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磨蚀影响主要因素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

2016-03-18杨秀丽

高教学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分界线分枝决策树

杨秀丽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外语磨蚀影响主要因素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

杨秀丽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文章基于倪传斌(2009)的研究方法,以850名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决策树模型分析法,对影响外语磨蚀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提取、分析,其实验结果基本印证了原研究结论,但也有部分不同。文章最后在实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语言学习者的几点启示。

外语磨蚀;决策树模型;磨蚀因素

外语磨蚀指的是外语学习的逆过程,是指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结束之后,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外语水平逐渐减退、削弱,甚至完全丧失的现象。国外关于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包括七类:磨蚀前水平、磨蚀时间、外语接触量、年龄、外语习得方式、社会情感因素和读写能力。但国外关于此方面研究没有考虑到因素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而只是逐个进行单因素分析。倪传斌(2009)曾经针对国外研究的不足进行过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实证研究,其研究结果将影响因素扩大为八种,增加了性别因素,同时,运用决策树模型方法提取了影响语言磨蚀的三大主要因素,并确定了各因素内其中的交互关系,将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本研究试图沿着倪传斌(2009)的研究思路,对原研究进行重新验证,力图有新的发现。

一、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同倪传斌(2009)。有些部分为了更好地实现研究效果,并结合本研究的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更改。现详述如下:

1.研究对象:本研究对研究对象的限制除了原实验中的前三条之外,对于第4条进行了修改,本研究对象不限于国内地市级以下的地区工作,但工作单位和环境如果涉及到外语的使用即被排除。

2.问卷设计同倪传斌(2009)。

3.调查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江苏等地展开调查。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962份。通过删除无效问卷后,保留850份有效问卷。

4.分析方法:经研究,与相对磨蚀程度关系显著的包括三类因素:磨蚀时间、磨蚀前水平、和外语接触量。本研究力图通过分类板块中自带的“classification tree”,以磨蚀程度为因变量,以磨蚀时间、外语接触量、磨蚀前水平等因素为自变量,选用CHAID方法进行决策树模型分析。进行处理后的结果形成决策树模型图。

二、结果

(一)决策因素

研究结果中的决策树模型包含三个分枝层,分别代表三个决策因素:磨蚀时间、磨蚀前水平和外语接触量(由下至上)。在第一分枝层即磨蚀时间层,包含3个节点(I.II,III),分别代表小于等于4年,4-8年,大于8年。其中节点II,即4-8年为本层主干节点。在第二分枝层,即磨蚀前水平层,由第一分枝层的主干节点II再分支出2个节点(IV和V)。分别代表磨蚀前水平标准:IV为小于或等于35,V为大于35(原始分)。节点IV为本层主干节点。.在第三个分枝层即外语接触量层,由第二分支层的主干节点IV,分支出2个纯节点(VI和VII)。VI代表其中小于或等于8,VII代表大于8。节点VI为本层主干节点(其磨蚀程度最大),也是主干枝的最后节点。

有关决策因素的分层效度检验值以及由决策树模型针对每个决策因素自动生成的层内分级标准为如下所示:

效度检验:三个决策因素的分层F值分别为,12.30(第一分枝层,19.56(第二分枝层),37.35(第三分枝层),P=.000<.01。这说明,本模型决策因素在层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本模型的分层结果有效。

分级标准:每个决策因素的磨蚀时间标准为:小于4年(含4年),4-8年和大于8年。磨蚀前水平的标准为:小于或等于35和大于35(原始分)。将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制:61.5分,尽管具体的分数与倪传斌(2009)不同,但根据这一分数和调查问卷中所述制作方法,我们发现,“磨蚀前水平”的划分标准可以大致定在国际通用外语基本目标水平线的及格线附近,这与原文基本一致。

(二)主干节点和主干枝

通过决策树模型可以看出:构成决策树主干枝的是,分属三个决策层的节点II、IV和VI。主干枝的生长过程为:从基点节点0开始,首先在磨蚀时间分枝层上位于“4-8年”的位置生长出节点II,再在磨蚀前水平的分枝层面上位于“磨蚀前水平小于35”的位置生长出节点IV,最后在外语接触量分支层面上位于“接触量小于8”的位置上生长出节点VI。节点VI是主干枝上的最后一个节点,它逐步综合了各决策因素在各个分枝层面上表现出的影响力度。

三、结果讨论

(一)磨蚀时间

本研究对于磨蚀时间的研究与原研究结果一致,印证了磨蚀时间是影响外语磨蚀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倪传斌,2006)。我们的研究结果继续印证了原研究的结论:从外语磨蚀的敏感性角度而言,磨蚀时间的三个基本阶段是:4年以内、4-8年、8年以上。

(二)磨蚀前水平

以往的国外成果已经证实的结论是:磨蚀前外语水平与磨蚀的量或速度成反比。本研究与国外以往研究相一致,并证实了外语磨蚀水平分界线的存在,但是本研究结果与原实验研究恰恰相反,原实验研究是分界线以上的受试,如果磨蚀时间长,其相对磨蚀程度就大(倪传斌,2009)。这可能与文章的受试地区差异较大有关,磨蚀前水平位于国际通用要求至上的人数相对较少,这与原研究不同,这可能是产生结果相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外语接触量

与外语接触量的停止或减少是外语磨蚀最原始的前提性动因(倪传斌,2009)。国外的相关研究基本得出的相似结论是,外语接触量明显影响外语磨蚀程度。但是其外语接触量对外语磨蚀程度的分界线一直却未有相关研究确立。本项关于外语接触量的相关研究除了印证了外语接触量明显影响外语磨蚀程度的结论外,同时确立了可以导致外语磨蚀迥异的分界线,其结论与原研究一致。

四、结论和启示

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沿着倪传斌(2009)研究思路,应用决策树模型对影响外语磨蚀的主要因素进行重新提取,同时确立了各主要因素间可以导致磨蚀程度迥异的分界线。通过文章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该方法自动提取出来的主要因素为、磨蚀时间、磨蚀前水平和外语接触量,此结果与倪传斌(2009)保持一致,也同国外研究结果吻合。就三个主要因素内导致磨蚀程度迥异的分界线的研究而言,其研究结果是:基于学习者对外语磨蚀敏感性的差异,磨蚀时间基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4年、4-8年、8年以上。磨蚀前水平导致的与相对磨蚀程度不同的分界线与国际通用外语基本目标水平保持一致,在分界线以下的受试,磨蚀时间越长,其相对磨蚀程度越大,此结论与原实验不同;而从外语接触量角度来说,外语接触量极少或不接触的受试者,比起偶尔或经常接触的受试者,其语言知识能力磨蚀程度更大。

文章的研究结果对外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启示。影响外语磨蚀的三个主要因素已经确定,那么外语学习者应该针对这三个主要因素及因素内可以导致迥异的分界线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外语磨蚀程度的加重。第一,针对磨蚀程度对磨蚀时间4-8年内比较敏感的规律,学习者在结束系统正规的语言学习后(例如毕业后),应在之后的4-8年的时间段内,有意识地多接触目标语学习,这样就能能够避免外语磨蚀加速现象的产生。第二,针对磨蚀前水平导致相对磨蚀程度迥异的分界线与国际通用外语基本目标水平一致的的特点,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期间应当努力建立起扎实牢固的外语知识体系,争取在语言磨蚀现象产生前达到国际通用外语基本目标以上,这样可以避免更大磨蚀程度的产生。第三,外语接触量分界线的结论告诉我们,为了避免外语磨蚀的产生和程度扩大,最好的方法就是不间断地进行外语的接触和学习,要树立终身外语学习的意识,同时规划自己未来的英语学习,使自己未来英语的学习呈可持续性发展的趋势,体现英语语言再学习的优越性(蔡寒松,周榕2004)。

[1]倪传斌,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50-55.

[2]倪传斌.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179-185.

[3]蔡寒松,周榕.语言耗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4):924.

This paper,based on the research method by Ni Chuanbin(2009)and questionnaire results of 850 college students,combing with analysis method of decisive tree model,analyzes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foreign languages attrition.The results basically conformed to the original results,with some differences.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language learners.

foreign language attrition;decisive tree model;attrition factors

G640

A

2096-000X(2016)21-0056-02

黑龙江大学青年基金的资助项目“一项基于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编号:QW201224);黑龙江大学青年基金的资助项目“评论理论下的语篇修辞分析”(编号:QW201120);黑龙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模因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编号:QW201522)

杨秀丽(1977-),女,汉族,山东省郯城市人,硕士,大学英语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

猜你喜欢

分界线分枝决策树
一株吊兰
神回复
一种针对不均衡数据集的SVM决策树算法
短截和摘心对矮砧苹果幼树分枝特性的影响
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方法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余有画说
余有画说
基于决策树的出租车乘客出行目的识别
红花群体自交结实及分枝性状探究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