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3-18刘思阳

高教学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互联网+人才

刘思阳

(吉林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吉林吉林132022)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思阳

(吉林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吉林吉林132022)

随着网络时代的降临,“互联网+”成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我国“互联网+”的兴起不仅引领了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标,也为传统模式下地方高校英语教育教学体制和要求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文章将从介绍“互联网+”概况出发,结合“互联网+”对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分析,就地方高校如何适应“互联网+”趋势,创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策方面的探讨。

“互联网+”;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的应用,不断为教育行业提供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条件。同时,“互联网+”与世界贸易的接轨,为国内更多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然而,针对“互联网+教育”趋势下地方高校英语人才创新培养方面是当前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一、“互联网+”的提出

“互联网+”是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从此“互联网+”潮流就在整个中国兴起[1]。2015年7月6日《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发布意味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毫无疑问,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互联网+”将是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一个竞争高地。“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制定,推动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并促使其与现代制造业有机结合,对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进一步引导互联网企业国际市场的拓展。我国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产业,但已设立了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2]。但自从“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制定,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的发展都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其中,作为“互联网+”的一个分支,“互联网+教育”也将是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趋势。当前,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利用“互联网+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尝试。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慕课等新课堂模式渐渐兴起,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加深,培养基于“互联网+”的高效英语专业人才也将是大势所趋。

二、“互联网+”为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一)学历要求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80%高端外贸企业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学历要求有所提高。学历要求的层次性主要是因为在互联网下经济环境下工作环境相对开放,通常来说,通用英语环境对高职英语专业人员的需求较多,而高职英语人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同时外企对于能够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各种实习背景的人才需求量上升,这对于高职类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是可以胜任的,可以迅速进入工作角色。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英语专业人才,则是“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的高端、大中型外企的学历要求。

(二)岗位能力要求

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在未来的“互联网+”行业例如在互联网营销、互联网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等行业中驻足,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岗位专业能力: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比如中大型外资、中外合资企业对于日常英语的交际能力、实用英语写作能力、实用口译笔译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等职业英语需具备的工作能力都有明确的规定[3]。在当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形势下,大部分的传统企业开始转战互联网运营模式,随之而来的是更多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这类企业的从业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还应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胜任岗位中涉及外贸单证处理、外贸函电、产品介绍、电话交流、社会交际等工作要求。

(三)基本素质要求

“互联网+”时代给无论是英语还是其他各类专业人才市场都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对于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提高英语专业素质体现在多个能力的要求上,包括英语能力、英语阅读能力和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能力都是必然要求。在“互联网+”行业背景下,就业岗位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主要有以下能力要求:一是在特定英语环境中正确使用英语表达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二是了解职业中外企礼仪和交易程序的能力;三是随时跟进互联网趋势下职业英语发展脚步的能力;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五是较高的综合工作能力,包括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工作学习能力和优秀的人文素养等要求。

(四)英语要求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将朝着全球化、网络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需要更多英语专业人才作为其改革与转型的后盾。互联网发展促使诸多企业转型成互联网运营模式,其业务方向也将面向世界,走向世界,这样一来,企业对英语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广度和深度要求也将提升,因此,高校必须在互联网发展形势下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不断培养一批具有实际操作、事务研究等方面能力的复合性英语人才。

三、“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培养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适应社会实践要求

从地方高校的英语教师的角度出发,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主动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学科专业素养。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处于一线的高校英语教师,需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环境的发展,转变教学观念,将互联网时代教育转型与新教改指导精神相结合[4]。“互联网+”背景下,只有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的更新,才有下一步教育实践活动的更好开展,这对高校英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高校英语教师需要首先考虑学生的实践需求,积极接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多种综合性信息,善于汲取“互联网+”下各种新思想,保持与时代发展步伐的一致。同时,高校英语教师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要适时更新教学方式,善于应用移动互联网、新的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为辅助教学,丰富英语教学的内涵,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

(二)强调人机互动,锻炼学生听说能力

“互联网+”发展形势下,“在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是未来企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重要要求。在宽泛的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大而广的语言输入素材,但面对学生语言僵化和听说能力普遍较低的现象,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下的人机互动学习模式,可以进一步改善学生语言僵化现象,加强学生语言基础。人机互动学习模式基于互联网英语学习素材,更加强调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关注,将输入转化为自主吸收,为学生英语输出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三)避免形式主义,融合职业要求教学

伴随“互联网+教育”时代的降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很多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毋庸置疑,这些新型教学模式是一屏多显技术的应用结果,具备较新颖和前沿的教学形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但教学模式仅是教学内容的表达与传递方式,教学内容才是提升教学品质的根本。因此,要避免新型教学模式中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在“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当把“职业型、应用性、开放式”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目标,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紧密结合,确保英语教学的现代化。

(四)着眼目标定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要以积极的姿态适应“互联网+”的发展环境,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新兴的互联网技术,着重把握两种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围绕学生兴趣目标驱动下的教学模式。高校英语教师应以互联网之下的新教学技术手段为依托,寻找符合英语专业特点的有趣信息,运用多媒体环境为学生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开展以学生兴趣为驱动的社会实践和学科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独立探索,自主发现并思考问题。对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新的时代环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考验,同时配合教师的教学模式,提高自主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是以实践创新为目标驱动的教学模式。“互联网+”环境下,外资、中外合资企业甚至传统企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针对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他们不仅要适应新时代的环境变化,英语学科教育工作者还要找准英语教育的方向,为学生做出明确的目标定位。“互联网+”时代对社会实践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高校需要就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作客观的分析,根据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特点,致力于实践创新型的人才培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地方高校英语教育需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运用新兴信息处理条件,着眼于社会应用型、实践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英语课堂教学应有效把握兴趣目标驱动下的教学模式和实践创新目标驱动下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适应新时代环境的发展。鉴于此,文章以“互联网+”为研究视角,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课堂教学模式等层面来探索了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探究,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1]朱楠.“互联网+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适用性分析[J].英语广场,2015(08):113.

[2]谢瑜丹.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校园英语,2015(22):82-83.

[3]亚云.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对外经贸,2014(03):67.

[4]万敏,孔凤华,罗小强.外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4(09):59-62.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ge,"Internet plus"has become a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country.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plus in China not only leads to the new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t also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local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原tem and requirements under the traditional mode.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Internet plus",this paper ana原lyze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English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question for universities how to adapt to the"Internet plus"trend and discusses the measures to construct a cultivation mode of innovative Eng原lish Majors.

"Internet plus";local colleges;English major;talent training mode

C961

A

2096-000X(2016)21-0217-02

刘思阳(1970,09-),女,吉林省吉林市,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互联网+人才
人才云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