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生创业与专业教育体系融合的必要性
2016-03-18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刘 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做好学生的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提高就业创业水平的重要根基。“要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提出明确要求的同时,各级创业教育部门也都在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引导两大教育体系的融合。创业教育未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现象得到改善。离开学科专业培养,创业教育就是无源之水,脱离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则缺少活力与市场动力。如何平稳融合才更合理,如何嵌入才更高效。
一、创业与专业教育体系融合的意义
(一)提高就业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毕业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在新的教育体系下,学临床的不会看病,学中文的不会写方案,学会计的不会做台账的问题很普遍,必须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就是针对某一个岗位培养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学上更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相对忽视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导致有些在学校来看优秀的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差、动手能力弱;而通过创业教育要求的内涵文化、领导决策力、思维发散力、主动学习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专门学习与训练,能够促进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发展,有效弥补学生在素质能力方面的短板,从而提高就业综合能力。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生涯规划
在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被重视的高职课堂上,学生可以从书本、讲义中学习到科学的生涯规划方法,但能去尝试、体验自己生涯规划对与错的机会却不多。在生涯规划的大环境中,学生的专业教育只有再定位、再设计、再扩展才能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譬如,学生经常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高谈阔论,要利用所学专业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如何如何,而实际学生并没有体会过相关岗位的工作环境,而创业实践则可以作为学生在校内体验、课余实践的试水区。有些学生通过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不仅明确了自己不适合当老板、不适应某一职位,更通过无数次小的失败与收获看到了自身的短板与长处,这才是有效合理的生涯规划。
(三)促进学院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是职业教育工作的目标之一,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教育面向市场,观念对接岗位,培养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每所高职院校共同开展的常态工作。而创业教育作为跨学科的一个领域也承担着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任务,作为学生教育体系的新内涵要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从教育体系的层面来看,创业教育是专业提升的体现,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二者脱离则使创业教育成为无源之水,使专业教育落后不能适应多元发展;二者融合,使学校的教育方法、评价体系、教育内涵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则学生择业方向更准确,教育理念更接地气,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明确,这些很大程度上都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创新。
二、创业与专业教育体系融合的必然性
(一)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互补与深化
从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可以看出,相对于本科教育,一些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中专业知识的延伸,学科之间缺乏互补,更难以做到全面兼顾。毕业生跨入社会后,普遍感到大学学的一些知识难以与岗位对接。用人单位也正逐渐改变以学历高低作为衡量人才素质好坏、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因此,创业教育中各类知识点的引入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延伸,学生个人能力的获得有着互补、组合和促进的作用。
(二)创业教育的本质与专业教育一脉相承
当前,创业教育作为创业工作推动的重要环节,教育部门、高职院校都迫切希望通过创业教育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老板来,以缓解就业压力。媒体在宣传创业时,也习惯性地以大学生成功创业成为老板作为宣传点。将培养多少老板作为检验创业教育的标准之一没有错,但若仅以此作为创业教育的初衷与目标,则是以偏概全。创业教育被誉为大学生的第三本“通行证”,应当作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学校高尖端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的基石,其本质意义与专业教育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择业就业。创业教育开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定位与学习,同样专业教育牢不牢也是学生能否成功创业就业的基础。
(三)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效果初显
以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开展创业与专业教育体系共建为例,通过两大教育体系工作的融合,提出了“专业能力培养,创新理念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学校通过建立专业化创业社团、设立专业创业工作室、提供“学徒制”创业导师帮扶,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通过实训课、实践课、分组讨论、参观见习等方式有意识地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以后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了专业学习与创业项目“零距离”的对接。各专业、教学系鼓励学生参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创新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通过对创业过程的模拟,为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熟悉创业过程,塑造创业精神,锻炼创业技能,提升创业素质提供有效途径,为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搭建舞台,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使创业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学徒制”的创业帮扶机制,给每一个创业团队配备专业老师和企业专家给予技术指导,进行师徒结对。经过细心的指导,2015年共有8个创业项目及个人在省市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奖项,获奖人数占学院学生总数的0.5%。
三、创业与专业教育体系融合的路径探讨
创业教育以实践、多样、灵活为主,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容易与系统化的专业教育产生矛盾。作为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技能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在两个教育体系的融合方面就应该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一手强技能培养,一手强创业引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计顶层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创业教育作为跨学科的课程,要做到与传统的专业教育平衡及融合,就必须由顶层设计的层面制定体系与要求。一方面,不仅按照教育部要求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必修课,更要尝试设立学分认证及转换机制,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出台相应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所会应用到创业实践中;另一方面,要挖掘重点专业的创业项目,建立固化常态的创业孵化项目和工作室,以固定的专业项目扶持来选拔流动的实践团队,引导学生将专业特长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既提高专业能力又强化创业意识。
(二)改革体系结构、突出三段式教育理念
要实现创业与专业教育体系融合,就要从改革教育理念着手,将两个教育体系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形成一年级提高专业认知树立创业观念、二年级提升创业能力、三年级孵化创业项目的三段式教育理念。
1.树立创业观念、培养专业认知从一年级开始。一方面,通过课程、活动将创业培训教育变为常态化。按照教育部要求将创业课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创业意识教育、创业实训等课程夯实创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比赛、组织创业活动强化创业意识,例如,开展创业校友大讲堂,邀请成功校友讲述自身案例引导激励大一新生树立观念,碰撞思想,做好规划,让学生们认识到明天的我们会和校友学长一样成功。同时利用学校微信平台等公众媒体对政策、项目策划、项目推荐及典型创业事迹进行展示宣传。还通过创业大赛、创客路演、演讲沙龙比赛、项目策划分析会等日常活动,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参与。“爱创、敢创、能创”的意识从大一新生就开始树立。
2.培养创业能力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在一年级积累了一年基础知识学习后,创业实训课、工作室实践课、企业参观见习等活动是有意识地在创业教育中培养大二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方式。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干事、创业的热情,可适时推广“学徒制”的创业帮扶机制,为每一个创业团队配备专业老师和企业专家给予技术指导,进行师徒结对。从学生有创业潜意识开始,让结对子的导师全程与学生对接,指导学生完成市场调研、确立创业项目、完成创业规划书、核名注册公司;同时专业负责人任“老总”全程介入本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引领工作。实际创业过程中,学生作为创业项目的总经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并且在校内定期招聘员工与合伙人。团队中的学生们以不同的角色在各自岗位上“练摊”,体验到“员工”和“老板”的双重滋味,实现专业学习与创业项目两促进,做到专业实训与创业实践“零距离”的对接。
3.小型项目孵化从大三开始。在完成第一、二阶段的创业教育后,学生创业团队以实战的形式独立经营,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等困难的情况天天可见,这时,学校的创业种子基金和专业的导师技术支持机制则会全程为学生提供服务和支持。近几年来,学院60%以上自主经营或自创公司的团队都是通过资金和技术帮扶的基础上而成功的。以天津青年职业学院西餐工艺2013级张聪慧学生为例,大一时经过SYB创业培训,大二经过创业实践,其创业项目获得了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二等奖,在大三自主创业注册成立了“奥拉西饼屋”,目前公司成立落户于学院众创空间进行孵化。另外,基于更多的学生创业之初的目的就是盈利和产生价值这一现实问题,建议学校在创业项目的指导与定位上,注意引导创业学生瞄准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易调头”的项目,以创办微小型企业为主流。
(三)强化师资建设、完善校内外教育体系
要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就要改变创业教育由学生管理工作教育团队承担的现状,一方面要提高创业教育教师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要引入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提高创业教育的市场活力。
1.从准入门槛改善创业教育教师的结构。无论是学生管理团队还是各类任课教师,从事创业教育都有着相对应的优势,但要实现创业与专业体系的融合,更合理地建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就要从入口着手,建立以专业教师为主、校外专家为辅、校内讲师为纲的教师体系结构。为每一年级、每一阶段的学生配备相应的师资团队,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成立创业教育对口专业,培养一批自有企业家任教,建立独立的创业、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2.从制度保障完善创业教育教师的质量。无论是创业还是专业教育都离不开学校的制度保障。未建立独立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的学校是不可能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的,更提不到体系融合。因此,要实现高效有序的创业教育,突出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建议学校要从教师考核、评聘、评价等方面制定相应制度。在考核上,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创业教育水平的指标体系;在评聘方面,引导教师成为既精专业又通创业的双师型人才;在评价体系中,要将是否可以帮扶学生成功创业作为评价专业教学是否有效的指标之一,适当政策倾斜,保障创业教师的工作量与相关待遇。
3.从校企共建提升创业教育教师的活力。校企共建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要延伸到创业教育当中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与专业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一方面,要增加创业教师外出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校内的教师走出校门、提升专业建树,了解市场动态;另一方面,要聘请校外的专家、创业团队经理人走进学校,突出一线对接,指导学生创业,使创业教育与市场接轨,提高创业成功率。可以定期以结对子、建基地的方式组织创业团队与校外相关行业、企业对接,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制作,将定制化的创业课程移到企业去完成,从而提高创业与专业融合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