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必要性及理论探究*
2016-03-18刘红艳
刘红艳
(怀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必要性及理论探究*
刘红艳
(怀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本科院校进行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已成为必然,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和实施后续课程需要相关的理论指导,文章提出以ESP理论为基础,需求分析为手段,输入驱动假说为指导,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
后续课程;ESP理论;需求分析;输入驱动假说
一、概述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是大学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延伸和拓展。王守仁[1]主张各高校“着力构建更加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在建设好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的同时还应加大开设后续课程的力度”。目前国内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文章中是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一、二年级)的学习后,学校根据学生和社会需求而开设的各类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课程。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对具有较高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其更加自如地适应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间断的教育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与重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本科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重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该类人才具有较强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他们往往从事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工作,其对“培养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需求尤为迫切。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英语能力的客观需要,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建立和完善新时期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日益凸显。
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后续课程进行设计和实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具体的教学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文章试图论证以ESP理论,需求分析理论,输入驱动假设作为探索后续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以期对同类地方本科院校高年级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力求在理论的指导下寻找一条真正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教学模式。
二、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一)为了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要求以及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社会对既精通专业又能熟练运用英语且有一定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同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就达到了一定的英语水平,高校大学阶段的基础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上的高要求及人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学生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完成两年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后,只有继续接受后续英语课程的学习才能成为社会渴求的优秀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随着教育的普及和重视,越来越多的高年级大学本科生有考研或出国深造的计划,他们希望在专业和学术上提升自身的英语能力。
鉴于此,社会需求、学生个性化发展及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日益凸显建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二)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高校的新要求
2007年国家教育部教育司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新的定义。“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参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和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其一再强调英语课程的设置不仅体现在基础阶段,更应该体现在高年级阶段,以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间断。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基本还停留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能力”的一般层面上,四、六级成了英语学习的唯一目标。但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及专业英语能力,真正能够学以致用,成为更高层次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这正是后续课程努力的方向。
(三)是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新趋势
蔡基刚[2]曾指出,“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向企业和社会应用靠拢,是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014年在中国发展高层论谈上表示,将“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这一观念将引发中国高校尤其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新一轮改革的浪潮,其目标是以建设“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为主导,办学定位清晰,办学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更加坚定。这一目标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毕业生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必须强化,而后续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开拓学习者的国际视野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可见,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性本科院校仅仅开设基础阶段的普通英语课程已经无法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已迫在眉睫。而开设科学合理、系统连续的后续课程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支撑具体的教学,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升华完善。
三、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以ESP理论为基础
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3]。ESP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教育目的明确,注重培养与特定专业相关的语言应用能力,使专业与语言使用相融合,从而满足学习者个人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的需求。ESP理论主张将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以培养“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培养专业学科内容的英语语用能力正是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在目前许多高校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特定学习目的的窘况中,ESP理论能积极促进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建设。
我国在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专门用途英语课是必修课,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提高阶段开设。我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开设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课程要以ESP理论为基础,针对学校校本情况构建“基础英语+ ESP”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学科背景开设符合学生需求的ESP课程,以满足社会各行业对精通专业且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需求分析为手段
需求分析理论(needs analysis)是ESP理论的灵魂和精髓,是ESP的出发点和中心。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4]。Nunan[5]认为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目的是后面一系列活动的出发点,是课程设置计划中的首要环节。在外语教学工作中,我们了解学生对外语教学的要求,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确定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从而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这一系列的活动都离不开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需求分析手段。
为了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自我需求,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进行需求分析是必走之路:调查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对英语后续学习有什么样的目标和需求,实际英语应用能力怎样,在后续课程设置现状与发展上有何看法,期望在哪些地方有所完善和提高等等,从而在此需求分析基础上结合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设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设置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发现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建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进程中,要以需求分析为手段,实现学生大学后续英语学习个性化。
(三)输入驱动假说为指导
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主要针对接受正规外语教育、具有一定外语语言基础的学习者[6]。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输出比输入更能驱动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新语言知识的欲望,因此该理论主张以输出为导向,突出培养学生说、写、译表达性语言技能以符合社会需求,适应大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
该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后续课程可以破除我国高校英语多年来轻输出、重输入的弊端,使外语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服务。事实上,通过四级或完成基础阶段英语学习的大学本科生正是输出驱动假说理论下的学习群体-接受正规外语教育且有一定的外语语言基础。同时,该阶段的学生面临就业、考研、出国深造等需求,对于说、写、译等表达性语言技能具有更强烈更迫切的需求。
因此,开设相应的后续课程要以输出驱动假设为指导,充分重视语言输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表达性语言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延续,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四年英语学习不间断的保证,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复合型人才的必然之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ESP理论,需求分析理论以及输入驱动假说的指导下,以实际行动来建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将英语和专业相结合,实现输出驱动下的英语学习;以需求分析为手段定期了解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使后续课程成为真正的动态课程,满足学生特定社会情境中不断变化的需求。
[1]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5).
[2]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外国语,2010(6).
[3]Hutchinson 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9-19.
[4]Cohen.2000.Researchmethodsineducation.London:Rougledge.
[5]Nunan,D.ThecambridgeguidetoteachingEnglishto speakersofotherlanguag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6]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mpound talents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it has become inevitable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aim at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and logical follow-up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o ensure continuous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in four years and improve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How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the follow-up courses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needs to be guided by related theories,so this paper presents ESP theory as a basic theory,Needs Analysis as the method,and Output-driven Hypothesis as a guide so a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follow-up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follow-up college English course;ESP theory;needs analysis;output-driven hypothesis
G642
A
2096-000X(2016)21-0045-02
本文系2016年校级教改课题“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以怀化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
刘红艳(1986-),女,汉族,湖南娄底人,硕士,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