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视角下我国网络舆论治理研究*

2016-03-18王承淑

甘肃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舆论民众

王承淑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46)

法治视角下我国网络舆论治理研究*

王承淑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46)

网络连接了人与人的联系,现实社会与网络虚拟社会共同组成了当今的社会。但在网络信息泛滥的当下,网络舆论也良莠不齐,既有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正能量言论,也出现了不少不合法律规范的谣言、诽谤和恶语中伤,这些舆论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对网络不良舆论加以规范和治理也已迫在眉睫。

法律视角;网络舆论;治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媒介不断发生着变化,以往的报刊、广播、电视已然满足不了现代人对于信息极速更新换代的渴求,随之而来的网络信息传播因其传播速度快、跨时空传递、形式新颖多样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网络成为人们与外界交流信息的主要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社会信息交流中转站,维护了社会舆论话语的传递。但是,在网络信息泛滥的当下,网络舆论也良莠不齐,既有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正能量言论,也出现了不少不合法律规范的谣言、诽谤和恶语中伤,这些舆论对社会的发展是不利的。在法治社会应该对网络不良舆论加以规范和治理,我们应该站在法律视角客观地看待网络舆论问题。2015年12月16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并就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五点主张”。习近平在演讲中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1]由此可见,网络治理在我国已形成共识,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和当务之急。

1 网络舆论的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平台,它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1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

现代社会需要网络舆论的监督,民众在网络上的发言揭露是许多现实世界的丑恶现象无所遁形的直接原因。传统的社会监督机制显然已经跟不上高速运作的社会速度。在网络面前几乎人人平等,微观生活中的普通个人生活都有可能成为网络上被人围观讨论的典型事件,更不用说处在风口浪尖的社会人物的生活了。以往监督机制中的人员也有可能在网络中被挖掘出其牵涉在利益中的腐败行为,监督机制中的人员也处在被广大民众监督的地位,可以对权钱交易的腐败分子形成一个更加强大的震慑力,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的舆论监督发挥出的威力更加惊人,有时候甚至超出了纪检委的监督作用,对净化官场和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部分。

1.2促进社会信息交流与传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少,各类聊天软件、贴吧、微博的出现使人们在网络上沟通更为便捷,网络信息交流成为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也带动了人们对于身边事物的关注,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信息的交流传播也推动了社会能量的散播,在网络上对于弱者的关注与支持是社会和谐发展不容忽视的强大动力。

1.3实现压力的合理宣泄

社会生活的快节奏给不少人带来了压力,在生活中、工作中难免产生不良的情绪和意见,当这些情绪不满无处宣泄时,就容易引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对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是不利的。网络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场所,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人们在发布消息,表达意愿的同时具有安全感。在网络信息中发布消息、回复消息可以慢慢平复情绪,而且在网络舆论中看到别人的遭遇也会产生对比与同情之感,生活在底层的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宣泄不满、寻求帮助,实现有价值的网络舆论监督,在舆论的压力下,相关部门也会尽快对相关问题采取解决措施。在网络舆论中,民众的情绪基本上能够得到合理宣泄。

1.4促进民众的参政议政

网络的出现使人们更加容易获取信息,也使人们更加关心身边事。网络的普及推动了人们对于政治的关注,也使得政治决策更加民主。网民们在网络上交流对时政的意见与看法,这些看法有时也会被政府采纳,作为决策的参考。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通过网络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也表达了对社会发展的希冀和看法,网络上的参政议政,使政府与民众交流的壁垒被打破,二者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交流。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民主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民主方面有待进一步发展,但是网络平台为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打开了一扇门,使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的政治抱负得以实现。民众的政治见解需要网络提供的平台才能实现话语自由,才能体现政治民主化,政府才能更好地倾听民众的心声,做出符合民意的政治决策,政治体系由此得以更加健康稳定地运行。

2 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

网络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网络舆论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民众的意愿可以得到有效的实现,在网络上被爆料的案例总能够得到热议,并推动案件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都是网络舆论的有益方面。但是问题都具有两面性,在我们对网络舆论监督充满信心时,也要关注网络舆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如虚假信息、偏激言论对人身造成的伤害以及对监督造成的不便影响等。

2.1负面情绪的大肆宣泄

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人民生活的不平衡。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对于经济、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部分地区的民众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弱势群体容易心理失衡,网络成为这些人情绪宣泄的场所,这样一来不平衡的感觉就不仅仅是个人意识,而上升为群体意识。对政府不满、仇富、仇官的民众在网络上互相呼应,在网络上形成不良的连锁反应,有时甚至采取非法的方式在网络上攻击强势群体,这导致了强弱群体在网络的舆论场上产生对立冲突,这样的对立情绪一旦蔓延开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2网络舆论的道德缺失

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使人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也不担心身份被暴露。网络舆论主体在网络中便不再是现实世界的个人,而成为虚拟的符号。在网络世界,人们不再具有现实社会的身份,如同披上了隐形的衣衫,隐去了现实的特征和标志。由于大部分信息发布不需要实名认证,因而在网络里不易了解发布消息的人的情况,而且在网络里人们精神松懈,基本上不会严守道德准则。这样一来,也容易招致许多问题,当出现虚假信息和偏激言论时,法律的规范几乎成为纸上谈兵,网络道德规范无用武之地,道德相对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个人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网络舆论随之出现各类问题也是必然的。

2.3信息庞杂干扰网络治理

网络的开放性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一项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管理体制与机制却导致开放性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把“双刃剑”,它起到了促进发展和冲击舆论体系两方面的作用。杂乱无序的网络信息和言论不免含有片面、主观的色彩,甚至缺乏真实性并极具煽动性,它们充斥着网络环境,影响着公众的视听与判断,也干扰了正常的社会话语体系,冲击着现有的网络舆论体系。以往在人们印象中起着正面作用的官方舆论在网络的信息冲击下,有些失去本来的色彩,甚至有些本来认为公信力极强的部门机构也因为网络信息传播中被爆料而失去公信力。如以前在慈善事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红十字会,因郭美美炫富事件而引发了公众对于红十字会管理以及作为的质疑,以往的公信力已然不再;还有些慈善机构打着捐助善款的幌子提升名气,一旦被戳穿,民众的舆论大潮就会将其淹没,他们的伪善面具也会被揭去,而且被细数不作为。如果措施不当,慈善事业将会因负面言论而受到摧残,以后的发展堪忧。传统的治理体系中,官方一直把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也对于发现的问题有较好的治理措施,但是在网络舆论面前,以往的监管治理已经起不到有效的作用,而且面对网络上真真假假的舆论声音,治理起来也比较困难,阻碍了舆论监管的正常运行,这给社会秩序的平稳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困难。

2.4网络舆论治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网络舆论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但仍然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完善、立法内容针对性不强、实际运用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首先,政府监管机构与网络用户之间的互动缺乏法律规范。政府监管机构对网络用户的监管依据还是以有关行政部门所制定的相关规定为主要内容,无法有效地规范网络用户的行为。其次,已制定的法律法规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我国网络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大都针对某类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因此,虽然相关法律法规众多,但法律法规之间容易出现内容重叠或者冲突,导致政府监管机构在运用法律法规对网络进行规范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征管监管机构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另一方面又使得监管机构之间相互推诿责任,使法律法规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法治视角下网络舆论的治理

3.1健全网络治理的法律法规

网络在近几年可谓发展迅猛,网络舆论也在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相对于网络的发展,针对网络治理的法规法律及相关政策却迟迟得不到完善。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自由是其基本特点,但是自由是相对的自由,需要有法律的约束,不能任其泛滥,否则会产生许多问题,反而不利于自由的实现。我国处在法制完善阶段,许多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这样的空间会给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政府应该针对网络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制定和完善网络传播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形成与网络发展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并对网络进行全方位管理,对相关网络问题做到有法可依,保护网络秩序的有序发展。

3.2健全网络舆论监督机制

在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网络舆论监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要真正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促进法治国家的建设和社会民主文明的进步,需要建立和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健全和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是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网络舆论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健全网络舆论监督机制,首先要将网络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监督方式的特点,促进社会的民主与进步。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舆论监督自身机制,就要协调政府、媒体和个人间的关系,建立有效的政府管控机制,促进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以及提高公民在网络舆论中的个人素质。

3.3建立和完善网络管理机制

网络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进行有关问题的讨论,网络舆论因此发展壮大。但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机制,特别是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网络实名认证机制,申请网络账号基本上不需要实名认证,这就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没有实名制的约束,发生网络纠纷时难以定位,也难以处理,在网络上的公告起到的震慑作用也不够强。要规范网络舆论,需要建立和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完善的网络管理机制会使网民在发表公开言论时提高自觉自律意识,也能减少不法行为的发生,对于网络上的谣言也较容易追根溯源,对于治理网络环境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4加大舆论暴力惩罚力度

在网络上虚假信息和暴力信息数不胜数,这些消息对于难辨真假的民众来说有时候会起到很大的煽动作用,有些民众甚至故意发布虚假消息以便从中牟利或煽动民众攻击社会。这样的行为不仅对网络环境是一种污染,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负面挑战。面对网络舆论,我们需要认真加以甄别,细心筛选,对虚假信息和恐怖信息进行彻底的整治,不断加大对网络治理的惩罚力度,对于故意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暴力信息等言论的不法分子要毫不留情地加以惩处,同时也要完善惩罚机制,在法律的规范下最大限度地遏制不良舆论的产生与传播。参考文献:

[1] 唐涛.网络舆情治理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2] 岳名名.网络舆论监督失当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 常锐.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

D922.6

本文为2015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西北民族地区网络恐怖信息传播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GS[2015]GHB016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舆论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