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现路径探析

2016-03-18刘娟闫翠玲

高教学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学风立德树人价值观

刘娟 闫翠玲

(滨州学院,山东滨州256600)

“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现路径探析

刘娟 闫翠玲

(滨州学院,山东滨州256600)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显性教育路径与隐性教育路径的有机统一。显性教育路径要求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相结合;要求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隐性教育路径要求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求发挥榜样激励作用和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立德树人;高校思政课;实现路径

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要想使“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得到贯彻落实需要显性教育路径和隐性教育路径双向互动,有机结合发挥作用。

一、显性教育路径

(一)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相结合

道德的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1]而课堂教学是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是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高校教师不仅要有业务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师德水平。

根据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只注重课堂教学中的“认识”是不够的,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地历史地统一。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

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与时俱进,根据不断变化的时代发展要求,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中要紧抓时事政治,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大学生生活学习状况,融入社会发展热点、焦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启迪学生思维;要充分利用自媒体发展带来的便利,搭建学生乐于参与的网络平台,通过电子邮件、飞信、微信、微博、QQ、陌陌、或MSN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问,潜移默化的实现德育教育的作用;要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授课形式,通过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由传统的讲授向道德感知转变,由单一形式向复合形式转变;教学成绩评定方式要多样化,不仅重视知识、成绩、能力的评定,更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评定,可以在平时成绩中加大学生品德表现的比重。此外,教师要在精心备课、课堂授课、课后反思以及教学研讨中,不断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大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二、隐性教育路径

(一)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创新。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职责,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途径。[2]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在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大学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在高校中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还要在高校教书育人中深入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道德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和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让大学生在感知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实践中去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魅力和持久生命力。

(二)发挥榜样激励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一种力量,彰显进步;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忽视发挥榜样激励的作用。首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积极发挥师德的精神引领作用。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高校教师要率先垂范,在一言一行中做出表率,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博大的胸怀关爱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保证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高校教师本人也要重视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其次,还要发挥学生干部队伍和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班级中要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干部,注重发挥他们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身体力行、榜样带动的作用,在班级中形成以点带面、全体动员的良好局面。学生党员也要做好表率,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形成影响,树立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最后,要加大榜样人物、先进师生的事迹宣传力度,时时传播正能量。在微时代,要利用好自媒体这个网络平台新阵地的作用,积极宣传和弘扬道德模范。宣传要做到贴近大学生校园生活实际,通过先进大学生的优秀品德对其他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抽象的道德规范人格化、具体化,使高校德育教育富有感染力和可行性。高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榜样在我身边”、“好人在我身边”等校园文化活动,努力促成一种“人人可为典范、人人都有正能量”的育人氛围,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更多的大学生。

(三)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班风学风建设作为高校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最终影响到高校德育教育的实现程度。班风学风建设不仅具有艰巨性和紧迫性,还具有长期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绝大部分是通过班集体这一基本组织形式实施的。所以,只有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才能让广大学生形成一种勤奋好学、团结进步、健康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面貌。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持久、细致的教育。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班风标准和具体行为规范。其次,要特别强调班级的学风建设。因为,高校学风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风建设应以学生自我认知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学校优良的环境为辅助手段,重视学校管理对学生个体的影响。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和宣传,逐步使学生学会自我设计、自我塑造、自我营销,使学生真正达到“乐学、勤学、会学”。最后,还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总之,要在营造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之上,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建设优良的班风和学风。

[1]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3.

[2]苏海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分析[J].黑河学刊,2015(06).

The basic task for the realization of"Moral Education and People Cultivation"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s actually an organic unity of the explicit education path and the implicit education path.The former path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class teaching and practice-based cultivation,as well as a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the approaches applied in the course teaching,while the latter path requires an integration of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as well as an inspiration from good examples and an improvement of the class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moral education and people cultivation;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realization path

G642

A

2096-000X(2016)21-0110-02

刘娟(1984,03-),女,汉族,山东省滨州市,研究生学历,助教,滨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闫翠玲(1980,10-),女,汉族,山东省博兴县,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风立德树人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风就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