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向西开放,带动甘肃扶贫开发

2016-03-18张朝霞

甘肃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甘肃国家发展

张朝霞

(甘肃行政学院 社会和文化教研部,甘肃 兰州 )

加快推进向西开放,带动甘肃扶贫开发

张朝霞

(甘肃行政学院 社会和文化教研部,甘肃 兰州 )

面对当前国家向西开放的政策指引,甘肃更是要积极发挥自身向西开放的固有优势,积极扩大自身在向西开放中的影响,不断加深对外开放的程度,积极打造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以此开放为契机,促进对外来要素的引进与吸收,促进甘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促进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为拉平国家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对于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努力融入“一带一路”规划,加快推进中国面向西开放门户建设,构建沿边开放经济带,带动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一带一路

我国西北地区开发潜力和资源优势比较大,边境线全长3500多km,与十多个国家接壤,横贯东西,连接着15个贸易口岸,被称为中国的第二条黄金开放带。然而由于长期经济发展滞后,交通、通讯等硬环境一时难以全面改善等原因,使得西北地区对外开放,尤其是向西开放形成了一条经济凹陷带,突破这条经济凹陷带的制约,成为西部大开放和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关键。甘肃作为西部发展相对缓滞的省份之一,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但甘肃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也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战略纵深地带”,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地处内陆地区的区位条件,是长期以来制约甘肃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障碍之一。甘肃扶贫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同时开发有优势,发展有潜力,面对当前国家向西开放的政策指引,甘肃更是要积极发挥自身向西开放的固有优势,积极扩大自身在向西开放中的影响,不断加深对外开放的程度,积极打造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以此开放为契机,促进对外来要素的引进与吸收,促进甘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促进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为拉平国家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对于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努力融入“一带一路”规划,加快推进中国面向西开放门户建设,构建沿边开放经济带,带动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

1 树立开放观念,解决扶贫的内生动力

习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甘肃的落后,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甘肃人自古以来就有小富即安的心理,过于知足,没有致富的强烈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动力,就不会主动地学习知识,就不会积极地寻找机会,甚至不肯为此吃苦。贫困并不要紧,最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最怕的是安贫乐道、等靠要。这种精神状态不可能摆脱贫困。随着向西开放以及中央对甘肃的支持力度的大幅度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伴随着甘肃人观念的转变,树立开放观念,把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出来,外来的各种帮扶又科学、到位,内外结合,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圆满实现。

2 通过向西开放参与国际分工,促进落后地区产业发育

目前我国面临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接受地省份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跃点。甘肃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积极把握国家的政策支持,以中西亚国家市场为特殊目标,订立相关区域建立的标准,制定以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积极推进兰州新区、白银工业集中区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主导产业,把兰白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中心作用,提高兰州等城市的产业竞争力,以省内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在与中西亚国家进行对外开放时的竞争与合作力度,加强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联系,为进一步提高与中西亚地区经贸往来的针对性,更好的发展与中西亚的联系,和实现兰州等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甘肃省要大力在省内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国家支持兰州等城市作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区,大力发展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支持在甘肃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提升甘肃对外开放水平。针对甘肃的实际情况,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建设重点应放在保税加工与保税物流的建设上。为实现中西亚地区的资源和原材料的对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和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产业升级,可对制造、加工的货物在海关监管下暂缓缴纳进口税,并作为原料、半成品临时进口,经产业技术加工后复运出口,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在该领域内,让从事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物流信息、方案设计等相关业务的企业享受海关实行的“境内关外”制度以及其他税收、外汇、通关方面的特殊政策,以鼓励企业对保税加工行业的支持,提高其资本投入,促进甘肃省与中西亚经贸联系的密切。同时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建立给予了中西亚国家一定的优惠关税,提高了甘肃企业的在中西亚国家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有利于甘肃更好的开展与中西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加强兰州等城市的加工能力,促进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将兰州等城市作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区,大力发展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在条件符合的地区逐步建立面向中西亚国家对外开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3 引进国际资本,打造甘肃向中西亚国家对外开放的金融平台,加速工业化进程

中国的开放模式正在从过去30年以引进来为主的单向模式,迈向“引进来、走出去”并举的双向模式。这种转换与深化,是中国转换发展方式总体战略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企业而言,这个大背景大趋势显然是实现自身全球化发展的难得机遇。甘肃要及早意识到这一投资趋势的变化带来的机会,在与中西亚国家展开投资的过程中,正确定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比重,根据本省实际,切实做好两者之间的配合与转换。在与中西亚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良好环境,确保已签订的合同类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推动意向和协议类项目加快转化为合同类项目。在此过程中,要积极汲取中西亚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并结合甘肃实际,融会贯通,以指导甘肃其他领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到,甘肃以引进中西亚国家优秀企业和将自己的企业送出去的双拳出击结合,汲取对方优秀技术、满足自身市场需要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双方资源优势的利用。建立健全双方的投资信息交流机制,以专业化的投资网站建设,评估双方经贸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项目风险与价值成果,优化投资组合,提供投资参考决策,提供一个良性科学的投资平台环境,实现投资领域的进一步开放。

随着甘肃同中西亚国家交往的不断增强,金融领域的合作蓄势待发。有中国和中西亚国家参与的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成立于2005年10月,其旨在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托成员国政府的推动作用和企业的广泛参与,创建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多领域、多样化融资合作模式,共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促进成员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2年6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会同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吉尔吉斯斯坦结算储蓄银行、俄罗斯开发与外经银行、塔吉克斯坦国家储蓄银行、乌兹别克斯坦对外经济活动银行等6家成员行在会上发出《可持续发展倡议》,共同倡导履行社会责任,为成员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甘肃作为与中西亚国家有着天然地缘优势的中国省份,可以利用上海经合组织银联体在金融领域的资金支持、金融服务和系统规范,加强与中西亚国家之间的金融对话,提高金融信息交流的频度和质量,并以银联体为模范,结合自身实践,建立健全本省的金融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同时要积极研究金融工具的开发和金融衍生品的创新,鼓励开展信用贷款,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促进金融监管机制的效率。在基层做好扩大信贷投放和“三农”金融服务,同时打好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融资、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以更科学更高效的金融机构设置与人才选择,加强对中西亚国家金融市场的了解与联系,促进对本省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与问题疏导,以便更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促进与中西亚国家的金融合作和金融市场开发,寻找更多的未来金融领域的发展机会。

4 发展清真食品加工业,带动穆斯林少数民族农牧业发展

制定和实行特殊开放政策,建立“临夏州少数民族对外开放实验区”,推进清真食品和穆斯林文化用品加工基地建设。甘肃与中西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与深厚的宗教民族情结,这种人文社会基础为今天彼此之间对外贸易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面对与中西亚国家的经济往来中,必须积极把握好穆斯林文化这张发展桥牌,制定和实行针对中西亚地区特色文化的特殊开放政策。临夏是甘肃的回族之乡,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影响下,具备了得天独厚的穆斯林文化积淀。以临夏试验区民族与中西亚国家民族的同源性和传统文化和民族宗教信仰的相似性为纽带,打开临夏少数民族对中西亚的特殊外向型经济开放市场,促进中西亚地区在民族与宗教文化领域的共鸣,为开展边境贸易提供稳固的社会环境和和谐的民族交往。同时通过少数民族介入跨境民族的边贸市场,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带动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

F323.8

猜你喜欢

甘肃国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把国家“租”出去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