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发展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6-03-18王一凡

甘肃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旅游

王一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研究生院,陕西 西安 710055)

浅谈对发展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王一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研究生院,陕西西安710055)

目前,生态农业旅游产业蓬勃兴起,比较多的农村家庭由此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走向了小康之路,但是随着此项产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许多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当地政府对生态农业旅游的内容理解不到位,往往从个人的角度去理解外来游客的需要,照搬城市化的旅游项目为乡村旅游的模板,扩充旅游区基础建设,侵占农田,破坏森林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举动不仅对自然生态体系产生了破坏作用,失去了原来自然的乡土风味,也使得追求原生态的乡村建筑和原始生活风景而来的旅游者大失所望,与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目的背道而驰,影响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对当前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生态农业;农业观光;旅游发展;乡村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1990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定义)我国目前乡村旅游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迅猛,同时也存在着由于发展过快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等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影响到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1 目前生态农业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基层政府部门缺乏统一规划部署,生态农业旅游自由发挥

乡村的生态农业旅游在我国出现已有20多年,涉及农业、林业、牧业、寺庙、古镇文化等众多方面,但是基层政府并没有发挥有力的规划指引。缺少统一部署,领导和管理,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的实施严重重复,比比皆是,特点不明显,特色不突出;公路设施,水电线路,通信状况,卫生条件等基础设施不尽完善,与旅游者的需要相差甚远,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落后,于乡村生态农农业旅游的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束缚了生态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1.2乡村特点不明显,内容贫乏单一

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应该强调独特的地域性,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农村的特点以区分于其他旅游项目,充分体现其“乡”味、“村”味、泥土气息;那么目前大部分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很多利用开发种植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项目,所开展的项目多为果园采摘、家禽展览、销售农产品等等,诸多乡村旅游项目基本上是:干干体力活、住住农家院、尝尝农家饭;消费项目重复,旅游项目没有形成体系,造成旅游者在乡村的停留时间少,激发不了旅游者的消费欲望。旅游点的产品相同单一,存在对农业产品深度开发不足的问题,组织的活动形式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春天看花、夏天垂钓,秋天采摘,冬天关门的套路。

1.3生态农业旅游的相关法规建设不健全

旅游业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同的生态农业旅游也期待着有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生态农业旅游是一项依附性、关联性比较强的服务项目,这就决定了此项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以法制建设为第一保障。而多年来生态农业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政府的政策规定制定不及时、不到位。就目前来说政府没有关于生态农业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出台。对旅游中出现的问题,或是无法可依或是执法不力;没有对生态农业旅游建立相关的服务质量标准、卫生标准、从业资格标准等相应的制度法规。没有起到指导与规范的作用,造成盲目的建设生态农业旅游项目,造成了项目的低水平、重复性的建设,也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

1.4个别阻碍生态农业旅游文化发展的现象

对于生态农业旅游来说,之所以能够存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是农村环境体系中的内在功能的健康发展。从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看,一些生态农业旅游区域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不惜利用人为破坏自然环境的手段,搞一些不伦不类的“洋”工程,与当地文化不符的建筑形式,扰乱了自然生态体系与建设乡村地域文化之间的平衡,这种状况是与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相悖的。生态农业旅游中对“生态农业”的概念,应该定性为旅游与原始生态农业相互协调和补充所表现出的地域性文化,表现为乡村生态农业特点和乡村农业文化特点。但是大多投资者在进行项目的开发时并没有注意选择生态效益型方向,只重视短期的投资回报,忽略了生态、人文方面的长期效益。破坏了原有的乡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的环境,不重视市场效益、生态环境、人文地理三大功能的结合,实际上对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种阻碍。

2 对生态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生态农业旅游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重要的一项原则就是要以坚持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础,坚持做到人类与原始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其次将开发速度把握在适度的范围内,对旅游人数的控制也是非常必要,将保护生态环境和开发旅游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创建和谐发展的路子。

2.1政府部门主导是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保障

对于基层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在体现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逐步深化和强化政府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加强组织、引导各旅游市场经营者的行为规范,建立和健全生态旅游市场体系的工作,用以促进生态农业旅游在资源配置上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从实际情况看,此项产业的发展在各个步骤上均不能脱离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协调。所以生态农业旅游不但是一项以自然环境为主的旅游项目,而且是一种集综合性、外向经济、涉及不同部门、对自然环境的条件要求比较高的产业项目。在目前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多重大事项,如对市场的规范、自然环境的保护、旅游设施的配套工作、跨行业部门之间的规划协调等问题,都要依赖于政府的协调和实施。

2.2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统一有秩序的开发原则

要做好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前景规划,首先得有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思想准备,这不但是使开发项目取得成功的前提,也是防备自然资源和环境免遭人为破坏的重要举措。所以,在制定生态旅游的总体规划时,针对旅游区的地形地貌等地质资料、动植物资源以及关系到影响自然环境质量的各种因素必须进行认真和细致的调查了解,提前准备好必要的防护条件,做到对污染源的防备措施。为保证生态农业旅游对环境保护的目标,每个旅游区的规划要执行统一地、有序地、逐次开发的政策,必须制止不按规划部署对自然环境有破坏的开发行为。

一是从保护生态的视角控制基础建设中的造型与风格、色彩与搭配、选择用料与用量。在旅游区的景观设计方面,应该坚持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调,利用地利优势取材,实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崇尚自然美,要坚决制止在设计中出现洋化的、脱离当地环境的、不切实际追求高大上等短期行为的规划设计。

二是应该在政府部门的统一指导的框架下,实现将有限的自然资源加以保护,而不是毫无节制的加以开发、破坏性质的开发。乡村农业旅游区域的环境容量,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做到科学的调整和控制旅游区的扩大范围。对需要进行资源保护的地方,要严格控制旅游者的数量,将其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2.3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强化依法治理

生态农业旅游主要是以对自然界影响和持续性破坏为代价的一种商业行为,所以对此要严格立法和执法。首先要严格遵守现有的相关法规,比如《森林法》、《文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生态旅游关系紧密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地方政府的旅游主管部门在执行国家先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要重视生态农业旅游的特点,按照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制定地域加强普及标准化工作,营造良好的生态农业旅游环境和经济环境。逐步完善和加强地方性法规的建设工作,对地域性比较强的生态环境保护区,要根据环境法律,规定适应特殊区域特色,例如对非物质文化保护性质的法律规定,哪些能开发哪些不能开发,包括季节性的人数限制规定。包括森林严禁火种、狩猎行为、毁坏林木农田、随意扔垃圾等等。在此基础上,加大对破坏环境者的惩罚力度。促使生态农业旅游产业步入依法发展管理的良性循环。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旅游不仅是为旅游者提供一个自然环境中的休闲度假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为了科学地保护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加强环境的保护与产业发展是生态农业旅游有别于传统旅游的最大特色。以旅游保护生态环境,用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成为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最佳选择。

[1] 杨静,孙美珊.关于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策略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

[2] 丁晓蕾.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

[3] 鲁小波.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X171.3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旅游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旅游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关于大力发展十师北屯市生态农业的思考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