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ESP课程教学的探索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

2016-03-18刘宜珍

高教学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用途应用型大学

刘宜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南京211156)

应用型本科院校ESP课程教学的探索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

刘宜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南京211156)

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而以应用型专业为主的本科院校对该课程的需求更为强烈。文章结合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分析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定位,并且结合既有通用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经验,对土木工程专业ESP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中教学规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用途英语;土木工程

引言

“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拓展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我们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实用型人材”(刘法公:2003),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材起着重要性的作用。南航金城学院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直在不停的探索如何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以及专门用途英语的应用能力。2013年,学院在各工科专业开设了通用ESP课程,促进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同年,学院教改基金立项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探讨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措施,以促进学院工科类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改革包括了EGP与ESP两个阶段,ESP应与各专业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专门用途英语能力的提升。基于此项研究,我们于2015年率先在土木工程系进行试点。伴随着2015级土木工程专业大一阶段EGP改革试点的结束,即将进入2016年大二阶段的ESP改革试点。

一、ESP课程的定位

ESP课程是EGP课程的延续与发展。王守仁(2016)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等,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英语,满足个人、社会、国家等发展的需求。在即将颁布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主要内容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三大类型,正是一种验证。

在本学院,ESP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大学二年级的工科专业的学生,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在70%左右。正如秦秀白(2003)指出ESP课程常常是为成年人在大学期间或为针对专业性工作而设置的,他们应该具备中级或高级英语水平。在经过大一为期一年的EGP强化之后,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各项基本能力已经得到了较大提高,因而ESP阶段应该是以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专门用途英语的能力,使之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英语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学习与工作,尤其是职场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而本阶段的目标更突出的表现为“以学生的需求”为前提,注重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语言输出能力方面的培养,尤其是说的能力,从而促进其职场中的交际能力。

二、通用ESP课程的教学现状

伴随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所有的工科专业(车辆工程、信息技术、土木工程、民用航空等)在大二阶段都开设了《理工职场英语》的ESP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些方面需要不断的改善:(1)教学班级过大,学生为合班上课,每班大约为60人,这就影响了教学的开展,尤其是该课程采用的是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学生得结合教材的内容,完成相应的作业,从而教学人员不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监督;(2)秦秀白(2003)指出ESP教学的原则应该包括真实性原则,即教材内容、练习设计、课内外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与专用英语相关,然而《理工职场英语》这一教材囊括了各个专业的内容,课后作业也并非与特定专业相关,从而导致了部分专业出现了与此原则相背的情况,建议以此教材的体系为基础,结合各专业的内容进行修改;(3)该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多以听力为载体,但是听力的内容过难,超出了本院校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该教材每单元内容的设置缺乏中心,呈现过度松散的特点,可以某个类型或某篇的材料为主体来进行单元设计;除此之外,每个单元的内容设置基本上为多项选择、填空、听力等,与传统的EGP课后作业设置较为相似。

在该课程的开展中,我们发现也有一些方面值得继续发展。(1)该本教材前四个单元构成一个体系,涉及一个产品推向市场的全过程。每个单元都需要学生做report,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突出了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每个单元之后,需要根据所学单元的内容,分组准备report,一般是2-3周时间为课堂教学,1周为最终的report展示。(2)对于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各占总成绩的50%。形成性评估主要由每个单元的report的分数构成,每次进行的report,都由学生和老师依据展示内容的创新性、丰富程度、准确性以及语言表达、课堂提问等方面进行评分,每次report为100分,教师评分占70%,学生评分占30%。终结性评估以纸质试卷的形式进行,囊括听力、名词解释、翻译、案例分析等内容。(3)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加强团队合作,真正的做到以“以学生为中心”。

三、土木工程专业ESP课程的优化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大一EGP阶段的课程教学已经结束,学生的英语基础已经有所提升。前期在EGP阶段的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是以输入与写作的输出为主,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而后期ESP阶段则强调输出为主,尤其是口语的输出,与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专门用途英语的能力。在大二ESP阶段,我们将结合前期ESP课程的经验,对土木工程专业ESP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使该课程更加贴近学生未来的行业和职场发展需求。

(一)教学班级规模的变化

土木工程专业的ESP课程采用小班(约32人)的教学规模,共分为7-8个小组。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同时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铺垫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发挥教师的监督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提高小组活动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创新

我们将面向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ESP试用讲义,结合《理工职场英语》进行教学。其中,讲义的阅读部分将作为辅助材料,写作部分以土木工程系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会遇到的实验报告、可行性报告、招投标等各种应用性的报告为主要课堂教学内容。除此之外,《理工职场英语》中的部分听力内容,也将根据难度分别用作课内外的教学。

大二上学期阶段共为16个教学周,每周2个学时。课堂内容的安排是依据学生以后将会运用到的应用文写作,共划分为四个report,每个report用时4周。第一周为报告撰写的目的、内容、语言特点、格式等的讲解以及范例的阅读,采用案例型的教学方法,这些报告的内容严格依据真实性原则,来源于原版的报告,并且与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相适应。学生在第一周的课程结束后,需要准备小组report的选题、材料收集以及文本的撰写;第二周教师与学生将在课堂上对个别小组的report文本的整体结构与材料提出修改的意见,并且根据文本的语言提出修改意见,如每段内容的中心思想的表达、细节的展开、逻辑结构的运用等方面,然后学生需在课下完成PPT的制作;第三周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将对学生的PPT制作以及语言的展示提供意见,从而进行第二轮的修改;第四周为各组的最终展示环节,由教师依据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分,包括PPT的内容、语言表达、与观众的互动等方面。

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仅限于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我们给学生安排了每周大约六小时的课外英语学习。每周需要完成一定的听力、阅读、以及report的写作等内容,促进听说读写的协同发展。要想让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离开教师的监督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我们将利用现代的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时长、学习结果进行监督,并且及时的给予反馈,提高课后学习的效果。

(三)教学评估方式的创新

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一般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终结性评估占据绝大多数的比例,导致学生过度的重视学期末的期末考试,从而影响了课程中的各项任务完成的效果。仅仅以期末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考核依据已经过时,应该强化形成性评估的硬约束作用(伍俊龙,2015),因而我们提倡提高形成性评估的占比,降低终结性评估所占的比例,真正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

对于形成性评估的过程,我们依据课后作业的完成、课堂中report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分别占比40%与60%。对于平时作业,我们则根据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的记录,采用累计评分的体制;对于课堂report将依据小组的每次表现,对活动的准备阶段、课堂展示阶段以及课后修改阶段的表现进行评分。对于终结性评估,我们将以与专业相关的内容为载体,包括阅读、听力、翻译与应用性写作的考核,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为以后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做好铺垫。

四、结束语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以后就业与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个院校都已在不断的实践。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背景,结合了以往ESP课程的教学经验,提出土木工程专业ESP阶段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业领域内的交际能力,为以后就业与职业发展铺垫基础。在教学内容上以自编讲义为主,培养学生各种报告的写作与口头输出的能力,强调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按步骤的教学,促进学生不断的提高。同时我们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强度,并且提高了形成性评估的占比,以期提高学生的专门用途英语能力。

[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

[2]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4):79-83.

[3]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4]伍俊龙.独立学院EGP阶段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创新的探索[J].海外英语,2015(6):76-77.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SP teaching,there is a strong urge to develop it in colleges of the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Teaching target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newly-revised version of Guideline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Based on the former experience in general ESP courses,optimal design in the scale of class,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procedures and students'evaluation is put forward for the ESP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the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ESP;Civil Engineering

G642

A

2096-000X(2016)21-0126-02

猜你喜欢

用途应用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DNA的奇妙用途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用途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