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尊重青年主体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2016-03-18本刊编辑部

高校辅导员 2016年2期
关键词:辅导员育人教育

◇本刊编辑部*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尊重青年主体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本刊编辑部*

北京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与实践一直广受关注,它的调整丰富与时代变化、国家需要、学校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北京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理念的调整完善,大力推进综合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领导型、创新型人才。为了解新时期北京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承与变革情况,《高校辅导员》专访了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教授。

《高校辅导员》(以下简称“高”):叶书记您好!近年来,北京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变革,创新工作理念,深化教育内涵,取得了丰富实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叶静漪(以下简称“叶”):好的。北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一直强调以天下为己任,紧扣国家战略规划,着眼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社会关怀与人文情怀的合格“北大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在传承前人优秀经验和成功模式的基础上,调整观念、制度和措施,改善队伍、形式和方法,尊重时代、尊重青年,立足教育本质和育人核心,提出以“尊重青年主体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导向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事务管理转型,通过主动协同育人,坚持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人生日新”。

所谓尊重青年主体性,是指重视并引导青年在自我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使他们充分获得实践探索体验,与此同时最大程度化解限制青年主体性发展的不利因素,让他们得到更多自育激励,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所谓尊重青年发展性,是指结合教育主体和环境变化特点,本着信任青年、尊重青年的原则,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分阶段、分层次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与自我教育,形成一个长期、动态的教育模式。所谓尊重青年创造性,是指根据北大“兼容并包”精神传统,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一切工作落脚点,让学生保持好奇心和创新力,真正形成以青年作为教育创新发展原动力的大好局面,最终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时期“北大青年”。

关于这一方面的理论思考,我校青年研究中心已做出了积极探索,提出了“全环境育人”的创新理念,论证了“青年主体性”的理论问题,出版了《网络社会的崛起与大学使命的传承——北京大学网络育人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一书和《强化“全环境育人”理念,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等相关文章。

高: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培育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特别是网络的迅猛发展,给这一工作带来很大挑战,请问北大在这方面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叶:价值观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作,更是核心工作,对其功用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就指出:“如心所欲做而禁其不作,或心所不欲而强其必行,皆依于信条之力。”面对当前由网络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如何创新价值观培育也是高校普遍面临的亟待解决难题。对此,我校主动将外部环境与青年群体这两者变化的内在要素进行统

筹考虑,基于互联网时代教育特点,明确在尊重青年主体性的前提下,以线上线下的整合创新,增强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实际效果。

一是适应师生间育人关系调整需要,借力品牌项目示范效应发挥辐射作用。北京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营造教书育人的浓厚氛围,不仅重视“授业”,更强调向学生“传道”、为学生“解惑”。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学生期待在课堂以外与教师有更多心灵互动,教师同样期待在学业以外关心青年学生思想进步,这种心理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教学相长”一脉相承,也为如何创新价值观培育形式提供重要启示。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师生平等观念,师生之间相互敞开心扉,相互交往,使得树立正确价值观成为青年内部、师生之间共同建设的事业。为了促进师生交流,更好发挥教师“人生导师”的作用,为名师在课堂以外向学生传授人生经验、启迪人生智慧创造机会,引导青年自我成长、自我教育,我们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活动项目。

以2014年3月启动的“教授茶座”为例,其定位是知名教授与青年学生分享成长经历、探讨人生主题、共话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品牌,经精心打造,目前已经成为校内外广泛关注、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培育新课堂,很好地发挥了思想引领和价值辐射、传导的功能。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对参加“教授茶座”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个人成长或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或成长困惑等方面的问题合计占59.8%。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结合学生特点,积极引导教育,对帮助学生解决人生发展、专业选择、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思想困惑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受到了师生的好评。该项目2016年1月12日获得第四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的特等奖。“教授茶座”项目虽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但真实有效地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作用,是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一种创新尝试。未来我们还将继续着力打造这一项目,并考虑实施邀请杰出校友启动新的类似项目。

二是覆盖价值观培育原有盲区,努力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体系、上规模。新世纪以来,网络逐步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也是创新价值观培育的应有之义。但受制于观念认识、评价体系、资源配套等现实因素,对这一区域的有效覆盖工作难度大、复杂程度高,其作为薄弱环节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新发展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在多年扎实探索基础上,北大深刻认识到加快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这一战略部署的时代性与必要性,以及在学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一步抓实抓好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2012年,由学校青年研究中心规划和牵头,10余家单位联合实施了“北京大学网络育人系统工程”,并成功入选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2014年底,在实践探索和理论酝酿的基础上,北大进一步推动制度顶层设计,正式成立“北京大学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工作。同时,创新育人的形式和途径,推动创办“北大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2015年初,该工作室即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在此基础上,2015年9月,北大入选教育部“第二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单位”。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创新观念,提出“融入·节制·创造”的青年网络文明观和“自信·自省·自育”的青年网络教育观,获得学生积极响应;创新阵地,开发公共传播平台——“北大地带”移动客户端、运营“北大新青年”等微信(公众号);创新形式,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联动,其中“脱机自习”、“新青年·享阅读”读书沙龙等活动已发展成为校园品牌。2015年时值《新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我们启动了“北京大学首届校园网络文化节”,以“点赞新青年”作为主题,推动工作有效覆盖面由“现实场域”向“网络场域”的全面延伸。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新青年”——北大青年优秀典型新模式,既是对北大传统的继承,也是基于未来发展的考虑,同时充分考虑了

青年心理接受的因素,在北大育人传统格局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反馈。

高:您刚才谈到,北京大学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分阶段、分层次促进青年健康成长与自我教育,请问学校是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化要求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叶:老校长蒋梦麟曾指出:“教育要定出产品的标准,这标准就是:活泼泼的,能改良社会的,能生产的个人。”为了促进学生成长,我们要全方位关怀学生、全过程关怀学生、关怀全体学生,特别是要关怀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价值观、学生的道德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新时期,还要求这种关怀不仅是量的积累,更要是质的提升,是要“有温度的”,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支持;还得是“有生命力的”,符合学生自我发展的差异化需求,能够转化成为激发学生自我提升的持续动力。

一是以新生入学教育为依托提供适应性发展辅导。近几年,北大新生入学教育的组织方式由以往的集中教育调整为训练营组织模式,即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辅导员,按25人左右的规模将全体新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整合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体系,重点是在学校层面加强统筹和设计,使横跨部门、纵跨院系的教育活动有序、互补开展。在为期一年的新生入学教育中,我们重点研究和监测新生入学适应的主要时间节点,通过团体工作坊、院系先修课程、本科生导师制等抓手,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2015年,北大实施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计划。新生入学教育突出该主题,举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扎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五四主题团日活动;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扎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内容包括“红色之旅”、“基层之声”、“改革之路”、“创新之翼”、“文化之源”、“志愿之歌”等。

二是以学业促进计划为纽带完善系统育人制度。根据一项对学生最关注问题的调查,涉及学科发展和专业兴趣、学业规划的占34.5%,涉及学习方法和科研困惑的占18.2%,两部分合计52.7%,由此可见,很多学生在学习科研方面仍需帮助。为此,我们积极动员教师和高年级优秀学生参与其中,面向学业困难学生、来自欠发达地区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学业辅导。其中,公共课的学业辅导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专业课的学业辅导由院系组织实施。结合导师制的实施,针对学生转系、转专业或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专业提供指导,同时对学生学习计划制定或选修课程提供选课指导。在学业辅导的基础上实施学业促进计划,开设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习方法、专业兴趣培养类指导课程。

三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强化主动育人观念。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获得情感慰藉和心灵关怀,学会心理放松与自我调节,不仅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态,还要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与关爱心灵、珍视生命的品质,能够正确处理自我与他我的关系。

近年来,北大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医疗模式到助人模式,再到现在的主动育人的转变;从开始的等待学生上门求助到通过咨询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再到最后的心理咨询师主动介入,与学生保持长期有效沟通,通过团体工作坊、舞动治疗等形式服务育人。与之相伴随,学生心理咨询的数量有较大增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压力也有所增加。2016年,我们拟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对面临共同心理困境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同时将继续实施“未名体育梦想计划”,发挥体育的育人作用以及对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正向作用。

四是以学生社区建设为平台开展住宿辅导项目。以学生宿舍为基本单位形成的微型社区,不仅是学生的栖身之地,也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场所。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它在加强校园管理、服务学生生活、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滚动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认为“影响自身言行”的主要因素经排序先后是

同辈群体(同学、室友等)、导师、校园环境与文化、专业课教师。因此,除了班级、党团支部、社团之外,我们还需要从学生生活社区入手,以学生居住楼宇为模块,增加同辈群体的交流互动。

2013年以来,北大坚持开展“示范学生宿舍”评选和宿舍文化节活动,一些院系也在重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从而在学生生活社区逐步形成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我们立足于把宿舍作为育人场所,增强学生参加团体活动的便捷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下一步还将借鉴住宿学院的管理经验,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或专职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协助楼长进行宿舍管理,指导楼委会开展文化活动,开展更多住宿辅导项目。

五是以毕业教育为契机加强教育教学双向良性互动。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政策背景下,社会需求和就业选择的多样化,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做好毕业教育,也就成为进行成长辅导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北大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对学校招生以及培养工作的反馈,根据毕业生流向和用人单位意见调整招生规模与教学重点;与此同时,增加在校生专业实习实践内容,促进不同专业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此外,我校还建立了毕业生跟踪调研机制,特别是对毕业三年以内在中西部就业的学生开展行业调查和定期走访。

高: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青年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需要我们加以保护和引导。请问北大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叶:科学与民主,是北大这块圣地不朽的魂灵,对真理和进步的追求,对多元与差异的包容,自然而然孕育出尊重个性、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宽松环境氛围。对于如何看待学生个性,北大老校长胡适有很好的总结:“这种个性表现的怪物,是社会进化的种子,因为人类若是一代一代的互相仿造,不有变更,那就没有进化可言了。”新时期,我们将这种文化基因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通过资源支持分类满足不同需求,通过奖励方式调整树立明确导向,激励学生增强创新素养、更好完善自我,从而能够引领未来。

一是按保障型、发展型、激励型功能需要完善学生资源支持体系。北大从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资源支持的角度,看待奖助体系建设,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成才提供支持。我们根据需求不同,将对学生的奖助机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保障型资源支持、发展型资源支持以及激励型资源支持。其中,保障型资源支持基本不涉及对学生的评价,用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发展型资源支持部分涉及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用于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交换学习等发展机会提供经济支持;激励型资源支持则重点依赖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主要用于鼓励学生发展特长或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认可性资源支持。

目前,保障型资源支持对本科生已经基本到位,下一阶段将加大对部分研究生支持力度。发展型资源支持相对较少,滚动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对于个人能力发展有着强烈的需求,希望学校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强,我们会以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给予支持。激励型资源支持主要依托于奖学金评定,在完善评价方式的同时重在发挥激励功能。在这一方面,近年来我们以素质综合测评作为基础进行评定,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学业成绩,下一阶段将重点对奖学金体系、资源配置效益等方面进行完善。

二是发挥奖励的育人导向功能,鼓励学生特长发展。目前,北大面向学生的奖励项目总体分为两类,一是鼓励全面发展类别(三好学生等),二是鼓励特长发展类别(各类单项奖),后者近年来成为拓展重点。2014年,我们启动了“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对年度内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发展或突出业绩、为学校赢得社会声誉的学生进行表彰。在总结经验基础上,2015年,我们大幅增加奖励覆盖面(获奖学生人数增幅达89.8%,获奖学生比例增加85.6%)的同时,新增加了单项奖的项目,包括“学习进步奖”、“优秀科研奖”、“实践公益奖”、“优秀品德奖”等,从学校层面,对学生年

度内某一方面的发展给予充分鼓励。

这些奖励项目均属于荣誉性质,不涉及经济支持。在评价方式上,我们不以学业成绩为单一评价标准,而是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真正从不同个体出发,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进行不同引导,使不同层次、水平、志趣、爱好、性格特征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展现自己、发展自己并获得认可。

高:以学生为中心,尊重青年的主体性、发展性、创造性,培养领导型、创新型人才,这需要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请问北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如何加强?

叶:为了保障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管理服务层面,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层面教育理念的调整完善,在体制、机制方面推出了许多举措。

一是理顺工作机制。近年来,北大以具体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协调协同机制的发展。以2015年为例,我们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保障服务和安全稳定的契机,建立了互通信息、横向联动的协调协同机制;通过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初步实现相关部门间、部门和院系间的协同机制;此外,还基本形成了处理重点学生个案的集体研判和协同处理机制的常态化。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资源整合基础上的工作统筹的实现。一个方向是发挥学生奖励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在学校政策层面上形成一致导向,而在具体实施上可以继续发挥多个积极性;另一个方向是成立发展辅导办公室,统筹协调各类学生发展辅导资源并组织实施,整体设计和规划新生适应性发展辅导,统筹辅导员队伍建设事项。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内容日益宽泛,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的边界也开始模糊。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以有效的制度建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事务管理传承变革的基础保障,对工作流程、学生行为等进行约束和规范,将基于实践的经验和思考以制度形式进行成果固化。

近年来,北大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出台与施行为契机,研究制定了《北京大学学生行为规范》,修订了《北京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在此过程中,我们赋予制度以文化内涵,注重说明制度的设计初衷,推动在师生中形成共识,发挥了价值引领和行为引导的切实作用。

三是确保队伍支撑。打铁还需自身硬。北大本部现有专职辅导员107人,从学历分布来看,本科占45%,硕士占46%,博士占9%;从年龄结构来看,20—29岁的占45%,30—39岁的占37%,40—49岁的占13%,50岁以上的占5%。为适应新时期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将为学生提供有效发展辅导作为目标,近年来持续不断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学校建立了一整套辅导员长线培养机制,其对象一类是经选拔担任学生兼职辅导员的优秀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另一类是在考核评价基础上,经选拔本科毕业后担任专职辅导员的学生工作干部,他们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也继续担任学生兼职辅导员。经过数年一线锻炼与组织考察后,我们选拔有兼职辅导员经历的优秀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担任专职辅导员。为更加精细、精致地做好学生成长辅导,学校还努力筹措资源吸纳各方力量以扩充队伍规模。其中通过提高班主任津贴等方式,鼓励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和一名辅导员的人员架构已基本实现。下一阶段,我们还将针对现实需要,重点在提升队伍能力素质方面下功夫,包括以发展辅导为核心内容,设立若干辅导员工作室,引导和鼓励辅导员发展特长;拟研究设立学生事务管理专业硕士,吸引优秀本科生攻读学位,攻读学位期间担任学生兼职辅导员,毕业后可以留校担任专职辅导员,也可以到其他高校担任辅导员。

(责任编辑:王海宁 郭诗平)

猜你喜欢

辅导员育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题解教育『三问』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