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

2016-03-18田艳媚

高教学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教育者理论课政治

田艳媚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

田艳媚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16)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课程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分数评定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上。它所传递给大学生的知识是青年人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根基,所以这也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高校的政治理论课的探索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初期的讲授制到如今学生主体的学习制,这之间经历过诸多困难,但是前途是光明的,今后我们也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探索

一、高校思想理论政治课的发展现状

在全国高校建立之初,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孕育而生,它的存在,把控着青年的人生发展方向,是他们生活学习的引路人。纵观课程的发展,在前期的教学方法上主要是灌输式的,老师在讲台上不停的讲授,学生则坐在下面听讲,这种井然有序的教学模式在当时也是最为理想和最符合常理的,在这样的学习熏陶之中,学生不仅仅能了解中国政治历史的发展演变,还能从中学习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说这种教学模式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教学效果还是良好的,当然这也造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延续了这样的套路。

当教学方法存在隐患时,改革就成为第一要事,通过高校上下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的道路,注重主体化、咨询式、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切实关注思想政治课的可接受性及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存在的弊端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最大的弊端就是教育环境、教育手段及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教育者仍然保持原先的思维模式,这样就会违背学生的发展规律,最终影响教学效果。这主要体现在:

(一)“唯上”、“唯本”理念根深蒂固

上级规定都是对的,课本是万无一失的,遵循老师的讲授,课本的讲述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判定方式很单一,唯一的问题只能得出唯一的答案,这对于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来说是致命的,他们独特而宝贵的创新思维被无情的批判,就会抑制这一特质,这种打压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对于教学来说也是恶性循环的开始,当一种模式无法质疑时,必定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发展是前进的第一要素,没有发展,何谈科学的教学?

(二)封闭性的教学环境

学生被限定在封闭的教室里,长久以后,思维也会固定在同样的范围中,而这显然与高校的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高校的教育是要在合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释放个性,找寻自我的发展特点,最终选择最适合的职业。培养拓展性思维的学生是高校发展的核心。过于限定,只会让学生失去对社会的批判意识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三)存在“知识化”、“教条化”的问题

这也是几年前很普遍的“高分低能的”现象,老师评判标准过于单一,分数高就是高能力,分数低就是低能力,同时过于强调知识的记忆,这在考试卷中最能体现,比如有很多的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也是必须经过背诵识记才能达到满分,让学生自由发挥,畅谈想法的题目很少,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随着老师的考察方向而变化,过于侧重知识性的考察,只会让我们的大学生成为背书的机器,既然如此,和中学又有什么区别,又如何才能培养独立的个体,社会又怎样能高速发展?

(四)教育方式理想化、政治化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人发展的曲折性,总是把学生作为教育者们理想的模样,理所应当的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培养,但是年龄代沟,阅历的不同都会导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存在巨大的差异,如果忽略这一点,教育也是不完善的,有失偏颇的。但是统一化培养过后的学生个体对自身的职业判断也是错误的,典型的是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喜欢选择固定稳定的工作,认为体制内的职业是至高无上,如公务员老师等,而对于青年创业则会望而止步,究其原因首先是观念上的否定,其次才是风险的担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索成因

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封闭式、知识化、教条性、理想化、泛政治化为特征的文本教育模式时,改革就迫在眉睫。而客观的社会发展因素是推动着改革的内因。

(一)全球化及多元文化的渗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这也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随着经济贸易的深入,各国的政治交流和文化交流也在增多,世界上形成了地球村,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也共享着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渗透,大学生也耳闻目染了这些多元化的信息,他们的思维拓展了,见解也更加独特了,思考问题也不会那么单一了,这样就会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挑战,老师们会发现,学生的知识储量并不是那么局限,自己的知识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量,这种失衡的状态会让教师失去信心,学生失去期望。所以这一因素也让教育者们陷入深思,当他们的社会职能被否定后,也会思考新出路,走上教育改革这条路。

(二)网络世界的便捷

进入21世纪后,也就进入了真正的计算机时代。网络信息的多样化对大学生来说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再过多依赖于教师,而是很大部分地依赖于网络时代,但网络里的内容良莠不齐,势必就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教育者们进行改革,重新唤起学生对教师的需要,让学生获取健康的知识。

(三)市场经济的冲击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唯金钱论,很多人毕业后不愿意报效家乡,这些思想都需要老师的引导,这也就让政治理论课里面新添了个体发展及个体价值的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向前走的一大步。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索方向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上,摒弃了之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加关注学生个体,了解他们的需求,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一)注重学生个性

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把关心人,理解人,满足人,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积极鼓励他们,心情低落时要主动去调解。第二,创造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要求每个人都一样,只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且能有正确的价值观即可,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第三,培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回归学生,让他们独立去思考,自主学习也更利于知识的掌握。

(二)注重课程导向性

第一,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抓起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理想,没有理想的青年是不完整的,教育者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努力奋斗的动力。同时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理想,理想没有高低之分,只要向理想努力就是值得鼓励的。

第二,要把道德教育树立起来。道德关乎一个国家的兴衰,有道德也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品质。大力推行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弘扬正确的道德观,倡导诚信和有爱。

第三,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容易精神焦虑,严重的还会心理失衡,心理变态,多角度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心理和分数是同等重要的。

(三)注重教学方法创新

第一,要注重课堂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同样可以多样化,把说教的内容多转化为生动易懂的内容,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多举学生身边的例子,多提问问题,多方位的了解学生的想法,正确引导。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让高深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尤其是教师不能按着教案念,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

第二,注重课外活动的实践。思想政治课要改变原先的单调模式,课后可以成立讨论小组,根据一个"小议题"来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得出一个全面的结果,当然还可以深入到社会中,去主动学习政治思想知识,学校也可以多组织一些演讲赛,辩论赛,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大学生们的政治思想素养。

第三,坚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教育。仅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社会与家庭与学校必须保持一致才能培养成才,一方面,社会要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创造优良的发展气氛,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基地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增强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眼界见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家庭的努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就需要家庭成员要和睦,即使夫妻双方有不融洽的地方,也要尽量减少对孩子的伤害,遇到问题要与孩子积极沟通,多向老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结束语

高校思想理论课的探索任重而道远,但核心就是要不断改革创新,对于教育者而言,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现状不足对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者不但要注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灵活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此外,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正确导向政治思想,让高校学生能在良好健康的环境中接受政治理论知识。

[1]胡忠玲.全方位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8.

[2]杨立全.方位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体系及其构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3]李怀杰,夏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

[4]郭红明,王永灿.基于微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J].高校教育管理,2013,06.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vital in college courses which can be embodied by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content.It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youth to develop values,which requires the course keep pace with time and explore better teaching method to achieve ideal teaching effect.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 have been through several stages and encountered many problems but the future is bright.From now on,we also should reform from various aspects,and explore a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xplore

G642

A

2096-000X(2016)21-0145-02

田艳媚(1983-),女,汉族,湖南株洲人,长沙理工大学硕士,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者理论课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