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
2016-05-24何新凤
何新凤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工程技术系,广西 桂林 541001)
“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
何新凤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工程技术系,广西 桂林 541001)
依托“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平台,制定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专业及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需求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学校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前职业教育与职后终身学习对接”和“德育、智育、体育”并举的标准,探索了运行机制,形成了“五个对接,三育并举”的实践育人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教学模式
实训基地指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它既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体系,也是职业教育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课题组依托“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与改革,构建了“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模式,加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与社会效益。
一、“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模式的涵义
“五个对接”:一是专业及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需求对接;二是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三是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四是学校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五是职前职业教育与职后终身学习对接。[1]“三育并举”是指在“五个对接”中将思想品德教育(德育)、专业技能教育(智育)和专业生产劳动锻炼(体育)结合起来。“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模式,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依托“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通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按照“五个对接,三育并举”的基本要求,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模式。
二、“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运行模式标准
根据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和电子信息群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拟订“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运行模式标准,如图1所示。
图1 “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运行模式体系构架图
三、“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实践
(一)“五个对接”实践
1.专业及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需求对接
电子信息产业被称为科技先锋产业,它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至本世纪中叶,其产品制作业产值将以年均6.6%左右的速度递增。电子信息产业也是广西重点打造的千亿元产业之一。桂林作为广西信息产业重要基地,目前信息产业企业有40余家,总量占据广西的半壁江山。通过进行产业情况调查和专业设置调研,结合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趋势,坚持“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理念,围绕广西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链,对接电子信息、电子技术应用、电子通讯、电信工程等电子信息产业开办专业,逐步形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太阳能光电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的电子信息专业群。现开设的专业重点覆盖桂林市电子信息类产业对专业工种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领域。
2.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电子信息专业群主要培养在电子信息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生产技术与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使该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更符合电子信息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体系中,坚持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内容既符合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又满足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具体做法:一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及案例与职业标准中的考点对接。在各门具体课程中,在知识点的选取上,把电工、电子、电气等中级工考核鉴定理论部分所要求的知识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来,将考核鉴定试题建成试题库作为知识点讲解、分析案例的选为教学案例。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二是将职业标准中的操作题作为实训项目的操作内容。采取校企合作开发实习指导书,将实验、实习和实训项目的操作内容与考证的操作题对接,让学生在实习中逐步掌握考证的内容与要求,引领学生按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进行实验、实习和实训,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与就业岗位所要求的技能接轨。三是课程学习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证结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考试,试卷要引入电工、电子、电气等中级工考证的理论题;专业技能考核则采取组织学生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工种考核鉴定,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者才算学习考核合格。
3.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施措施有:(1)完善校内“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通过完善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室等实训基地,让学生走进基地犹如步入生产车间,加强专业感性印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实践技能,更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2)充分利用校外“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与电子信息企业开展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到这些校外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共同培育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3)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实施深度对接。所谓“深度对接”就是把桂林长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生产过程(譬如“电子产品”)作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专业教学对接企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和作业等过程,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生产环境中,掌握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生产的技能。如《电工基本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学习的场所是电工车间(实验室),操作的仪器设备是电工的仪器、仪表和工具,考核评价的重点为电工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并结合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素养以及劳动纪律综合评定。把学生的学习考核评价置身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这就是把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为一体,即开展电工知识学习和操作的过程就是电工的工作过程。《顶岗实习》课程采用到企业实习方式,让学生作为企业的“员工”融入到企业的工作中,把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和学校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结合,达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目的,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以及从事生产技术工作的能力。
4.学校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积极组织开展电子信息行业中的电工、电气、电子仪表等职业资格认证。依据电子信息产业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参照行业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制定电子信息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技能训练围绕岗位职业能力认证进行。要求学生在取得高职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2]
5.职前职业教育与职后终身学习对接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开放教育资源,创新服务平台,满足社区建设和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需求。”[3]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对接终身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职业教育对接的终身学习的要求必须是服务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数量充足、而且能支撑产业振兴规划实施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创新电子信息专业群各专业的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课程和教材,培养职业基础坚实、职业技能较强的人才。电子信息专业群的职业教育必须跟踪现代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升级与发展趋势,能应对现代电子信息产业职业岗位及时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同步。要卓有成效地开展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以及多种形式的顶岗实习,培养具有现代服务理念和综合素养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职业教育担当创建和维护终身学习系统的重任,它既是终身学习体系承重点也是职业前和职业中的培训契合点。
(二)“五个对接”渗透“三育并举”
职业教育,是成人与成才完美统一的教育。职业教育的主旨思想就是面向人人,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面向人人”,就是面向电子信息专业群各专业的每一名学生,关心、爱护和尊重每一名学生,促进每一名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将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不仅要抓好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的“智育”,更要重视学生的遵纪守法、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德育”和从事职业工作的体质要求的“体育”,还要加强专业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育、智智、体育诸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4]正如梁启超所说的“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教育缺一不可之物”。
坚持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并举”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依托“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进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时,“五个对接”渗透“三育并举”。如“专业及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需求对接”,体现在制订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明确的德育、智育和体育要求,如“德育”,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素质和道德素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遵章守纪。”能“服务区域电子信息与通信行业”并“具有较快适应第一线岗位需要的能力”。智育和体育——专业生产劳动锻炼,要求“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适应各种工作条件需要”。
不论是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内容,还是职业岗位技能课程内容等都注意与“职业标准对接”并渗透“三育并举”。如职业核心课程《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教材选用采取校企合作开发的教材,教材注意对接行业企业生产技术要求、岗位需要和技术革新,内容则注重对接职业标准,以学习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并适应学生职业技能发展为准则。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中,渗透了“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敬业奉献精神”等德育、“掌握各种电子设计自动化开发方法与技能”等智育和“提高身体素质,适应各种工作条件需要”等体育。
电子信息专业群各专业教学主要在“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完成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内容和职业岗位技能课程教学,如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岗位以通孔插装、混装、表面贴装等典型产品生产为载体,融入电子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进行电子生产设备操作、电子生产工艺编制、电子品质控制等岗位技能训练,德育中渗透“行业规范标准,遵章守纪”等教育、智育中渗透“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技能”等提高、体育中渗透“吃苦耐劳能力,适应艰苦岗位的工作”锻炼,实现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通,课堂教学纪律与企业生产纪律结合,提升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五个对接”渗透“三育并举”中,真正做到“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5]
(三)运行机制
“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模式运行机制是工学结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课时数占总学时的52%,其中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
(四)保障机制
为保障“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模式运行,采取“校企合作,共建基地”的方式,在校内投资一千多万,建立了自治区级职业教育示范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在校外,筛选了3家电子企业建成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确保了“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模式运行。
四、“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模式运行的效果
(一)培养了一批合格的专业人才
“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运行模式实施以来,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从2009-2015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300多名电子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2010年以来该专业历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5%,毕业生因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突出的职业技能和较强的岗位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满意率达90%以上。
(二)培育了一批创新人才
基地完善的实训条件为学生学习、实训和实用型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利用基地的大学生创新中心平台,开辟了学生电子设计创新活动课堂,2009-2014年共组织了21队(每队3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广西赛区专科组比赛,共有5、12、4队分获一、二、三等奖;有15、36、12人次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以专业学生组成的科技支农帮扶团被自治区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区团委、区教育厅等部门联合授予广西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
(三)孕育了一批成果
“五个对接,三育并举”实践育人模式的运行孕育了一批教学成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被学校确定为本科培育专业和特色专业,以专业教师为基础的光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光伏发电应用技术方向) 2015年被确认为校级教学团队,基地所属的光伏发电协同创新应用中心被认定为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基地取得校级、市级和区级项目17项,成果5项,校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专利6项等。提升了基地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
[1]宋成龙.职业教育“五个对接”[J/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6811/201209/141507.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Z].(2011).http: //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2/content_2041868.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http://www.moe.ed u.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1〕http://www.gov.cn/zwgk/ 2011-09/20/content_1951624.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OL].(2010).http://www.moe.edu.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 html.
Exploration of Practical Education Mode"Five Docking,Three Education"
He Xinfeng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Guilin Normal College,Guilin,Guangxi 541001,China)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the training base“th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and automation technology”,the following standards are established:professional settings docked with industrial enterprises post demand;course content docked with professional standards;the teaching process docked with production process;diploma docked with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vocational education docked with lifelong learning;moral education,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The practical education mode“five docking,three education”are constructed in the specialty“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And the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has been improved.
five docking;three education;practical education;teaching mode
G64
A
1001-7070(2016)02-0069-04
10.16020/j.cnki.cn45-1302/z.2016.02.017
(责任编辑:杨建香)
2015-12-01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2JGA295);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K13LX534)。
何新凤(1961-),女,广西富川县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