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校篮球教学问题研究
2016-03-18于勇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于勇(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大、中、小学校篮球教学问题研究
于勇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摘要:针对目前学校篮球教学存在的篮球教学内容重复、篮球技术教学缺乏层次等问题,从学校篮球教材的内容、教材的排列和篮球技术的分类体系三方面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篮球教学内容只停留在技术掌握层面,缺乏技术运用层面的知识内容,篮球教材排列未按照篮球教材特点和规律编排,现行分类体系与学生掌握运用知识技能规律、篮球运动规律不符。以期为我国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及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筛选、开发和利用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词:学校;篮球教学;问题
Abstract:Sinc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basketball teaching in our university, such as repeating the same teaching content and lacking of levels in basketball skill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from the as-pects of basketball 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arrangement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basketball skills.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the basketball teaching contents just stay on the level of skill mastery, lacking contents on the skills application level; the arrangement of basketball textbooks does not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curr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basketball skills is not in accordance with students' knowledge and the laws of basketball. This paper provides guidance for China's first-tie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in terms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selection,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Keywords:university; basketball teaching content; problem
引言
关于学校篮球教学问题,有调查显示:许多受过完整学校篮球课程教育的高中甚至大学生不会进行篮球比赛或游戏;真正会进行篮球比赛的学生,不是从学校篮球课程中习得,而是凭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外活动进行篮球运动的练习与比赛。很显然,我国的学校篮球教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和偏差。众所周知,篮球教材是学校体育教材的主要部分,篮球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大的课程内容。但是回顾整个学校篮球教学过程,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几个不同学习阶段都是教授同样的篮球技术,如双手胸前传球、体前变向运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交叉步突破等基本技术,每个学习阶段都是采用统一的现行篮球技术分类体系,没有教学内容的变换与侧重,不符合不同学习阶段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已经厌倦了目前进行的一味重复的学校篮球课程。
一、目前学校篮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篮球教材改革的不断进行,学校篮球技术教学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目前中小学乃至高校的公共篮球课中技术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同学习阶段的篮球技术教学课上重复着相同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学生在比赛中掌握运用篮球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教学目标,并且造成学生们对学校篮球课失去兴趣;另外,篮球技术教学没有层次性和侧重点,如此缺乏层次分类和没有侧重点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身心发育特点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规律。
(一)篮球教学内容重复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不同学习阶段的篮球技术教学课上却重复着相同的教学内容,举例说明:小学、初中体育教授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交叉步突破等,高中还是教这些内容,大学亦是。学生真正掌握篮球运动的技战术和技能,并将所学的基本技能运用到日常的体育锻炼或比赛游戏中,从而让学生喜爱篮球运动,最终形成坚持运用篮球运动进行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是学校篮球教学的最终目的。篮球教学内容的长期重复和基本技术的简单罗列不仅无法完成学生在比赛中掌握运用篮球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教学目标,而且造成学生们对学校篮球课失去兴趣,甚至出现烦躁情绪,对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不利。
(二)篮球技术教学缺乏层次
小学、中学、大学的篮球技术教学缺乏层次性和侧重点,如同问题一所述,小学、中学和大学不同学习阶段的篮球教学重复着同样篮球技术的教学,如此缺乏层次分类和没有侧重点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身心发育特点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规律。小学、初中的篮球技术教学的内容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技术,同时适当添加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术的教学内容最好;而高中和大学应该侧重教授学生如何在比赛中正确的运用篮球技术,真正提高篮球比赛能力,如保护球的方式和身体姿态、在有防守时如何运球、在比赛中哪种情况下传球等。但是当前学校篮球技术教学中,不同学习阶段却没有任何侧重于技术掌握或者技术运用不同层面的教学内容,只有技术掌握层面的内容,造成学生只会诸如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交叉步突破等单个技术,却不知在篮球场地上如何打比赛,如有防守时应该如何运球,在比赛中哪种情况下传球、运用哪种方式传球,如何在比赛中获得球、并得到进攻机会,如何才能有效的得分,怎样得分等。
二、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篮球教学内容只停留在技术掌握层面,缺乏技术运用层面的知识内容
学校篮球教学内容的只包括诸如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交叉步突破等此类的单个的掌握层面的技术,缺乏在篮球比赛中实际运用的技术。比如篮球课上,教师教授学生正确运球技术,其动作要点是:两腿略弯屈来降低重心、上体前倾、注意控制运球的高度、手按拍球简洁有力、手与脚协调配合一致等,但是没有教授比赛场上如何运用技术,如有防守时应该如何运球,在比赛中哪种情况下传球、运用哪种方式传球,如何在比赛中获得球、并得到进攻机会,如何才能有效的得分、怎样得分等等,学校篮球教学内容缺乏比赛或实战中技术运用层面的知识。
(二)篮球教材排列未按照篮球教材特点和规律编排
学校篮球教材的排列出现严重问题,普通科目如数学、物理等,这些科目教材之间的排列都是直线排列关系,前后教授的内容基本不重复,它们有很强的前后顺序排列关系,如数学科目的教学,必须是先教加减运算再教乘除运算,先教正数运算再教负数运算。而体育科目的教学内容却没有这种强烈的顺序排列关系,如篮球运动的技术教学,没必要先教传球再教运球、先教运球再教投篮,这些简单内容的教学没有必要的前后顺序。需要强调的是小学篮球教学不仅要有技术教学,而且必须有篮球比赛教学,中学必须有技术和比赛教学,大学亦是。
(三)现行分类体系与学生掌握运用知识技能规律、篮球运动规律不符
现行篮球技术分类体系分为进攻、防守两项技术,进攻技术有:运球、投篮、传球、突破;防守技术包括:防守对方、抢球、断球、盖帽、打球。而前面讲到:篮球运动本身的规律就是具有开放、动作组合、攻防制约、运用不确定等特性和规律。所以,这样简单的分类,使本该结合在一起的篮球技术分成孤立的进攻动作体系和防守动作体系,既无法体现篮球运动的整体规律,又不符合技术分类体系的逻辑要求。篮球技术分类体系应该按照篮球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或按照学生对篮球运动技术掌握及运用的认知规律或按照学校体育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篮球技术的教学目标来编集和排列。但是现行分类体系只是将篮球运动表面的整套技术切割成所谓的单个篮球技术,然后再将这些单个技术简单罗列,就变成现行篮球教材技术分类体系,这是绝对不行的,学校篮球教学出现严重问题。
现行学校篮球技术分类体系使学生在篮球课上只是学到了单个的篮球技术,掌握了所谓的篮球技术,这只是篮球技术掌握层面的内容,但是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在比赛场上运用所学的东西,即学生没有获得知识技能运用层面的篮球技术,没有掌握打篮球的比赛方法。应该从篮球教学内容、教材排列和技术分类体系等方面阐述对学校篮球技术教学的影响,结合当前篮球技术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深层原因,尝试构建学校篮球教学内容新体系——技术运用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杰凯.论篮球教学训练中技术概念界定及其分类的理论误区[J].体育科学,2008,28(1):82-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17+35.
[4]季浏.体育与健康<水平五>(高中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5-156.
[5]平易,杨国庆,等.中小学体育术科课课程内容排列结构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1(2):46.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3-0085-02
作者简介:于勇(1989,1-),男,籍贯:山东淄博,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职称:助理研究员,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