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看RDA中作品规范检索点的应用
2016-03-18林明
林 明
从《红楼梦》看RDA中作品规范检索点的应用
林 明
摘 要依据RDA的作品和内容表达概念,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探讨国内编目工作对作品规范检索点的深层次应用问题。参考文献3。
关键词RDA 作品内容表达 作品规范检索点 曹雪芹 红楼梦
国内传统的编目工作注重对出版物特征细节的描述,只著录题名、责任者(如著者、编者、注释者等)、出版发行、页数或其它物理特征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附加著者等检索点,如此就完成了一条书目记录的编制。然而,RDA告诉我们,这种著录形式基本上仅是载体表现(即具体出版物)层面的信息显示。一部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内容表达,并以不同的载体表现形式而存在,这些载体表现也可能会有不同的题名。即便作品以著者名字为检索点,这些分属不同内容表达的载体表现题名在目录中仍是杂乱无章的。假如著者有多部作品,那么多部作品的不同载体表现题名在目录中将会盘根错节,令人更加头痛。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国内编目传统偏重于载体表现描述,而对同一作品和内容表达中不同载体表现的汇集或对不同作品的识别缺乏足够关注,编目理念与近年“国际编目原则声明”提出的目录功能[1]和RDA提出的功能性目标及原则[2](4)还有明显差距。
2015年是《红楼梦》著者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借此机会,笔者试图以《红楼梦》为例,探讨RDA的深层次应用问题,以期能对国内编目界和红学界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近三百年,在流传过程中究竟出现了多少版本,众说纷坛。按照目前红学界的观点,《红楼梦》仅抄本就出现了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戚序本、杨藏本、甲辰本、列藏本、乙酉本、郑藏本、卞藏本。至于刻本更是难以统计,但基本上可以分为程伟元和高鹗搜集整理的“程甲本”和“程乙本”两大流源,后世的诸多刻本均为它们的翻刻本。《红楼梦》的近现代印刷版本多以程甲本的一百二十回为基础,尽管许多人不喜欢程、高所补的后四十回,且又有数十种《红楼梦》续作的问世,但程甲本对《红楼梦》的广泛流传是功不可没的[3]。此外,在近现代还出现了许多对《红楼梦》的改编作品,如戏剧、电影、电视剧、青少年读物、连环画等形式。因此,在图书馆编目工作中,《红楼梦》的编目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
按照RDA的观点,上述《红楼梦》诸多版本(注:此处指的是Version,不是Edition),无论是抄本、刻本,还是近现代版本,它们之间都有一些重要的区别特征,应视为一种作品的不同内容表达[2](278,948,966,978)。每一内容表达可能会有多个载体表现(如一种刻本有不同出版形式,或一种版本被不同出版者出版),也可能仅有一个载体表现的唯一单件(如一种抄本孤品)。
为初步了解《红楼梦》在国内图书馆目录中的记录状态,笔者曾在北大图书馆的中文目录(含分馆目录)中以“曹雪芹”作为著者名字进行检索,查得174条记录,除去一些评论性著作或绘图本,大部分是《红楼梦》原著,但评注者不同,出版者不同。在这些记录中选出30多条题名作为样本,仍按原序排列,书名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仅列一种,但有识别意义的版本除外:
北京师范大学藏胭砚斋重评石头记 (淸)曹霑著
卞藏脂本红楼梦 曹雪芹 约1715-1763著
蔡义江新评红楼梦 曹雪芹原著 佚名氏续作程伟元、高鹗补订 蔡义江评注
程甲本红楼梦 (淸)曹雪芹、高鹗著
程乙本红楼梦 桐花凤阁批校本 (淸)曹雪芹著 陈其泰批校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程甲本红楼梦[曹雪芹、高鹗著]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程乙本红楼梦[曹雪芹、高鹗著][宋远著]
俄罗斯圣彼得堡藏石头记 曹雪芹 约1715-1763著
古本小说集成胭砚斋重评石头记 己卯本 曹雪芹 1715-1763著
古本小说集成胭砚斋重评石头记 戚序本 曹雪芹 1715-1763著
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 曹雪芹著 冯其庸重校评批 曹雪芹 1715-1763著
红楼梦 (淸)曹雪芹、高鹗著 启功…[等]整理
红楼梦一百零八回本 曹雪芹著 刘心武续
红楼梦八十回校本 曹雪芹著 俞平伯校
(注:以“红楼梦”为题名的记录有73条,本文仅列3条,其余从略)
红楼梦稿 曹雪芹手稿
红楼梦故事 (淸)曹雪芹著 黄雪编写
甲辰本红楼梦 (淸)曹雪芹著
妙复轩评石头记 (淸)曹雪芹、高鹗著 (淸)张新之评
南京图书馆藏戚蓼生序本石头记 (淸)曹雪芹著
戚蓼生序本石头记 (淸)曹雪芹著
乾隆甲戌胭砚斋重评石头记 曹雪芹著
淸·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淸]曹雪芹、高鹗著 孙温绘
石头记 (淸)曹雪芹著
石头记会真 (淸)曹雪芹原著 胭砚斋重评
周汝昌、周伦玲校订
舒元炜序本红楼梦 (淸)曹雪芹著
新批校注红楼梦 (淸)曹雪芹原著 (淸)程伟元、高鹗整理 张俊、沈治钧评批
增评校注红楼梦 曹雪芹原著 佚名氏续作程伟元、高鹗订补 蔡义江评注
张福昌校本红楼梦 曹雪芹著 无名氏续程伟
元、高鹗整理 张福昌汇校
真本红楼梦 (淸)曹雪芹著 汪正楚解惑/批注脂本汇校石头记 曹雪芹著 高鹗续 郑庆山校胭砚斋甲戌抄阅重评石头记 (淸)曹雪芹著胭砚斋重评石头记 庚辰本 (淸)曹雪芹著胭砚斋重评石头记 甲戌本 (淸)曹雪芹著胭砚斋重评石头记 己卯本 (淸)曹雪芹著
我们可以发现,在以上记录中,曹雪芹的名字仅与《红楼梦》的各种载体表现相关联,与其作品和内容表达缺乏明显关联性。而且,由于《红楼梦》各种版本的不同,载体表现题名差异很大,如果仅按载体表现题名排列,同一版本就难以集中在一起。比如“戚序本”的各个载体表现题名不同,在目录中是分隔开来的。然而,如果依据RDA构建“代表作品和内容表达的规范检索点”(下文简称“作品规范检索点”)[2](247,330-331)的规定,以上杂乱无章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比如,如果能构建“曹雪芹.红楼梦.戚序本”的内容表达规范检索点,就能把《红楼梦》的一种内容表达(戚序本)的不同载体表现集中起来。虽然它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评注者,但一般而言,这种增补评注的版本并不被视为一部新作品,除非该版本为评注者负有责任的作品[2](336)。以下是在“曹雪芹.红楼梦.戚序本”的规范检索点下汇集的“戚序本”的不同载体表现题名:
曹雪芹.红楼梦.戚序本
古本小说集成 胭砚斋重评石头记 戚序本曹雪芹 1715-1763著
南京图书馆藏戚蓼生序本石头记 (淸)曹雪芹著
戚蓼生序本石头记 (淸)曹雪芹著
但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以RDA衡量,以上所列部分记录似乎未记载作品的内容表达信息,因而无从判断其版本,但这些信息在所编文献中(如序言等)应是可以找到的;第二,以上记录包含对曹雪芹原著的改编,比如“红楼梦故事(淸)曹雪芹著黄雪编写”,如果将小说改写为故事,实质上就改变了原著的性质和内容,就成为了一部新作品[2](335),对新作品而言,其创作者就是改编者而不再是曹雪芹了(注:笔者未见到原件,姑且根据题名推测);第三,曹雪芹生前仅创作过一部《红楼梦》,假如还有其他作品问世(这属于红学界的讨论范畴),就需建立“曹雪芹其他作品首选题名”的作品规范检索点,才能与《红楼梦》区分开来;第四,“石头记”是《红楼梦》的另一常见题名,还应做作品的变异检索点“曹雪芹.石头记”;第五,本文不涉及与内容表达相关的另一些实体,如注释者、插图者等。
曹雪芹虽仅有一部《红楼梦》传世,但版本众多复杂。可以推想,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许多伟大小说家、戏剧家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在目录中将呈现出非常错综复杂的状况,现代多产作家的作品也是如此。因此,建立作品规范检索点,对一些经典作品或同一著者多部作品的编目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然而,事情未到此为止,笔者在北大图书馆的目录中继续以“曹雪芹”为主题词,查询与曹雪芹有关的研究性作品,查得289条记录,其中包含对《红楼梦》的研究,对曹氏家族的考证,或其它杂著等。这些研究作品主题各异,范围广泛,且相互交织在一起。如果以“曹雪芹.红楼梦”构建作品规范检索点,就能将主题查询范围限制在对《红楼梦》本身的研究。当然,如果对《红楼梦》某一版本的研究作品较多,也可以进而构建“曹雪芹.红楼梦.XX本”的内容表达规范检索点,以便集中针对特定版本的研究作品。由此可见,作品规范检索点不仅可以用来集中特定作品,而且也可用来集中关于特定作品的研究性著作。
或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自己所在馆收藏的《红楼梦》版本和研究作品并不多,有必要做作品规范检索点吗?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各图书馆之间已经实现目录共享,联机目录系统中北大图书馆的上百种有关《红楼梦》版本的记录也仅是全部成员馆联合目录中的一部分,如果联机目录系统只有检索功能而无汇集功能,读者就会在海量无序数据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因此,构建作品规范检索点对于实现目录的汇集功能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建立“曹雪芹.红楼梦”规范检索点,在联机目录系统中就能把各个图书馆关于《红楼梦》的不同内容表达和载体表现有层次地集中起来。可能的话,还可以增加内容表达的区别特征,比如“程甲本”“戚序本”等[2](278,948,966,978)。同时,也需认识到,RDA是以FRBR为基础框架,是对传统编目规则的重大变革,其中有关载体表现和单件的规则适应了媒介多样化的需求,有关作品和内容表达的规则适应了网络汇集共享的需求,不能只注重一种需求而忽视另一种需求。
或许有人会想,是否可以直接用“红楼梦”这个题名而不用“曹雪芹.红楼梦”作为作品规范检索点呢?这正是国内编目界目前感到颇为纠结的问题。我们知道,除了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外,后人还将原著改编为戏剧(又有剧本和舞台艺术形式)、电影、电视剧、绘画等多种形式,如果仅用“红楼梦”题名作为规范检索点,将会使这些不同形式的作品与原著在目录中混杂在一起。但是,如果依据“曹雪芹.红楼梦”的规范形式,按创作者的不同就很容易将不同作品区分开来。例如,根据《红楼梦》原著改编的剧本,我们就可以设立“改编者.红楼梦(戏剧)”的规范检索点。RDA规定,只有在创作者不确定时,才用“作品首选题名”构建作品规范检索点[2](337)(例如《诗经》等佚名古典作品)。此外,动态图像作品(如电影、视频等),也以“作品首选题名”作为作品规范检索点[2](333)(例如根据《红楼梦》原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以及各种舞台艺术等)。为了进一步探讨是否可以直接用“红楼梦”题名作为规范检索点的问题,笔者曾用“红楼梦”题名在北大图书馆目录中进行检索,竟检索到1174条记录,虽然其中包含了原著,但更多的是评论研究作品。再接着用“红楼梦”题名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竟检索到1204条记录。这还只是在一个图书馆目录中检索到的惊人结果,如果是在联机目录系统的大量数据中检索,将会产生更多的无层次无逻辑的检索结果,给读者带来的烦恼是可想而知的。这一检索结果或许还可以表明,创作者名称的检索效率远高于题名,而“创作者.作品首选题名”结合形式的限制性作用,应是不言而喻的。
按照RDA的规定,作品规范检索点通常由“创作者.作品首选题名”构成,这是一种“关系”检索点,表示的是创作者及其作品间的关系而不是属性。其中,创作者就是对作品的创作负有责任的个人、家族或团体,而任何个人、家族和团体的规范检索点是可识别的,具有唯一性[2](442)。而作品首选题名虽然通常选择为人熟知的题名(或者首先编目的载体表现题名),但这并不意味着首选题名总是可识别的,有时可能会出现不同作品题名相同的情况(例如小说《红楼梦》和戏剧《红楼梦》);有时会是一般性题名(例如出自某些团体的“报告”“年会”之类的题名);此外,还有一些个人、家族或团体创作的作品汇编缺乏为人熟知的题名作为作品首选题名,而是将惯用总题名作为首选题名(如“全集”“书信集”等)[2](263)。在以上情况中,都应前置以个人、家族和团体的规范检索点才能识别。显而易见,在作品规范检索点的结构中,作为创作者的个人、家族和团体的规范检索点具有更强大的识别性,其检索效率远高于作品首选题名。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仍需以作品首选题名作为作品规范检索点,但通常也要加上其他区别元素才能识别(如作品形式、日期、原创地、或其它区别特征等常用于区别同名的连续出版物)[2](267-270)。
要强调的是,作品规范检索点是由编目机构设定的“受控检索点”,其作用是“为集中排列成套资源的书目记录所需要的一致性提供保障”[1],而不是直接用来供读者检索单个资源。这种汇集形式能够优化目录的内部结构,凸显逻辑性和层次性,与主题规范检索点的作用有某些类似之处。读者可以通过作品规范检索点查到所需要的同一作品、同一内容表达的全部资源,也可以通过主题规范检索点查到所需要的特定主题的全部资源。
作品规范检索点是一种宏观层面的检索点,应当由国家图书馆和其他联机编目中心(如CALIS)去协调建设并全面控制,但这需要有一个常设的国家级书目规范控制中心负责操作,一般中小图书馆由于视野所限,很难单独担负这样的任务。笔者要强调的是,RDA的“作品和内容表达”与国内编目惯用的题名著录法并无根本矛盾,并不会改变国内读者按题名检索的习惯,更不是对中国特色的编目传统的否定。我们要做的,只是在现有著录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作品和内容表达的规范检索点,以增强目录的功能,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不妨先从文学和哲学名著做起。当然,编目员不是红学家,未必了解《红楼梦》的版本源流状况,即便只做“曹雪芹.红楼梦”的作品规范检索点,暂不添加内容表达成分(可逐渐完善),对作品的汇集作用也将是显著的,其检索效率也将高于单独使用的“曹雪芹”或“红楼梦”检索点。另一方面,即使同一作品的规范检索点存在不同语言文字形式,但只要规范检索点的结构保持一致,也将大大有利于国际间书目数据或规范数据的互换交流(比如西文的“Cao,Xueqin. Hong Lou Meng”和中文的“曹雪芹.红楼梦”在结构上是一致的)。
(笔者注:本文出现的“曹雪芹.红楼梦”形式仅用于说明论点,并非实际存在的规范检索点)
参考文献
1Statement of International Cataloguing Principles (2009)[EB/OL].[2015 - 11 - 01]. http://www. ifla. org/files/assets/cataloguing/icp/icp _ 2009-en.pdf.
2 RDA发展联合指导委员会.资源描述与检索(RDA)[M].RDA翻译工作组,译.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3任晓辉.《红楼梦》有多少个版本[N/OL]. [2015-11-01]. http://www.bjd.com.cn/10fk/dwc/201009/t20100906_636442.html.
(林明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业界动态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Authorized Access Points of the Works in RD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Lin Ming
Abstract:Taking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written by Cao Xueqin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authorized access points of the works in domestic cataloging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works and content presentation in RDA. 3 refs.
Keywords:RDA;Content Presentation of Works;Authorized Access Point of Works;Cao Xueqin;A Dream in Red Mansions
收稿日期:201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