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研究生培养外部环境建设优化培养条件和培养能力

2016-03-18于艳敏

高教学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人文

于艳敏

(大连理工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加强研究生培养外部环境建设优化培养条件和培养能力

于艳敏

(大连理工大学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不仅取决于研究生本身的素质及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设,研究生培养的外部环境也十分重要。培育和营造优良的整体育人环境,可以促进研究生培养条件的优化,提高培养研究生的能力,在一流的培养环境生长点上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环境建设;培养条件;培养能力

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健全。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有效,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基本符合培养的需求,研究生导师作用发挥明显,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典范,更是学科发展及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引领者。但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研究生具备良好的素质,不仅需要培养体系的优化,优化培养的外部环境同时十分重要。波特战略曾表述,一个机构的成功,要将“能够做的”(即组织的优势和劣势)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环境是人生活在其中并给人以影响的境况和条件。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孤立、封闭的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必然以某种形式处于一定的环境中。而一定的环境因素必然要以某种方式影响、规定和制约着人类的活动。研究生培养外部环境建设的重点是识别和评价超出培养体系控制能力的外部发展趋势与事件。它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外部因素,如果建设地好,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充分的条件,有利于培养能力的提高;建设地不好,就会限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制约研究生培养的外部因素

(一)培养制度建设缺位,流程不够清晰全面

研究生培养是一项严谨地工作,规范的制度建设是规范培养体系、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保障。但是,从整个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来看,还没有形成一系列权威的、完整的、系列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很多培养单位工作取决于领导的意志,以致于出现无章可循,主观应付,丧失客观公正性。因为缺乏制度规范和相关流程,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交叉学科、课程管理等环节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没有指导性制度,同时产生不规范的流程,严重阻碍研究生培养的效果。

(二)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高等学校在管理人员方面缺乏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缺乏统一的评价依据和晋升标准,很多人认为工作深入与否不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另外,从事研究生培养管理的行政人员,特别是一些中青年非领导职位骨干,经常陷入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对国家及学校重大政策变化调整缺乏应有的敏锐性。尤其对制定的制度及流程缺乏深层次研究,事务性工作完成便万事大吉,很少将工作加以总结归纳和升华,缺乏动力和魄力去参加各种课题研究。同时,很多管理人员,仅对本部门业务熟悉,其他相关部门业务一窍不通。学生或导师经常会遭遇一件事情在几个部门都解决不了,各个部门互相推诿,使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三)轻视人文素养的培养,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发展不平衡

人文素养是相对于科学素养的一个概念,包括美术、音乐、设计、戏剧、舞蹈、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它不仅是人文专业知识的培养,更是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但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出现了轻视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情况,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增强专业研究能力。在培养过程中,根本不开设人文相关的课程,也很少组织人文、艺术及其他综合类的培训与讲座。导致现在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单一,研究生综合能力低下,创新意识不足等极端现象,因此,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严重失衡,使他们很难适应日趋发展的社会的要求,影响了研究生本人的可持续发展。

(四)科研视野狭窄,科研创新能力不足

开拓研究生的科研视野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基础,在我国的研究生日常培养中,有很多人基本很少接触到科研实践活动,很多研究生从来没有进入过正规的实验室,也有很多研究生从来没有参加过本专业的国际学术活动,有些研究生导师本身能力不是,不能为研究生推荐本专业前沿的阅读文献,更谈不上对学术论文的指导和规范。很多研究生习惯于被动地理解、接受固定的框架和模式,闭门造车,无法独立承担从事科研的能力,更谈不上具备科研创新的能力。

二、加强研究生培养外部环境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政策环境建设,规范制度与流程

加强政策文件制定与修改,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首要阶段,是研究生培养规范化的核心内容。在各种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件都要进行制度约束。真正能够做到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规范流程,以制度促进人的发展。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如招生、答辩、学位论文标准、培养方案要求等,政策性都十分强,为了避免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无章可循的被动局面,研究生培养部门需要为每一个培养行为制定相关的政策,同时,需要根据政策制定相关的流程。研究生院网站就是一个专门的研究生工作手册,老师和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查询到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便利条件。

(二)加强管理环境建设,提升管理育人水平

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规范的管理,管理人员的工作和服务对研究生培养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管理人员需要具有敏锐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对学校的研究生培养政策和流程有更深层次接触和体会,只有这样才可以为领导排忧解难,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导师、研究生提供高效的服务,增强研究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要具备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大局意识,工作中要积极主动、细致周到,对重要工作有全局性意识,对待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要沉着冷静,最大限度地为导师和研究生办实事,及时了解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种动态,真正起到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自觉找准工作定位,树立服务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热情,把服务作为自己的情感所系、职责所在、事业所求,寓服务于工作,寓工作于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工作中认真仔细,兢兢业业,努力探索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理顺工作思路,认真研读和制定学校的培养政策,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同相关部门的沟通,用真诚和笑脸为师生服务,切实帮助老师和学生及时解决问题。坚持高效率、快节奏,雷厉风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快事快办,做好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坚强后盾。勇于接受新事物,敢于迎接新挑战。在强化教书育人的基础上,秉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培育和营造优良的整体育人环境,让整个管理环境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三)加强人文环境建设,促进综合素养的提高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与国家的发展相适应。我国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不仅需要大量科研人才,也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为顺应研究生就业的需要,我们应该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满足国家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可以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人文环境建设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文化实现的,而优秀的人文文化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的积累、提炼和升华而逐渐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研究生的头脑、陶冶他们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尤其要加强交叉学科建设、人文艺术学科建设,为研究生免费提供口才培训、英语口语培训,音乐素养培训、舞蹈与乐器培训、文明礼仪培训及人文知识培训等内容。通过人文环境教育能够丰富研究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在保障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条件下,使其情商得到升华,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更能充分满足社会的需要。

(四)加强科技环境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研究生培养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基础知识传授过程,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专业人才,要在课程学习等基本素养的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原发性创作。在科学研究中,专业英语学习是基础,是查询资料以及写作的基础,专业英语的学习除了培养方案中要加强专业英语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导师更应该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专业英语学习环境,督促研究生在大量的专业英语语境的刺激下,掌握大量专业词汇,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动态,导师平时要定期召开组会,通过个人汇报交流的方式,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同时,导师要培养研究生日常查看英文文献和专业教材的习惯,根据国际规范撰写学术论文;学校、学院及导师要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可以培养研究生在学术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和学科动态,加大教育信息量,拓宽知识面,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力和科研兴趣。学校需要进一步拓宽研究生校际交流的范围,积极鼓励导师把研究生送出去,把国外研究生引进来,为科研带来生机与活力。学校更要加大科研投入,引进高端人才,积极鼓励科研平台建设,建立灵活的学位授予制度,促进学科交叉,保障科学研究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一流学科环境的生长点上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推动学科高速发展和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

研究生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需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内涵式建设,形成符合研究生培养规律的规范的培养体系,同时,要加强研究生培养的外部环境建设,推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1]沈伟桥.现代高校科研管理能力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0(9).

[2]张万红.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4(8).

[3]方莉莉.浅论加强高校人文教育[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2(2).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not only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graduate training as well.To cultivate and create a good overall education environment can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graduate cultivation condition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first-class training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the world's top graduate students.

graduate cultivation;environment construction;cultivation condition;ability

G643

A

2096-000X(2016)21-0211-02

于艳敏(1977-),女,汉族,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工作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办公室职员,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人文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