要发挥各自优势,要丰富第一课堂呈现形式,加强第一、二课堂衔接,建立健全课程考核和入党考察机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服务体系。
形势与政策课;学生党建;高校辅导员
形势与政策课不仅要向当代大学生介绍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现状,还要引导大学生主动思考,分析研究其特点和规律,以实际行动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主要培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一代新人,是全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在全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大举措,需要不断创新教育载体,这也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题中之义。二者实现有效融合,可以相互促进,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成才服务。
一、形势与政策课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融合的前提
形势与政策课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同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二者有效融合的重要前提是存在共通之处。只有立足于相同相似,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融合实效。
(一)教育目标一致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无论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形势与政策课,还是高校党建重中之重的学生党建工作,都秉承着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都以培养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2004年1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多年来,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风起云涌中,形势与政策课帮助青年学子认清国内外形势,辩证分析问题,课程重要性愈发突显。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除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外,还组织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提高了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教育工作者一致
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主要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他们都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知》中明确要求“学校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师都要积极承担一定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也指出:“专职辅导员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任务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承担。这两大人群均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两者开展工作的方式不同,各有千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理论研究入手,高屋建瓴地剖析问题产生的背景根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辅导员从学生工作实践出发,生动鲜活地梳理问题,课堂组织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在高校学生党建方面也是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专业的理论宣讲、顶层设计,辅导员做好日常实践性党建活动的组织开展。
(三)教育特点一致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都要求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政信息,其内容变化快,时效性和针对性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每学期,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都会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高校根据要点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教学要点分国内、国际两部分,内容涵盖国家大政方针、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基本阐明了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与应对政策。形势政策课教学从中选取课程主题,在一学期的教学中以点带面展示。这改变了过去教师拿一本教案讲一辈子的情况。每次课程都需要教师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备课,也需要教师多在平时积累。学生党建工作更是如此,党的规章制度的修订、党的会议的召开、国家政策文件的发布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需要教师及时解读,并组织学生学习贯彻落实。这种“与时俱进”的特点和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和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二、形势与政策课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融合的内驱力
形势政策课和学生党建工作在教学目标、教育工作者、教育特点上的一致性构成了二者融合的基础和前提。只要二者取长补短,在课程开展形式、教师授课技能、党员培养体系等方面各取所需,就能够实现有效的融合。
(一)丰富课程开展形式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通知》中也要求:“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需要高校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将课堂知识传授与社会锻炼考察相结合,将学生学理论与做实践相结合。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讲解很难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抬头率最高的时候往往出现在播放有趣的教学片的时候。而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除了集中理论学习外,还安排有形式多样的参观交流、社会考察、实践调研、海外研修等环节,受到学生欢迎。加强课程的社会实践环节是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2]。学生党建工作要从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寻求理论和政策指导,形势与政策课需要借鉴学生党建工作中鲜活的第二课堂实践经验。
(二)提高教师授课技能的需要
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需要实现专业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真正成为与学生分享政治立场、社会观点、人生态度、价值判断、信息来源,撞击思想火花的沟通平台[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题材宽泛、内容庞杂,课程时间短,教学深度受限。在授课方式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性强,讲解偏重理论性、政治性,容易把学界研究的热点当作学生关注的热点来选题;而辅导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体系架构,需要经过系统学习培训才能驾驭意识形态等专业问题。在与学生互动上,专业教
师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多,与学生互动较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少;而辅导员具有丰富的一线学生工作经验,善于开展润物无声的教育,善于把握学生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完成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从而将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任务与辅导员工作职责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需要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授课技能。
(三)完善学生党员考核体系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要做好这些,首先要抓好学生党员工作,提高学生党员素质。党员培养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涵盖党员发展全过程,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预备党员培训、正式党员培训、学生党员骨干培训等。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起较为系统完善的党员培养体系,但与之相关的考核体制、考评机制仍在建设中。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来说,因为有入党全方位的考核,所以非常重视理论学习;预备党员因为有一年考察期,对自身各方面学习还能做到严格要求;有些正式党员,认为一旦入党就进入保险箱,往往容易放松学习要求,没有身份上的危机感,这在研究生党员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因此,形势与政策作为党员必须掌握的内容,有必要纳入到党员考核体系中来。
三、形势与政策课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效融合的途径
(一)丰富第一课堂呈现形式
第一课堂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由于形势与政策课课程选题多是国家大政方针、国内外热点大事和与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自身发展相关的话题,每位学生都会有切身体会,能够开展讨论。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授课模式需要由“单一”到“多样”,由“单向讲授”到“互动对话”[4]。授课教师可以采用生成性课堂、讨论式教学、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同时也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授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十分钟播报一周新闻。比如,教师在讲到水污染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政府新闻发言人、排污企业负责人、居民、环保执法部门、新闻媒体记者等角色讨论如何处理污染问题。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充分地讨论中,不仅能够提升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培养多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能加深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学生党员群体总体上思想境界高、精神风貌好、道德修养优[5]。在第一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课堂分组每组至少要有一名学生党员,带动全班同学努力学习。
(二)加强第一、二课堂衔接
授课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堂内容,分小组课下开展实践考察,或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让学生在课外行动起来。例如举办微党课比赛,围绕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选题,每人讲党课10分钟,在短时间内将思想精华展示给同学,既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延续,又锻炼了学生讲课能力,加深学生对形势政策的理解。再如分组拍摄形势与政策主题微电影,用微电影的形式拍出学生视野里的形势与政策,学期末总结评选,同时借助学生党建平台推送。
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地点不必拘泥在标准化教室,可以尝试在有纪念意义的场所进行。如讲授中日关系,可以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组织学生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卢沟桥,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和学生亲身参与,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比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学生上网就能搜到的图片的效果要好的多。同时,辅导员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上具有较为丰富的一线经验,能够保证一、二课堂的无缝
链接。
(三)建立健全课程考核和入党考察机制
《通知》中指出:“要充分考虑本课特点,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考核方法要灵活,可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除此之外,形势与政策课考核还可以加入实践环节的成绩,量化参观考察、访谈调研、拍摄微电影、参与志愿服务等实践得分,鼓励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同时,要建设形势与政策课实践基地,一学期设计菜单式实践项目供学生有选择、有计划地参与实践,避免让实践成为学生的负担。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学习形势与政策主要通过参加课外专家讲座的形式进行。专家讲座具有及时性的特点,但时间短,连贯性不足,且讲座参与人数较多,学生接受信息有限。学生党建工作要利用好形势与政策课平台,将形势与政策课程成绩纳入入党考核中来,并将其作为党员年度考察的一部分,以此督促学生接受系统形势政策课程指导,及时领会中央精神。全方位的课程考核建立在丰富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而丰富的课程内容需要提供给更多的学生,让更多学生受益,尤其是研究生群体。研究生科研压力重,主动学习形势与政策机会较少。学校可以公开形势与政策授课信息,包括授课教师、时间、地点、主题等,供研究生选学。
(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者培养服务体系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是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因此,无论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还是学生党建工作,都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的通力合作,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都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培养服务体系。
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者培养服务体系,既要培养一批上得了讲台、讲得了课、能深入学生、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又要服务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长远发展。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的不同需求,高校可以组织时事政治专题培训、组织授课技巧讨论会、组织分享沙龙。比如北京高校之间可以充分利用“北京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会”平台,按研究兴趣方向,跨学校、跨学科组建课题研究团队,相互支持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同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可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优势,为每个院系配备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一起及时关注学生日常思想动态,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形势与政策课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创新了课程建设的载体,发挥了党建工作的思想引领功能,促进了第一、二课堂衔接,能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和增强责任感。我们要根据各高校自身发展特点,构建起有特色的形势与政策课与学生党建工作的联动机制。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
[2]马菲.高校辅导员承担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65.
[3]沈晔.高校辅导员开展形势政策课的现状与改进途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2):37.
[4]郑萼,应中正.高校学生党建与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5):16.
[5]王培.探索辅导员“专业化”的形势与政治课授课模式[J].高校辅导员,2011,(5):48.
(责任编辑:神彦飞 郝 卿)
G641
A
1674-9618(2016)02-0049-04
任雅才,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辅导员,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