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融资
2016-03-18孔令强江鹏伶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贵州550025
O 孔令强 江鹏伶(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 550025)
我国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融资
O 孔令强 江鹏伶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 550025)
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中下游生产制造环节,以加工贸易方式获取的收益受到拥有技术垄断的发达国家的强大挤压,导致我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从我国新能源产业国际分工特点出发,指出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和转型中技术融资的困难性,并具体分析了国内外各种可能的技术融资方式。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转型升级;融资
随着传统能源日益衰竭,环境问题逐渐加重,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摆脱能源外部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然而我国新能源产业以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链定位和技术融资难问题阻碍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我国新能源产业国际分工特点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远远不及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加工制造环节参与国际分工。
(1)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占主导地位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高科技产业,技术尤其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在所有生产要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企业只要掌握了关键技术,就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企业掌握的技术多为基础性技术、非核心技术,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技术多为发达国家所掌握,而且由于发达对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的严密控制,我国进口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未能有效模仿和再创新,并且我国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也远不及发达国家,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国际竞争力不足,发达国家占领了技术高点,在国际分工中占主导地位。
(2)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国际分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不断加深,新能源行业的产业链也不断加深,而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工厂,工业体系较为完善、劳动力相对低廉、技术创新水平不高、有着丰富的加工贸易经验,无疑成为发达国家降低产品生产制造成本的瞄准对象。由于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在国际上并不占优势,为了壮大我国新能源产业,我国只能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利用自身的相对优势从事中下游阶段的生产任务。目前,我国多数新能源企业通过与国外大型新能源企业签订加工贸易合同,从事新能源设备和器械的生产和组装工作,并复出口到国外市场,获取微薄的加工制造收入。然而,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改变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经济发展方式。
2.我国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中国通过积极地以自身相对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谋求相对利益,然而长此以往,中国不免陷入相对优势陷阱和产业依赖路径困境,使得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我国新能源产业亟需转型升级来改变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1)粗犷型经济发展方式并未改变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空气污染不断加重,新能源作为传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的代替,积极贯彻我国绿色住宅、绿色交通、绿色消费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针,引领我国逐渐走出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然而,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国际分工为前提,主要从事新能源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加工和组装任务,与一般的加工贸易生产方式相同,并未实质性改变我国传统的粗犷型经济发展方式。而且我国生产加工的产品一般复出口到其他国家,其他一些拥有专利技术的新能源企业的产品销售也非常依赖出口,国内需求严重不足,新能源在国内的普及率和使用率比较低下,使得我国粗犷型经济发展方式并未改变,亟需产业转型来改变目前的状况。
(2)我国新能源企业盈利不高
新能源产业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是技术,创新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谁掌握科技创新的领先地位,谁就掌握利润分配的主动权。发达国家通过垄断技术攫取了市场上大部分利润,国内的新能源企业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或者技术研发失败率高,只能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获取微薄的加工收入,而且我国大多数企业尚未达到规模化大生产阶段,不能获取规模收益,导致我国新能源企业在整个运营过程中盈利状况并不明显,生存和发展能力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在转型过程中,我国企业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切实掌握核心技术,提高盈利状况。
3.转型升级中的技术融资方式
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增加技术创新投入,要求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然而新能源技术研发难度大、资本回收期长和经济效益不明显等特点让众多投资者望而却步。为了解决融资难问题,新能源企业必须要积极拓展各种融资方式,了解各种可能的融资途径及其特点,努力争取各种可行的融资方式。
(1)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重要举措。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获得国家发改委、经贸委和科技部门的多项政策资助。作为一个处于孵化阶段的新能源企业,必须熟悉各种国家支持的国债和基金项目,如新兴能源开发利用的国债支持项目、新能源发展专项基金、企业创新基金、“863”和“973”计划国家高科技研发基金、“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支持基金等,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2)政策性银行支持
政策性银行不同于一般的商业银行,其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体现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主要服务于一些大型项目的建设。而新能源的低耗能、无污染等特点充分体现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要求,是国家重点扶持对象。而且新能源企业的建设项目一般都工程浩大,属于大型项目范畴,所以新能源企业可以积极寻求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帮助,降低融资成本,减轻融资负担。
(3)采用融资租赁方式
在新能源企业投入的巨大资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购买外国先进大型设备,用作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创新用途。而融资租赁方式非常适用于购买大型设备的融资,其名为融资,实为租赁,是融资的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融资企业融资租赁的大型设备可以作为抵押资产,一旦租赁企业支付不了租金,出租企业就可以将大型设备收回,无需第三方担保,不承担任何坏账风险。而且融资租赁方式相当于分期付款,解决了租赁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也减轻了租赁企业的还款负担。所以新能源企业应主动出击,努力获取融资租赁企业的支持。
(4)与国内大型企业合作
随着传统能源开发缺点日益突出,新能源市场前景巨大,一些传统能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行业的巨头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目光也开始转向新能源产业,不断注资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一些中小型新能源企业作为能源产业的先驱者,正好符合传统能源企业的转型方向,通过与大型传统能源企业谈判合作,中小型新能源企业可以获得大型传统能源企业的直接注资或担保,解决融资难题,大型传统能源企业也可以进军新能源产业,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5)争取国内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主要投资于一些风险大、回报率高的项目,尤其注重投资对象的长期价值。在传统能源储量日益下降和人均能源需求日益上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回报率高、投资回收周期长和高风险的特点决定了新能源产业备受风险投资的青睐。然而由于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难度高、技术研发失败率高和经济效益不明显等特点,并不是每个新能源企业最终都能获得风险投资。所以新能源企业应该积极争取风险投资的注资,把握风险投资的宝贵机会。
(6)债券和股票融资
孵化期的新能源企业规模较小,资本负债率较高,市场前景不明朗,其发行的企业债券由于认可度不高,导致认购率低下,且发行利率远远高于同期国债利率,融资成本较高。然而在市场资金宽松的情况下,企业债券的利率随着国债利率的降低而降低,可以考虑债券融资。股票也是一种较好的融资方式,近年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的新能源企业大多都取得了良好的融资效果。如江西赛维LDK公司于2007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当年融资金额达到4亿多美元。所以新能源企业在孵化期也可以采取上市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通过努力争取政府和相关大型企业的支持,来达到上市融资成功的目的。
(7)国外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投资
随着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资本流动限制减少,国外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也纷纷瞄准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分享新能源产业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获利机会。2007年以来,各种投资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国际银行以及各种风险投资机构如摩根斯坦利等国际金融机构纷纷介入我国的清洁能源市场。所以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在孵化期要具备国际视野,既积极寻求国内各金融机构的资金帮助,也努力获取国外各投资机构和商业银行的关注,扩宽融资渠道,增加融资成功的可能性,不放弃任何一个获得投资的机会。
(8)与国外新能源企业合作
我国新能源企业在成立之初的技术研发是通过耗费大量资金进口外国先进设备来获得,随后通过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应用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来达到盈利的目的。我国新能源企业如若能和国外具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新能源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外新能源企业负责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设备支持,我国新能源企业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本优势和市场营销优势帮助国外企业迅速打开国内市场。通过与国外新能源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国新能源企业不仅可以减少对国外先进设备的投资成本,还可以降低技术研发的难度,缩短资本回收周期,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而且在国外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增加接触新能源核心技术的机会,甚至赶超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所以,我国新能源企业应努力与国外新能源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可以增加融资机会,还可以减少技术研发困难度。
4.结论
我国新能源产业由于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多以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国际分工来谋取分工利益,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下游环节。然而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仍以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粗犷型经济发展方式为代价,盈利状况并不明显,亟需产业转型升级。然而转型过程中的技术融资难问题阻碍了我国产业转型的步伐。为了有效解决新能源企业资金的供需矛盾,新能源企业既需要开源,也需要节流。新能源企业应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政策银行支持、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延长还款时间、与国内大型企业合作获得雄厚资金支持、在市场资金宽松的情况下考虑发行企业债券、努力争取政府和相关大型企业支持上市融资、获取国外各投资机构和商业银行的投资聚焦、与国外新能源企业合作开发等来减少前期投入成本,努力尝试各种可行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1]樊长在,何雨格.部分国家支持新能源企业融资的模式借鉴[J].经济纵横,2012,(2).
[2]闫云.我国新能源行业项目融资模式研究[J].会计师,2012,(18)。
[3]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课题组.中国新能源融资模式比较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2,(7).
[4]于静霞,徐新宇.新能源企业的融资困境分析及解决途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12).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Technology Financing of New Energy in China
Kong Lingqiang, Jiang Pengl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zhou, 550025)
New energy industry in China is in the position of middle and lower level of production-manufacturing link in the value chain of international labor division and the benefi t got in the processing and trade way is facing strong extrusion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who have technological monopoly, which leads to China's not strong competitiveness in new energy fi eld so th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ecomes extremely urgent. In this article,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ternational work division of China’s new energy industry, it points out the urgency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diffi culty of technical fi nancing in the stage of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besides, it takes specifi c analysis of variety of possible technology fi nancing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new energy;renewable energy sources;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fi nancing
T
A
孔令强(1965~),男,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江鹏伶(1992~),女,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