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解读为视角
2016-03-18赵华飞
赵华飞
(1.中央党校 哲学教研部,北京 100091;2.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贵州 毕节 551700)
●理论视点
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解读为视角
赵华飞1,2
(1.中央党校 哲学教研部,北京 100091;2.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贵州 毕节 55170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新发展理念,是引领我国“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当代体现,与其它四大发展理念共同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坚持绿色发展,要求我们通过走绿色发展道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增进人民福祉。坚持绿色发展,既呼应了全人类对构建美丽世界的呼声,也彰显了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更深刻表达我国人民对建设美丽家园、改善生态环境的美好夙愿和价值追求。
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时代意义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绿色发展能成为时代的主题,植根于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遭遇的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的困境。我国开启现代化进程的时间相对较晚,始于洋务运动,兴盛于新中国建立之后,在改革开放后获得快速发展,在短短近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严重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指南,在十七大报告中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党中央在2015年10月29日召开的以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主题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将绿色发展确定为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大发展新理念之一。笔者通过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解读,结合自己的思考,试图探讨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1]。党中央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凝练绿色发展的新理念,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并把其精神实质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切工作之中。要深入领会绿色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就必须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在笔者看来,绿色发展理念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谐共生、和谐共荣为目的的发展道路、发展体制、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的价值选择,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容,其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永续发展,与其它四大发展理念共同构成“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指导和引领我国“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首先,绿色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任何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源自于对时代问题的关注与回应。胡鞍钢和门洪华在《绿色发展与绿色崛起——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探讨》一文中,把发展模式界分为黑色发展和绿色发展两种模式,并把我们党中央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发展模式界定为黑色发展,把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模式界定为绿色发展[2]。绿色发展模式的提出无疑是对现实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的理论回应。光有理论回应是不够的,还必须诉诸于实践,即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并落到实处,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正是顺应这一客观要求,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11-12。同时,他在报告中还强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3]12。在十七大报告中,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为我们清晰地阐述了绿色发展的基本内容,绿色发展理念已经内在地包含于科学发展观之中。在十八大报告中,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阈下进一步深化了对绿色发展的认识,提出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4]39。在十八大报告中,党中央对绿色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刻,把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提出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发展理念,其基本内容包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六个方面。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有着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对时代课题的科学解答上,绿色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在每个时代都会遇到自己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在各个时代都各有其特点,那么解决这些各有其特点的新问题的理论就是不同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什么是发展”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时代课题的科学解答中诞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对这一时代课题解答的深化和发展。二是在对基本内容的阐发上,绿色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和深化。科学发展观是从宏观的整体视角来阐发其基本内容的,具有总体性、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绿色发展理念是从相对微观的视角来阐发其内容的,是科学发展观中关于绿色发展内容的具体化和深化。总体来看,绿色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和深化,倡导绿色发展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其次,绿色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当代体现。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基本格局,这种格局的持续存在植根于人与自然环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可持续性。如果这一格局被打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会变成一种紧张对立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会终止。当然,任何科学理论的诞生都源自于对时代问题的关注与回应。现代工业文明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许多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而造成的烦恼与痛苦。在这种痛苦与烦恼之后,各种“与大自然交朋友”之声不绝于耳,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时代的心声。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了一份名为《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在这个报告中,对现代社会人口的增长、技术的负面作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粮食危机、全球失衡等全球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4月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从“需要”和“限制”两个层面将可持续发展界定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5]。这个界定一直延用至今。我国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提出来,进而阐释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强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3]12。在十七大报告中,基本明确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这一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理念,正好呼应了这一重要思想。绿色发展理念主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所倡导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可以把这一理念看做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当代精神形态。由以上分析可见,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必须坚持绿色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
再次,绿色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容。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对现代工业文明负面效应最有力的回应,是走向后工业文明的先声。中国开启现代化进程的时间相对较晚,也正是在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的过程中,才使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起来,生态文明也才成为当代中国人们的价值诉求。绿色发展一开始在中国是把它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出来的。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强调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3]12。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强调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4]39。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新的发展理念提出来,仍然是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来阐发绿色发展的,不过进一步极大地丰富了绿色发展的内涵,拓展了绿色发展的外延,具体如下:一是将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都看作是绿色发展的基本内容,进而提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的绿色发展新模式。二是提出绿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环境质量。三是提出绿色发展的新资源观,倡导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四是提出绿色发展也是安全发展,就是通过加大生态修复保护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和谐发展。五是提出绿色发展的成果由人们享用,并把它视作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中国美丽的物质基础。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作为指导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的绿色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这个理念是生态文明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刻表达。
最后,绿色发展理念融贯于五大发展理念之中,共同构成“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新理念,是指导和引领我国“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和指示灯。“十三五”时期是我们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五大发展理念在这个关键时期被提出来具有特别的意义。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理念,它倡导“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1]。这个理念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表达,与其他四个发展理念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贯通性。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价值目标上,绿色发展理念与其它四个发展理念具有一致性。可以说,绿色发展理念与其它四个发展理念之间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共同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并服务于“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因此,绿色发展与其它四大发展理念一样,同样是党中央对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成果,是党中央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解决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所形成的新的思想成果。
二、绿色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
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的探讨,是为了彰显其精神实质,提炼其对指引我国“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应具有的方法论意义。笔者认为,绿色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就在于要求我们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其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共荣共生和永续发展。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必须把它放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去解读,其蕴含的精神实质也必须放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去理解。因此,笔者将试从自然观、历史观、实践观和价值观四个层面来对其精神实质进行阐释。
首先,在自然观上,坚持绿色发展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如上文所述,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与自然环境就天然地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甚至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6]161。正是人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界并创造了人本身。反之,人离开了自然界就不能生存,就不能生活,更谈不上创造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由此可见,自然环境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坚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的自然法则,也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绿色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永续发展,因此坚持绿色发展正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体现。反之,一味向自然界索取,把自然界看成是完全的“取之不绝”、“用之不尽”的人类中心主义,恰恰是唯心主义的自然观。恩格斯在反思现代资产阶级在无限制地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造成的生态失衡问题时,曾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7]。恩格斯在这里阐发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给我们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精神指引。在当代社会,坚持绿色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因此,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其次,在历史观层面,坚持绿色发展体现的是人的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如上文所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从狭义上说,人类社会是不同于自然界的,是人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界的性质、结构和状态所创造的另一个客观世界。自人类诞生以来,人在改变自然界的同时,也在改变人自身。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唯物史观分析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指出的那样,“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6]545。在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触及到的世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已经处于共同发展的状态。随着人类实践力量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作用于自然界的人为因素日益增多。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6]295。换言之,历史就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但是,人的活动在其现实性上是受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所制约的,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并按照我们的目的去创造历史,又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而不能盲目地去创造历史。自工业文明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日趋紧张。在当代社会,人与自然的不协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已经成为支配人、奴役人的异己力量。摆脱这种异己力量的控制和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处于当代社会的人们的内心之声,更是绿色发展理念得以产生的现实基础。总之,人的活动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将其置于环境的承载力之内来进行活动,真正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倡导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新型发展理念,正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精神品质的体现。
再次,在实践观层面,坚持绿色发展要求做到绿色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绿色发展不能只是空洞的口号,不能仅仅停留在国家政策和理论研究之中,必须落实到人们的实践行动及其结果中。具体来看,绿色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绿色发展的总体布局必须科学合理。绿色发展的总体布局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已经十分清晰地提出来了,主要包括“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解决和高校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具体举措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目标两个方面。二是在绿色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必须认真按照总体布局的具体举措和发展目标,并根据各地方、各领域的实际来贯彻实施,同时还需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加大对过程的监管力度。三是科学制定绿色发展的考核办法和机制,将各部门、各地方、各领域的绿色发展成效纳入政绩考核。四是注重绿色发展成效,形成良性的反馈机制,不断修正绿色发展活动过程中的不足,以形成绿色发展的良性机制。绿色发展是靠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在实践观上构筑起绿色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观念,并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是保证绿色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最后,在价值观的层面,坚持绿色发展要求做到绿色发展的行为、结果与目的的统一。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已经明确地把绿色发展的目的界定为“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1]23。发展目的既体现“发展成果由人民享用”这一重要的以人为本思想,也体现了形成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一重要目标。发展目的正是通过发展的行为来实现的,并通过发展的结果表现出来。那么,绿色发展的行为和结果对绿色发展的目的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绿色发展行为必须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既不能任意主观按照自己的欲望来为所欲为,也不能因惧怕带来新的环境问题而无所作为,它直接关系着绿色发展目的的实现问题。另一方面,绿色发展的结果是检验绿色发展目的是否实现以及实现到什么程度的试金石。因此,判断绿色发展的模式好不好,必须要把绿色发展的行为、结果和目的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只有这样的评价才是客观的、公正的和有意义的评价。寻求绿色发展的行为、结果和目的的统一,是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的价值诉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精神品质的真正体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绿色发展理念深刻地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其精神实质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实践观和价值观的思想光辉。同时,绿色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告诉我们,绿色发展不是盲目的口号和枯燥的条文,更不是盲目的实践行动,它是以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为前提,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按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共荣为目的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意义
党中央在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把绿色发展作为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提出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第一,坚持绿色发展,呼应了人类对建设美丽家园的时代主题。联合国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提出了“地球在我们手中”的主题;联合国于1987年在东京召开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会议,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在这篇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联合国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会议,在可持续发展上获得了世界共识;联合国于201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可持续发展大会,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构想;在2014年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围绕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再次研讨可续发展的目标与部署问题。可见,在“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上,在建设“美丽地球”的共同目标上,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已经结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2010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必须肩负起一个大国在世界舞台中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7月18日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致贺信时指出,“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8]。党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新发展理念,正好呼应了当今世界对建设美丽家园、美丽地球的时代主题。中国作为当代世界的一个大国,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践行绿色发展诺言,将是全人类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的福祉。
第二,坚持绿色发展,彰显了中国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正如上文所述,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就把走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作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把“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确定为新的发展理念,并对绿色发展的具体举措和目标作了提纲挈领式的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行说明时,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真抓实干才能见成效”[1]57。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再次告诉我们,我们的绿色发展不是停留在真空中的口号,而是“行动”着的绿色发展,我们是要用行动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换言之,作为引领“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发展理念的绿色发展,它彰显了我们国家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深刻地表达了我国人民对建设美丽家园、优美环境的美好夙愿和强烈呼声。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生态环境问题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和痛苦,因此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的新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目标,正好反映了人们对建设美丽家园、优美环境的愿望和呼声。同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就是以实现“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和“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目标[1]P23。由此可见,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把通过绿色发展创造的绿色成果给人民带来真正实惠,以增进人民福祉。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3.
[2]胡鞍钢,门洪华.绿色发展与绿色崛起——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探讨[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 (1):2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胡锦涛.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R].王之佳,柯金良,等译.长春:吉林出版社,2004:51.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12.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230.
[责任编辑:姜玲玲]
On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Spiritual Essence and the Era Significance of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reting the Spirit of the Fifth Plenum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ZHAO Hua-fei1,2
(1.Department of Philosoph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Party School of the CPC,Beijing 100091,China;2.Teaching Department of Marxism,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Bijie 551700,China)
In the fifth plenum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it put forward a new concept that we should persevere in green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new concept is one of five important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at guide China's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13th Five-Year.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is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concep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China,the contemporary expression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constituting a “collective body of internal relations”with the other four concepts of development.We are required by persevering in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to go through the road of green development to build a strong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to promote harmony of human and nature,and to improve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Persevering in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it is not only to respond to the appeal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world for mankind,but also to highlight China's determination and confidence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and to express profoundly their good expectations and value demand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home and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scientific connotation;spiritual essence;era significance
D616
A
1674-8638(2016)04-0005-06
10.13454/j.issn.1674-8638.2016.04.001
2016-05-11
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政课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应渗透生态思想研究”(14SZK003)
赵华飞(1986-),男,云南曲靖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