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2016-03-18邓剑虹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积极心理学

邓剑虹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北 武汉 430065)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邓剑虹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北武汉430065)

摘要: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积极的力量与美德,倡导积极的心理价值取向。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教师应尝试将积极心理学中积极情绪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相关理论引入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并注意结合学生的情绪特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学理论目前已具有实效的测量手段,采取完善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积极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领域[1]。积极心理学以探索人类的积极情绪与情感体验为主要导向,如爱、宽恕、感激、智慧和乐观。积极心理暗示、积极心理情绪以及积极的行为表现对于大学生积极道德人格的建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丰富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

1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情绪与健康关系的理论分析

1.1积极情绪与生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研究者Barbara Fredrickson博士和专业研究人类认知能力的北卡罗来纳州大脑科学的研究生Bethany Kok经过实验发现:人自发的积极的情绪更能促进生理健康。Fredrickson 发现人们比较倾向于将自身的情绪比作天气变幻很难以掌控,但实验研究表明情绪是可以控制的,每个人都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从而促进自己身体的健康发展[2]。特别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交往的过程中与人或者事情产生联系,这些联系犹如发动机一样可以促进积极情绪以及生理健康的良性循环发展。

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还表明,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从而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处于积极情绪中的人不仅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而且能使人体的各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增强免疫力。

1.2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

积极情绪诱导对个体心理健康起作用的核心在于这种方式能增加个体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源主要用来支撑个体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及外在行为,是一种很必要的心理精神能量。心理精神能量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明天要考试了,对于有把握的学生情绪反应是平静,心理暗示是“我一定能行”,这样的积极情绪不消耗其心理精神能量;对于没有把握的学生情绪反应是焦虑、担心,心理暗示是“明天考砸了怎么办”,这种消极的情绪消耗了其心理精神能量。久而久之,如果学生的心理精神能量补充不及时就会导致心理精神能量的失衡,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因此,当代积极心理学研究为我们寻找到了一条有效的方法——诱导积极情绪,获得心理精神能量,通过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运用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改善对挫折、失败等消极情绪的影响,从而培养积极情绪。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消除焦虑、抑郁、悲伤等消极的情绪,使人格达到一种积极、健康、和谐的境界。由于积极情感匮乏才会使得个体无法建构起持续的发展心理资源,从而导致抑郁等心理疾病。

1.3积极情绪与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主要指个体与周围环境和谐发展的能力,其中社会交往是社会适应的一个重要表现。情绪的表达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影响人的社会适应。积极心理学家Fischer等人认为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互相沟通来达到“社会化”,人们在互动中会形成一些情绪,在交往中的性格与态度决定着给对方的映像。情绪调节发生在特定的社交情境中,人们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幸福感。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新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情感和就业问题的处理上。而这些心理活动往往表现在情绪上。因此,大学生们的情绪调节方式与社会适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受欢迎的学生常常采取积极的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则常常因情绪调节不良而出现消极的情绪体验。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利用积极心理所倡导的良好情绪调节策略,这样才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眼前的困难,有效地调节情绪,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2积极心理学对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分析

2.1积极心理学为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提供理论依据

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积极心理因素是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内驱力,因此,积极心理因素也就成为施行积极心理教育的心理依据。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依照积极心理理论其主要原则是:发扬正能量,播撒阳光,分享快乐,传递幸福[3]。情绪管理团体辅导采取的方法也是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到的几个主要方法:心理探索、心理辅导、心理暗示、行为训练、心理激励。通过情景创建、参与互动、亲身体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情绪的培养,让学生在自我调整中找到管理情绪、调整情绪的好方法。

2.2积极心理学为开展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提供科学模式

团体辅导的模式要体现某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和目标,并且根据教育对象特点来设置。积极心理学正是以积极心理机能为培养目的,以积极心理品质为研究内容,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在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融入积极的心理体验为主要方法,以积极的途径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辅导模式的确立进一步促进了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实效性。在团体辅导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情绪的发挥,以积极的解释为关键所在,以学生的幸福感为奋斗方向,促使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塑造积极的人生。

2.3积极心理学为开展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提供新的教学目标

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目标是要求人们用一种积极精神,以开放的、充满乐观的、欣赏的目光去看待人类的潜力,希望人们更加具有幸福感、满足感,如:积极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情绪体验、意志品质的磨练、积极心态的调整等。在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让学生感受生命中的幸福与快乐,与人分享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使学生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保持生命最佳状态。

3积极心理学在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活动中的应用对策分析

3.1根据积极情绪相关理论设计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在充分了解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情绪与健康关系的基本内容基础上,辅导者从活动的预期目标拟定,参与学生情绪特点的了解,活动实施方案的设定、调整、实施和评估等,每一环节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突出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目的性为原则,学习简洁、准确的表达以确保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团体辅导的最佳效果。设计的活动、建构积极情感方案应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实效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积极心理学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积极心理学中关于积极情绪与社会适应关系的相关研究表明,情绪管理设计人际交往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情绪状态的改善。团体辅导本身在其他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独特的教育优势,团体辅导活动的情境设置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4]。群体中,辅导者对大学生进行测试后,将具有共性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在交往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体验,认识、探讨和接纳自我,调节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学生在这个“小社会”的氛围里找到被人接纳的感觉,找到彼此关切的共同点,通过分享发现“与我类似”的平衡点,从而使学生放松自己的情绪。

3.2团体辅导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情绪

活动开展要紧贴活动目标,否则团体辅导将沦为活动课程,除了在活动中感受积极的心理体验还要有积极的心理认识,以达到更好地培育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目标。由于班级团体辅导过程中个体成员的能动性变化复杂,每个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对团体的投入程度不同,在团体中的角色也各不相同,辅导者运用的心理学技巧也应有所不同。对于不同情绪表达的学生要给予关注,设计下一环节的活动方案。

活动的辅导者首先要进行积极心理学情绪理论的专业学习与培训,学习积极心理学情绪调节的相关理论,学习在团辅中的引导技巧,了解如何在团辅中挖掘学生的积极情绪,如何让其感受到自身的优点与价值,怎样采取更加可行方法来发掘其潜力。从积极的心理状态方面描述与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3.3团体辅导应注意结合学生的情绪特点

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心理的干预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运用说教等方式来调整学生的情绪管理机制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阻抗而导致团体动力不足,因此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中,辅导者首先要尊重和接纳团体成员已有的情绪管理机制。例如在情绪管理活动中某些大学生在团体交谈中互相谈到就业时有焦虑的情绪,辅导者应了解这种就业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给予有效的引导。最后,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主地、客观地分析自我的优势、劣势和成长潜力,了解焦虑心理的实质,接受积极心理的有关幸福、乐观等理念,从而把关注点投射到加强就业能力,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上,进而减少就业焦虑。因此,组织者在此过程中除了和学生共享观点外,更多的是熟练引导学生分享过程中正确的观点,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修涛.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9):20.

[2][美]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积极情绪的力量[M].王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6.

[3]何瑾,樊富珉.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3):399.

[4]臧凯,李英.心理健康教育之幸福干预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67.

(责任编辑:吴之)

收稿日期:2015—03—10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课题“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心理团体活动课实证研究”(15Y181)

作者简介:邓剑虹(1974—),女,广东大埔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536(2016)02—0078—03

Abstract:Positive psychology focuses on human′s positive force and virtue,advocating positive directions of psychology research.In the group guidance on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 management,the teacher should try to bring in some related theory about positive psychology′s influence on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s well as social adaptation,an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positive emotion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body and mind so as to raise the effect of the group guidance on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positive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 management; group guidance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积极心理学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调查研究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浅谈情绪管理在安全中的实践与应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