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制
——大学生德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18黄汉昌

高教学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书院育人德育

黄汉昌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广州510990)

书院制
——大学生德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黄汉昌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广州510990)

以书院制改革为切入点,将书院制纳入学校大德育体系,探索大学生德育新模式,通过非形式教育、多元文化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改革人才培养方式,丰富德育内容,让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德育实效,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公民。

书院制;德育模式;人才培养

朱清时认为,中国高等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不是我们投入太少,关键是我们缺乏有利于创新的大学文化。当社会质疑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抱怨当代大学生个性过于张场,没有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时候,却难以找到破解问题的有效方法。如何突破现有大学生德育模式,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文化教育环境,国内一些高校借鉴国内外大学兴办书院和生活学院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陆续开办不同类型的“书院”。

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是大学生德育模式的新探索。其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非形式教育(即非课程形式),配合混住制度和学分制,推展学术及文化交流活动,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发挥书院制潜移默化的渗透、濡染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有些高校的书院制模式已经在大学生德育实践中尝到了甜头。

一、书院制改革是大德育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路径

当前实施书院制的各高校,对于书院制建设的目标、理念及运行模式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表现在:有高校从大学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的角度进行改革、有高校从人才培养模式层面进行探索、也有高校着眼于学生管理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寻求教育创新。但不约而同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书院制改革对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大学生德育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书院制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古代书院起于唐代,废于清末,绵延达千年以上。书院的价值与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既是由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主持的教育机构,也是以儒家思想培养圣人作为目标,道德教育是其重要内容。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实施书院制改革过程中都特别重视承袭中国书院的古老传统,注重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德育体系之中。书院主要以非形式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的丰富的民族精神、健康的伦理道德思想,培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主发展,营造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和和谐价值观的教育氛围。

(二)书院制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书院的名称虽然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但当代西方知名高校实施的住宿学院(Residential College)对其内涵又有所发展和创新。教育要适应天性、年龄、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显然传统的德育模式带有深深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烙印,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往往相对固定,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书院制旨在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文化育人环境,形成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的培养模式。通过大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鼓励大学生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为大学生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三)书院制德育新模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从目前我国大学书院制改革的实践来看,主要是从通识教育入手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空间,丰富学生德育的内容和方式。大学德育的实效性一直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焦点,然而,当前高校德育的短板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载体。传统学年学院制下,往往侧重于专业“成才”,而实施书院制的高校对德育新模式的探索,则是为了弥补被忽略了的“成人”教育。目前书院已成为大学生德育和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它立足大学生发展,尤其是书院中的参与管理和平等交流为大学生社会性发展和现代公民意识培养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书院生活成为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

(四)书院制形成了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是学生管理体制上的创新

大德育背景下,书院制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能力,通过学校与社会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结合、能力与思想政治素质结合,创新大学德育新模式,增强大学德育的实效,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书院制鼓励不同专业文化背景和各年级的学生广泛交往,打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平台,促进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书院制通过学生文化社区建设,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书院制根据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现实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拓展,建立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发展创造全真的社会发展环境。

总而言之,书院制是大学德育模式的创新,对大学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生教育管理等都是有益尝试。用书院制创新大学生德育模式,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大学生德育实践有助于书院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

2015年底,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方案》指出“要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这意味着我们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进程中,如何通过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全新的德育模式,不仅是尝试,而应该努力让其成为现实。

有中国古代书院的经验可鉴,有西方和港台地区的经验可学,书院制并非摸着石头过河,也绝非新鲜事物。在大学生德育实践过程中,要用书院引领校园文化发展方向,让书院生活成为学生校园文化的主要方式和德育的有效载体,为学生发展个性,践行德育要求,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教育服务平台,不断推进和深化书院制改革。

(一)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从体制机制上为书院制实施提供保障

习近平曾讲过: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书院制改革是现代高校汲取古书院的教育精神,借鉴中外现代大学的办学经验,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理念所进行的育人新模式实践探索。这一新模式虽然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赞扬,但由于改革尚未完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如书院与学院在学生培养和管理方面的定位与职能如何分工,书院与学院举办的活动如何协调,书院应不应该拥有对入住学生的学籍、奖助学、奖惩的管理权,党团组织应不应该以书院为单位建制……。这也是很多高校在实施书院制过程中感到困惑的地方,也是制约书院的功能发挥和德育效果未能得到充分彰显的主要原因。

这就需要从书院制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建设上加以保障。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但可从人员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制度、措施等方面着手,如成立书院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书院管理与发展,设立书院导师委员会强化对书院的协调和指导,聘请导师、导生开展书院工作,组建学生社团组织丰富书院文化内涵等,从机制和体制上保证书院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一些高校如广东的肇庆学院就提出过一些指导性的观点:学科专业学院制,生活社区书院制;学院管智商,书院管情商;学院是骨骼,书院是血肉;。这些都是书院制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构成了实施书院制的制度边界和理论依据,有利于指导书院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值得借鉴。

(二)注重书院文化内涵建设,提高书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书院建设首先是文化建设。目前我们要克服的观念问题是,书院不应是实体行政机构,也没有行政级别,在运行中主要不是强化其管理职能,而是运用其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濡染功能,应将其定位为文化组织或由学生参与的自组织系统。加强书院文化建设,必须坚守用文化价值观引领德育风向,通过文化氛围营造为学生自主发展服务,从而提高书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坚持用价值观引领书院教育,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书院文化建设全过程,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并充分发挥其教化育人作用,引导大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基本遵循,从而推动书院先进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校风、院风、学风。

书院的文化内涵建设可采用多种方式来开展,硬件方面,以学生宿舍为物理空间,将学生需求与素质养成结合起来,增加公共文化设施,有条件的尽可能提供书吧、阅览室、咖啡厅、健身房、会议室、咨询室等公共空间和功能室,为学生建立文化交流之家。软件方面,可通过书院文化标识,确定能反映书院办院特色和核心价值的院训、院徽、院旗,建立书院专属网站和院刊,从而使书院文化实体化、常态化,也可通过开展书院多元的社团活动丰富书院文化内涵,营造学生社区文化氛围,从而带动书院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实效。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书院建设,践行学生自我教育功能

书院制的理念是“以生为本”。学生是书院的主体,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持以人为本的信念,书院制的宿舍管理更偏重服务性和人性化。师生之间是呈现马丁·布伯言喻的“我-你”关系,更多的是交流和沟通而非命令与传达。书院中的德育工作强调的不是规则和制裁而是示范和引导。书院制的氛围更适宜大学生主动参与管理。大学生可以通过书院自主构建书院文化以达到真正意义上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目的。

只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并积极主动参与到书院的建设和各项活动中去,才能将书院的德育功能真正发挥出来。德育是需要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根据素质教育的内化学说,人的素质形成的方式就是内化。内化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有意识内化,即个体有意识地将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课堂教学正是实现了这样的功能--让学生把学科的知识结构内化为头脑里的认知结构。二是无意识内化,指个体在无意识之中接纳外在影响和要求。在书院中,学生有些方面的素质,如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正是经过无意识内化的方式获得的,即靠环境感染,靠场所熏陶,靠潜移默化来培养。书院学生主动参与管理是促进高校德育发展的新模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辨析事物的是非真假,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行的发展。

三、书院应成为大学生德育的新阵地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绍兴文理学院院长叶飞帆曾说过:让学生公寓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根据地”。他指出,随着选课制、教育资源网络化和学生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大量增加,学生的班级归属逐渐淡化,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学习日趋重要,学生公寓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根据地”。显然,长期以来对学生公寓单一住宿功能的观念与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产生矛盾,学生公寓管理模式亟待改革。

事实上,高校除了进一步突出第一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以外,还必须适应学生教育管理的新常态,拓展育人平台,将公寓作为开展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提升学生素质、提供综合服务的主战场、新阵地,使育人工作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接地气。

(一)突出“育人”,就是实现育人平台由第一课堂向第二、第三课堂的延伸

将书院打造成综合性的学生社区,为学生发展个性、践行德育要求、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发展平台。书院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充分融合。发挥学校养成教育传统优势,深化诚信教育,倡导公益实践,设立各种践行平台。利用书院这个平台,还有利于推动更多干部和教师广泛深入学生、走近学生,促进导学、助困、解惑,使工作机制逐步走向常态化。

(二)突出“服务”,就是实现服务工作由“方便管理者”向“方便学生”转变

高校在进行任何一项改革时都应以服务育人为出发点,高校的书院制改革更应当如此。服务育人是统一体,育人是“成人”又“成才”的统一体。育人是办学的目的,服务是育人的方法。推进辅导员全部进驻书院,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要求,明确分工,由书院直接负责学生素质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指导、资困助学、生活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工作,让服务育人更加贴心。推进事务集约,在各书院区设立“一站式”学生事务中心,让学生可以在书院办理与学生处、教务处、团委、保卫处、财务处、总务处等各个职能部门相关的事务,真正让学生“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

(三)突出“维权”,就是在机制上保障学生发展需求得以实现

书院和学院实行“双院协同”机制,学院主要负责学生第一课堂教育工作,并为第二课堂提供强大的学术支撑。书院主要负责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为学生的学习选择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为学校和学院的学习管理提供有效的手段。书院为学生“代言”,为学生“维权”,就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与学院和各个职能部门沟通,并协调争取各类资源服务学生发展。

[1]韩英丽.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探微[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2]朱为鸿,李炳全.大学文化视域的书院制理论建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

[3]叶峥嵘,慕容居敏.书院制与大学生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

[4]高靓.住宿学院-舶来的是“花枪”还是“良方”[N].中国教育报,2012,9.

[5]黄汉昌.大学生参与管理的"书院制"宿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4.

[6]赵阿华.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微[J].学术论坛,2007,2.

Based on the collegiate system reform,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collegiate system be included in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ystem.This system explores the new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reforms the way of cultivation by non-formal education,multi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enriches th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by combin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and enhances the efficacy of college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to realize the goal ofall-round education and train highquality citizens.

collegiate system;moral education;model personnel training

G641

A

2096-000X(2016)21-0016-03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德育专项《书院制:大学生德育新模式探索》研究成果(编号:2014JKDYY24)。

黄汉昌(1981-),男,广东惠来人,现任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教师,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讲师,中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书院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朵云书院黄岩店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白鹿洞书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