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调在高校《歌曲写作》课中的传承
2016-03-18李木一
李木一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广西 桂林 541001)
彩调在高校《歌曲写作》课中的传承
李木一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广西 桂林 541001)
彩调作为桂北地方剧种,有较成熟的音乐创作理论。可以通过在高校《歌曲写作》课程中的融入渗透,实现彩调在高校的传承。文章论述彩调在高校传承的具体实施:一、强调音乐素材的积累和感性认识的充分准备;二、运用特定的地方语言逻辑思维进行音乐思维训练;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民间音乐发展方法。
高校;《歌曲写作》课;彩调;传承
彩调是一种用广西桂林地方话来表演,盛行于广西桂北地区的地方戏曲,其表演时有歌有舞,并且较多的表现欢快的情绪,所以被当地人认为是一种欢乐的剧种。它的来源有多种,有人说它来自广西邻里湖南花鼓戏,有人讲它来自采茶歌,还有人认为它来自神话。总的来说,彩调来自田间地头、喧嚣市井,所以它的表演和音乐都很“接地气”。因此接受、喜爱它的观众非常多。从表演上,有三件宝的扇子、手帕、彩带;从音乐旋律上,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级进旋律较多见;音乐歌词多为简单易懂的五、七句类歌词,也有多句类。当地人不仅在节日庆典需要它,平日休闲娱乐也缺它不可。在桂林诸如虞山桥头、解放桥下、两江四湖景点处和各公园角落几乎每天随处都能听到彩调音乐。
高校《歌曲写作》主要以欧洲古典音乐常用的四大件进行歌曲技法训练。目前高校所用的教材有西南师大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和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各类歌曲写作教材,它们或从歌曲曲式结构的框架,或从句子、段落、曲式从小到大的音乐发展上来教授歌曲写作的技巧。该课程是要求学生有一定音乐理论基础和音乐资源积累后学习的应用型课程。学生在大学二年级接触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对歌曲写作怀有美好的憧憬,一方面对欧洲古典音乐理论的生硬表现出一定的抗拒,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不适应,其学习结果也不甚理想。
笔者在深入了解广西桂北地方剧种彩调的音乐发展手法后,认为其运用于高校歌曲写作中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歌曲写作的角色定位,并有效进行歌曲创作。其在高校歌曲写作中的传承,可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音乐素材的积累和感性认识的充分准备;二是运用特定的地方语言逻辑思维进行音乐思维训练;三是灵活多变的民间音乐发展方法。
一、强调音乐素材的积累和感性认识的充分准备
彩调专家江波曾说:“编写彩调本子,需要具备音乐基本知识。最好能背上上百把十首彩调唱腔和曲牌,对常用唱腔及唱词格式能有一定的分析,这样写出来的彩调本子,既能充分发挥音乐表现人物,揭示主题,又能在音乐布局、唱词规格、唱段形式、韵律选择等方面运用自如,否则,很难写出彩调味来。”[1]
沈桂芳也提出:“彩调传统的唱腔、曲牌有几百首之多,因此,认真学习和熟悉彩调的传统唱腔、曲牌,了解这些唱腔、曲牌所表达的基本情绪,研究彩调的艺人在曲调上发展方法,是非常必要的。”[2]
彩调音乐创作需要积累,而歌曲的写作更是如此。高校歌曲写作主要开设在学习了一定音乐理论知识后的二年级和三年级。然而真正在课堂中,二年级的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的才刚刚接触,例如和声、曲式。有的连基础乐理都没好好掌握,更不提音乐素材一定量的积累。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发现,学生的积累不够,包括文化、多类型音乐、社会文化等知识所知不多。然而写作需要积累到了一定量之后,才能有思路。例如只有了解了西藏民歌的音乐旋律特点,才能写作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音乐。作曲家何训田、徐沛东写作之余花很多时间到各地采风,了解各地音乐,积累历练后才写出有特色的音乐。
高校歌曲写作教材中,并没有指定一定歌曲的背诵,因此一些学生在毫无基础、毫无积累的情况下,学习该门课程就表现出各种不适应。学生现状如此,笔者呼吁高校歌曲写作教材附录上增加一定量的经典歌曲的背诵,这样能有效解决学生音乐素材缺乏的问题。
(一)地方地域音乐特点的积累
华罗庚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只有经过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有颇为充分的了解。各民族有自己的歌曲,并且各有特色。北方因为气候寒冷、地理环境复杂,表现多用宽音程旋律,例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典型的四度跳进宽音程旋律。河北小调《茉莉花》较多的是四五度音程。南方气候宜人、经济生活条件较好,所以音乐表现出婉转婀娜的流水线条,江苏民歌《茉莉花》因为较多使用级进音程表现出音乐的平缓、婉转。广西桂北戏曲彩调中的过龙的运用,让听众有一种过龙一来,彩调味才出的标示性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在歌曲写作之前需要积累的。
(二)中西艺术歌曲的感性认识
在歌曲写作教学过程中,在举例子讲解知识点时,往往提到的经典艺术作品,学生表现出一无所知的茫然感。例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红旗飘飘》《嘉陵江上》等等。中西艺术歌曲因为其较为经典的作曲技法和词曲融合较好,而传颂至今。学习的过程往往从模拟开始,若是连模拟的对象都不熟悉,那何至于在歌曲写作的道路上前进呢。
(三)古曲的认识和熟悉
古曲在目前看来,似乎被人忽略,如《广陵散》《高山流水》《十面埋伏》《梅花三弄》《夕阳箫鼓》这些作品的流颂,主要因为其音乐意境的悠远、音色多变、作曲技巧高超经受时间考验。沈桂芳先生颇为重视古曲的运用,例如在写作品《咿呀哪嗬嗨》时,古曲的运用,适时将剧情时空穿越到较久远的年代。这正是我们歌曲写作可以借鉴的可贵之处。
二、运用特定的地方语言逻辑思维进行音乐思维训练
说话需要有一定的逻辑,例如主谓宾,动词前面是副词诸如此类,而在许多人看来音乐的写作需要灵感,哼呵一气,最终看来,往往没有章法。在我们的《歌曲写作》教学中,从简单乐句开始进行写作,进而到乐段、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等较大规模的音乐作品,在这一写作训练中,没有涉及音乐逻辑。
我国明代大文豪汤显祖写出著名的临川四梦,作者本身也不是音乐家,却因为熟读《曲律》《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等这类描述音乐规律的著作,才能写出今天还在戏曲舞台大放异彩的《牡丹亭》等作品。可见,了解音乐逻辑思维是歌曲写作的必需。
(一)词曲结合,需有度
目前我国的普通话主要以北京普通话为标准,即阴阳仄去的四声。在这四声中其中包含着音乐的旋律走向,如阴-,声调为平,表现在音乐旋律上为同音进行的平直。阳∕,声调为从低音向高音的声调进行。仄√其声调先从略高的音位向低音位进行,继而转向较高的音位。去\,从较高音位转向较低音位的进行。这些都是歌词中暗示的声调走向,彩调中的“词曲结合”阐释的就是旋律与歌词本身的声调相一致的走向。如果歌词与旋律没有达成一致的走向,就会出现“倒字”现象,如庾澄庆的《让我一次爱个够》里面的旋律与歌词声调的平仄不一致,造成有些听众将歌词中的“让我一次爱个够”理解成“让我一次爱个狗”。《爸爸去哪》中的主题歌中“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听成“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叔”等等。
笔者在采访彩调音乐专家沈桂芳时,曾就彩调如何在音乐中保持它的彩调味时,他说:“其实很多人写的彩调音乐单纯听,旋律也是很美的,可是配上词后,就显得不好听了。原因在于其没有用彩调的音乐思维进行创作。”从他的话中,笔者解读到,彩调是结合桂林官话的戏剧,其演唱的音乐要注重歌词语调的特点。比如普通话说“先去吃饭”,桂林官话却称“吃饭克先”。这就是桂林官话的地方思维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桂林官话的语调也与普通话有些区别。有很多在普通话的仄音,到了桂林话中变成平声,如老马、耳环等。也就是说音乐要与歌词语调协和,民间称为“问字要腔”。这样才能保证歌曲字调清楚,旋律流畅,字正腔圆。
(二)调式落音有讲究
彩调音乐数百首之多,其大部分规模都比较短小,或者两句类,或者多句类。它没有西方古典音乐的奏鸣曲般的大规模篇幅,却都短小精悍,灵活多变。在调式上主要是中国五声调式的“宫、商、角、徵、羽”。其中以“徵、羽、商”调式较常见。以《十月花》为例,该音乐为“起承转合”的四句类乐段,首句落音为2,第二句落音为5,第三句落音为6,末句结束在羽调式的主音6上,这落音既让乐句之间有互相对比的色彩感,又有彼此联系的归属感。高校《歌曲写作》的各个音乐成品追求的正是这种音乐效果,所以从彩调音乐的调式与落音中去学习其音乐的起伏有落,可谓是向“识途的老马”取经,益处多多。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民间音乐发展方法
高校歌曲写作教材一般都是从乐汇、乐节、乐句开始训练,接着是介绍音乐的发展手法,一般介绍重复再现、引申、并置等音乐发展技法。这样的教学从简到繁、从易到难,是符合教学原则的。可是课程结束,学生往往反映,学得不够尽兴。究其原因是音乐发展的手法不外乎重复、引申、变换、综合。这样的音乐发展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并得到适当运用。
彩调音乐发展的手法有很多,例如有将音乐句子打散,在一首音乐中间插入另外一首或者几首音乐或者片段,既能改变歌曲的发展方法和情绪,也能保证音乐前后统一的集曲创作方法;将一首歌曲在节奏上进行变换,或者加板、或者紧板,根据需要变换音乐的板腔体。
(一)集曲音乐的创作方法
集曲的音乐发展方法,这种集曲的方式能保证音乐让听众有一定的熟悉感,还能让音乐有各种变换的可能。如《刘三姐》主题音乐的源头来自柳州民歌,《刘三姐》的音乐创编者之一黄友琴在1978年的《人民音乐》发表的“关于彩调剧《刘三姐》的主题音乐”中特别指出《刘三姐》主题音乐的曲调来源,并附上两份原始山歌乐谱《柳州山歌一、二》。而在李林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早期音乐版本研究”一文中还考究了该音乐的前世今生,认为该曲来自柳州山歌《石榴青》为原型在衍变过程中的新变体。
沈桂芳在其著作《彩调音乐》中以理论的形式提出彩调有运用集曲方式来创编新腔调的音乐创作方法,民间艺人在创腔时,除了在某一唱腔的基础上变化、发展外,还广泛地运用了“集曲”的手法。所谓“集曲”,就是“把几只不同的曲牌,各摘取若干片段(一句,数句,以至全曲均可)重新加以组织,而成为一支新的曲牌。例如彩调音乐《四小景》由《十月花》第一、二句和《柳莲青》(老旦腔)下半段组成。
音乐诗人李健偏好这样的音乐创作方式,创作了《假如爱有天意》《松花江》《乌苏里船歌》等作品。他接受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采访时说:“在创作音乐中,插入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片段,能让大家有一种似曾相识,又新鲜的音乐感觉。”近些年在电视音乐竞技类节目《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常可以看到歌手演唱加以改编的通俗或流行歌曲,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谭维维《跑马溜溜的山上》等。这些正是目前高校歌曲写作没有赋予学生,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是行之有效的歌曲技法。如果能将彩调这样的音乐发展手法运用到歌曲写作课程中去,既能让彩调音乐发展手法在年轻人中得到延续和传承,为彩调的发展培育听众,更能发展年轻人的音乐作曲方法,实为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二)板腔体结构的变换
板腔体音乐的典型为京剧,彩调也借鉴了其音乐的发展手法,即在某一首唱腔的基础上变化、发展。如彩调音乐中《三板腔》是颇为代表性的一首音乐。而《刘三梭》《走马调》《对花腔》都跟《三板腔》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沈文中提出:“《刘三梭》《走马调》《对花腔》都是对《三板腔》第一、二句的压缩变化,《刘三梭》压缩成八小节的两个对称的短句,《走马调》压缩成四小节的两个对称的短句,《对花腔》压缩成三小节的一个短句。几首唱腔都保留了《三板腔》的基本特点:分句落音相同;都在分句的末尾加衬词扩充乐句;旋律的基本线条相同。”
总之,彩调音乐在民间盛行几十年,好的作品和音乐得到时间的检验。其音乐的创作方法是值得高校在开设《歌曲写作》这类课程借鉴和学习的。
[1]尹天植.江波彩调艺术研究文集[Z].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广西艺术创作中心,广西彩调剧团,2008.
[2]龙杰锋,蒋学鹏,杨步云.广西彩调剧优秀传统剧目艺术研究文稿选[Z].广西彩调剧团,广西艺术河池市文化局,2004.
The Inheritance of Caidiao in the Course“Song Writing”in Colleges
Li Muyi
(Music Dept.of Guilin Normal College,Guilin,Guangxi 541001,China)
As northern Guangxi opera,the music creation theory of caidiao is mature.The inheritance of caidiao can be carried out in the course“Song Writing”in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of caidiao:first,use specific local language thinking logic in the training of music thinking;second,emphasize the accumulation of musical material and the full preparation of the perceptual knowledge;third,adopt the flexible and changeable folk music development metho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Song Writing”;caidiao;inheritance
J193
A
1001-7070(2016)02-0109-03
10.16020/j.cnki.cn45-1302/z.2016.02.028
(责任编辑:杨建香)
2015-10-15
李木一(1981-),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